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苯二酚(m-dihydroxybenzene)和邻苯二酚(o-dihydroxybenzene)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的毒性效应,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分别检测不同质量浓度间苯二酚(10.00,12.10,14.50,17.40,20.90,25.20和30.20 mg/L)和邻苯二酚(20.00,28.05,39.45,55.46,77.98,109.60和154.20 mg/L)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观察泥鳅的中毒症状,统计死亡率,建立死亡几率与药物质量浓度常用对数值的回归方程,计算 2 种化合物对泥鳅的半致死浓度 (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泥鳅在高质量浓度(25.20,30.20 mg/L)间苯二酚中8 h 开始出现死亡,在高质量浓度邻苯二酚(109.60,154.20 mg/L)中16 h 开始出现死亡;2 种化合物对泥鳅的毒性作用随其在体内积累质量浓度的增大、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间苯二酚对泥鳅 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 27.04,23.44,20.91和17.40 mg/L,SC为5.29 mg/L;邻苯二酚对泥鳅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 127.50,96.74,75.53和50.53 mg/L,SC 为 16.71 mg/L。【结论】间苯二酚与邻苯二酚均为高毒性污染物,且前者比后者的毒性更大;泥鳅群体对间苯二酚反应的同质性较高;生产中对这 2 种化合物的毒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幼龄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雌激素效应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将NP设为1.50,1.78,2.12,2.52,3.00mg/L 5个质量浓度梯度,观察泥鳅在NP中暴露24,48,72,96h的死亡率,计算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SC);根据安全质量浓度设0.125,0.150,0.188,0.250,0.375mg/L 5个NP组,将泥鳅于其中暴露15d后,取样测定泥鳅血清卵黄蛋白原(VTG)含量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NP对幼龄泥鳅暴露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3.892,2.942,2.366,2.033mg/L,SC为0.504mg/L;雄性幼龄泥鳅在不同质量浓度NP中暴露15d时,血清VTG含量均极显著增加,且随着NP质量浓度增大而升高;在0.125,0.150,0.188mg/L NP中暴露15d时,幼龄泥鳅SOD和CAT活力随着NP质量浓度增大而升高,在0.188mg/L时达到最大,之后随NP质量浓度的继续增大而呈下降趋势。【结论】NP对幼龄泥鳅具有高毒性,毒性效应随NP质量浓度增大及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大;NP对雄性幼龄泥鳅血清VTG具有显著诱导效应,且诱导效应随NP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和厚朴酚(Honokiol)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毒性损伤,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将斑马鱼浸泡于和厚朴酚溶液中,研究和厚朴酚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及组织病理学影响。【方法】将105尾健康斑马鱼随机浸泡于7个试验组中(n=15):对照组(曝气自来水)、助溶剂乙醇组(1%体积比)和5个和厚朴酚浓度组(0.1、0.2、0.4、0.6、和0.8 mg/L),对斑马鱼的临床症状、大体病变、死亡率以及组织病理学进行判定,并结合组织病理评分系统评价各组斑马鱼的损伤情况,评估和厚朴酚的毒性。【结果】不同浓度和厚朴酚组浸泡的斑马鱼在96 h内出现不同程度死亡,其96 h半数致死浓度(LC_(50))为(0.530±0.014)mg/L,72 h-LC_(50)为(0.679±0.013)mg/L,48 h-LC_(50)为(0.758±0.012)mg/L,24 h-LC_(50)为(0.816±0.01)mg/L,而安全浓度(SC)为(0.264±0.003)mg/L。此外,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和厚朴酚未造成斑马鱼出现明显的临床及大体病理变化。组织病理学显示,和厚朴酚浸泡后主要导致鳃和脑充血,此外还可见鳃呼吸上皮坏死等,其余组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病变。【结论】和厚朴酚对于斑马鱼存在一定毒性,鳃和脑可能是和厚朴酚对鱼类的主要毒性靶器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期为农药的水环境监测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的单一毒性影响。【结果】中华蟾蜍蝌蚪在稻瘟灵中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27.885、25.181、23.366和22.551mg/L,安全浓度(SC)为6.283mg/L;在乐果中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52.321、38.998、29.319和24.115mg/L,安全浓度(SC)为6.500mg/L。