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沙县夏茂“Ⅱ优航1号示范片”是福建省农科院承担农业部跨越计划“优质杂交稻新组合Ⅱ优航1号技术集成与产业化”项目的主要示范片,面积668hm^2。其中烟后稻200hm^2,双季晚稻468hm^2,由三明市农技站、沙县农业局、夏茂镇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2005年10月23日经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测产验收,平均每667m^2产量699.5kg,其中一类田达784.6kg、二类田698.3k只、三类田618.1kg。  相似文献   

2.
根据Ⅱ优航1号组合特点,结合沙县夏茂镇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水平,示范推广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叶少荫 《福建农业科技》2006,(2):F0002-F0002
2006年1月21日在福建省沙县夏茂镇召开了超级稻Ⅱ优航1号万亩丰产示范片总结会,Ⅱ优航1号万亩丰产示范片于2005年10月下旬经专家实割验收,平均亩产达699.5公斤,比2004年增长10.9%。  相似文献   

4.
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农艺学特性,以及用其配制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的稻米品质、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结果。利用航天育种技术,“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的稻米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改良,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0.7%和10.8%,比对照“Ⅱ优明86”(8.8%)分别提高了1.9和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特优航1号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与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龙特甫A与航1号配组共同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超级杂交稻特优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不育系龙特甫A与恢复系航1号选配成的杂交稻新品种,表现丰产性好、稳产、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介绍了特优航1号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再生稻不仅可以一季两收,提高种粮效益.而且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省本的优点。我县再生稻栽培已有10多年历史,每年种植面积约2.6万亩。再生季亩产200-300公斤。2003年以来,我县从省农科院引进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试验、示范,获得成功。2005年我们在夏茂镇中街村建立504亩Ⅱ优航1号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经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头季稻平均亩产742公斤,其中1.2亩高产田亩产达883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405.5公斤。全年稻谷平均亩产1147.5公斤。将我县再生稻产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现将Ⅱ优航1号再生稻丰产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航天育种育成的恢复系航1号与不育系龙特甫配组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01年温州市种子部门派员赴海南考察福建省南繁种子基地,引进福建省农科院谢华安院长选育的该品种到我市进行多点试验试种,参加200l~2002年温州市单季杂交稻区试,2003年生产示  相似文献   

9.
Ⅱ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Ⅱ-32A与航天育种育成的恢复系航1号配组而成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太空超级稻组合具有比其他高产杂交稻明显的根系、分蘖、穗粒优势和增产效果。2004年,我县进行了试验示范,从种植表现结果来看  相似文献   

10.
卢福安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113-113,107
本文论述了杂交稻Ⅱ优航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Ⅱ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培育的杂交稻新组合,该品种长势好,再生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介绍了Ⅱ优航1号的再生头季稻与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福建农业科技》2006,(1):73-73
2006年1月下旬,省农业科学院和沙县人民政府在沙县夏茂镇联合召开2005年超级稻Ⅱ优航1号连晚万亩示范活动总结大会。市政府副市长吴俊慰、省农科院院长谢华安、沙县县长纪熙全、沙县人大副主任林九官、市农业局副局长林曙晖等有关领导、专家及夏茂镇13个示范村的支部书记、村主任、村农技员、高产竞赛得奖户、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挂片干部和省、市、县示范片活动技术实施小组成员共18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DPS数据统计软件,对II优航2号的6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以及Eberhard and Russell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对II优航2号产量的作用最大,结实率和穗实粒数对产量也有较大影响。高产栽培策略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提高结实率。笔者还对该组合的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I优航2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都优于对照,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迟熟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4.
采用“3414”方案设计试验,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对长优2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对长优2号都有一定的增产效应,其中以氮的增产效应最为显著,磷与钾次之。初步得出本次试验最佳施肥量为“N”16.23㎏/667㎡、“P2O5”8.46㎏/667㎡、“K2O”16.06㎏/667㎡,NPK比接近“1:0.5:1”水平。  相似文献   

15.
经国内专家2005年8月12日现场验收确认,作为再生稻连片种植的航天水稻"Ⅱ优航148"6.7公顷示范片头季667平方米产量达859.28公斤,跃过了800公斤大关.这意味着继"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之后,中国超级杂交稻家族再添"航"字辈"新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技推广》2005,(5):24-24
一、籼型三系杂交稻(17个):协优9308,国稻1号,国稻3号,中浙优1号,丰优299,金优299,Ⅱ优明86,Ⅱ优航1号,特优航1号,D优527,协优527,Ⅱ优162,Ⅱ优7号,Ⅱ优602,天优998,Ⅱ优084,Ⅱ优7954。二、籼型两系杂交稻(2个):两优培九,准两优527。三、粳型三系杂交稻(3个):辽优5218,辽优1052,Ⅲ优98。四、籼型常规稻(1个):胜泰1号。五、粳型常规稻(5个):沈农265,沈农606,沈农016,吉粳88,吉粳83。农业部推荐的28个符合超级稻标准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7.
以鄂马铃薯5号为试验材料,在松桃县乌罗进行不同播期试验,探索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鄂马铃薯5号适宜1月16日至1月26日为最佳播种期,产量为别为:2702.68㎏-2548.61㎏/667㎡。  相似文献   

18.
旱区超级稻再生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应对钦州市秋冬春三季连旱对水稻生产的威胁,在旱区对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进行了再生栽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早稻平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为Y两优1号、新两优6号;晚稻再生稻的平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为中浙优1号、特优航1号;年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是中浙优1号,其他超级稻品种(组合)的年平均产量也比普通杂交稻(对照)的高。综合各参试超级稻的产量结果、田间表现、稻米品质、生长势与再生能力等因素分析,以中浙优1号、两优培九两个品种(组合)最为理想,可作为今后钦州市超级稻再生栽培的主推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9.
单季杂交稻氮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了单季杂交稻主栽品种中浙优1号、甬优9号不同氮肥施用量增产效果试验及移栽株行距、有机肥施用量对单季杂交稻产量的影响试验,明确了青田县单季杂交稻氮肥最佳施肥量与移栽株行距、有机肥施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Ⅱ优航1号”是由福建省农科院选育而成,超级杂交稻新组合,系航天育种最新成果。我县于2004年引进试种,试种面积102亩,表现产量高、米质好、抗性强,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青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现将其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