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地面薄膜复盖是棉花栽培上一项新的技术措施,增产效果显著.1980年棉花地膜复盖试验田3.2亩,平均单产皮棉289.8斤,其中沈家大队杨庄五队0.45亩,收皮棉139.8斤,折合亩产310.6斤,1981年地膜复盖棉花12亩,单产都在250斤以上,其中郑庄、杨庄4亩多盖膜棉花,单产皮棉都突破300斤.地膜复盖棉田增产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2.
移栽地膜棉栽培技术是近几年推广应用的一项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实用技术.分析了影响移栽地膜棉增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棉花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1月5日至10日在郑州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5名.会议收到学术论文、专题报告157篇.会议讨论中认为,当前科学技术对棉花增产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着重讨论了我国棉花高产稳产的六项关键技术措施.一、棉田培肥地力及经济合理施肥;二、选育和推广棉花优良品种;三、积极发展薄膜育苗和地膜复盖  相似文献   

4.
棉花地膜复盖栽培是一项具有明显增产效果的技术措施,近年来已大面积推广。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地膜多为0.015~0.017毫米厚度的高压膜,按复盖度75%计,每亩成本约为25元以上。欲降低成本,增加收益,需选用价廉,使用性能好、展幅大的新型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5.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一般比露地直播棉增产25%~40%,每公斤地膜可增产3~5公斤皮棉,在水肥条件好的高产棉田增产幅度和经济效益更大。地膜覆盖棉花的突出特点是早发稳长,主茎生长发育快,叶片分化快,前期叶面积大,果枝出生早,因此现蕾早,开花早,成铃早,吐絮早,霜前花率高。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增产措施,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地膜覆盖棉花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才能发挥地膜覆盖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地膜复盖技术自1980年引进新疆以来,已经在瓜菜作物及棉花等经济作物栽培上,显示出极大的良越性。实践证明,它在新疆这样的干旱地区保苗、增产作用特别显著。因此,受到农业生产单位的普遍欢迎,短期内推广面积达数十万亩之多。当前,生产上迫切需要制定出一整套地膜复盖栽培的技术规范,以利最大限度地发挥地膜复盖栽培的潜力。本文就是我们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地膜复盖下,瓜、菜作物的品种、施肥、密度三个因素进行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增产技术措施,这项技术充分发挥了地膜的保温、保墒作用,是一种保护性生产方式,其增产效果取决于垄沟比例、垄面覆膜质量、覆膜方式、整地施肥水平、补充灌溉量及补充灌溉时期等综合因素。地膜玉米栽培是一项融栽培技术与补灌技术相结合的农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采用地膜创新产品——渗水地膜,以普通地膜及露地为对照,对渗水地膜覆盖棉田后土壤水分、温度、通透性等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其对棉花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渗水地膜覆盖除具有普通地膜的增温、保水、提墒以及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作用外,更具有普通地膜所不具有的从膜面垂直入渗降水的作用,使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具较高水平,水分供应充足,同时,由于渗水地膜的微通气作用,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提高,气相比例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温度较为稳定。(2)渗水地膜覆盖进一步改善了棉田土壤水分、温度及通透性等生态环境,为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从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看出,棉花植株抗逆性增强。渗水地膜进一步提高了棉花覆盖栽培的增产潜力。(3)在北部特早熟棉区降水较多的年景下,渗水地膜覆盖棉花产量比露地增产22.3%,比普通地膜增产12.1%,增产效果显著。渗水地膜比普通地膜增产主要在于铃重的增加,普通地膜比露地的增产主要得益于衣分的提高,渗水地膜比露地的增产是得益于铃重及衣分的共同作用。渗水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并未增加投资。(4)在同等条件下,渗水地膜总耗水量比露地降低10.1%,比普通地膜降低6.5%。水分利用率比露地提高36.7%,比普通地膜提高20.7%,此结果对北方半干旱地区旱作棉花提高降水利用率及新疆内陆棉区灌溉条件下的棉田节水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是一项很大的改进,这项技术具有早熟、增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优势。但是,随着地膜玉米栽培技术使用范围的扩大,就开始呈现技术的不合理现象。