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鸽沙门氏菌病又称鸽副伤寒,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哥本哈根变种引起的传染病。病鸽的特征性症状为关节炎、F痢及运动神经障碍。 1病原 本病病原为鸽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本菌对干燥、腐败、日光具有一定抵抗力,煮沸和常用消毒剂均能很快杀死病菌。本菌有毒力较强的内毒素,能使人发生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某鸽场一批肉用乳鸽,幼鸽爆发了1种以典型腹泻,排青绿稀粪的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并从病鸽实质脏器中分离出沙门氏菌确诊为鸽沙门氏菌病。  相似文献   

3.
鸽沙门氏菌病又叫鸽副伤寒病,是一类严重影响肉鸽养殖的细菌性疾病。主要对肉鸽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及感染症状进行阐述,并介绍其与大肠杆菌、曲霉菌和新城疫等微生物合并感染临床症状,为鸽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某鸽场发生精神沉部、郁泻、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排绿白色稀粪并有神经症状的传染病。采集粪便进行分离培养,无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采病鸽全血做鸡白痢快速平板凝集试验,结果为阴性。用β-微量法做病鸽血清新城疫(ND)HI抗体滴度检测,其效价为1:16。数值诊断的分值为29分。试验结果表明,该鸽场的病鸽发生了鸽1型副粘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5.
鸽沙门氏菌病,又称鸽副伤寒。病鸽的特征性症状为关节炎、下痢及运动神经障碍。1.流行特点病鸽治愈后会成为永久带菌者,粪便中持续排出病原菌危害鸽群。带菌的老鼠也能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新场往往呈暴发性发生,传染快;老场只是间断地出现病例,呈散发性。另外,长途运输、雏  相似文献   

6.
1992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河南省某大型鸽场发生以神经症状、绿色或白色稀便、出血性肠炎和肝肿大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共死鸽3000羽,经病原分离鉴定和动物接种试验,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混合感染所致.随后检查多批由该场及郊县送检的病、死鸽及血清,证明了引起鸽死亡的主要传染病是鸽巴氏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用从病、死鸽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制成二联灭活苗(下称二联苗),用副粘病毒制成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将二联苗和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同时接种鸽,沙门氏菌抗休80%阳性,用巴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攻毒100%保护,副粘病毒HI几何平均值为6log_2.而未免疫组攻毒100%死亡.用以上二种疫苗免疫鸽60万余羽份,经二年多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抽样检验表明,研制的疫苗安全,有坚强和持久的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病毒分离、病原回归及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除鸽Ⅰ型副粘病毒感染外,还伴有沙门氏菌感染。针对这一新的流行特点,利用鸽Ⅰ型副粘病油乳剂灭活疫苗加丁胺卡那霉素抗菌药物和多种微量维生索的综合防治措施,能防治当前流行性鸽Ⅰ型副粘病毒病。  相似文献   

8.
通过无菌采集病鸽肝脏,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化实验及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引起肉鸽发病的病原是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药物实验显示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氟哌酸、氧氟沙星高度敏感;沙门氏菌对庆大霉素、新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
鸡沙门氏菌病是由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细菌引起的鸡、鸭、鹅、鸽等禽类疾病。该属引起的禽病有4种,即鸡白痢、禽伤寒、副伤寒和亚利桑那菌病。鸡白痢沙门菌可引起雏鸡的白痢,鸡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鸡伤寒则是危害成年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病,副伤寒是由多种沙门菌引起,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鼠伤  相似文献   

10.
巧防鸽病     
疟疾病鸽疟疾病是由于蚊虫及其他吸血昆虫的叮咬,将疟原虫传染给鸽,使其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而致病。病鸽表现为突然发病,因贫血而呈全身衰弱、嗜眠、食欲减退、羽毛松乱。  相似文献   

