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西林地区培育和各种苗龄型的樟子松苗以及野生樟子松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其中以1-1型苗为西林吉地区最佳苗型,2-5年野生樟子松苗直接移栽造林地,造林效果与前相同,成活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秃杉容器育苗和播种育苗的对比试验表明:容器苗平均高、地径生长量比播种苗分别增加30.0%、49.3%,优势苗高达23.3cm。且容器育苗产苗高(300~320株/m2),在当前秃杉种源缺乏的情况下,对节约种子,提高圃地利用率和造林成活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营养袋两段育苗及基质配方优化技术在喜树育苗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多年营养袋育苗技术,研究得出先将种子培育成子叶苗,再移植到营养袋中进行培育的两段育苗技术。利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方法对育苗基质配方进行优化。使喜树一、二级苗和合格苗比播种苗分别提高3.6%、24.3%和27.9%,造林成活率比播种苗提高10.9%。并具有节约投资和用工量。  相似文献   

4.
柳杉营养袋两段育苗及基质配方优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方法对柳杉采用先培育成子叶苗,再移植到营养袋中进行培育的两段育苗技术进行基质配方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柳杉一、二级苗和合格苗率比播种苗分别提高2、1、32.7和34.8百分点,造林成活率比播种苗提高了11.7百分点。同时具有节约投资和用工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等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钻天柳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对比试验,观察其对钻天柳幼树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S2-0营养杯苗造林比应用S1-1床播苗造林效果好,成活率可达98%;在春季和雨季分别运用营养杯苗造林,其成活率均达到98%以上,而且对钻天柳幼树生长影响差异不大;钻天柳适宜在河流两岸的沙壤土上造林,其4龄幼树高生长和径生长比在壤土上造林分别提高94%和62%。  相似文献   

6.
红松换床育苗培育年限较长、费工、占地,所以目前各地多采取留床育苗。红松播种一般每亩播种量都在400斤以上,在正常情况下每亩当年可产幼苗20万株左右。经过二年留床之后,满三年生时每亩只能产合格成苗8万株左右。大约有60%的幼苗,在二年留床过程中由于生存竞争而被淘汰。三年留床合格成苗,虽然苗高、地径都达到了出圃标准,但生长纤弱、径高比小、根系不健全(见照片1),所以造林成活率很低。我场在1979年利用红松留床苗造林,因苗木质量不好,成活率仅有50%左右。  相似文献   

7.
棉田直接播种酸枣,次年嫁接,第三年按预定株行距留苗,多余枣苗起挖出售,实现原床就地建园造林。因选留枣苗未经移栽,没有缓苗过程,根系完整,生长迅速,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大幅度提高,结果早,早期产量高,劳动量小,经济效益明显高于苗圃育苗移栽定植方式造林。造林后,不需补植,枣树生长整齐,便于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减少造林损失,节约管理成本,采用集中管理的4年生芽苗砧嫁接良种油茶苗进行了大苗移栽造林试验,并以1年生、2年生小苗造林试验作对照。结果表明:大苗移栽的造林成活率可达97%以上,比用1年生、2年生小苗造林的成活率几乎提高了1倍。造林试验结果说明,大苗移栽技术是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州几个乡土珍贵阔叶树分段育苗的成活率,苗木合格率,合格苗产量以及育苗成本进行试,认为阔叶树分段育苗有较一般育苗不可比拟的优点。阔叶树分段育苗移栽平均成活率为97.46%,苗木移栽出辅平均合格率90.3%,提高亩木单产122.0%-163%,每亩节约育苗用工8个工日。  相似文献   

10.
白榆嫩枝扦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年试验,利用全光喷雾扦插育苗技术和ABT生根粉促根处理,成功地解决了白榆嫩枝扦插生根和移栽成活问题,使白榆无性繁殖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扦插生根率达到95%以上,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当年生扦插移栽苗高度达1.0米以上,翌年6月达到2.0米的成苗标准,比播种育苗缩短1/3的育苗周期。  相似文献   