本文通过实验和考察,分析了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目的是为了让该项技术对农户起到增产和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麦套棉花促早发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麦棉套种+营养钵育苗+移栽后覆盖地膜"三项促早发技术措施,结合各生育时期及时进行简化管理和肥水管理,以促苗早发,多结有效铃和增加铃重,从而夺取棉花高产的一项综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移栽地膜棉是将营养钵(块)苗庆育苗套栽到平铺地膜棉田之中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与移栽棉相比,更充分地利用有效光热资源,促进棉花早发,增加棉花伏前桃,延长棉花有效现蕾开花结铃10 ̄15d,增产15% ̄20%,既可稳定夏粮产量,又可提高棉田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12.
油菜大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油菜育苗移栽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体系,是油菜栽培史上的一次创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安徽省油菜生产上存在的干旱、晚茬、冻害、肥水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促进了油菜秋发多长叶,冬前有效花芽分化增多,春后多长枝结角,从而达到增产目的.一般增幅20%~30%,每亩增产菜籽30~50kg.1999年秋种,全省地膜油菜发展到近30万亩,长势喜人.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且土壤有机质贫乏,结构不良。气候干燥多风,春季寒流频繁入侵,变温剧烈;对农作物,尤其是集约型的瓜菜作物生长发育甚为不利。近年来从日本引进的塑料薄膜地面复盖(简称地膜复盖)栽培技术的运用,经小面积实验证明,对我区瓜菜类作物的保苗、早熟、增产及增加收入作用显著。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植棉实践证明,地膜植棉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根据棉花在地膜覆盖下的生育规律,采用“早、密、矮”栽培技术,能克服新疆早春气温低,不能早播的矛盾,使棉花最佳成铃期与富温期同步,充分发挥内围铃的高产优质特性,是棉花高产稳产优质栽培的新途径.一“早、密、矮”的概念在棉花栽培中,以“早、密、矮”为主体的配套栽培措施,称“早、密、矮”栽培技术.“早”就是棉花生育期早,表现早播种、早出苗、早现蕾、早开花结铃、早吐絮成熟.要求比常规地膜棉早播10天以上,早熟15—18天以上.“密”就是因地制宜,合理密植,发挥群体的增产优势.要求比常规地膜棉的种植密度增加10—30%以上.“矮”就是株型矮,高度适中,一般高60—65厘米.比常规地膜棉矮15%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 兰考县爪营公社三大队,1.24亩花生高产试验田复盖地膜,增产显著,获得亩产900多斤.试验证明,花生复盖地膜的好处是:1.提高地温,出苗快,出苗齐:据观察,花生从播种到出苗15天时间里,盖膜的5厘米地温平均18℃以上,比不盖膜的高2℃,出苗期提早5天,出苗率达99%.收获时测定,比不盖膜的每亩多536穴,1072株.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地膜栽培技术是一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马铃薯全生育期覆盖一层地膜主要起增温保墒提高肥效的作用。马铃薯地膜栽培技术是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促进马铃薯早熟、早上市,抢占市场、增加经济收入。笔者就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气候条件、增产机理、技术措施、推广与应用前景分别进行论述,并围绕汉滨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提出马铃薯地膜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1地膜污染严重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实现棉花高产、稳产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但随着地膜棉种植年限延长,土壤中残留地膜对棉花生产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大量的残膜在土壤中存在,不仅影响种子的发芽、出苗和根系的伸展下扎,阻碍根系正常发育,还导致棉花早衰严重。  相似文献   

18.
麦套棉花促早发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麦棉套种+营养钵育苗+移栽后覆盖地膜”三项促早发技术措施,结合各生育时期及时进行简化管理和肥水管理,以促苗早发,多结有效铃和增加铃重,从而夺取棉花高产的一项综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脱贫与致富》2003,(7):49-50
地膜花生是采用地膜覆盖种植花生的一种高产栽培技术.多年实验证明,地膜花生较露地花生一般增产30%-50%.  相似文献   

20.
<正> 棉花桔、黄萎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缘,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一般可使棉花减产20~30%,严重的造成绝收,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近年来我省南阳、安阳、扶沟、荥阳、尉氏等县,采用的地膜覆盖植棉新技术,经实践证明是一项防病增产措施.睢县唐庄公社1981年棉花枯、黄萎病发病株率为26%,1982年采用地膜覆盖,发病株率下降到1.1%,而不覆盖地膜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