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地幼龄果园和油茶园套种马铃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红壤山地幼龄井冈蜜柚园、油茶园空闲资源套种马铃薯,应用"机垦机整、快速培肥、免中耕、高密植"集成技术套种马铃薯获得高产和显著效益。同时对培肥和改良幼龄果园、油茶园土壤,促进早挂果、丰产起到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是加快井冈蜜柚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井冈蜜柚良种繁育基地位于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环境无污染,配套基础设施齐全,是建设井冈蜜柚良种资源圃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3.
井冈蜜柚主要有三大品种:金沙柚、金兰柚、桃溪蜜柚。品质优良,营养丰富,井冈蜜柚市场广阔,种植效益高,群众种植的积极性高。  相似文献   

4.
全覆膜马铃薯套种大豆,既能增加复种指数,又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研究了4种不同套种模式对马铃薯、大豆的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种模式下马铃薯长势对大豆的生育期及经济性状有一定的影响,但综合经济效益,马铃薯大豆行比2︰1种植,即垄上种植两行马铃薯、垄下种植1行大豆效益最好,能够为甘肃庄浪大面积推广马铃薯套种大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以井冈蜜柚主产地13个蜜柚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基础理化性质以及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指标,以期明确蜜柚园土壤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为井冈蜜柚园的科学精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采样区土壤p H值均呈酸性,土壤综合肥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0~20 cm土层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均高于20~40 cm土层。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是蜜柚园土壤的优势细菌类群;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毛霉菌门为优势真菌类群。土壤p H值、有机质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是采样区果园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分异的关键驱动因子,此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还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的影响。因此,建议在井冈蜜柚果园管理过程中增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肥力和调控土壤微环境。  相似文献   

6.
调查分析江西省井冈蜜柚主产区的产量、施肥现状以及农户特征因素,为井冈蜜柚的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问卷调查结合实地走访的方式,对井冈蜜柚9大主产县(区)进行生产现状以及农户特征因素等的调查。通过Cate-Nelson方法(十字交叉法)评估井冈蜜柚氮、磷、钾肥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井冈蜜柚的平均产量为20849 kg/hm^(2),不同主产区差异较大;果农施用较多的是动物粪肥(42.86%)和复合肥(94.64%);氮、磷、钾养分平均施用量分别为313、262、246 kg/hm^(2);施用基肥中氮、磷、钾养分占总养分投入量的比率分别为64.42%、65.65%和62.60%;农户实现氮、磷、钾肥高产高效的比率介于14.29%~19.64%;果农以种植小户(<1.33 hm^(2))、中年(45~55岁)、初中及以下学历等所占比率较高,分别为41.07%、47.32%、67.86%,不同农户特征下的施肥及产量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井冈蜜柚产量普遍较低,氮、钾肥的投入量偏低,磷肥偏高,有机肥投入不足;种植户的特征现状存在以种植小户为主、果农偏老龄化且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柑桔炭疽病是吉安市井冈蜜柚生产上最重要病害之一,其分布广,发展快,发生普遍,主要为害井冈蜜柚等柑桔类的果树。近年来炭疽病为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井冈蜜柚生产和果品质量安全。为系统研究井冈蜜柚炭疽病的发生规律,我们从2009年开始对井冈蜜柚病虫害进行田间系统调查等工作,初步掌握了该病在井冈蜜柚上的发生规律,进而提出了系统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8.
井冈蜜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冈蜜柚是吉安市创立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优势品牌。目前重点以桃溪蜜柚、泰和沙田柚、金沙柚3个品种作为主导品种。为推进吉安市井冈蜜柚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将井冈蜜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于生产,使蜜柚产业尽快形成吉安特色支柱产业,产生规模效应,振兴吉安经济,致富于老区人民,特制定"井冈蜜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吉安市井冈蜜柚产业发展迅速,为提高建园标准,在栽培技术措施上积极推广井冈蜜柚"三大一袋"(大穴、大肥、大苗、营养袋)栽培技术,为策应全市井冈蜜柚产业发展,2013年10月,新干县果业局在力江镇、界埠镇、潭丘乡和大岭林场4个点培育井冈蜜柚营养袋假植苗木9.2万株。2014年8月调查,成活率均达95%以上,其中一类苗高50cm、茎粗1cm以上,数量占81.5%,二类苗高45cm、茎粗0.8 cm以上,数量占14.5%,苗木根系发达,叶片青绿,病虫害较轻。2014年5月上旬开始移栽,至9月底前已发放6万余株栽植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吉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井冈蜜柚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力实施井冈蜜柚"百千万"示范工程和千家万户"老乡工程",从政策、资金、项目、品牌、品种、苗木、市场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全市蜜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市井冈蜜柚种植面积达2万多hm2,品种主要有桃溪蜜柚、金沙柚、沙田柚3个,另有琯溪蜜柚、红肉蜜柚等。遂川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境、吉安市最南部,是吉安市井冈蜜柚最适宜种植区域。目前全县井冈蜜柚面积达2000多hm2。2014年5月在珠田等乡镇发现个别  相似文献   

