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旨在探讨板芩桔甘合剂(BQJGHJ)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人工感染雏鸡的临床疗效。选取120只雏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感染病毒)、阳性药物组(感染病毒+甘胆口服液)和BQJGHJ高、中、低剂量组(感染病毒+BQJGHJ),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感染IBV造模,4 d后,各组分别饮水给药,连用5 d。每天观察各组雏鸡临床症状,记录临床症状记分,统计有效率、治愈率;在造模后,给药第3、5天,及停药后第2天分别自翅下静脉采集血液,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感染雏鸡血清中IFN-γ、IL-6、IL-10含量变化。结果显示:BQJGHJ高、中、低剂量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5.0%、80.0%、65.0%,有效率分别为90.0%、95.0%、80.0%。模型组雏鸡血清中IL-10含量降低,IL-6含量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在给药第3、5天时,BQJGHJ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组雏鸡血清中IFN-γ(第5天时,高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时间、其他组差异均不显著)、IL-10含量(第5天时差异极显著,P0.01)升高,雏鸡血清中IL-6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在停药后2 d,BQJGHJ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组雏鸡血清中IFN-γ、IL-10含量升高,雏鸡血清中IL-6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或P0.01);BQJGHJ高、中、低剂量组雏鸡血清中IFN-γ、IL-6、IL-10含量,与阳性药物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BQJGHJ可提高传染性支气管炎雏鸡血清中IFN-r、IL-10的含量,降低传染性支气管炎雏鸡血清中IL-6的含量,发挥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讨板芩桔甘合剂(BQJGHJ)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人工感染雏鸡的临床疗效。选取120只雏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感染病毒)、阳性药物组(感染病毒+甘胆口服液)和BQJGHJ高、中、低剂量组(感染病毒+BQJGHJ),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感染IBV造模,4 d后,各组分别饮水给药,连用5 d。每天观察各组雏鸡临床症状,记录临床症状记分,统计有效率、治愈率;在造模后,给药第3、5天,及停药后第2天分别自翅下静脉采集血液,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感染雏鸡血清中IFN-γ、IL-6、IL-10含量变化。结果显示:BQJGHJ高、中、低剂量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5.0%、80.0%、65.0%,有效率分别为90.0%、95.0%、80.0%。模型组雏鸡血清中IL-10含量降低,IL-6含量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在给药第3、5天时,BQJGHJ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组雏鸡血清中IFN-γ(第5天时,高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时间、其他组差异均不显著)、IL-10含量(第5天时差异极显著,P<0.01)升高,雏鸡血清中IL-6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在停药后2 d,BQJGHJ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组雏鸡血清中IFN-γ、IL-10含量升高,雏鸡血清中IL-6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或P<0.01);BQJGHJ高、中、低剂量组雏鸡血清中IFN-γ、IL-6、IL-10含量,与阳性药物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BQJGHJ可提高传染性支气管炎雏鸡血清中IFN-r、IL-10的含量,降低传染性支气管炎雏鸡血清中IL-6的含量,发挥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复方板青可溶性粉防治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雏鸡的功效与影响,本试验将鸡随机分为预防组、治疗组、双黄连治疗对照组、麻杏石甘治疗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设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外,预防组从12日龄起连续3 d通过饮水给药,随后各处理组将0.2 mL/只剂量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通过滴鼻使15日龄的雏鸡染毒,染毒后治疗组连续6 d饮水给药。试验期间统计鸡发病数和治愈数,计算其发病率、保护率和治愈率;并检测各组鸡只的免疫器官指数、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TNF-α和IFN-α水平,探究复方板青可溶性粉对IBV感染雏鸡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板青可溶性粉预防高剂量组保护率可达66.67%,治疗中剂量组治愈率可达83.33%,另一方面提高了感染雏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增强了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在染毒后4和10 d,各给药组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还可以调节血清中IL-2、IL-4、TNF-α和IFN-α水平,使其维持动态平衡,其中在攻毒后5和11 d,治疗中剂量组的IL-4和IFN-α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综合试验数据,复方板青可溶性粉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作用,且治疗作用优于预防作用,其中预防高剂量组及治疗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芪加术散对蛋用雏鸡疫苗免疫后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的影响,将300只7日龄雏鸡随机分5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1%、0.75%、0.5%的芪加术散,饲喂至42日龄,并设中药空白对照组和免疫空白对照组。除免疫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用新城疫疫苗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在雏鸡的不同日龄,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雏鸡外周血清中IFN-γ和IL-2的含量。结果发现,日粮中添加1%、0.75%芪加术散显著升高IFN-γ和IL-2的水平(P0.01或P0.05)。证实在蛋用雏鸡基础日粮中添加芪加术散可显著增加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与新城疫疫苗免疫后雏鸡外周血清中IFN-γ和IL-2的含量,为中药免疫增强剂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雏鸭感染鸭坦布苏病毒(DTMUV)后血清中相关免疫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在不同日龄雏鸭中的差异性,本实验分别对5日龄、10日龄、25日龄雏鸭静脉接种DTMUV,并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对雏鸭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及细胞因子IL-2、IL-4、IL-6、IFN-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日龄雏鸭接种DTMUV后,血清中3种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体液免疫在抗DTMUV的感染中发挥了主要作用。