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上海地区大豆细菌性疫病发生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细菌性疫病又称大豆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 syringaepv.glycinea(Coerper)Young,Dye&Wilkie],是我国和世界大豆产区主要病害,导致大豆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据报道,在适宜发病条件下此病可使大豆减产18%~22%,一般减产20%左右,最高达50%以上。近年来,随着上海地区菜用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发生了大豆细菌性疫病。为防治该病进行了田间流行调查和发生特点观测。1病害发生情况2002~2004年,对上海郊区的大豆种植地进行了调查,根据大豆细菌性疫病危害程度进行病级标准划分。0级:无症;1级:复叶上有1~5个病斑;2级:复叶上有6~10个病斑;3…  相似文献   

2.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吉林省白城地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了防治此病,我们从1978年开始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分布、危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一、分布及危害大豆孢囊线虫病在白城地区早有发生,经1978~1980年在全区9个县(市)的50个乡、场,172个点进行了普查,结果有43个乡、场,132个点发生此病,发病地块占调查地块的76.7%。其中发病较严重的(植株枯黄或枯死的)地块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害情况大豆茎溃疡病(Soybean stemcanker)是一种严重的毁灭性病害。它可以使生长中期至成熟期的大豆植株死亡。此病在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感病品种上发生普遍,有些地块发病植株达80%以上,损失可达50%。在印第安纳州调查,近35%植株死亡,并有许多严重感病植株的地块减产20%。植株发病越早,产量损失越大。历史Welch A.W.和 Gilman,J.C.1948年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新推广大豆品种病害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以及传统的植物病害鉴定方法,在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广东省新推广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的病害种类、发生危害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发现病害共有12种,其中真菌病害9种,分别是锈病、霜霉病、红冠腐病、丝核菌叶枯病、炭疽病、白绢病、白粉病、镰刀菌根腐病和煤烟病;细菌性病害、线虫病害和病毒病害各1种,分别为细菌性叶斑病、根结线虫病和花叶病.主要病害为锈病、霜霉病、红冠腐病、花叶病、丝核菌叶枯病和炭疽病等.不同季节大豆的主要病害发生情况不同.春大豆以霜霉病发生较为严重;而夏大豆则以红冠腐病、锈病、花叶病毒病和丝菌核叶枯病发生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大豆疫霉根腐病在我国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大豆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sojae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和茎腐病1948年发现于美国印第安纳州,1951年俄亥俄州首次报道,此病目前已传播到世界各国大豆产区,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1]。鉴于大豆疫霉菌的破坏性和毁灭性,198...  相似文献   

6.
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 Hara)及其对寄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灰斑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曾给我国的大豆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本文主要从应用的角度论述了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 Hara)的生物学特性、侵染循环、潜育期以及病害的预测,同时从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的分化、抗性的遗传及代谢毒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及抗病育种研究提供资料与指导。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周至县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人工栽培猕猴桃,目前栽培面积已发展到8667hm2,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自《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年6期报道陕西省猕猴桃发生新病害——猕猴桃溃疡病以来,此病已成为本县生产中的常发病害。据本县植保站调查,2000年全县平均病园率45%,平均病株率16.65%,病指4.76;2001年平均病园率70%,平均病株率49.2%,病指20.3;2002年平均病园率65.6%,平均病株率11.3%,病指3.52。其中尤以2001年发病最为严重,全县发病面积约为6000hm2,重病园病株率达40%,最重者发病1~2a即可毁园。产量损失10%~15%,严重者达50%以…  相似文献   

8.
伊茂元 《植物保护》1965,3(6):234-235
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宝泉岭农场,在黑龙江省蘿北县境内。主要栽培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其它尚有谷子、水稻、蔬菜、果树等等。这个地区病虫害的发生是较严重的。经调查共有病虫害达184种(其中病害113种,虫害71种;另有鸟兽害8种)。危害最严重的是小麦赤霉病、小麦黑颖病、小麦颖枯病、小麦根腐病、大豆褐斑病、大豆褐纹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玉米黑粉病、玉米褐斑病、稻  相似文献   

9.
 笔者1991年在吉林省各地烟草病害调查中发现两种新的细菌病害-叶斑病和黑茎病。其中黑茎病在生产上造成一定损失,尤其是采种株,在个别地块一些品种由于此病影响几乎收不到种子。  相似文献   

10.
由大豆生茎点霉(Phoma glycinicola)侵染引起的大豆红叶斑病主要在非洲发生.该病极具侵袭性,可造成50%~75%的大豆产量损失.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抗逆性强,通过携带受污染的土壤、病组织及雨水等途径广泛传播.该病菌在中国无分布,一旦传入中国,极有可能使中国的大豆产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描述了该病害的寄主、分布、症状、病原特征、侵染循环和病害控制方法,以期对提高边境口岸人员识别该病菌的能力、阻止大豆红叶斑病传入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何曼莉 《植物保护》1999,25(1):49-49
大豆霜霉病是大豆的一种常见病害,分布较广,但新疆尚未见有报道。1998年5月,我们在伊犁农校实习农场进行病虫害调查时,在大豆地发现大豆叶片上有黄褐色病斑,严重的叶背面有灰白色霉层。经室内镜检,确认为霜霉病菌,又将标本送请新疆农科院谢浩研究员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2.
疫病是韭菜生产中易发生的重要病害 ,保护地及露地均可发生 ,近日 ,在塑料大棚等保护地调查 ,病株率达7 %~11 % ,严重的达22.3 %。此病还危害茄果类、葱蒜类等。1.危害症状。疫病可使韭菜根、茎、叶、花等部位受害 ,但以假茎及鳞茎受害最重。叶片及花受害为暗褐色水浸状病斑 ,产生稀疏白色霉状物。假茎受害呈水浸状浅褐色腐烂 ,叶鞘易脱落。鳞茎受害时 ,根盘呈水浸状的浅褐色至暗褐色腐烂。根部受害变为褐色腐烂 ,很少发生新根 ,长势明显减弱。2.病菌及传播。此病属真菌侵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病害。病菌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 ,产生…  相似文献   