11.
<正>新干县地处蜜柚栽植北缘地区,冻灾是制约井冈蜜柚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对井冈蜜柚不同品种、树龄、树势,不同地段、立地条件,不同管理和防冻技术措施的冻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新干县井冈蜜柚产业发展对策。1受灾基本情况近年来,新干县按照吉安市委、市政府关于井冈蜜柚产业发展若干要求,把井冈蜜柚产业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重点工作来抓,强力推进井冈蜜柚产业发展,做  相似文献   

12.
井冈蜜柚已经成为万安县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掌握井冈蜜柚栽培管理技术是实现农民果业增产增收的关键。本文详细介绍了井冈蜜柚栽培要点,对大面积种植井冈蜜柚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范军莲    垚等 《现代园艺》2014,(7):53-54
井冈蜜柚是吉安市农业特色产业,并纳入了江西省“南桔北梨中柚”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0年国家财政部、农业部将吉安市井冈蜜柚列入了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给予扶持。近年来,峡江县栽种井冈蜜柚面积200多hm^2。现将井冈蜜柚苗木定植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套种玉米具有天然互补性,套种能高效利用土地肥力、光照和水资源,早熟马铃薯和鲜食玉米覆膜种植能有效补充供应量,获得较好种植效益.本文探讨采用覆膜、良种,优化种植管理早熟马铃薯套种鲜食玉米,增加作物产量效益,.  相似文献   

15.
郭悦 《现代园艺》2014,(11):22+21-21
通过对峡江县井冈蜜柚栽植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峡江县井冈蜜柚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增加柚农收益。  相似文献   

16.
柑桔红蜘蛛是吉安市井冈蜜柚生产上最重要害虫之一,其分布广,繁殖快,发生普遍,主要为害井冈蜜柚等柑桔类果树,是比较典型的难防害虫。近年来柑桔红蜘蛛为害加重,严重影响了井冈蜜柚生产,采用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防治柑桔(井冈蜜柚)红蜘蛛的药剂进行药效比较,客观科学评价其防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柑桔锈壁虱是吉安市井冈蜜柚生产上最重要害虫之一,其分布广,繁殖快,发生普遍,主要为害井冈蜜柚等柑桔类的果树,是典型的难防害虫。近年来柑桔锈壁虱为害加重,严重影响了井冈蜜柚生产;同时广大市民对果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和应用井冈蜜柚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已成为广大果农和市民的迫切要求。为了系统研究柑桔锈壁虱的发生规律,我们从2009年开始对柑桔锈壁虱进行田间系统调查等工作,初步掌握了该虫在井冈蜜柚上的发生规律,进而提出了系统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8.
井冈蜜柚是以吉安地区多年选育的桃溪蜜柚、金沙柚、金兰柚3个优系为主导品种,以“井冈”为品牌的优质甜柚的统称。为了实现吉安地区井冈蜜柚低温冻害的预警,选取吉安地区2016年、2018年和2021年发生较明显冻害的3个年份为典型个例,利用冻害表现调查资料与对应的最低气温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一组预判井冈蜜柚冻害程度的量化气象指标,并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2007年6月12日中国气象局第16号令)划分预警等级。结果表明,极端最低气温-3℃是井冈蜜柚幼树发生冻害的临界值,-5℃是成年树发生冻害的临界值,随着温度降低或低温持续时间延长,冻害程度进一步加剧;按不同低温级别(-5℃相似文献   

19.
以山地油茶园为基础,探索油茶园套种红薯和马铃薯生产效益。结果表明,667m2油茶定植密度3m×3m,在行间春季套种红薯4000株、冬季套种马铃薯5000株,当年增加净收益1564元,同时减轻了油茶园管理成本,达到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吉安市大力发展井冈山蜜柚产业,导致柑桔红蜘蛛为害加重,严重影响了井冈蜜柚生产,柑桔红蜘蛛是吉安市井冈蜜柚生产上最重要害虫之一,其分布广,繁殖快,发生普遍,主要为害井冈蜜柚等柑桔类的果树,是典型的较难防害虫,针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防治柑桔(井冈蜜柚)红蜘蛛的药剂进行药效比较,客观科学评价其防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