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改良后的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区域,分析常见牧草中Ca、Mg、Mn和Zn元素含量及变化特征,并比较矿物元素在牧草不同部位间的转移效率。结果表明,矿物元素在不同牧草及月份间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Ca在细叶白头翁中平均含量最高,在羊草中平均含量最低;Mg在地榆中平均含量最高,在日阴菅中平均含量最低;Mn在地榆中平均含量最高,在羊草中平均含量最低;Zn在艾蒿中平均含量最高,在无芒雀麦中平均含量最低。相同土壤环境下,无芒雀麦对元素的吸收效率由高到低分别为Zn、Ca、Mn和Mg,羊草则分别为Ca、Zn、Mg和Mn;矿物元素在牧草根、茎、叶中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元素在牧草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势不同;矿物元素在无芒雀麦和羊草中的转移效率各不相同,并随着月份变化而波动。在以羊草、无芒雀麦为优势种的改良草甸草原上,草地植被中Ca、Mn和Zn的含量较低,维持一定比例的优质杂类草有利于改善草地植被中矿物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2.
草原植物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动物的健康生长及其品质,而且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研究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草原采取主要植物样品,分析其N、P、K、Ca、Mg、S、Fe、Mn、Cu、Zn、Mo、B和Se含量,以期了解不同植物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3种主要植物含N量变异最小,而P、K、Mg、Mn、Cu和Zn含量的变异居中,Ca、S、Fe、B、Mo和Se变异比较大。总的来看,大部分禾本科植物K、Ca、Mg和S的含量比较低,藜科植物Ca、Mg、Mn和B的含量比较高,百合科植物S和Se的含量比较高,而Fe含量明显低于其他植物,菊科植物含Cu比较多,阿氏旋花Fe和Mn含量比较高,苔草N、P、K和Mo含量比较高。包括优质牧草羊草在内的7种植物Se含量等于或低于0.05mg/kg,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60)Co-γ辐射对干旱胁迫下无芒雀麦叶片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以不同剂量(50,100,150,200 Gy)~(60)Co-γ辐射无芒雀麦种子为材料,对其幼苗进行10%、20%聚乙二醇(PEG)胁迫处理,探究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对不同PEG浓度胁迫下无芒雀麦幼苗叶片3种大量元素(K、Ca、Mg)和4种微量元素(Mn、Fe、Cu、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幼苗叶片中K~+、Ca~(2+)、Mn~(2+)和Zn~(2+)含量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Mg~(2+)、Fe~(2+)和Cu~(2+)含量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呈降低的变化趋势。~(60)Co-γ辐射影响PEG胁迫下无芒雀麦幼苗叶片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50~100 Gy辐射组叶片各离子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10%PEG胁迫高于20%PEG胁迫。说明在低浓度PEG胁迫下,低剂量的~(60)Co-γ辐射对无芒雀麦叶片元素含量积累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奶牛食土原因与饲粮、粪便、土壤和血液中矿物元素的关系。通过对食土奶牛进行观察和分组,按照产奶量、泌乳天数等条件分组,食土奶牛为试验组,正常奶牛为对照组,每组6头奶牛。采集饲粮、粪便及土壤样品,测定样本中微量元素(Fe、Zn、Mn、Cu)、常量元素(K、Ca、Mg、P)和粗蛋白质(CP)的含量。结果表明:1)饲粮中P、Zn、Mn、Cu的含量能满足奶牛营养需要量,其中Zn、Cu显著高于营养需要量(P<0.05);Mg和CP显著低于奶牛营养需要量(P<0.05),K、Ca、Fe极显著低于奶牛营养需要量(P<0.01)。2)食土组土壤样品中K、Mg、Mn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Ca、Fe、Zn、Cu、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食土组奶牛粪便中各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K、Ca、M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血液中K、Fe、Zn、Cu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K和F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奶牛饲粮中K、Ca、Mg、Fe和CP不能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量时可能会导致奶牛食土...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葡萄干和张掖红提葡萄干在常压微沸(90℃~95℃)条件下采用V(硝酸):V(高氯酸)=4:1消解,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的金属元素Na、K、Mg、Ca、Cu、Zn、Fe、Mn含量,运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样品中金属元素Pb和Cd的含量。