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姬松茸的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姬松茸的菌种保存方法,菌种培养基选择,姬松茸的品种比较,姬松茸的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培养料选择,原料处理,播种及覆土等诸多技术因素进行大量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历时3年多,总结出一套适宜昆明地区的姬松茸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最高单产达8.92kg/m^2。关键技术是:选姬松茸3号种或姬松茸4号种在4~11月上旬进行露地畦床栽培,培养料选择好N源、适当增加N素含量,栽培料二次发酵,栽培场所采光好,种龄合适播量加大,有效增加菇床边缘面积,pH值8—9。对姬松茸产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测试:粗蛋白质达48.6%,富含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其它微量元素;对小鼠白血病和人体肺癌、腺癌有很强的抑制率;活性物质抗癌效果明显。有深入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明高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28-128,131
调查了姬松茸反季节栽培失败的菇房状况,分析其失败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为姬松茸高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姬松茸高产栽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绩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1):124-125
姬松茸原产于美国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和南美北部的巴西、秘鲁等地,又称巴西蘑菇.它是一种名贵的食用兼药用真菌,具有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降血糖、安神和改善动脉硬化症等药用功效.福建宁化县从1995年开始进行室内床式栽培姬松茸,经过10多年的摸索,宁化县食用菌办已成功地掌握了姬松茸栽培如何获得高产稳产的技术,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不断提高,鲜菇产量达到6.0~7.5kg/m^2.本文简要介绍姬松茸高产栽培应掌握的5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22,(1):49-50
姬松茸麦粒栽培种生产工艺较老法生产粪草种定植快、污染少、产量高,平均增产37.5%。为德化县姬松茸的麦粒栽培种工艺推广提供技术参考,介绍姬松茸3号菌株麦粒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主要原料选用、麦粒浸泡、麦粒预煮、辅料配制、装瓶、灭菌和接种、麦粒栽培种培养期的管理等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对在家庭环境下姬松茸盆景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北方城市5~9月份的家庭环境适合于箱式姬松茸盆景的培养,湿度和空气调节需要按照姬松茸子实体发育的特点来进行。供试的2个姬松茸菌株在以芦笋老茎和玉米秸秆为主料的3种配方的培养料上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达到5 kg/m2和40%以上,而且具有转潮期更短,出菇潮数更多的特点,所以姬松茸盆景作为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姬松茸特征特性和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基础上,从栽培季节、栽培设施、培养料配方、培养料堆制、播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采收和转潮、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西北地区栽培姬松茸的技术,其平均产量达6~8kg/m2。  相似文献   

7.
旱塬地膜玉米播期密度施肥量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选优方法,优化出了旱塬地区地膜玉米667m^2产量750kg以上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6-11日,密度为4000-4200株/667m^2,施肥量为N8.39kg/667m^2、P2O5 4.59kg/667m^2,经反馈验证,优化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密度与氮钾施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二次饱和D回归最优设计.研究了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密度与氮、钾肥施用的关系,建立了重穗型杂交水稻产量(y)与密度与氮、钾施用的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解析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模拟研究和优化选择,提出了重穗型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密度与氮、钾用量施用技术方案:单产≥700kg/667m^2.667m^2栽插密度为1.34~1.54万,施尿素22.0~25.7kg、普钙33.3kg、氯化钾14.9~18.6kg;单产≥750kg/667m^2.667m^2栽插密度为1.4~1.6万,施尿素25.4~29.1kg、普钙33.3kg、氯化钾15.6~20.0kg;单产≥800kg/667m^2,667m^2栽插密度为1.3~1.7万.施尿素32.0kg、普钙33.3kg、氯化钾16.4~22.7kg。  相似文献   

9.
高海拔地区栽培姬松茸因早春气温低,不利于培养料发酵和菌丝生长发育,晚秋低温早临不利于子实体发育生长.而采用反季节野外薄膜菇房栽培,每年栽培t次,可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一些培养料发酵质量正常,却出现低产甚至失收的.笔者经多年实地调查,现就其失败原因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姬松茸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小松菇、柏拉氏蘑菇,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都比较高。栾川县种植姬松茸,采用农作物秸秆来栽培,对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协调林、菌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可在夏季正常出菇,从而填补夏季市场高档菇供应的空白,这对满足市场供应和提高菇农收入十分有利。5月上、中旬播种,1个100m^2的出菇棚1个出菇周期约6个月.可采收4~6茬菇。  相似文献   

