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鹃属的抗寒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鹃属按其抗低温的能力可分为极抗寒、抗寒、不完全抗寒与敏感四个组,就杜鹃各器官与组织而言,抗低温能力依营养芽、叶和皮层最强,木质部与花原基最弱。杜鹃属在抗寒性上的明显差异与其地理分布密切相关,这一特点显示出抗寒性的自然选择与气候的变异方式相应发生。认为“冰洞”作用,“超冷”能力是抗寒杜鹃花芽和木质部薄壁细胞藉以回避冰冻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24个石榴品种的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低温胁迫过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对24个石榴品种进行抗寒性评价。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室温、0、-4、-8、-12、-16、-20℃)进行低温处理,对其相对电导率(REC)、半致死温度(LT_(50))、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24个石榴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24个石榴品种一年生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通过半致死温度得出,‘峄城抗寒1号’的半致死温度最低,为-14.32℃,最抗寒;‘突尼斯软籽石榴’的半致死温度最高,为-7.95℃,最不抗寒。通过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4个石榴品种中,有8个品种抗寒等级为Ⅱ级(抗)、15个品种抗寒等级为Ⅲ级(中抗)、1个品种抗寒等级为Ⅳ级(低抗)。  相似文献   

3.
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温伤害严重影响植物的生存和分布,有关植物抗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为近10年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几种植物抗寒基因的研究途径:抗冻蛋白基因的特性与功能研究、与抗寒相关的脂肪酸代谢途径和抗氧化酶基因工程的研究概况,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SNP为基料,配制了一种抗寒剂,以黄瓜‘津研4号’为试材进行低温下生理抗寒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SNP+混合剂A处理能够比SNP单独处理更有效地提高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抗氧化酶SOD、POD、APX活性及根系活力,缓解低温胁迫对黄瓜幼苗造成的氧化损伤,提高其耐冷性。  相似文献   

5.
一、死苗原因分析 1.低温冻害。天气忽冷忽热,导致麦苗冻结过快,解冻过速,来不及适应而造成死亡。越冬前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能忍受-23℃的低温,温度再低则死苗严重。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抗低温能力明显减弱。遇冬季气候寒冷,土壤水分冻结,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吸水能力很弱,麦苗茎叶仍然蒸腾失水,致使小麦脱水死亡。  相似文献   

6.
一、死苗原因分析 1.低温冻害。天气忽冷忽热,导致麦苗冻结过快,解冻过速,来不及适应而造成死亡。越冬前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能忍受-23℃的低温,温度再低则死苗严重。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抗低温能力明显减弱。遇冬季气候寒冷,土壤水分冻结,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吸水能力很弱,麦苗茎叶仍然蒸腾失水,致使小麦脱水死亡。  相似文献   

7.
栽培措施对冬小麦抗干旱、低温胁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低温逆境下不同土壤耕作措施对冬小麦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两合土、砂姜黑土2种土壤,设置了包含施有机肥、保持土壤水分、整地(粗糙、精细和旋耕)等共7种土壤耕作方式处理,调查测定了冬小麦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出苗、土壤水分、分蘖等都有影响,从而影响冬小麦抗寒能力。粗放整地处理的小麦对低温逆境的耐受能力较弱,施用有机肥、保持土壤适宜水分、精细整地等栽培措施明显增强小麦抗低温逆境能力。冬小麦在逆境下,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大幅增加;低温逆境下冬小麦叶片脯氨酸含量比干旱逆境下急剧增加;干旱能提高小麦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适度干旱+低温逆境下的小麦抗寒能力增强。说明,土壤水分、肥力是影响冬小麦抗低温逆境胁迫能力的主要因素;一定范围内的干旱逆境锻炼,对提高小麦抗低温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选用2个水稻品种(抗寒品种90-23、不抗寒品种90-35)为试材,研究低温胁迫对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和光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的分蘖期(6月16—25日)17℃低温处理10d后,抗寒品种90-23的产量高于不抗寒品种90-35;在水稻拔节期(7月19—28日)17℃低温处理后10d后,品种90-23和品种90-35都出现了明显的减产现象,可见在拔节期出现明显的低温时,抗寒品种90-23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抗寒作用。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宁夏果树自1954年以来多次受低温冻害的情况和受冻的原因及症状,概述针对低温冻害的问题进行桃树抗寒栽培研究概况,确定了抗寒砧木山桃高位嫁接的抗寒栽培技术为宁夏地区桃生产唯一的途径,即露地栽培;论述了桃抗寒栽培研究成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在低温胁迫下,植物不饱和酶基因,脯氨酸和甜菜碱的调节及其基因表达,Ca2+及钙依赖的蛋白激酶对植物抗寒性反应中的调节,抗氧化酶,植物冷诱导基因,植物抗冻蛋白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用早籼稻品种(系)分期播种,露地育秧,在自然低温条件下评价苗期抗寒性,并分析了供试品种的感温指数。结果表明,早籼品种的苗期抗寒性因其遗传背景不同而差异显著。湘糯1号和野生稻杂交后代的抗寒性最强,籼粳交和籼籼交后代中抗的多。早籼稻苗期抗寒性与其感温指数显著相关,抗寒性强的品种其感温指数小,抗寒性弱的品种感温指数大。经连续低温胁迫定向选择,育成抗寒、生态适应性强、高产稳产新品种湘早籼19号和湘早籼29号。利用野生稻抗寒基因,创制出HA8805、HA8807、HA88494等8个抗寒新种质。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玉米sh2胚乳突变体(特甜1号和增甜2号)为材料,研究了低温逆境下A、B 2种抗寒剂包膜超甜玉米种子对其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逆境下2种抗寒剂均显著提高了特甜1号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壮苗率和幼苗素质.增甜2号2种抗寒剂处理的发芽率和壮苗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个品种2种抗寒剂处理的苗高均显著高于对照,而根长均显著短于对照.低温逆境结束后,增甜2号2种抗寒剂处理的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均显著高于对照,2个品种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与低温逆境前比,恢复生长3 d后,2个品种2种抗寒剂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幅度均比对照大.低温逆境后,2个品种脯氨酸含量提高;恢复生长3 d后含量下降,但抗寒剂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并接近低温逆境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列淦文  薛立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5):56-58,64
桉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低温是限制桉树栽培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低温胁迫下桉树的抗寒机理不仅对引种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增加我国的木材产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低温胁迫下桉树的细胞膜透性、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细胞膜脂肪酸含量、光合性能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桉树抗寒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桉树抗寒生理指标与生态学特性的关系、抗寒锻炼和引种驯化、对抗寒生理指标的综合评价、信号转导和基因工程等。  相似文献   