通过仪器最佳工作条件和试验方法研究从而确定出不同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样品中K、Na、Mg、Ca含量较大,Mn、Zn、Fe、Cu、Pb含量较少,Cd未检出。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7%~2.12%。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高效、无损评定无芒雀麦干草营养价值,将101份样品的7种营养成分湿化学分析结果与近红外光谱结合,通过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去散射处理(Detrend)和标准多元离散矫正处理(Standard MSC)等预处理方法,利用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和主成分分析(PCA)等算法分别建立了粗蛋白质(CP)、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灰分(Ash)和有机物(OM)的近红外预测定标模型。结果表明:CP和EE外部验证分析误差的值(RPD)为3.0089和2.7721,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可以用于实际生产中的含量测定;NDF和ADF的RPD值仅次于CP和EE,分别为2.1421和2.0678,预测模型可以用于粗略的预测;DM、OM和Ash的RPD值为1.7718、1.1548和1.3602,预测模型效果不理想。综上所述,构建的无芒雀麦CP、EE、NDF和ADF含量模型效果较好,为快速、高效、无损评定无芒雀麦干草营养价值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米糠中的多种常微量元素,以确定米糠中元素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ICP-AES法测定米糠中的常微量元素的检出限为0.001~0.075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小于4%;米糠中含有K、Na、Ca、Mg、Mn、Zn、Cr、Cu、Fe、Al、Ni、Sr、Pb、Cd、As等元素,其中Ca、K、Na、Mg、Mn、Cu、Fe、Zn含量比较丰富,大于50μg/g,Cr、Al、Ni含量较低,小于10μg/g;Sr及有害元素Pb、Cd、As含量均小1μg/g。  相似文献   

8.
就地上部而言,在3种豆科牧草中,白三叶以N、P、K、Fe、Co、Na含量较高,红三叶以Mg、Zn含量较高.在3种禾本科牧草中,鸭茅以P、K、Mg、Mn、Cu、Zn、Mo含量较高,草地早熟禾以Fe较高.3种豆科牧草N、Ca、Mg、V、Sr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禾本科牧草.地上部与地下部比较,豆科牧草的P、K、Ca、Mn、Zn、Na含量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禾本科牧草的N、P、K、B含量,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几种优良人工牧草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占池  杜菁昀 《四川草原》2003,(1):26-28,41
就地上部而言,在3种豆科牧草中,白三叶以N、P、K、Fe、Co、Na含量较高,红三叶以Mg、Zn含量较高。在3种禾本科牧草中,鸭茅以P、K、Mg、Mn、Cu、Zn、Mo含量较高,草地早熟禾以Fe较高。3种豆科牧草N、Ca、Mg、V、Sr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禾本科牧草。地上部与地下部比较,豆科牧草的P、K、Ca、Mn、Zn、Na含量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禾本科牧草的N、P、K、B含量,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锌胁迫下枳体内锌分布及其它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以30天枳幼苗为试材,进行锌缺乏(0 μmol ? L-1)、对照(0.7 μmol ? L-1)和锌过量(70 μmol ? L-1)水培处理,70天后分析幼苗锌与其它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枳幼苗根、茎和叶中锌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植株中锌分布为根>茎>叶,缺锌胁迫下植株地上部分的含锌量比例增加。与对照相比,缺锌处理枳叶片K、Mn和Cu含量显著降低,Fe含量显著升高;根系中Mn和Cu分别显著上升和下降,而P、S、Ca和Mg以及茎中元素含量无显著差异。锌过量处理枳叶片P、Ca、Mg和Cu,茎中P、K及根系中Fe和Cu含量显著升高;叶片中K、Fe、Mn,茎中Ca、Fe及根系中K和Mn含量显著降低,S含量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锌胁迫下Zn和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Zn和Fe含量在叶片和茎中表现明显拮抗效应,在根中则表现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连续5年对W?默科特和红肉脐橙果园植株叶片N、P、K、Ca、Mg、S、Fe、Mn、Zn、Cu和B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各元素含量差异较大。江津柑橘园植株叶片P、K、Ca较为丰富,N含量多数年份为低量到适量范围,S含量多为适宜到高量,而Mg、Mn和B含量多为适宜范围,Zn全部处于缺乏范围,Fe和Cu不同年份差异较大,从缺乏至适量和高量均有分布。总体而言,两个品种大多数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小,而K和Mg含量差异较大,且表现为W?默科特K含量显著低于红肉脐橙,而Mg含量则相反。因此,江津柑橘园需要增施有机肥,适当补充N和Mg肥,部分果园需要补充Fe和Cu肥,大量补充Zn肥。  相似文献   

12.