【结论】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属于低毒性农药,本研究结果将为合理使用这两种农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氰氟草酯对泥鳅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除草剂氰氟草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受试对象,研究氰氟草酯对泥鳅的急性毒性、生理毒性、组织形态学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氰氟草酯对泥鳅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_(50))分别为7.254 4、7.102 3、6.809 3、6.623 7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2.042 3 mg/L。生理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组(1.324 8 mg/L)氰氟草酯染毒1 d,泥鳅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大,3 d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最大;低质量浓度组(0.662 4 mg/L)氰氟草酯染毒7 d,SOD、CAT基因表达量最大,3 d时GSH-Px基因表达量最大,与对照(0 mg/L)相比差异显著。整体上,SOD、CAT、GSH-P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组织形态学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泥鳅暴露于低质量浓度(0.662 4 mg/L)氰氟草酯5 d时,出现肝脏细胞间隙变大现象,7 d时出现细胞肿大及细胞空泡化现象;暴露于高质量浓度(1.324 8 mg/L)1 d时,出现肝脏细胞间隙变大及细胞空泡化现象。随染毒时间的延长,细胞肿大及空泡化情况加深,同时出现核固缩现象。表明,氰氟草酯对泥鳅具有一定毒性,造成肝脏抗氧化酶系统和组织细胞的损伤,应适量科学施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酚A(bisphenol A,BPA)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肝组织结构和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活性的影响,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预试验确定的BPA对泥鳅的安全质量浓度和最小不致死质量浓度,按等对数(常用对数)法将BPA质量浓度设置4个(1.9,2.3,2.7,3.0mg/L)处理,以未用BPA处理组为对照,分别在染毒7,14,21,28d取样,采用H.E染色法观察泥鳅肝组织结构的变化,采用赖氏比色法测定泥鳅肝脏GPT活性的变化。【结果】在1.9mg/L BPA中暴露28d时,泥鳅肝细胞肿大、空泡化及细胞溶解;在3.0mg/L BPA中仅暴露14d时,泥鳅肝细胞除严重肿大、空泡化及细胞溶解外,还出现核变形与核溶解等受损症状。与对照组相比,4个BPA质量浓度组泥鳅在暴露各个时期GPT活性均有明显升高,但随着BPA质量浓度的增大,GPT活性逐渐降低;在同一BPA质量浓度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GPT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BPA可造成泥鳅肝组织结构损伤,并随BPA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加剧;BPA对泥鳅肝脏GPT的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可导致肝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酚A(bisphenol A,BPA)与对硝基酚(p-Nitrophenol,p-NP)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的联合毒性效应,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预试验确定的BPA、p-NP对泥鳅的最大耐受质量浓度和最小全致死质量浓度,按等对数(常用对数)间距将BPA与pNP分别设置5个质量浓度(BPA:4.8,5.8,6.9,8.3,10.0 mg/L;p-NP:11.6,13.6,15.8,18.4,21.5 mg/L)处理泥鳅,同时设空白对照(加蒸馏水),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置10条泥鳅,试验开始后,连续8 h观察泥鳅的活动、中毒情况及体色变化,每24 h统计1次泥鳅的死亡率,计算 24,48,72 和 96 h 泥鳅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按 BPA与 p-NP 单一毒性 96 h LC50值进行毒性1∶1的联合毒性试验,并采用 Marking 水生毒理联合毒性相加指数(AI)法评价 2 种化合物对泥鳅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24,48,72 和 96 h 时,BPA对泥鳅的LC50分别为 8.31,8.02,6.95 和 6.43 mg/L,p-NP对泥鳅的LC50分别为19.25,17.58,17.04和14.70 mg/L。不同染毒时间下,BPA与p-NP对泥鳅的联合毒性作用AI均小于0,且随着时间的延长,AI的绝对值逐渐变小。