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蕊  王龙  余航  沈立群  田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044-4045,4048
根据昆明1312~1911年的洪涝灾害史料,构建了洪涝灾害发生时间序列,并用Samalley法计算了昆明历史洪涝灾害时间序列的分维值。结果表明:昆明地区历史洪涝灾害的发生存在分形特征,分维值为0.689 6,洪涝灾害的发生有一定自组织程度,但自组织程度还不高。洪涝灾害的发生从初期的混沌状态发展到后期的具有较高程度的自组织状态,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巢湖地区洪涝灾害成因及抗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洪涝灾害是制约安徽省沿江地区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障碍因素。笔者总结了洪涝灾害对巢湖地区造成的危害 ,分析了洪涝灾害发生规律及成因 ,提出了工程设施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等综合治理洪涝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万州区洪涝灾害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万州区面临新的挑战,为防范万州区未来洪涝灾害的风险,本研究统计了1955—2013年共59年间逐日的降水状况,并与历史文献资料记录的洪涝灾害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万州区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占45.1%,大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占20.8%,其他因素引发的洪涝灾害占34.1%。在20世纪80年代及之前洪涝灾害比较频繁,90年代之后洪涝灾害减少,但是2005年后洪涝灾害又有所增加。万州区除了降水作为主要变化因素之外,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洪涝灾害产生影响,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气象站点的布局以及农田水利防洪堤坝的修建,提高抵御洪涝灾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汉江上游洪涝灾害与环境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汉江上游洪涝灾害史料的记载,统计出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2年)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对洪涝灾害与气候变化及生态环境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明清时期洪涝灾害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19世纪以来是洪涝灾害的高发期,112 a间共发生85次,平均1.32 a发生一次。与气候变化相对应,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气候冷期和冷暖波动的不稳定时期;受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汉江上游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气候变化是区域洪涝灾害多发的主导因素,但区域自然环境状况的恶化加剧了灾害发生的频次。洪涝灾害的频发影响区域水环境和植被状况,同时也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又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相似文献   

5.
湖南农业的洪涝灾害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湖南最大的优患是水患,其境内几乎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90年代以来,湖南的洪涝灾害程度有加重趋势。本文针对湖南农业发展中的洪涝灾害问题,分析了洪涝灾害的特点、特征、成因,提出了湖南洪涝灾害防治的对策 。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洪涝灾害后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及消毒的过程,总结了洪涝灾害后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的关键技术,为今后洪涝灾害后动物尸体的处理工作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7.
汉江上游安康段是陕西省洪涝灾害多发区,洪涝灾害给当地带来巨大损失。通过对汉江上游安康段明清时期(1368—1912年)洪涝灾害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借助Matlab、Excel软件,研究该区域洪涝灾害的等级、时间规律等特征。结果表明:汉江上游安康段1368—1912年洪涝灾害可分为一级轻度、二级中度、三级重度和四级特大洪涝灾害,且以一级轻度洪涝灾害和二级中度洪涝灾害为主;该区域544年中发生洪涝灾害57次,平均每9.5年发生1次且阶段性特征明显;明清时期该区域洪涝灾害的发生集中于夏秋季节;汉江上游安康段该时期洪涝灾害的发生还有明显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8.
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区划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敏  柴钰翔  陈余萍  刘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82-6384,6505
界定了灾害、洪涝灾害等相关概念,对灾害、洪涝灾害等的风险评估指标进行了梳理,探讨了风险评估指标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滇东北农业洪涝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区划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对暴雨洪涝灾害的防灾抗灾能力,根据望谟县1959~2011年近53年的暴雨洪涝灾害及降水资料,对望谟县洪涝灾害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该县气候变化趋势和人文地理、经济社会发展及灾后重建规划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防御暴雨洪涝灾害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出发,论述了”洪涝”的界定与洪涝灾害的等级划分,详细阐述了玉米遭受洪涝灾害后的挽救措施,包括及时排水、及时扶正植株、进行田间清理、中耕施肥及防控病虫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抚河是是江西境内第二大河流,也是鄱阳湖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抚河流域就因处于东部季风区而洪涝灾害多发,给这一地区的人员和财产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而到了近现代抚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又有了新的变化。抚河流域是江西重要的农业经济区,研究该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有助于我们减轻因洪涝灾害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百色市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增强百色市农业洪涝灾害的应对能力,通过运用百色市的气象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灾情数据,构建模型中的4个指标因子,即致险因子危险度、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度和防灾减灾能力,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各因子权重,构建百色市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度评估模型,利用GIS绘制百色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百色市范围内发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最高为凌云县,其次为河谷一带。得出的等级区划结果与近年百色市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区域基本一致,较为准确地反映了百色市农业洪涝灾害的潜在风险现状。  相似文献   

13.
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了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探讨了该时期洪涝灾害的成因,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汉江上游历史洪涝灾害的发生规律提供了参考,对汉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中游地区现代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统计广西2015年暴雨洪涝灾情数据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暴雨洪涝灾害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暴雨洪涝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广西暴雨洪涝灾害月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月、6月和9月;中东部地区的暴雨洪涝灾害危险高,而西南地区的暴雨洪涝灾害危险性低,其中南宁市的暴雨洪涝灾害危险性最大,防城港市和崇左市的危险性最小.  相似文献   

15.
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涝灾害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了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探讨了该时期洪涝灾害的成因,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汉江上游历史洪涝灾害的发生规律提供了参考,对汉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中游地区现代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湟源县2012年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资料和历次洪涝灾情降水资料,分析湟源县暴雨洪涝灾害分布特征。利用湟源县近年区域站降水资料,初步确定了形成暴雨洪涝灾害临界雨量值,并提出了灾害防御措施,以期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量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结合前人对洪涝灾害等级的划分,研究了北宋时期汉江上游洪涝灾害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农业发展方面的减灾对策。研究表明,北宋年间汉江上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尤其是大洪水的频发,对汉江上游地区的农田、农业人口、聚落等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洪减灾的措施,如安抚灾民、完善仓储体系、兴修水利工程等。研究结果为当前全球变化所引发的极端气候水文事件频发的研究,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洪涝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大量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结合前人对洪涝灾害等级的划分,研究了北宋时期汉江上游洪涝灾害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农业发展方面的减灾对策。研究表明,北宋年间汉江上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尤其是大洪水的频发,对汉江上游地区的农田、农业人口、聚落等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洪减灾的措施,如安抚灾民、完善仓储体系、兴修水利工程等。研究结果为当前全球变化所引发的极端气候水文事件频发的研究,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洪涝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建国以来湖南省洪涝灾害资料,分析了我省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特征,同时就20世纪末特大洪水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我省治理洪涝灾害提出了标本兼治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BP神经网络洪涝灾害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涝灾害损失的大小不仅与洪灾的自然属性有关,还受地形、天气气候、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分布等因素影响.基于GIS技术及其背景数据,实现GIS空间信息单元格点上淹没水深的模拟和空间社会经济数据的展布,并针对影响洪涝灾害评估的复杂因子对各空间单元格点损失评估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提出了BP神经网络计算方法,运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实现区域洪涝灾害的快速评估,建立了基于GIS的BP神经网络洪涝灾害评估模型.运用此方法,通过少量的样本资料,对鄱阳县洪涝灾害经济损失个例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误差为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