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松花 《花卉》2014,(3):20-22
大岩桐花大美丽.花冠钟状.花色有、红、蓝、绿、白和紫等色,花期在4—11月间。大岩桐属苦苣苔科,其属名(Sinningia)是以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Sinning氏的名字而命名,以对其在巴西首次发现大岩桐作为表彰。大岩桐属是一个包含65—70个原生种类的大属,均为多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原产于中美洲及南美洲。  相似文献   

2.
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为苦苣苔科,大岩桐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原产于巴西热带草原,其花的颜色娇妍,花型秀丽玲珑别致,花期长,是人们喜爱的室内观赏用花.由于大岩桐的雌蕊粗大健壮,雄蕊细小,而且雌雄蕊成熟期不同步,导致其制种难度大,制种技术要求高;而且成熟的大岩桐种子极其细小,每克大岩桐种子有25000粒,也导致了难于收集种子;再者用种子生产大岩桐小苗时,播种技术要求太高,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和供应.  相似文献   

3.
徐成文 《花卉》2005,(12):8-9
一、不耐寒盆花越冬必须加防冻措施,保持室温不低于5℃,最好能置于温室中。如米兰、珠兰、白兰花、大岩桐、西鹃、玻璃翠、一品红、金莲花、扶桑、竹节海棠等。  相似文献   

4.
黄杰 《花卉》2020,(13):34-34
大岩品种越来越多,在冬季露养盆栽全部入室的情况下,家里的地方十分窘迫。北京的室内冬天有暖气,室温26℃,大岩桐冬天也可以正常开花。但是,我想让它们冬天休眠,这样可以省地方,想得一个更好的办法来储存大岩桐种球。以前就是把开过花的大岩砍头,然后原盆放北阳台,无奈冬季干燥,一个冬天下来,球体往往缩皱,春天需要花一个多月的时间保湿才能让球饱满起来。  相似文献   

5.
大岩桐(Gloxinia)又名落雪泥,属苦苣苔科球根花卉,原产南美巴西.每梗一花,一株之上着花几朵至十几朵,有白粉、红、紫、堇青色等,花朵大,花色浓艳多彩,花期长;此外大岩桐植物小巧玲珑,花期夏季,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堪称室内佳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温室盆栽花卉,可用来装饰窗台、几案、会议室等[1~3].大岩桐的常规繁殖方法是种子繁殖[1],但用来繁殖的大岩桐球茎种子数量很少[2],繁殖系数很低,近年来人们对大岩桐的快速繁殖技术和提高其繁殖系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试验通过不同激素浓度和环境条件对大岩桐试管苗进行了快速繁殖试验,从中得到快速繁殖大岩桐试管苗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6.
读者信箱     
《花卉》2013,(12):49-49
问:大岩桐是怎样栽培? 广西贺州 李力强 答:大岩桐为半阴植物,生长期间要注意避免强烈的日光照射。夏季放置在荫棚下有散射光且通风良好的地方养护,否则极易引起叶片枯萎。大岩桐较喜肥,从叶片伸展后到开花前,每隔10~15天应施稀薄的饼肥水1次。当花芽形成时,需增施1次骨粉或过磷酸钙。花期要注意避免雨淋。大岩桐叶面上生有许多丝绒般的绒毛,施肥时不可沾污叶面。  相似文献   

7.
正上一期我们对大岩桐有了基本认识,爱花之人对大岩桐"一见钟情"那是一点也不意外的事,因为它确实有这种魔力:色彩纯美、瑰丽精致,娇艳而不媚俗。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跟着笔者繁殖大岩桐,养一盆倾心的花花吧。大岩桐的繁殖可采用有性繁殖或无性繁殖,包括播种繁殖、扦插繁殖、球茎繁殖和基因组培(家庭种养不具备这种条件,故这里不作讨论)等几种。  相似文献   

8.
张颖 《花卉》2010,(4):12-12
大岩桐喜生于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的热带高原地区,生长期喜湿润和半荫环境。在1~10月份适宜温度为18℃-23℃,10月份到第2年1月份为10℃—12℃。夏季高温多湿,对植株生长不利,需适当遮荫。生长期的空气湿度大,叶片生长才繁茂葱绿。冬季休眠期宜保持干燥,如湿度过大,温度又低,块茎易腐烂,冬季温度不宜低于5℃。生长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富含腐殖质土壤。  相似文献   

9.
徐全乐 《北方园艺》2011,(23):166-170
从大岩桐的再生途径、再生过程、培养基配方以及再生过程中出现的褐变、休眠、体细胞突变等对大岩桐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构建番茄中MAPKK基因tMEK2的过量表达载体并转化到大岩桐中,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鉴定出转基因株系并对其进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与对照相比叶片变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在4 ℃低温和40 ℃高温胁迫之后的恢复能力明显比对照增强。  相似文献   