14.
水稻冷害在东北地区屡见不鲜,低温会造成水稻生理障碍进而影响其产量。本文从水稻耐冷性角度出发,试图通过水稻低温胁迫下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游离脯氨酸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最终为水稻冷害诊断、抗冷品种选育、抗寒栽培技术的研究等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对甘蓝型冬油菜生理及光合特征的影响,为甘蓝型冬油菜在北方旱寒区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TSG10、天油2266、天油2288和Vision 4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低温处理(-4℃)后,测定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变化;并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低温胁迫下,弱抗寒品种Vision受害症状较重,叶片萎蔫,叶缘出现大小不同水渍状冻斑;强抗寒品种TSG10受害症状明显较轻.低温胁迫下,甘蓝型油菜各品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均明显升高;但与Vision相比,强抗寒品种TSG10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比弱抗寒品种高29.6%~34.5%,抗氧化酶活性高37.6%~50.4%,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比弱抗寒品种低34.5%和37.5%.低温胁迫后,甘蓝型油菜叶片G_s、T_r、P_n均明显降低,表明低温胁迫下,气孔限制是引起甘蓝型冬油菜光合减弱的主要因素;低温处理后,强抗寒品种TSG10较好保持了叶绿体膜的完整性和基质片膜的连续性,其P_n下降幅度也最小,为69.5%,抗寒较弱的品种下降幅度在83.6%~93.0%之间.【结论】低温胁迫下,甘蓝型冬油菜强抗寒品种有较高过氧化物清除能力和较强渗透调节能力,叶绿体膜结构保持较为完整,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培两优210,湘晚籼10号和威优644为材料,于孕穗期分别喷施0.1mg/kg的脱落酸,100mg/kg的诱抗剂,100mg/kg复配硝酚钠,并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抗寒药剂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药剂均能显著提高水稻受低温胁迫后的光合速率、叶片叶色值、改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最终显著提高水稻结实率和产量.但3种药剂处理对上述生理指标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别.脱落酸和诱抗剂处理能有效稳定地提高水稻低温胁迫时的抗性,抗寒效果最佳.复配硝酚钠处理能在短期内对水稻的各项生理指标有一定的影响,但后效较短.  相似文献   

17.
试验将9个耐低温性不同的黄瓜自交系放在低温下进行处理,对幼苗在低温下抗寒指数、叶片可溶性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507抗寒指数5级;9518的抗寒指数2级;其余材料的抗寒指数居中。经本实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可溶性糖变化率与黄瓜抗寒指数呈正相关~([1]),可溶性糖含量高的其抗寒性强,可溶性糖含量低的其抗寒性则弱~([2])。所以,在品种选择时通过这些性状的选择可以提高抗寒性状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8.
添加抗寒剂对包衣棉花种子萌芽及其耐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低温条件下包衣时添加抗寒剂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采用不同抗寒剂和种衣剂混合后对银山6号棉花种子包衣,分别设置5℃低温胁迫2 d和25℃培养2 d再5℃低温胁迫2 d,共同转入25℃恢复培养。运用多指标数据综合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棉花种子用卫福200FF包衣,以及不同的抗寒剂和卫福200FF种衣剂混合后包衣,对于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萌芽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萌发前相比,棉花在正常萌芽时实施低温胁迫使种子发芽活力下降更明显,萌发的种子更容易遭受损伤;抗寒剂与卫福200FF种衣剂混合包衣可明显促进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提高其耐冷性;3种抗寒剂处理的棉花幼芽耐冷性不同,γ-聚谷氨酸与外源调节物质复配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抗寒种衣剂对水稻秧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明抗寒种衣剂的作用效果,研究了2个早稻品种经4种抗寒种衣剂(代码分别为HET,YKJ,YKZYJ和ABA)包衣处理后在寒流低温胁迫下(8-10℃,4d)秧苗的生长和若干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抗寒种衣剂处理使成苗率、单株根数、百株鲜、干重增加,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水平,苗体内蛋白质降解延缓,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受害株率大幅下降,说明抗寒种衣剂增强了秧苗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4种抗寒种衣剂的抗寒效果以YKZYJ种衣剂最优,YKJ和ABA种衣剂次之,HET种衣剂再次之.  相似文献   

20.
闽林71—22是广西橡胶研究所于1972年从福建省引进的橡胶新品系。该品系在广西垦区经历了多次不同类型低温的检验,表现出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和良好的生长速度,它可与93—114相媲美。且抗白粉病能力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