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朝阳地区常见的3个品种枣苗(大平顶枣、金铃圆枣、三星大枣)2年生嫁接苗进行4个不同的土壤控水处理,测定出3个品种枣苗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特性指标,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以探讨水分胁迫对3个枣品种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变化与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呈正比关系;在重度胁迫条件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3个枣品种胞间CO2浓度值接近直线上升状态;随干旱胁迫强度加大,蒸腾速率呈下降趋势。三个枣品种抗旱性大小顺序为三星大枣金铃圆枣大平顶枣。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3种不同CO2浓度(360 μmol·mol-1、800 μmol·mol-1、1 200 μmol·mol-1)下马尾松针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当前CO2(360 μmol·mol-1)浓度下,当光强为1 000 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3.46 μmol·m-2·s-1、0.273 mmol·m-2·s-1、0.0254 mmol·m-2·s-1,针叶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1 800±2) μmol·m-2·s-1和(24±2) μmol·m-2·s-1.当CO2加富到1 200 μmol·mol-1时,针叶的光饱和点降低了200 μmol·m-2·s-1,而光补偿点增加了4 μmol·m-2·s-1.在光照强度为50~2 000 μmol·m-2·s-1的条件下,不同CO2浓度下的水分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1 200 μmol·mol-1浓度下的19.163 μmol·mmol-1,800 μmol·mol-1浓度下的12.912 μmol·mmol-1,360 μmol·mol-1浓度下的11.192 μmol·mmol-1.短期的CO2加富降低了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而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则上升.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24 d对新西伯利亚银白杨叶片光合生产力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了新西伯利亚银白杨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提高了叶片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影响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减小.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气孔导度蒸与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蒸腾速率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土壤相对含水量≥25%的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气孔因素导致.在土壤相对含水量<25%的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导致.  相似文献   

4.
应用英国PPS公司生产的CIRAS-2型光合作用系统,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测定了3年生山桃苗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叶片光合及蒸腾等生理参数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过程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7.3%、70.1%、80.2%时,光合速率的日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3:00、9:00、13:00,分别为10.51、12.52、9.25 μmol·m-2·s-1,日均值分别为6.83±4.92、6.40±4.43、5.66±3.44 μmol·m-2·s-1;在其它水分条件下,光合速率有明显午休现象.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过程与光合速率相似,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7.3%、70.1%、80.2%时,最大值均出现在13:00,日均值分别为1.91±1.03、3.27±2.09、2.90±1.70 μmol·mol-1.在所测水分范围内水分利用效率上午时段的最大值大部分出现在7:00或9:00,下午时段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相差较大.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57.3%时,山桃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引起的,在其它土壤水分条件下,山桃在上午时段(13:00以前)以气孔限制为主,而下午时段(13:00以后)转变为以非气孔限制为主.依据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维持山桃正常生长的适宜水分范围是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9W.3%,应选择阴坡或半阴坡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5.
以盆栽5年生云锦杜鹃苗木为材料,分对照、轻度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4组,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云锦杜鹃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云锦杜鹃的光合日变化曲线由典型的双峰型逐渐转变为峰值很小的单峰型,峰值的降低在轻度水分胁迫下由气孔限制引起,而在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则由非气孔限制引起。轻度、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对云锦杜鹃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差异显著。经逐步多元回归得到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对槐树幼苗生长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盆栽当年生槐树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槐树幼苗生长和若干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槐树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逐渐下降,水分利用效率和脯氨酸含量则显著上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先减小后增大,而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量无显著变化;干旱胁迫下,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双重作用造成的,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迪下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重度干旱胁迫下非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晴天条件下,研究了蒟蒻薯(Tacca chantrieri)生长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蒟蒻薯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光合"午休"现象明显;气孔导度的降低会引起蒸腾速率的降低;蒸腾速率日变化也呈双峰曲线,平均蒸腾速率为0.186mmol.m-2.s-1,平均水分利用率为12.071μmol CO2/mmol H2O。  相似文献   