楚秉泉  牛得草  傅华 《草业科学》2013,30(8):1224-1228
对新疆阿勒泰市土山罗布麻保护区的5个不同居群的罗布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叶片中的N、P、K、Na、Ca、Mg、Cu、Fe、Zn和Mn 10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青杆中花麻为N Ca类型、特细叶中花麻和红杆中花麻为N K类型,N含量在特细叶中花麻中显著高于其他4个居群(P<0.05);中细叶中花麻为K Ca类型、白花中花麻为K N类型,其K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居群。5个居群罗布麻叶片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除红杆中花麻居群中Mn含量最高外,其余4个居群均为Fe>Mn>Zn>Cu;各居群Fe和Zn含量无显著差异;各居群间Mn含量差异显著;青杆中花麻、红杆中花麻和特细叶中花麻Cu含量显著高于中细叶中花麻,白花中花麻与各居群间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罗布白麻居群中Mg与Mn,K与P,Ca与Mg,Fe与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而Na与Ca,K与Cu和Mn,P与Cu和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科尔沁沙地草原2号杂花苜蓿+Carlton无芒雀麦混播草地基肥和追肥中N,P和K元素营养配比对混播草地头茬草N,P和K含量的效应。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施K肥能提高无芒雀麦的含K量和苜蓿的含N量。高P或高K处理均使无芒雀麦的含N量下降。施N肥能提高无芒雀麦的含N量,而对苜蓿含N量影响不明显。高N处理(基肥30 g/m2,追肥45 g/m2尿素)降低了无芒雀麦和苜蓿的含K量,同时也降低了苜蓿的含P量。N,P和K营养配比为N 9.0-13.5 g/m2、P2O57.2-12.0 g/m2、K2O 12.0-18.0 g/m2时牧草N,P和K含量较高。随着草地使用年限增长,无芒雀麦的N素含量下降,苜蓿的K素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从赣南10个区县的沙质红壤、黏性红壤、紫色土和黄壤共131个果园采样测试了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分析营养丰缺状况。赣南脐橙园普遍存在叶片N、K过量和Mg、Zn同时缺乏的问题。叶片N、P、K、Ca、Mg、Fe和 Mn在不同土壤类型的果园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沙性红壤果园P、Fe更为丰富。黏性红壤果园N含量最高,K的过量程度和 Mg的缺乏程度都最轻。黄壤果园P更丰富,Ca更缺乏,Mn最容易过量。紫色土果园N、P含量最低,K最易过量,Ca较丰富,Mg最缺乏,有部分pH较高的果园植株缺Fe。叶片S、Zn、Cu、B和Mo 在不同土壤类型的果园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相当比例的脐橙园叶片缺Cu,少量果园叶片缺B,所有果园叶片S和Mo在适宜范围内。赣南脐橙园叶片N、K过量和Mg、Zn缺乏的情况较为普遍,不同土壤类型的脐橙园叶片N、P、K、Ca、Mg、Fe和 Mn营养丰缺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时期蛋鸡回肠内锌(Zn)、铁(Fe)、镁(Mg)、钙(Ca)、锰(Mn)、磷(P)和钾(K)的变化特点。试验选取不同时期蛋鸡(青春期-15周龄、产蛋高峰期-30周龄和高峰后期-45周龄)的回肠组织,借助ICP检测其中Zn、Fe、Mg、Ca、Mn、P和K的含量,利用软件SPSS22进行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5周龄和30周龄蛋鸡回肠内K元素极显著高于45周龄(P0.01);30周龄时P、Zn和Mn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2个时期(P0.05);45周龄时,Mg和Fe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15周龄和30周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蛋鸡回肠中Mn、P、Zn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P与K呈正相关(P0.05),且二者均与Mg呈负相关(P0.05),此外K与Fe元素也呈负相关(P0.05),Mg与Fe呈正相关(P0.05)。因此,不同时期蛋鸡回肠各种元素的量不同,可据此调整饲粮中必需元素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讨三江源区高寒草场不同物候期牧草对放牧牦牛产奶量及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选取自然放牧状态下胎次和体况一致的健康泌乳牦牛10头为研究对象,记录放牧母牦牛在枯草期(12—4月)、返青期(5月)、青草期(6—8月)和枯黄期(9—11月)的产奶量,通过火焰原子吸收法分别对4期牧草样品和采集的乳样品进行矿物质元素[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钴(Co)、铜(Cu)]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青草期牧草的Na、Mg、Fe、Mn和Cu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而枯草期牧草的K、Ca和Co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牧草的Zn含量随物候期推移呈现增加趋势。