13.
菊花矮化类病毒双向电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水方  舒秀珍 《植物检疫》1991,5(3):173-174
菊花矮化类病毒(CSV),是菊花的一个重要病害,引起植株严重矮化,花序变小而降低或失去其观赏价值。在1945~1947年,菊花矮化病在美国大流行,使30%~60%植株失去商品价值。此病在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有分布,在我国也有报道。但它在菊花生产中的重要性,它的分布及流行情况不清楚。在1987~1989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14.
西瓜整个生育过程中 ,常出现多种病害 ,严重影响西瓜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其中最为常见的有猝倒病、蔓枯病、疫病、炭疽病 4大病害。猝倒病 :此病是西瓜苗期的主要病害。苗期根颈部呈水浸状病斑 ,而后病部变褐 ,幼苗近地面处明显缢缩而倒伏。土壤温度低 ,湿度大时有利病菌的生长与繁殖 ,所以一般夜晚凉爽、白天光照不足、苗床湿度大时发病严重。发现此病 ,可用波尔多液喷施 ,波尔多液前期用半量式 ,后期用等量式 ,也可选用绿乳铜乳油 60 0~ 80 0倍液喷雾。或用 1∶ 50 0倍敌克松灌溉 ,控制发病中心。蔓枯病 :又叫萎蔫病 ,此病从幼苗出…  相似文献   

15.
花生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报道了江苏省赣榆县新发现并暴发成灾的花生疮痂病的各种症状。此病为喜高温高湿性病害,发病后可不断进行重复侵染,老病区减产30%~50%,未发现抗性品种。加强病残物管理,实行连片与水稻或其他作物轮作,地膜覆盖,可以控制该病发生;始病后视病情及时用25%多·硫粉500倍液、50%多菌灵或50%复合多菌灵600~800倍液防治,可控制病害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大豆丝核菌病 Pelliculariasasakii(Shirai)Ito。在我县发生危害愈来愈重,致使植株落叶枯死,豆粒腐烂,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弄清丝核菌病的空间分布型,探讨合理的调查取样方法,笔者于1984年10月,晚大豆处于鼓粒期(病害已基本定局),在店下村选择了五块发病程度不一,并有代表性的晚大豆田(品种为本地黄豆),进行该项调查和测定,现将其结果简述如下:一、空间分布型的测定1.方法:在每块豆田中,划出40×50丛的方块,逐丛逐株进行调查,记载病丛数和  相似文献   

17.
大豆蚜虫是吉林省大豆上的重要害虫。一般发生年份,发生面积占大豆面积45.6%,有蚜株率75.9%,大发生年份发生面积占大豆面积64%,有蚜株率在88%以上,对大豆为害较大。为搞好大豆蚜虫的预测和防治,我们借助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大豆蚜虫发生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预测和防治指标,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材料取自吉林省不同地区的36~81个大豆蚜虫测报点的调查资料。各测报点从1975~  相似文献   

18.
水稻紫秆病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紫秆病近年来从次要病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害,每年都有发生和危害。从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四省的局部地区调查,此病异名多,如稻螨褐鞘病、黑骨、水稻紫鞘症、紫鞘黄叶病、紫秆症等。现将对此病的调查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西瓜叶枯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叶枯病是近年来西瓜上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随着西瓜面积的逐年扩大和品种的更替,该病在西瓜产区内日趋严重,成为当前西瓜稳产、高产的又一重大障碍。据调查,常年一般发病瓜田减产15—30%,严重的可达60—70%以上。此病在国内尚缺乏研究,国外在病害症状和生物学特征方面有过报道,但缺乏发病规律等方面的资料。为此,我们于1988年开始,对本病进行了研究,现  相似文献   

20.
诸暨市近年茭白种植面积稳定在666.7hm2左右,种植的多为单季茭,品种以八月茭为主。茭白胡麻斑病在茭白种植面积扩大之后已成为主要病害之一,一般田块产量损失10%~20%,严重田块减产50%以上。为有效控制此病,笔者近几年在田间开展了此病的消长动态观察及防治方法探讨。1发生为害及消长动态观察茭白胡麻斑病的病原菌为长蠕孢属菰平脐蠕孢(Helminthosporiun zizaniaeNishik.)真菌。发病初期先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成为椭圆形褐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情严重时,叶片上密布上百个病斑,并愈合成不规则的大斑,最后叶片干枯。此病如果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