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时蒸馏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蚕蛹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缫丝蚕蛹和鲜蚕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从缫丝蚕蛹中鉴定出54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分子质量为84~394 D,其中酯类2种、醇类7种、烃类18种、醛酮类6种、硫化物3种、芳香类11种以及其他化合物7种;从鲜蚕蛹中鉴定出16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分子质量为92~354 D,其中酯类2种、醇类1种、烃类5种、醛类1种、硫化物1种、芳香类3种以及其他化合物3种。2,4-二(1,1-甲基乙基)-苯酚在缫丝蚕蛹和鲜蚕蛹的挥发性成分中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7.38%和31.00%,其次为磷酸三丁酯,质量分数分别为5.98%和10.06%。缫丝蚕蛹和鲜蚕蛹中含有的挥发性成分的协同作用构成了它们各自特有的气味。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与比较博落回属两种植物不同生长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本研究采用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与比较。共分离并鉴定了博落回属植物中12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1%的挥发性成分共26个。博落回与小果博落回各部位中均含有芳姜黄酮、芳樟醇、金合欢烯、(S)-β-双代谢烯、百里酚、香芹酚等9种挥发性成分,且芳姜黄酮与(S)-β-双代谢烯的相对百分含量均高于1.0%,其他成分与含量均有一定差异。各生长部位中含量具一致性与差异性的挥发性成分具多种药理活性,为博落回属植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也为饲料行业提供新的思路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是一种兼具香化、绿化、美化功能的芳香草本植物,为探究百里香叶片挥发性物质释放种类和释放量与物候期变化间的关系,以期为百里香挥发性物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外标法,检测百里香叶片在不同物候期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分析挥发性物质的成分与含量,探索百里香挥发性物质的释放节律。结果表明:4个物候期的百里香叶片中共检测出69种挥发性物质,分属于烯烃类、醇类、酯类、芳香烃类、酮类和其他类化合物,不同物候期百里香叶片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表现出差异性。挥发性物种种类表现为生长旺盛期(53种)>开花期(50种)>结果期(43种)>衰败期(28种)。挥发性物质含量表现为开花期(163.90μg·g-1)>结果期(157.21μg·g-1)>生长旺盛期(104.47μg·g-1)>衰败期(75.42μg·g-1),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干鲜连钱草不同部位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干鲜连钱草茎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再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对提取的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分析其成分差异。由GC-MS数据分析可知,从连钱草干鲜茎叶提取的挥发性液体中共鉴定出125种成分,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70种,包括醇类、羧酸类、酮类等。从鲜叶、鲜茎、干叶和干茎中分别鉴定出39、13、52、25种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分别占各组总挥发油的83.92%、97.21%、67.48%和98.29%,其中共有挥发性成分5种,各部位特有成分分别有13种、1种、16种和1种。分析结果表明,连钱草的鲜叶和干叶中挥发成分有显著差别,鲜茎和干茎中的挥发成分较为相似,但与鲜叶和干叶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黑暗处理对植物挥发物释放日变化节律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在1天中6个时间点对正常光照和黑暗处理下的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测定。研究表明:百里香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烯烃类、芳香烃类、醇类、酚类和酯类,其中烯烃类挥发物的数量与相对含量均最多。正常光照下共检测出80种挥发物,8:00为挥发高峰期,12:00和0:00为挥发低谷期。黑暗处理组中共检测出77种,16:00数量最少,20:00数量最多。黑暗处理影响了各类挥发物相对含量日变化趋势,并且减小挥发物相对含量日变化波动幅度,其中烯烃类、芳香烃类、醇类挥发物的变化范围分别为正常光照的41.57%,61.03%,42.87%。本试验为进一步探明植物挥发物释放机理提供了试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饲料添加剂百里香油中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C18(2)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60∶4∶2,V∶V∶V),检测波长为274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显示,百里香油中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含量分别为22.70%和5.12%,回收率分别为98.42%和97.81%,变异系数分别为1.18%和0.90%。