11.
通过芽苗切根移栽技术处理,湿地松一年生苗木质量明显提高:主根长度减少42%,侧根数量增加83%,菌根发达,使造林成活率提高29.3%,当年新梢生长量增加12.4%。处理间比较结果,芽苗切根后保留根长度3cm为最好。  相似文献   

12.
最近从甘肃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获悉,今年全省剩余各类应出圃苗木15亿株,除部分针叶树用于培育大苗外,部分作为留床苗保留下来,目前留床苗达到7333.3hm^2。预计明年将有3.8亿:株苗木失去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香樟绿化大苗装袋移栽后不同培育时间的袋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装袋移栽培育袋苗对提高香樟造林存活率和生长有着显著成效,装袋移栽培育时间不同而造林效果也差别较大,以装袋移栽培育1~2a的袋苗造林效果最好,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达96%以上。当年抽梢可达45~46cm,第二年树高生长量平均达55~56cm,米径年生长量达1.58~1.61cm,分别比地苗相应提高了69.1%~70.3%、51.5%~53.4%和38.6%~41.2%;结合实践提出香樟大苗装袋移栽的关键技术,为提高香樟大苗造林成活率和促进早期生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木荷采用芽苗切根移栽和直播育苗造林分析,认为采用芽苗切根移栽育苗造林,可节省种子50%,降低育苗成本38.1%,提高一级苗率45%,提高造林成活率13.3%,1年生林木生长提高44.2%,林木林相整齐。  相似文献   

15.
通过选用不同苗龄型红松幼苗进行造林试验,以研究红松不同苗龄型对其生长和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年生播种苗(2+0)为对照,则移床苗不同苗龄组(2+1,2+2)之间生长量和侧根数有显著的差异,不同苗龄造林的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及侧根数也有显著的差异。以苗龄2+0为对照,试验处理2+1的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分别比对照提高43.96%、78.29%和37.79%;试验处理2+2提高造林成活48.79%,苗高提高147.43%,地径提高116.39%。以2+2和2+1试验处理造林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日本金松为世界著名观赏树种之一.作者于1986年春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认为,1.进行室内盆播砂质基质比室外土砂混合基质效果好,出苗率高;2.以1龄芽苗移栽苗木保存率高,且室外直播苗高于室内播种苗和芽移苗.  相似文献   

17.
对桐棉松进行芽苗切根移栽和直播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芽苗切根移栽并适当深栽,当年11月中、下旬栽植,桐棉松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湿地松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前期生长观察研究认为:湿地松在海堤的生长量虽略低于平原水稻土,但也生长良好,在土壤含盐量为0.34%的老海堤上9a生(含苗龄3a)湿地松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到5.64m和9.4cm;在土壤含盐量达到0.5%的新筑海堤上也生长良好,大苗移栽成活率达100%,栽后3a(含苗育6a生)平均树高3.86m、胸径5.2cm,是适于海堤发展的防护林或绿化树种。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海堤造林宜采用大苗移栽。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季节,不同移栽技术处理试验,结果表明:3月底至4月初(清明节前)是深山含笑3年生苗的移栽适期,剪除全株叶片和留存叶基约1/4叶片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97.2%和98.8%,留存部分叶片对移栽苗尽快恢复生长有好处,4月中,下旬移栽则应选择保水性能较好的土壤(如黄泥土)作圃地,剪除全株叶片和留存叶基约1/4叶片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了96.6%和97.2%,如在保水性能较差的砂质土中移栽,则应剪除全部叶片,梅季移栽需坚持带土并剪除全部叶片,成活率可达90.67%,如在移植苗上方搭棚遮荫,则成活率可提高到95.33%,裸根和裸根打泥浆移栽的效果都很差,成活率在50%以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木荷采用芽苗切根移栽和直播育苗造林对比分析,采用芽苗切根移栽育苗、造林、可节省种子50%,降低育苗成本38.1%,提高1级苗率45%;提高要成活率13.3%;1年生林木生长提高44.2%,林木林相整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