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从供应链的角度对我国农产品物流进行分析,界定了农产品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内涵,提出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的集约模式,并从物流管理目标系统化、经营机制市场化、物流服务综合化、产品流通标准化、过程控制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农产品物流理论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将供应链理论引入农产品物流领域,发展供应链模式的农产品物流,并对发展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品质。本文主要从海南省冷库建设、农产品外销运输、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概况以及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等方面出发,分析海南省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供应链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海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建设,对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成本高、物流主体发展不完善、供应链不连续、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构建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协同促进机制;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物流供应链;加强农产品物流主体建设,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推动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协同服务平台;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产品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袁玉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60-18861
分析了农产品物流金融服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对融通仓、保兑仓和物流银行3种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进行解析和对比,指出它们不同程度地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影响了农村物流金融服务的稳定发展,需要加强供应链节点的衔接,完善物流金融模式的内部流程,重视物流园区建设,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中外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提出切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本土农产品物流发展新思路:即形成以农产品物流园区为核心,联合农村合作社,通过一定的协议,相互合作、共担风险的中国农产品物流的未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近年来",菜篮子"问题每年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农产品流通环节多、物流成本高无疑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要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提高农产品物流作业效率,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下,对制约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物流问题进行分析,从政策环境、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主体、物流基础设施建设5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农产品物流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结合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现状,提出了目前农产品物流系统中以农户自营物流为主导、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以批发市场为主导和以加工企业为主导等4种主要模式,并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根据物流的发展趋势,对未来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了优化,提出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模式,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物流主体、供应链合作关系和物流相关政策等方面总结了未来农产品物流模式的优化措施,为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严雪晴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84-6786
简要介绍了粤北连山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对农产品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入分析,从树立绿色物流理念、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标准化建设的投入、物流模式选择、供应链管理、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马玉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26-15927,15932
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还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不健全、供应链不连贯、功能单一的状况。其原因既有政府的宏观调控问题,又有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提出了完善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农产品信息渠道等解决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实施的推动下,两岸农产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然而大陆冷链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农产品在流通中损失严重,给两岸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一定的障碍。两岸冷链物流发展程度不同,但是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岸物流业可以从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冷链物流模式、整合两岸冷链物流资源、建设两岸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共同研发冷链物流技术、共同培养冷链物流人才等方面出发,共建冷链物流体系,确保两岸农产品贸易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第三方物流主导的农产品集成供应链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和存在问题基础上,阐述了实施第三方物流主导的农产品集成供应链管理的动因,建立了供应链模型,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产量逐年增长。伴随肉制品、果蔬类等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居民对生鲜食品的高质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国外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已经趋于成熟。在梳理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从软硬件整体供给水平、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和政策环境三方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进行对比,找出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如何推进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B2C电子商务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洪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653-7655
介绍了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和B2C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B2C电子商务企业必须与上下游加强合作,建立"农民+农村合作社+B2C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模式,最后提出了发展B2C电子商务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0—2013年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耗大、成本高,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分析了各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对近几年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政策及标准作了概述,并提出未来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供需匹配的连锁超市农产品物流外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学军  杨帆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77-6879
概述了我国连锁超市农产品物流外包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现状,结合现代连锁超市农产品物流外包的意义以及动因,提出了目前两者的物流能力不相匹配的问题,重点论述了需求方外包给谁、外包什么以及外包程度这3个问题,从而得到农产品物流外包需求方(连锁超市)与提供方(第三方物流)两者能力相匹配的连锁超市农产品物流外包决策。  相似文献   

17.
郭红霞  邵铭 《安徽农业科学》2012,(8):4984-4985,5018
通过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流程分析,发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应用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并加强信息共享,对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进行了再造。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应用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再造,具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规模效益和降低滞后等优势,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减排、高效、环保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于灥  李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58-8759,8763
介绍了我国现有的畜产品供应链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以黑龙江省北大荒肉业有限公司为例,实例研究了其畜产品供应链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与畜产品相结合的供应链模式,以提高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高蜀晋  杨庆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206-19208
分析了构建基于3PLs的农产品供应链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表明3PLs能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3PLs使物流服务同质化经营变为专业化经营;3PLs使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主体联盟化。构建了基于3PLs的农产品供应链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结构,该结构包括网络通信层、软硬件环境层、数据库层、应用层4个层次,含集中控制、运输流程管理、物资车辆调度、客户关系、仓储管理、客户查询、财务管理7个功能模块;并提出了基于3PLs的农产品供应链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3PLs的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计划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7大模块,从而得到农业企业内外部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基于3PLs的农产品供应链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信息的有效共享,使之围绕3PLs核心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依靠供应链网络体系建立固定关系的供应链,能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