5日龄雏鸭血清中IL-2、IL-4、IL-6、IFN-γ含量均较低;10日龄雏鸭血清中IL-2、IL-4、IL-6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但IFN-γ含量仍低于对照组;25日龄雏鸭血清中IL-2、IL-4、IFN-γ含量在接种后一周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6含量则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综上所述,雏鸭接种DTMUV后细胞免疫受到了一定抑制,随着日龄的增长,DTMUV对雏鸭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减弱,细胞免疫也逐渐在抗DTMUV的感染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抗病毒颗粒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治疗效果,选取SPF鸡胚测定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标准株M41型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以确定攻毒剂量。选取8日龄健康雏鸡360只,随机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10~(4.27)EID_(50) IBV第3代鸡胚尿囊液滴鼻点眼感染雏鸡,0.2 mL/只,感染72 h。A、B、C组分别在饮水中按8 g/L水、4 g/L水、2 g/L水的剂量添加抗病毒颗粒;D组为阳性药物组,按25 g/kg饲料添加麻杏石甘散,连续给药5 d;E组为空白对照组;F组为病毒对照组。测定药物对各组雏鸡的临床疗效、平均增重、免疫器官指数、靶器官中IBV N基因的拷贝数、气管中IFN-β的表达量及其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与F组相比,在感染IBV第12天和第15天时,A组雏鸡的法氏囊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A、B组雏鸡气管、支气管、肺脏中IBV N基因的拷贝数均显著降低(P0.05),能显著上调气管中IFN-β的表达量(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研究表明,抗病毒颗粒对IB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翁苋颗粒对雏鸡感染鸡白痢后疗效及IL-2、IFN-γ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鸡白痢沙门菌菌液的方法人工复制鸡白痢的病理模型,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翁苋颗粒,于试验前、攻毒后、试验后各组随机取雏鸡抽取心血,分离血清检测雏鸡IL-2、IFN-γ的含量。结果翁苋颗粒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对雏鸡白痢的治愈率、有效率最高。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雏鸡IL-2的含量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IFN-γ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翁苋各组雏鸡IL-2的含量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IFN-γ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翁苋颗粒能防治雏鸡白痢,其作用与促进雏鸡体液免疫水平,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我国地方鸡种清远麻鸡为试验对象,检测在肠炎沙门菌的急性感染期雏鸡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将2日龄清远麻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颈部皮下注射100μL含106cfu肠炎沙门菌的PBS缓冲液,对照组则注射等体积PBS缓冲液,分别在感染后第1和3天(即3日龄和5日龄)采集雏鸡血液样品,采用ELISA比较两组雏鸡血清中IL-1、IL-6和IFN-γ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肠炎沙门菌感染后第1天雏鸡血清中IL-1(P=0.003)和IL-6(P=0.001)的含量均极显著下降,至5日龄时和对照组无差异;雏鸡血清中IFN-γ(P=0.033)含量则是到感染后第3天显著升高。肠炎沙门菌对雏鸡血清中IL-1(P=0.010)和IL-6(P=0.008)含量的影响,在日龄上均表现出极显著的交互效应。研究表明,在急性感染期三黄鸡雏鸡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和IFN-γ共同参与了由肠炎沙门菌感染引发的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金银花复方制剂对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雏鸡外周血液免疫学变化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试验、流式细胞术、间接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对NDV感染雏鸡、金银花复方制剂治疗雏鸡的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数量、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雏鸡感染NDV后,其外周血液CD4+、CD8+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数量及IgG、IgM、白细胞介素(IL-2)含量均较未感染雏鸡明显降低,γ-干扰素(IFN-γ)含量较未感染雏鸡明显升高,提示NDV感染能够引起雏鸡外周血液免疫功能紊乱;金银花复方制剂能够显著提高感染雏鸡外周血液CD4+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数量及IgG、IgM、IL-2含量,降低IFN-γ含量,表明该复方制剂能够改善NDV感染雏鸡外周血液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选取28日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36~39日龄中药组(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猪康散",40日龄除阴性对照组(Ⅰ组)外均滴鼻接种PRRSV SCM株1.0mL。于40、45、50、55、60日龄每组选取4头仔猪,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2、IL-6、IFN-γ、TNF-α)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整个试验期间,除0.5%中药组40日龄仔猪血清中IL-2含量与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0.5%和1.0%中药组仔猪血清中IL-2、IL-6、IFN-γ、TNF-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P0.01或0.05);除两中药组40日龄仔猪血清中IL-6含量差异不显著外(P0.05),1.0%中药组仔猪血清中IL-2、IL-6、IFN-γ、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0.5%中药组(P0.01或0.05)。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0.5%和1.0%质量分数的"猪康散"能明显提高人工感染PRRSV仔猪血清中IL-2、IL-6、IFN-γ、TNF-α的含量,从而提高仔猪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抗PRRSV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