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上海"数字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内容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上海“数字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上海“数字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内容和对策进行系统探讨。认为现阶段上海“数字农业”应加强和完善农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农业元数据库建设以及农业应用系统和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上海“数字农业”应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建立产学研创新机制,并由主管部门牵头,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技术协调机构,共同推进上海“数字农业”的持续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智慧农业发展需要数字技术支持、数字人才支撑和数字能力的提升。数字能力作为全民全社会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使用能力,不仅是数字经济的社会基础,也是数字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新疆智慧农业发展成效及面临的问题,明晰了加快智慧农业数字技术应用、加强智慧农业数字人才培养、提升数字能力、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提出以问题求解为导向、以数字技术为桥梁,基于“计算+数据+算法+系统+网络”5个数字技术的核心要素,构建数字能力的提升路径,夯实数字能力赋能智慧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数字农业"与我国农业空间信息网格(Grid)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在简要解释了“数字农业”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以及相关技术的基础上,阐释了农业空间信息是“数字农业”的关键,并且进一步表明农业空间信息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然而,我国现有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在国家空间信息网格(SIG)的框架下探索我国农业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技术是未来“数字农业”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数字农业”以及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状况的综述,分析了河北省发展“数字农业”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河北省“数字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关于"数字农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本文探讨了“数字农业”的由来、特点、技术体系及发展战略,由此引出对“数字农业”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上兴起一轮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农业科技革命浪潮,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数字农业”应运而生。20世纪末,国际上形成了“数字农业”的概念,预示着21世纪的农业将呈现出一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崭新面貌。我国2000年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置于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地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着重报道“数字农业”的技术体系、运行基础和上海“数字农业”的建设现状、框架构筑及对策措施等研究结果,为上海“数字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业绿色发展数字技术体系内涵及其架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数字技术体 系,是破解农业资源效率低、环境问题突出、数字技术标准缺乏、劳动力紧缺、产业国际竞 争力弱等重大瓶颈问题,实现传统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紧迫需求。【方法】文章系统总 结了农业绿色化与数字化的发展历程,从内涵、对象和技术三方面厘清了绿色农业、数字农 业和农业绿色发展概念的异同,提出了农业绿色发展数字技术体系架构。【结果】农业绿色 发展数字技术体系以“数字化”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为基本思路,通过智能监控、数据 采集、远程传输、智能分析和自动控制,实现农业绿色生产、加工、销售及流通等全环节和 全链条的数字化,形成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的数字结构和功能。【结 论】筑牢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性数据支撑、夯实农业绿色发展的数字基础建设、研发农业绿 色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拓展农业绿色发展数字技术典型应用场景、完善农业绿色发 展数字技术的保障体系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路径。农业绿色发展与数字技术的 深度融合是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数字农业"及其中国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字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数字农业”的基本内涵,总结了国际、国内“数字农业”的发展状况,对构成“数字农业”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模拟、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5S”技术在太行山区农业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S”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快了农业向精确化、现代化的发展。在山区地势变化较大、立地条件复杂的情况下,“5S”技术对农业研究发挥了其重要作用,解决了难题、提高了效率。综述了河北太行山区综合“5S”技术的几项农业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湖北"数字农业"工程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湖北“数字农业”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根据“数字农业”的基本思想 ,通过需求分析 ,初步探讨了湖北“数字农业”工程的整体框架、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1.
“3S”技术在现代数字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  张东旭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0):149-151
阐述了数字农业的发展概况和"3S"技术在数字农业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与农业监测、土壤侵蚀调查、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平衡施肥专家咨询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数字农业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在数字农业工程的建设中,我省高等农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我省高等农业教育应该明确农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的科技优势,为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13.
基于SQL Server+ SDE的综合农业环境数据库建设机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阶段我国精准农业和数字农业发展的需求,整合当前较为先进的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数据库技术和3S技术等技术手段,研究提出建设区域性综合农业环境数据库的优化技术组合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区域性综合农业环境数据库的性能优化策略,同时给出了数据库部分实例功能与整体效果评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Ice混合层次空间数据库引擎+SQL Server 2000农业环境数据库建设技术理论,在针对农业环境数据信息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优化了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农业数据统一存储机制,提高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农业环境信息数据间的协调性能与互操作性能;基于Ice混合层次空间数据库引擎、优化空间数据模型的运用,也为区域农业环境信息的深度挖掘与高效管理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农业土地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为了实时、有效地利用农业土地资源信息,以沈阳市东陵区为例,采用B/S结构,在 .NET开发平台和MapXtreme2004集成开发环境下,融入WebGIS思想、OA技术和推荐施肥技术,建立集基础数据管理、统计查询、专题图制作、辅助决策、网上办公于一体的数字化的农业土地资源信息管理平台, 为农业生产者和决策者提供实时的技术支持和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5.
"数字农业"已成为世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数字农业的概念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采用SWOT分析方法,详尽地分析论述了宝鸡市率先发展数字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宝鸡市率先发展数字农业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数字农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西省县域数字农业相关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江西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指出目前江西省数字农业发展存在数据服务配套不完善、小农户应用困难以及法律法规政策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提出应加强数字农业信息服务支持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强化政策顶层设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信息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科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868-3870
信息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更加信息化。我国农业目前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农民信息化意识淡薄、素质低、信息农业成本高、基础水平低等方面的问题,但从农业发展的方向看,智能化、精确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创新,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数字农业。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数字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农业"是农业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农业技术,它将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河北省发展数字农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且具备一定的基础。河北省数字农业的发展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首先要统一必要的技术标准,重点进行"数字农业"基础信息平台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农业数据共享;其次要进行多学科联合,研究试验"数字农业"的关键技术;同时要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建立产、学、研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