8.
白刺光合生理特性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即内蒙古磴口县,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测定不同增雨处理(4个增雨处理的增雨量分别是当地年降水量的25%、50%、75%和100%)条件下,典型荒漠植物白刺的光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曲线进行拟合,计算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以及光饱和点(LSP)等生理参数,研究白刺光合生理特性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结果表明:对照的Amax、AQY、Rd、LCP和LSP分别为13.41 μmol·m-2·s-1、0.029 mol·mol-1、0.61 μmol·m-2·s-1、20.63 μmol·m-2·s-1和481.85 μmol· m-2·s-1.增雨使白刺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Amax、AQY和Rd升高,使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增雨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白刺的光合生理特性,提高白刺的光合生产能力.对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变化分析表明:气孔因素是限制光饱和阶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柑桔株间小麦叶片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叶肉细胞光合活性的降低,柑桔株下小麦叶片光合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气孔导度的降低,林缘小麦叶片受到水分胁迫引起气孔关闭,其光合作用率下降与ra和rm有关。对照浇水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变化的决策因素是叶肉细胞的光合活性,水分胁迫消除,气孔重新启开,对照未浇水小麦叶片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孔孔导度的降低,表明轻度水分胁迫下小麦叶片的叶肉导度提高,人工灌溉降低叶肉导度。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下5种幼苗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该区年龄相同的5种主要植被恢复树种车桑子、滇柏、侧柏、花椒和香樟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算其在不同水分梯度下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生态指标,系统比较各参数的适应性变化及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5种幼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车桑子逐渐降低,侧柏和滇柏先降后升,花椒和香樟先升后降;(2)各光合生理生态参数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逐渐降低,且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极显著降低,其中在重度干旱胁迫时,侧柏的净光合速率最低比对照下降了100.5%,下降幅度最大;胞间CO2浓度在轻度干旱胁迫时下降,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上升;水分利用效率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时增加,重度干旱胁迫时下降,其中香樟的水分利用效率在重度干旱胁迫时仍是对照的1.05倍;(3)综合分析各项生理生态参数,5种幼苗均能耐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但香樟的控水耐旱能力明显高于其它4种树种,更能适应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对苹果叶水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水分胁迫对苹果叶水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叶绿素含量高低的关系依次是:灌水处理>覆草处理>干旱处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叶水势变化在苹果树不同生长期内表现为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棕榈藤与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水分对棕榈藤的重要性 .降雨决定棕榈藤分布和种的数目 ,同时还有助于棕榈藤种子传播 ,棕榈藤对降雨起着拦截作用 ,减少对地面的冲击 ,从而保持水土 .成熟度不同的棕榈藤种子具有不同含水量 ,种子活力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迅速下降 ,从而降低发芽率 .水分可提高棕榈藤造林成活率、分蘖条数、叶数、叶面积和藤茎生长 .水分胁迫可提高棕榈藤根茎比 .此外 ,棕榈藤生长及分布还受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理环境差异和自然选择使植物种内产生了广泛的遗传变异,并丰富了遗传多样性。植物为适应逆境环境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而同一植物的不同地理种源其生理表现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为筛选优良种源提供了基础。文中综述了在盐胁迫、水分胁迫、温度胁迫和低磷胁迫下不同植物地理种源间生理变化的差异,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和科学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鼠尾草种子在逆境条件下的萌发特性,通过试验模拟研究不同浓度的氯化钠(NaCl)和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对鼠尾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和PEG6000对鼠尾草种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有所下降;在0.10mol/L NaCl溶液胁迫中,发芽率、发芽势最高,分别为88.33%和66.67%,0.40mol/L时种子不能萌发;在4%PEG6000溶液胁迫中,发芽率、发芽势最高,分别为81.67%、66.89%。由此可知,鼠尾草种子在中轻度盐土壤中能较正常萌发,在重度盐土壤中则丧失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大叶相思苗木进行4个水分胁迫强度,4个水分胁迫循环周期的试验,研究其对大叶相思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胁迫强度和次数对大叶相思苗木生长、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显著;大叶相思苗木在水分胁迫下生长受到抑制,根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水分胁迫梯度和次数的加大而增加;在不同的水分胁迫下,以间隔7 d浇水的处理为最佳的水分胁迫梯度,第二循环周期为最适胁迫周期.  相似文献   

16.
林馗  吴志华 《桉树科技》2006,23(2):46-52
综述了桉树叶、根的形态性状、生理生化、分子遗传等方面与水分胁迫关系等研究成就,为研究桉树抗旱机理、抗旱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1 a生实生桑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了4个土壤水分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5%~80%、65%~70%、45%~50%和25%~30%),研究水分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意在为不同立地条件下栽培实生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除土壤含水量为25%~30%处理外,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型,有明显"午休"现象;在土壤水分胁迫下,叶绿素含量(CHL)、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随土壤含水量下降而下降,胞间CO2浓度(Ci)在土壤相对含水量45%~50%前后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光合参数间相关性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下降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混播草坪抗水分胁迫能力,采用盆栽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草地早熟禾(Poa pretensis)单播草坪(简称T1)为对照,以草地早熟禾、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混播草坪(简称T2,混播比例为6∶2∶2)和草地早熟禾、紫羊茅(F.rubra)、细弱翦股颖(Agrostis tenuis)混播草坪(简称T3,混播比例为5∶4∶1)为研究对象,分析水分胁迫对混播草坪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增加,3种草坪的外观质量综合评价表现为T1>T2>T3;单播草坪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及根系活力下降幅度均低于混播草坪,变幅表现为T3>T2>T1;而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值表现为T1>T2>T3。3种供试草坪抗水分胁迫能力表现为T1>T2>T3,T1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百分比范围为84.5%~94.8%,T2为80.4%~91.8%,T3为77.5%~90.7%。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