11.
鸽新城疫流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广东省十余个鸽场的新城疫流行的调查,我们发现鸽新城疫流行期,病鸽死亡率可达50%,其中幼鸽易感性较成鸽高。病鸽症状以下痢和神经症状为主,消化道出血少见;通过病原分离,引起鸽新城疫的病原为Ⅰ型副粘病毒的不同株;注射鸡新城Ⅱ且系、Ⅲ系弱毒疫苗或鸽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可及时控制疫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鸽瘟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鸽瘟的发生。[方法]利用分离到的鸽I型副粘病毒研制了油乳剂灭活疫苗。[结果]该疫苗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疫苗注射后1周就可检测到HI抗体,3周后HI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并可持续6个月;从免疫保护试验看,免疫后14 d,用强毒攻击,保护率达100%,而对照组,10只鸽全部死亡。[结论]应用鸽瘟油乳剂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鸽瘟,且比使用鸡新城疫疫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以苍术、厚朴、山楂等八味中药组方,对江苏省某规模化肉鸽场发病感染鸽新城疫的肉鸽进行治疗试验尝试。结果显示,对比治疗试验和大群治疗试验的同时,试验组和药物对照组对病情均有较好的缓解,试验组要优于药物对照组。中药组方"清瘟解毒散"对鸽新城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鸽念珠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守信  孙兰英  钟翠红 《农技服务》2009,26(9):65-65,79
鸽念珠菌病的病原是白色念珠菌,该菌存在于人和动物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是机会致病菌。在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条件差和应激因素都可诱发此病的发生。通过对邯郸某养鸽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死鸽的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是念珠菌病。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鸽新城疫的流行特点,在分子水平上阐明鸽新城疫病毒分离株与鸡新城疫毒株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用RT-PCR技术获得了分离株FO裂解位点附近300bp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UC19载体上得到一重组克隆pNDV21,序列分析表明,插入片段与鸡新城疫强毒Texas相应区域的同源性为87.7%;而与弱毒株D26/76及La Sota的同源性分别是91.7%和98%.其FO裂解点的氨基酸顺序为Giy Arg-Gln-Gly-Arg.证明该分离株属于新城疫弱毒.  相似文献   

16.
鸽Ⅰ型副粘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鸽Ⅰ型副粘病毒(鸽PMV—1)人工感染病鸽的临床症状,鸽PMV—1的抗原性、生物和理化特性以及对鸡的致病性,并与鸡新城疫病毒(NDV),特别是速发型亲内脏性新城疫病毒株(VVNDV)进行了比较。此外,初步测试了几种常用的鸡新城疫疫苗对鸽抗NDV或抗鸽PMV—1的免疫效果;对广州、深圳地区的鸽子进行了鸽PMV—1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于植被护坡的两种野生灌木抗旱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军  宋桂龙  王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177-6179
[目的]研究野生灌木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方法]以木豆和山毛豆两种野生灌木为试验材料,以正常浇水为对照,探讨了盆栽条件下干旱胁迫对2种野生灌木的影响。[结果]水分胁迫下,木豆和山毛豆的平均日失水率为0.626%和0.522%。山毛豆叶片相对电导率是对照的242.86%,木豆是对照的137.07%。木豆和山毛豆的丙二醛含量相对于对照分别增加了65.10%和69.10%。木豆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增加了3.85倍,而山毛豆增加了1.98倍。山毛豆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在35 d时出现峰值,为对照的57.85倍。而木豆在28 d达到峰值,为对照的14.34倍。[结论]木豆的抗旱性强于山毛豆。  相似文献   

18.
鸽Ⅰ型副粘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1,PPMV-Ⅰ)病是由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概述了PPMV-Ⅰ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建立鸽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体系,为研究鸽小肠上皮细胞的营养转运吸收、细胞增殖代谢等机制提供原代细胞模型。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分离鸽小肠上皮细胞,并通过相差消化法对其纯化,最后运用免疫荧光分析和基因表达分析鉴定鸽小肠上皮细胞。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可成功分离培养鸽小肠上皮细胞,细胞呈铺路石状排列;细胞角蛋白8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紧密连接蛋白基因CLDN-3和CLDN-4均有表达;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建立了鸽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为后续开展雏鸽肠道营养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0.
肉鸽营养需要与饲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肉鸽的能量、蛋白质等营养需要与饲料研究进展,提出了建立攻关协作网络和研究、制定、颁布肉鸽饲养标准的建议,期望对肉鸽的科研、生产及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