2)青草期牦牛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青草期牦牛乳中K、Na、Ca、Mg、Mn和Cu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枯草期乳中Co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而乳中Fe和Zn含量在枯黄期较高(P0.05)。3)不同物候期牧草与牦牛乳中Na、Mg、Mn、Co、Cu含量的相关性显著,相关值分别为0.723(P0.01)、0.996(P0.01)、0.975(P0.05)、0.981(P0.05)、0.967(P0.01)。由此可知,牦牛产奶量和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随着不同物候期牧草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变化而变化,从枯草期到青草期,牦牛产奶量呈现逐渐增高趋势,而后产奶量随牧草枯黄逐渐降低,乳中Na、Mg、Mn、Co、Cu含量会随着牧草中相应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紫穗槐植株的营养结构特征,测定了生长季(6,7,8,9月)紫穗槐叶和不同径级根、茎的10种养分(有机碳、N、P、K、Ca、Mg、Fe、Mn、Cu、Zn)含量。结果表明,1)根和茎的N、P、K含量与径级呈典型逆相关关系,即随着径级的增大养分含量减少,含量最高的部位集中于叶及小径级的根、茎。2) 各级根、茎的Ca、Mg、Fe、Mn、Cu、Zn含量没有固定的分布特征。3)微量元素间的相关性比其与大量元素的相关性差,茎中所含相关元素对最多,其次是叶,根最少;从元素方面看,N、P、K与较多的元素间存在相关性,与C、Zn、Ca相关的元素较少。4)生长季紫穗槐叶的C、N、Ca、Mn、Cu含量高于根和茎,叶中大量元素的含量顺序为C>N>K>Ca>Mg>P,微量元素为Fe>Mn>Zn>Cu。  相似文献   

18.
研究选择树龄依次为5、8、13和18年椪柑(Citrus reticulate Blanco ?Poncirus trifoliate)为对象,测定、分析椪柑果实品质及叶片养分含量、对应的土壤养分性状,旨在揭示椪柑果实品质随树龄的变化及其与叶片-土壤养分关系。结果表明,5至8年树龄椪柑果实单果重大且果形偏扁;13年树龄椪柑果实单果重小且果形偏圆;18年树龄椪柑果实单果重大且果形偏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72%)低,可滴定酸含量(1.02%)高,固酸比(10.70)低。随着树龄延长,叶片N和P含量先降低后升高,Zn含量先升高后降低,K、Mg和Mn含量上升,Ca和B含量下降。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与叶片Ca/K、Ca/Mg、Ca/Mn、Ca/(K Mg)、Ca/(Mn+Fe)、Zn/(Mn+Fe)呈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叶片Ca/K、Ca/Mn、Ca/(K Mg)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显示,较长树龄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可滴定酸含量高与叶片低Ca、Zn含量和高K、Mg、Mn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随机抽取陕西境内 3家养狐场哺乳期北极狐饲料 ,对其中的Ca、P、K、Mg、Fe、Cu、Zn、Mn、Co、Se 1 0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在 3种饲料样品中Ca、Mg、Mn、Co、Se的含量都明显偏高 ,Cu、Zn基本符合要求。另外 ,P在A样中含量较高 ,C样中基本符合要求 ,而B样中略低 ;但部分元素如Ca与P、Cu与Zn、Zn与Ca、P与Cu等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构建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干草的近红外预测模型,于甘肃省庆阳市采集101份高羊茅样品,将湿化学分析结果和NIRS结合,利用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进行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最终建立了高羊茅干草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灰分(Ash)这7种营养成分的预测模型,其中建立的CP和DM的预测模型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值为3.53和2.55,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可以用于实际生产中预测成分含量;OM、 NDF、 ADF、EE和Ash的预测模型RPD值为2.17、2.04、2.06、2.06和2.02,所预测的结果可以作为一些饲料生产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