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针对原有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团队以单专业或者部门、班组为基础建立,难以发挥群体合力等问题,国网江苏张家港市供电公司积极探索"创新工作园"模式,有效整合劳模创新工作室、技师创新工作室和其他创新团队,将单专业创新扩展到多专业群体创新,抓好一线员工岗位创新,在深化提高上出实招,在增强实效上下功夫,推动公司员工群创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国网浙江嘉善县供电公司"韩明华工作室"被国网公司命名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是浙江省电力公司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家县级供电企业。韩明华工作室的工作思路是:"搭建教学培训平台,发挥人才专家作用,通过培训与生产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和业务水平。"该工作室创新成果累累,已获国家专利10项,QC成果多次获全国奖项,被嘉兴市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2013年11月,省公司书记姜雪明在嘉善韩明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召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会,肯定职工创新成果,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国网浙江青田县供电公司温溪供电所创新云工作室,于2019年11月由该所员工胡建浩主导发起组建,并与永嘉县供电公司"邵若珍劳模创新工作室"达成结对帮扶.创新云工作室从无到有,成员从成立之初的不到10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创新项目也在合理化建议、QC项目、科技群创、管理创新、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方面全面开花,创新云工作室的...  相似文献   

4.
正"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我们青年人学习技术、技能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大家集思广益,老师傅们也把自己的创新思路、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青年人。"2018年3月20日,笔者到国网淮北供电公司(以下简称"淮北公司")输电运检室采访时,青工何宁自豪地说。近年来,淮北供电公司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搭建各级各类专家人才成长平台,构建人才传帮带机制,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克服传统"师带  相似文献   

5.
<正>脱下绿军装,穿上蓝工装。20多年的风雨洗礼,王孝生凭着一股犟牛劲儿,从昔日守护祖国的忠诚士兵转身成为今天的电网技术尖兵,执着钻研业务求创新,奉献抢修在一线,以实际行动树起了一个"电网好人"的形象。他个人获得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劳模称号,并受支持成立"王孝生劳模工作室",他所在的供电公司检修工区检修一班荣获国家电网公司"达标班组"称号。2014年5月,经过巩义市文明办、河南省文明办层  相似文献   

6.
2012年7月13日,来自厦门市近20家不同行业的单位代表在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牵头带领下,来到国家电网福建厦门电业局参观该局陈国信劳模创新工作室。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马学香在参观后指出,陈国信创新工作室具有典型性,要求各行业单位要认真学习这一模式。厦门电业局陈国信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众多职  相似文献   

7.
正工作室成员:李华、王思民、丁子剑、曹栩、董训鹏、韩冲、胡啸、王茂宇、徐青、姚正浩、庄海璐。国网江苏宿迁供电公司"李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现有11名成员,平均年龄30岁,包含多名双高双师型以上专家人才,成员均为电能计量领域技术骨干。工作室领衔人李华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  相似文献   

8.
电力企业的科学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作支撑,培养和凝聚具有一流水平、创新能力人才的平台是必不可少的。创新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师带徒等一系列平台的建立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展现出"蝴蝶效应",它们以创新为契机,在管理、营销、服务等领域引导职工、培养职工、鼓励职工,促进了职工素质的整体提升,实现了人企双赢。在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一名29岁的员工在获得湖北省电力公司职工技能运动会第一名后,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这是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的一个缩影。从2009年开始,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创造性地开辟出了  相似文献   