11.
姬松茸主要用发酵料栽培,但在夏季适宜熟料栽培,即7月初制袋接种、发菌、覆土,8月下旬喷水管理,9~10月出菇。熟料栽培要想获得高效益,需做好以下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八优52直播栽培肥料试验,初步摸索出其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播种密度1.25~1.50kg/667m^2。一般大田施纯氮15.0~20.0kg/667m^2,增施磷、钾肥,前后期用肥比例7:3。  相似文献   

13.
玉米高产组合式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玉米二比空下组合式栽培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在3000株/667m^2密度下,二比空双株栽培的产量为660.4kg/667m^2,比单株清种对照增产17.2%;3株栽培的产量为675.9kg/667m^2,比单株清种对照增产20.0%。在二比空密度相同栽培条件下,随着穴距的增加以及每穴株数的增加,其产量也相应增加,说明组合式的栽培方式是增产的重要技术。品种间在组合式栽培中的产量表现不尽一致,玉米杂交种中科10在4种密度下均表现优良,其平均产量为744.6kg/667m^2,分别比盛单67和盛单07—11增产22.2%和10.8%,其次为盛单07—11,平均产量672.0kg/667m^2,比盛单67增产10.3%。  相似文献   

14.
根据昌吉州气候特点,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等资源栽培姬松茸,产菇约9 kg/m2(生物学效率在40% 以上),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并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文章从栽培品种与季节选择、培养料制备、播种、覆土、出菇管理及采收等环节介绍了昌吉州姬松茸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特色作物山芝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芝麻是绥化市近3年新推广种植的中草药,是农村重点栽培的特色经济作物。实现平均产量100kg/667m^2,平均每公斤按5.6元计算,效益为485元/667m^2(成本74.6元/667m^2),因产品厂家回收,销路好,栽培方法简单易懂,省时省力,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6.
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香占优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丰优香占是一个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突出表现为米质优。与汕优63相比,相同栽培条件下,产量增加6%~8%。针对丰优香占分蘖性偏弱、成穗数较少的特点。确定其优质高产栽培策略:在发挥大穗优势的基础上,主攻足穗、争结实率,稳定提高干粒重。其栽培措施为:足肥稀播培育多蘖壮秧,8叶期秧苗单株带蘖力争达到3.0个以上,栽足基本苗争穗数,每667m^2栽1.5万~2.0万穴、6万~8万基本茎蘖苗,适当降低施氮量,中等肥力地区产量600kg/667m^2以上的适宜施氮量为13.0~15.0kg/667m^2,同时氮、磷、钾肥配施,多施有机肥保品质,实施无公害病虫防治,生产优质安全放心稻米。  相似文献   

17.
德化县常年栽培香菇、平菇等木生菌类600万袋以上,栽培后留下大量的废菌筒,这些废菌筒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是很好的草生菌栽培原料。我们组织菇农以废菌筒、稻草和牛粪为主要材料栽培蘑菇560m^2,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菇9.6kg,比常规栽培增产1.4kg,节省成本1.2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黔油系列油菜新品种黔油11号在贵州黔南山区自然生态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在贵定采取二次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黔油11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黔油ll号在该地区获得18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密度为7301.60~7776.38株/667m^2,纯N施用量为11.363~12.649kg/667m^2.P2O5施用量为7.888~9.111kg/667m^2,K2O施用量为21.001~22.465kg/667m^2。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1.5:1:2.7。在黔南地区影响黔油11号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是栽培密度,其次是氮肥,再次是磷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是粮菜饲兼用的高产作物,也是德化县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0.37万hm^2;鲜薯总产量5.6万t,平均每667m^2产量1020kg,最高达2513kg,单产差异较大。近几年来,德化县农技站不断推广脱毒良种增加马铃薯单产,还引进栽培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其中稻草包芯栽培技术就是增产新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氮钾肥配施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氮20kg/667m^2条件下,施K2O 30 kg/667m^2与不施钾处理相比,番茄产量可提高1555~2015kg/667m^2,增幅达60.6%~100%。同时,施钾还能改善品质,维生素C含量增加3.6mg/100g,水溶性糖含量增加0.65个百分点,含酸量降低17.6%。在当前生产水平及栽培技术条件下,江苏洪泽地区番茄适宜施氮量为25kg/667m^2左右,适宜施钾量为25~30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