【结论】BPA与p-NP均为高毒性污染物,且前者比后者的毒性更大;二者的联合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拮抗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硝基苯酚对泥鳅肝组织结构和丙氨酸转氨酶活性的影响,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预试验确定的对硝基苯酚对泥鳅的安全浓度和最小不致死浓度,按等对数(常用对数)间距将对硝基苯酚设置为4.40,5.13,5.98,6.98mg/L,以对硝基苯酚未处理组为对照,分别在泥鳅染毒7,14,21,28d取样,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结构的变化,采用赖氏比色法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泥鳅在6.98mg/L对硝基苯酚中暴露14d,肝细胞发生空泡化、细胞溶解及核变形;暴露28d,肝细胞除严重空泡化、细胞溶解及核变形外,还出现核溶解等受损症状;与对照组相比,除6.98mg/L 28d时丙氨酸转氨酶活性下降外,其他各质量浓度组在暴露各个时期泥鳅肝脏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均升高,但随着对硝基苯酚质量浓度的增大,丙氨酸转氨酶活性逐渐降低。在同一对硝基苯酚质量浓度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对硝基苯酚可造成泥鳅肝组织结构损伤,且受损程度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加剧;对硝基苯酚可诱导泥鳅肝脏丙氨酸转氨酶的活性,但诱导作用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先增强后减弱、直至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Pb2+对波纹巴非蛤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水生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3.0~7.0mg/L)Pb2+对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的急性毒性,分别对96 h半致死浓度(4.119 mg/L)和安全浓度(0.041 mg/L)下0~120 h各组织中Pb2+的蓄积量进行了测定。[结果]Pb2+对波纹巴非蛤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187、5.788、4.646和4.119 mg/L,安全浓度(SC)为0.041 mg/L。铅对波纹巴非蛤的毒性级别为高毒级(LC50为1~100 mg/L)。在96 h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下,120 h波纹巴非蛤各组织Pb2+的蓄积量从大到小均依次为鳃、内脏、肌肉。[结论]食用波纹巴非蛤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0.
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壬基酚在不同暴露时间(24、48、72、96 h)、不同暴露浓度(7.51、8.75、10.23、11.97、14.01 mg/L)下对泥鳅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壬基酚对泥鳅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75、11.94、10.66、9.74 mg/L,安全浓度为3.22 mg/L;其对泥鳅的毒性作用是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是一种重要的寄生在棕榈科植物上的害虫,2002年入侵海南并暴发成灾,导致椰子、槟榔等严重减产,严重威胁我国椰子、槟榔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对南方沿海地区的绿色生态安全和热带自然景观构成了巨大威胁。经过10多年的研究,在阐明该虫发生危害规律和入侵成灾机理的基础上,研发和集成创新了应急防控与持续控制关键技术体系,并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南方椰心叶甲入侵发生区域,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孟加拉鲥、美洲鲥和中国鲥形态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解剖107尾孟加拉鲥Tenualosa ilisha、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和中国鲥Tenualosa reevesii,详细记叙了孟加拉鲥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比较分析了3种鲥鱼的形态差异.三者形态7项可量性状比值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孟加拉鲥和中国鲥先聚为一类,再和美洲鲥聚为一类,这与它们的分类地位相一致.外观上,孟加拉鲥臀鳍鳍条短,被1层薄鳞覆盖;美洲鲥的纵列鳞数及体长/体高、体长/头长都大于其他2种鲥鱼.可数性状上,第一外鳃弓鳃耙和脊椎骨数目能明显区分3种鲥鱼.孟加拉鲥、中国鲥和美洲鲥的第一外鳃弓鳃耙数分别为181~219+153~224、95~131+170~175和24~31+47~55;脊椎骨数分别为46~48、37~39和55~57.在内部结构上,根据胃的形状、盲囊部的大小、幽门垂的长短和数量、肠道的弯曲数目及相对长度可以准确鉴定这3种鲥鱼.孟加拉鲥肠道最长,中国鲥次之,美洲鲥肠道最短.3种鲥鱼在消化道结构的差异,预示食性已产生分化.