11.
以大岩桐(Sinningia specisoa)茎尖组织为试材,采用RT-PCR方法对大岩桐SsKN1(KNOTTED1-like homeobox)基因进行克隆,经BLAST比对、邻接法构建进化树,研究了SsKN1基因与其它KNOXI基因的亲缘关系;并利用半定量RT-PCR,研究了SsKN1基因在大岩桐根、花瓣、花萼、叶、茎和茎尖等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期为SsKN1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获得了大岩桐SsKN1基因451bp的cDNA序列,该基因与烟草NTH15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拟南芥STM基因;SsKN1基因在根、叶、茎尖和花萼等4种组织中表达,在花瓣和茎中不表达。其中在茎尖的表达量最高,叶中的表达量次之,根和花萼的表达量较低。  相似文献   

12.
重瓣大岩桐组织培养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重瓣大岩桐侧芽为外植体 ,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在附加NAA 0 1~0 2mg L- 1和BA 2 0mg L- 1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分化和增殖 ,在含IBAl 0mg L- 1的 1/ 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 ,发育成正常植株 ,为重瓣大岩桐的试管育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岩桐组织培养及其练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海洪 《北方园艺》2008,(4):232-233
通过对大岩桐组织培养研究得出: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 BA 1.0 mg/L;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BA 1.0 mg/L NAA0.1 mg/L;不定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 NAA 0.5 mg/L.并对大岩桐瓶苗练苗移栽基质进行了研究,筛选出进口的德国Klasmann-Deilmann泥炭土422是瓶苗练苗移栽的最佳基质,移栽成活率高达98.47%.  相似文献   

14.
以大岩桐为试材,采用RT-PCR方法对大岩桐SsPIN2基因进行了克隆,获得898bp的基因序列,经BLAST比对,采用邻接法构建进化树;并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SsPIN2基因在大岩桐叶、茎尖、根、茎、花瓣和花萼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大岩桐SsPIN2基因与黄瓜CsPIN2、豌豆PsPIN2基因等亲缘关系较近;该基因在上述6种组织中均有表达组织,其中在茎尖、根、茎和花萼的表达量较高,在叶和花瓣中的表达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大岩桐腋芽丛生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大岩桐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添加不同浓度和比例的外源激素对大岩桐腋芽丛生的诱导、增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腋芽丛生诱导培养基以MS 6-BA 1.0 mg/L NAA 0.2 mg/L效果最佳;腋芽增殖培养基以MS 6-BA 3.0 mg/L N从0.2 mg/L效果最佳;生根培养基以1/2 MS NAA 0.2 mg/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大岩桐有一个别名,称之为“大宝贵”,以显示其尊贵的气质。其实不管大岩桐或者是大富贵,原植物实指一种原产巴西的一种苦苣苔科多年生球根花卉。它具有多毛的肉质叶和丝绒般的艳丽花朵,是时尚花卉之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7.
光阴 《花卉》2021,(19)
这几年养大岩桐,越来越认识到株型的重要性,无论多么令人心动的花色,拄了拐的美观性便打了折扣,因此,让它们有个满意的株型成为首要任务。曾有许多对此有共鸣的花友,探讨过关于大岩桐植株控型的问题,在此和花友讲讲我在控制株形上的一点心得,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一点小技巧而已。  相似文献   

18.
华君 《花卉》2014,(3):18-19
大岩桐(Sinningia speeiosa)又名落雪泥。为苦苣苔科大岩桐属植物。1785年在南美巴西发现,19世纪初引入欧洲.19世纪60年代通过杂交育种,至今已选育出具有观赏价值的品种300多个。  相似文献   

19.
舒远 《花卉》2005,(2):31-31
一、特征和生长习性。大岩桐为多年生宿根球茎花卉。花钟状顶生,有单瓣、重瓣之分.花色多、艳丽,花期长。大岩桐喜温暖、湿润、半荫和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忌过分通风和阳光直射。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pH值以5.0~6.5为宜。盆土以山地森林腐殖土最好.忌用石灰质土壤栽培。如无山泥,可用菜园土4份、腐叶土3份、细煤渣2份、腐熟厩肥1份配制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原产中南美洲,为苦苣苔科大岩桐属多年生草本。叶对生,块茎扁球形,地上茎极短,株高15cm-25cm,全株密被白色绒毛。大岩桐的植株小巧玲珑,每年春秋两次开花,园艺品种繁多,叶茂翠绿,花朵姹紫嫣红,瓣型十分丰富。大岩桐外型特征鲜明,有三大特点:其一,茎、叶表面披着密实的"毛衣",有绒绒的触感;其二,地下长有结实的块茎,块茎长出须根,顶部抽出主茎;其三,花果硕大,色彩纯美,有着丝绒般的光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