9.
2018年12月,朱晓岩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2019年10月,王美全工匠创新工作室成立。连续两年以来,都以雷沃员工的名字挂牌成立创新工作室,这喜讯让雷沃人无不欢欣鼓舞。这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还要在各厂区继续进行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工作,真正为高技能人才搭建一个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阵地,也成为他们在企业发挥作用、展示才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正>在国网江苏海安市供电公司海电劳模创新攻关党支部,一件件党员创新实物琳琅满目、一本本党员创新资料规范翔实、一块块党员创新成果奖牌熠熠生辉。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有25项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2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劳模带头创新海安市供电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有劳模4人、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3名、高级技师4名,人人是操作能手,个个是创新行家。为了建设兼具"劳模"和"创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问题,详细介绍了周刚劳模工作室的相关实践经验及思考。首先从工作室现状出发,介绍了基于“创培一体”的“1921”工作体系,用数据展示了工作室建设成效;其次,提出了“平台+”“竞赛+”“跨界+”的创新举措,助力安全生产、营销管理、优质服务、企业文化等中心工作开展;最后,分别以社会、企业及个人的视角浅谈了该模式下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正>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依托于公司劳模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在教育培训、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嘉兴供电公司海盐大培训基地是对劳模工作室和公司培训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后建立的全维度"大培训"体系。大培训基地在传统劳模工作室的基础上,实现运作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在师资上,以金建康、顾华忠两位劳模为核心,以"四个通道"专家人才和"三集五大"专  相似文献   

13.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石狮市供电公司永宁供电所注重质量管理,坚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活动,员工素质不断提升,供电所规范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1创新实践,提升员工素质QC小组围绕公司战略目标、经营方针,结合工作实际,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升管理水平、经营绩效和员工素质”为目的,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并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积极参与生产班组的创新实践、创新传承,增强团队综合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创新者强,创新者胜。国网浙江嘉善县供电公司弘扬"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以"善美"基因孕育创新原动力。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创新平台,以六大工程为创新人才库,以"嘉善·电力红船铁军"为创新排头兵,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发职工创新意识,促进公司创新发展,为构建"一体两翼"布局和建设"两个一流"现代能源综合服务企业创建贡献智慧和力量。公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企业文化以及地嘉人善的地域特点,以善的行为载体融  相似文献   

15.
“周建峰创新工作室”是通州市第一家以劳模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它的建立成为推进通州电力发展的“加速器”,成为激发电力员工创新创优的“发动机”,成为促进员工进步的“加油站”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1月28日,一条喜讯在国网江苏宿迁供电公司引起关注,该公司李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发的"智能电表库房管理自动分拣与回收装置"和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王秀茹创新团队研制的"突变量启动在大容量主变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两项科技成果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授予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2022年新年伊始,国网辽宁朝阳供电公司纪委负责人就为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题为“清风护航促发展,使命在肩开新局”的廉洁宣讲课,以古人的“三面镜子”展开宣讲,内容充实、设计新颖,是该公司“正经八本”廉洁教育工作室开年打造的又一举措。该公司党委坚持守正创新,建立“正经八本”廉洁教育工作室,打造形式多样的廉洁教育活动,突出网络、警示、家风立体“互廉网”,不断推动廉洁文化深度融入、全面覆盖。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国网淮北供电公司坚持"以文化强素质,以文化塑形象,以文化凝人心,以文化铸和谐,以文化促发展"的建设理念,勇于探索、主动实践,企业文化建设项目与时俱进、持续创新。公司先后建成清风馆、史记馆、文体馆,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延斌技能培训工作室、王文影视创作工作室、厚健科技研发工作室、光耀相城书记工作室等"三馆五室"和心动力氧吧、燕飞来·志愿者服务站、线上线下文化长廊,以及基层站所文化示范点等文化载体,实现了从文化整合到文化融合的嬗变。  相似文献   

19.
《农电管理》2013,(7):10
为了加快推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建设,劳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等应运而生,这种创新模式的实施,给电力创新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今"创新工作室"已然成电力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将每一名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的创新发展上来,引导着广大员工积极主动创新创效,为电力技术发展、电网管理水平提升提  相似文献   

20.
2020年12月11日,从2020年中国质量协会年会上获悉,国网淮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张涛荣获中国质量工匠荣誉称号。据悉,今年全国仅有20名职工获此殊荣,张涛是安徽省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员工。张涛,中共党员,国网淮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五级职员、“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职工技术能手”“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江淮杰出工匠”“安徽省最美职工”等一系列殊荣,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