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引起阳山水蜜桃果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以阳山镇桃园采集的40个具有典型腐烂症状的‘晚湖景’水蜜桃果实为病样,对分离得到的51株真菌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并分析了4种药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结合形态学特征、rDNA-ITS序列分析以及病原菌的回接试验结果,确定48株菌株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异名Galactomyces candidus),3株菌株为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2)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喹啉铜及代森锰锌对白地霉菌丝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好,其中33.5%喹啉铜悬浮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1 000倍液均完全抑制了白地霉菌丝的生长,而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和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 000倍液的抑制效果则均低于65.0%;此外,33.5%喹啉铜悬浮剂对桃吉尔霉的抑制效果最好,其1 000倍液的药剂抑制率达86.4%,而其他3种药剂的抑制效果则均低于65.0%。综上,施用1 000倍液的喹啉铜悬浮剂能同时有效抑制白地霉和桃吉尔霉的生长,可用于预防阳山水蜜桃成熟期的腐烂。该研究结果可为阳山地区水蜜桃果腐病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1例皮肤病患犬进行诊断和有效治疗。结合患犬临床症状,采用寄生虫学、血液学和微生物学等方法进行诊断检查,并进行对因和对症治疗。结果显示,经皮肤刮片和皮肤细胞学镜检,观察到犬蠕形螨;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检查显示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升高、总蛋白含量升高,表明患犬有严重慢性感染和炎症;细菌分离培养获得1株呈金黄色菌落的革兰氏阳性菌和1株呈乳白色菌落的革兰氏阴性菌,利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种细菌均对丁胺卡那霉素敏感,而对其他8种药物存在耐药差异;经选用多拉菌素抗犬蠕形螨治疗、丁胺卡那霉素抗菌治疗,结合对症治疗和提高犬体免疫力等综合治疗方法,连续治疗4周后,患犬病症消失,生理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治疗效果明显。本治疗方法可为犬蠕形螨混合细菌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旨在明确引起陕西省榆林市山药根腐病的致病菌,为该地区山药根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以受害山药块茎和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结合柯赫氏法则、形态学鉴定、ITS区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序列比对的方法,明确山药根腐病的致病菌。结果表明,引起陕西榆林山药根腐病的病原菌为棕黑腐质霉、燕麦镰孢和尖孢镰孢。陕西榆林山药根腐病由腐质霉属和镰孢属两个属的3种病原菌引起,棕黑腐质霉是首次报道危害山药,镰孢属真菌是该地区山药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2株有机磷降解菌Yj2和Yj3对大豆卵磷脂和乐果有机磷的降解特性及酶活性。【方法】利用16S r DNA鉴定从大豆土壤中分离得到的Yj2和Yj3菌株,在菌株最佳生长条件下,测定了不同磷源时菌体的酶活性并分级纯化了有机磷降解酶。【结果】Yj2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其最佳生长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p H为8;Yj3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最佳生长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p H为9。大豆卵磷脂为磷源时,Yj3的菌体生长情况稍优于Yj2。乐果为磷源时,Yj2的菌体生长情况稍优于Yj3;72 h内Yj2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整体高于Yj3,而有机磷降解酶活性低于Yj3。硫酸铵沉淀法+阳离子交换层析分别从Yj2和Yj3菌体中成功分离纯化了有机磷降解酶,SDS-PAGE结果显示纯化的蛋白均为单一条带。Yj2硫酸铵沉淀法+阳离子交换层析的提纯倍数是硫酸铵沉淀的7.77倍,硫酸铵沉淀为粗酶的1.35倍。Yj3硫酸铵沉淀法+阳离子交换层析的提纯倍数是硫酸铵沉淀的5.07倍,硫酸铵沉淀为粗酶的1.53倍。【结论】菌株Acinetobacter sp.Yj2和Bacillus sp.Yj3都具有降解大豆卵磷脂及乐果有机磷的特性,对有机磷降解起主要作用的是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有机磷降解酶,它们在2株菌株对大豆卵磷脂和乐果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明显差异。可从Yj2和Yj3菌体分离纯化获得提纯倍数较高的有机磷降解酶蛋白。