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及时分苗与倒笼扇贝在一年中有2个适温生长期,栉孔扇贝由苗种养殖到成贝要经过3个适温生长期,所以,生产上要求在当年8月底以前分苗,这样到年底扇贝苗种的壳高可达到2cm~3cm。翌年4月倒笼养成时,要将大小苗种分开养殖,大的苗种到年底10月~11月就可收获;小的苗种到第三年春  相似文献   

2.
<正>昌黎县的扇贝养殖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养殖面积4.3万hm2,按照正常年份全县最后一次分笼进养成笼数量可达2 200万笼。但是,近几年昌黎县的扇贝养殖一直遭受海水赤潮、海上石油污染的困扰,导致水质发生严重异常,饵料缺乏,造成扇贝分笼时苗种死亡率达27%以上,此时已过扇贝暂养期,无法补充短缺的苗种,使近三年扇贝每年的养殖笼数由2 200万笼降低到目前的1 600万笼以下,大大影响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 1994年,昌黎县共有海湾扇贝养殖场14家,养殖扇贝3560台(24.8万笼)总产扇贝1495.4t,产值177.72万元;成活率为65%~80%,规格均在5cm以上。但是,总的状况尚不尽如人意。1 存在的问题1.1 扇贝的市场价格太低 1994年鲜贝的市场价格为0.95~1.15元/500g,而历年一般均在1.50~1.70元/500g,今年台产又低,因而效益差。1.2 养殖管理失误 苗种的暂养笼和养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县的扇贝养殖得到较迅速的发展,在采集自然苗种和养殖技术方面都摸索了一些经验。1984年,全县22个采苗区投放247万个采苗袋,共获扇贝苗25.69亿粒。其中能供生产用的达10亿粒以上。下面就扇贝采苗和养成技术作简要介绍。 1.选择适宜的采苗区。要求采苗区亲贝资源丰富,水质好,无大量淡水注入,有洄流湾。 2.选好采苗器材。要选择既适于稚贝附着,价格又相宜的材料。采苗袋用网目1.2~1.5毫米聚丙  相似文献   

5.
利用海阳海域冬季水温偏高的优势,将北部海区养殖扇贝苗种运回海阳海区暂养,经过6个月的越冬期,有效的提高了栉孔扇贝的苗种规格。本文对栉孔扇贝苗种冬季高效培育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在海阳区暂养期间应注意的养殖场地、养殖器材、苗种运输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栉孔扇贝换季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振刚 《科学养鱼》2002,(12):24-24
山东省日照市沿海筏式养殖的栉孔扇贝,改传统的“春分秋收”养殖模式为“秋分春收”,即在9月下旬至10下旬,将大规格苗种装入养成笼进行养殖,到翌年4~7月份收获,整个养殖期不经过高温季节。通过几年养殖实践证明,换季养殖,不仅避免了扇贝大量死亡,而且生长良好,经济效益显著。亩产平均壳高6.5厘米扇贝3500千克左右,亩产值达13000元,亩利润3500元。现将栉孔扇贝换季养殖技术简介如下。1.苗种来源及运输栉孔扇贝大规格苗种一部分是在本地外海区深水层养殖的,但大部分是靠从烟台沿海购进的。贝苗运输采用干…  相似文献   

7.
<正> 在养虾蓄水池内进行海湾扇贝养殖,是发展扇贝养殖生产的重要途径。根据扇贝喜栖于水流畅通、海水透明度大、盐度较高的区域的特点,把养殖区选择在虾场蓄水池2号节制闸下至退水闸一段。盐度保持在26~31.4‰之间,不受外界影响。苗种购进后,经过筛选分装在30目的网笼中暂养。10天以后,贝苗平均壳高达到5cm,即可分笼养成。  相似文献   

8.
<正> 海湾扇贝原产美国,1982年由青岛海洋研究所张福绥教授引进我国并很快成为我国北部地区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山东等地养殖的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促使这部分养殖能力投向海湾扇贝养殖,使海湾扇贝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对苗种的需求量随之急剧增加。而海湾扇贝的苗种生产经  相似文献   

9.
招远县濒临莱州湾,浅海可养面积10万亩,水质肥沃,饵料生物繁多,适宜发展海水养殖。1984年11月从长岛引进栉孔扇贝苗种,1985年7月从乳山县引进海湾扇贝苗种进行试养,结果栉孔扇贝经11个月养殖,壳高63毫米,亩产3.493公斤;海湾扇贝经4个月养殖,壳高47毫米,亩产2.260公斤。  相似文献   

10.
在沿海地区,每年的6—8月是扇贝养殖的最佳分苗时期,近年来,由于沿海地区大都采用扇贝自然海区采苗法,即将扇贝采苗袋投于海中,让扇贝幼虫附着袋内来收取苗种。在此同时,其它一些生物的幼虫也随着进入袋内,尤其是魁蚶苗,数量更为丰富。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