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测定了甘南去势牦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甘南去势牦牛为试验组、公牦牛为对照组,宰后均取背最长肌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甘南去势牦牛肉中共检测到48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6种醇、10种烃、6种醛、4种酸、5种酯、4种酮、芳香族2种及杂环类1种,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约为38.02%,烃类物质为16.58%,醛类物质相对含量约为14.80%,酮类、酯类及酸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9.68%、6.72%和3.92%。公牦牛肉中共检测到5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6种醇、10种烃、6种醛、4种酸、5种酯、4种酮、芳香族3种及杂环类2种,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约为37.78%,烃类物质为16.99%,醛类物质相对含量约为14.63%,酮类、酯类及酸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9.81%、5.85%和3.95%。甘南去势牦牛中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比公牦牛少两种,主要的呈味物质代表鲜香味的醛类物质、清香味的醇类及油香的酮类物质均高于普通公牦牛。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油梨种子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分离与鉴定,以揭示油梨种子挥发性成分组成。经计算机检索与标准谱图对照,确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油梨种子中初步鉴定了83 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化学成分的86.10%,其中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化合物种类有萜类37种(77.75%)、醇类13种(2.17%)、酯类8种(1.77%)、醛类13种(1.63%)、烃类4种(1.21%)、环氧类2种(0.94%)、酮类3种(0.42%)、肟类1种(0.11%)、酸类1种(0.07%)、噻唑类1种(0.04%),其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有反式-α-佛手柑油烯(27.99%)、大牛儿烯D (11.01%)、反-β-法尼烯(6.85%)、β-倍半水芹烯(4.44%)、反-β-罗勒烯(4.13%)、β-石竹烯(2.82%)、β-甜没药烯(2.56%)、α-蒎烯(2.48%)、δ-杜松烯(2.09%)、反-α-香柠檬烯(1.43%),本研究结果为油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宁夏典型温性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变异及储量特征,以宁夏4种典型的天然草地(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全区49个固定监测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有机碳组分(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进行采样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1)宁夏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4种天然草地,0~4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4. 23、12. 84、5. 76和3. 82 g·kg~(-1);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3. 43、5. 75、2. 58和2. 29 kg·m~(-2),且均表现为: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2)4种典型天然草地土样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为0. 75~7. 43 g·kg~(-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为102. 52~554. 77 mg·kg~(-1),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为69. 66~89. 61 mg·kg~(-1),均表现为: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4种草地类型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储量分别为2. 56、1. 44、0. 62和0. 48 kg·m~(-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储量分别为:218. 31、170. 50、81. 99和68. 26g·m~(-2),均为草甸草原显著高于其他3种草地类型(P0. 05);水溶性有机碳储量分别为34. 36、35. 21、37. 22和43. 14 g·m~(-2),表现为荒漠草原显著大于其他3种草地类型(P0. 05)。3)4种典型天然草地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为18. 42%~29. 72%,温性草原最高;微生物生物量碳分配比为1. 54%~3. 83%,草甸草原最低;水溶性有机碳分配比为0. 23%~2. 01%,表现为: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温性草原草甸草原,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4)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储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储量、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呈显著(P0. 05)或极显著(P0. 01)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储量、土壤容重及pH值呈显著(P0. 05)或极显著(P0. 01)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可见,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最差,温性草原土壤有机碳活性大,土壤有机碳碳库的生物可利用性最高,宁夏温性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大,不应被低估。  相似文献   

10.