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世界粮农组织、汤森路透公司Web of Science等公开数据库,系统分析了2000年以来全球茶(Camellia sinensis)与咖啡(Coffea arabica L)的生产和研究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3年,累计产茶与咖啡最多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总量的29.1%)和巴西(总量的30.6%)。2011年至2015年茶与咖啡的研究论文数量年增长率分别是4.3%与5.6%。美国茶与咖啡的研究论文无论总量还是质量上为最高,自2011年起中国的年产论文量已超过美国;茶与咖啡研究领域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性;热点研究领域是生物化学、营养学以及与医学交叉的学科。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HvnANT1基因在青稞粒色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以紫粒青稞‘涅如姆扎’和白粒青稞‘昆仑10号’为试材,利用简化基因组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对青稞紫粒进行基因定位,克隆到HvnANT1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在7H染色体的84.30—86.00 cM获得1个MYB类转录因子,命名为HvnANT1。2)该基因长1 033 bp,其完整开放阅读框为762 bp,编码253个氨基酸。HvnANT1蛋白分子量为27.14 kU,是亲水性的不稳定碱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结构,无信号肽。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是由无规卷曲、α-螺旋、延伸链和β-转角组成,具有2个SANT结构域(分别位于第13—第63个;第66—第114个氨基酸)。3)同源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青稞HvnANT1蛋白与大麦、乌拉尔图小麦、高梁、玉米、二型花、小米、水稻、土瓶草、车轴草和杨梅10种植物的ANT1蛋白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00.00%、88.85%、54.64%、60.95%、60.82%、58.46%、57.61%、37.76%、36.05%和36.33%;这些序列都具有2个高度保守的2个SANT结构域;与大麦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与乌拉尔图小麦,与水稻最远。4)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定位在细胞核内。5)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显示:与籽粒颜色形成的乳熟早期和乳熟晚期相比,软面团期的HvnANT1基因在‘涅如姆扎’中表达量极显著上调,而在‘昆仑10号’中各时期的表达量较低且差异不显著;且软面团期的‘涅如姆扎’籽粒HvnANT1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昆仑10号’(P<0.01)。花青素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HvnCHI、HvnANSHvnDFR与该基因表达量模式相似。综上,青稞HvnANT1蛋白结构中的SANT结构域在物种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该基因定位在细胞核内,符合转录因子特性;HvnANT1基因表达模式与结构基因HvnCHI、HvnANSHvnDFR相似,在籽粒颜色形成的软面团期表达量极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组织分离法,以PDA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从绣线菊的根、茎和叶中分离获得39株内生真菌。平板对峙结果表明, 21株活性菌株对6种植物病原菌(辣椒疫霉病原菌、番茄枯萎病原菌、苹果腐烂病原菌、苹果炭疽病原菌、葡萄灰霉病原菌、小麦赤霉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XXT10对苹果腐烂病原菌、苹果炭疽病原菌、番茄枯萎病原菌、小麦赤霉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3.2%、72.5%、39.5%和42.7%。通过测得的ITS rDNA 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序列比对后该菌为链格孢属菌。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在28~32℃时,选择PDA培养基,分别以乳糖和蛋白胨作为碳、氮源,酸碱度中性的条件下,菌落的生长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20.
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是植物中特有的基因家族.前期研究发现灰霉菌处理小立碗藓导致配子体中的PpLBD20上调表达,但PpLBD20的功能尚不明确.因此提取小立碗藓DNA,PCR扩增PpLBD20基因的上下游片段,依次插入PTN182载体,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敲除表达载体,酶切和测序验证插入序列的正确性.通过工作浓度为20%的PGE 6000介导小立碗藓原生质体转化,筛选鉴定得到敲除PpLBD20后的突变体植株,观察到敲除后小立碗藓不形成茎叶体结构且配子体成丝状.结果为深入探究PpLBD20在小立碗藓的形态建成调控病原菌侵染的抗性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