果实挥发性物质包括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等,是果实芳香气味的主要成分。于1997年进行试验,利用GC/MS/DC联用仪(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套袋与未套袋鸭梨果实内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样果于9月10日采自河北省泊头市林业局苗圃场17年生树树冠中部,在室温下贮放1周后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未套袋鸭梨果实含挥发性成分23种,其中酯类12种,烷类3种,酮类、醇类和膦类各1种,未知待定成份5种;其中以酯类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68.79%,绝对含量14.9μl/100g;酯类中以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为主,两者相对含量之和为39.9%,绝对含量之和8.65μl/100g。套袋鸭梨果实内挥发性物质种类为24种,其中酯类8种,酮类、醇类和膦类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颜色果袋对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测定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套袋成熟果实挥发性物质。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处理果实分别检测到43种、40种和36种发性物质,未套袋果实有36种。挥发性物质中酯类为最主要香气成分,红色、蓝色果袋套袋处理酯类均降低,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84.91%、86.35%和88.74%,主要酯类有乙酸己酯、乙酸2-甲基丁酯、2-己烯-1-醇乙酸酯、乙酸丁酯、丁酸己酯;检测出的主要烯类和醇类物质分别是α-法尼烯和正己醇。红色果袋实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蓝色果袋果实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而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采集2种槟榔盛花期雌花的气味指纹,比较2种槟榔雌花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的差异,构建其挥发性物质指纹图谱,并对挥发性物质进行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结果表明:两种雌花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72种,两者挥发性物质含量差异主要集中在醇类和酯类,其中‘黄花’的醇类物质中乙醇、3-羟基-2-丁酮、异丁醇均数倍于‘白花’。而‘白花’中酯类物质总含量是‘黄花’的2.6倍,以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3-甲基丁酯为主,其他如乙酸叶醇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酯、丁酸甲酯在‘白花’中的含量也倍于‘黄花’。通过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可以根据槟榔雌花挥发性风味物质来区分两种槟榔雌花,为槟榔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及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我国不同牛种牛肝脏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选取甘南牦牛肝、雪花牛[(秦川牛♀×安格斯牛♂)F1代♀×日本和牛♂]肝和当地西×秦杂交牛(秦川牛♀×西门塔尔牛♂)肝为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牛肝共检出5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烃类、酮类、醛类、醇类、酯类、芳香类物质和杂环类物质;牦牛肝和雪花牛肝样品中分别检出31种和38种挥发性化合物,2种牛肝挥发性化合物种类相似,但其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醛类和烃类为牦牛肝和雪花牛肝的主体挥发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白花木瓜果实的香气成分,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木瓜果实中的香味物质,用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白花木瓜果实中被鉴定出48种成分,包括17种醇类、13种酯类、7种酸类、5种烷烃类、3种杂环类、2种醛类和1种烯烃类。其中含量较高的依次为-松油醇(20.14%)、苯甲醛(10.43%)、芳樟醇(8.66%)、十六烷酸(6.30%)、癸酸(2.94%)、顺-呋喃型芳樟醇氧化物(2.56%)和4-癸烯酸甲酯(2.47%)。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在漳州地区栽培的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 (L.) Osbeck. Cv. ‘Guanximiyou’]、柠檬[Citrus limon (L.) Burm. f.]和代代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cv. Daidai)花朵的植物学性状和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五点采样法观测3种芸香科柑橘属植物花朵的植物学性状,运用顶空GC-MS技术分别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并对测定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同等栽培条件下,柚花的个体最大且雌蕊粗壮凸出;柠檬花和酸橙花个体差异不大,但柠檬花为淡紫红色,花瓣数4;橙花为白色,花瓣数5。经GC-MS分析得知,柚花含2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98.05%,倍半萜类化合物占0.20%,含量较多的为:β-蒎烯(43.74%)、桧烯(20.69%)、β-罗勒烯(12.78%)、芳樟醇(9.84%)及d-柠檬烯(9.15%);柠檬花含2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87.47%,倍半萜类化合物占2.72%,二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占0.13%,含量较多的为:β-蒎烯(53.42%)、桉叶油醇(19.65%)、d-柠檬烯(7.55%)、芳樟醇(2.92%)及十七烷(2.78%);酸橙花含2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96.27%,倍半萜类化合物占0.19%,含量较多的为:芳樟醇(41.16%)、d-柠檬烯(30.54%)、桧烯(15.19%)、3-蒈烯(3.84%)及β-蒎烯(2.76%)。结论:PCA主成分分析可知,三种柑橘属植物的花在植物学性状及挥发性成分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海南特种野猪和屯昌黑猪的肌肉挥发性风味特性的差异,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吸附提取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组分,经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分析检测背最长肌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根据总离子流图,由计算机Nist和Willey库检索定性检出的化合物,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对检出的化合物进行定量并用相对含量表示;采用SAS 9.0软件整理数据并对成分相同且相对含量大于1%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观测两种杂交猪肉品质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差异,结果用百分比和特征向量表示。结果表明:在这两种杂交猪的肌肉中,主要检测出醛类、醇类、酮类、烃类、酯类、酸类、杂环化合物等。脂质的氧化产物醛、醇以及酮类化合物是海南特种野猪肌肉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占总挥发性化合物的85.95%,其中醛类物质含量最多,占总体化合物的60%以上,而碳氢化合物、酸类、酯类、酚类、杂环化合物含量较低。肉品中重要的风味呈味物质是含硫、含氮及杂环化合物,在两种肉品中检出对猪肉香气有重要贡献的2-烷基呋喃,并且含量相对较高。与屯昌黑猪相比,海南特种野猪肉中碳氢化合物种数相对含量总数小于屯昌黑猪,主要以庚烷、β-蒎烯、1,3-二甲基-环戊烷为主。十一醛、十四醛、顺-2-壬烯-1-醇、2,4-己二烯-1-醇、1-苯基-1,2-丙二酮、β-蒎烯等多种化合物只存在于海南特种野猪中,因此推测脂质的氧化产物醛、醇以及酮类化合物是造成海南特种野猪和屯昌黑猪肉风味差异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紫花苜蓿叶,茎和花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旨在探究紫花苜蓿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叶,茎和花部位共包括98种挥发性成分,各部位挥发性成分种类相似,但含量差异显著(P0.05)。花中共鉴定出65种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93.69%,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辛酮(相对含量为23.17%);叶中鉴定出66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90.42%,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辛酮(相对含量为27.38%);茎中的组分及含量相对较少,共鉴定出41种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79.10%;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戊酮(相对含量为23.31%)。叶,茎和花部位的共有挥发物有24种,含量较高的有3-戊酮、2-甲基丁醇、顺-2-戊烯醇、叶醇、4-甲基-1-戊醇、叔丁基环己烷、2-蒎烯、辛醇和乙酸叶醇酯。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紫花苜蓿防治害虫的植物源引诱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蒙早苦荬菜(Lactuca indica L.)不同部位(种子、根、茎、叶和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本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结合气质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70℃和90℃萃取条件下蒙早苦荬菜种子、根、茎、叶和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NIST质谱库检索并运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蒙早苦荬菜释放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酮类和烃类;较高的萃取温度促进了蒙早苦荬菜中挥发性成分的释放,70℃和90℃萃取温度下分别鉴定出116和13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己醇、己醛、β-紫罗兰酮、乙酸、二氢猕猴桃内酯和1-石竹烯为70℃萃取温度下蒙早苦荬菜的主要成分;戊醇、壬醛、β-紫罗兰酮、十八烷二酸和二氢猕猴桃内酯为90℃萃取温度下蒙早苦荬菜的主要成分;不同部位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不同,叶中含有更多的挥发性成分。本试验可为蒙早苦荬菜挥发性成分的开发及其芳香健康功效等精深加工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  相似文献   

19.
桑椹汽酒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莉  王华 《蚕业科学》2010,36(1):152-156
桑椹汽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可呈现出香气的特点。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桑椹汽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GC-MS),共检测出69个峰,鉴定出6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相对含量排在前9位的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是苯乙醇、2-甲基-1-丁醇、1,2-苯二酸单(2-乙基)己酯、3-甲基-1-丁醇、甲苯、丙烯酸丁酯、1H-吲哚-3-乙醇、邻苯二甲酸异癸基辛基二酯、邻苯二甲酸癸基辛基二酯。鉴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研制开发的桑椹汽酒挥发性成分以醇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占83.72%),酒中香气比较纯正,有典型、浓郁的桑果果香。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中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特性,采用砂培法对其建群种短花针茅和优势种无芒隐子草和冷蒿的根系分泌物进行了收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组分进行了鉴定。短花针茅根系分泌物组分共检测到22种有机物质,无芒隐子草和冷蒿根系分泌物各检测到20种有机物。三种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均含有酯类、烃类、酚类和酰胺类物质,共有7种组分,其中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和1-丙烯-1,2,3-三羧酸-三丁基酯既是三种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共有成分,也是主要成分。1,2-二甲苯和芥酸酰胺的相对含量在建群种中显著高于优势种,推断其可能与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生态位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