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福州早春大棚栽培的早熟、优质瓠瓜品种,对早春大棚9个瓠瓜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关瓠瓜具有早熟、瓜形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等优点,可作为福州及周边地区早春大棚瓠瓜主栽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瓠瓜在扬州地区又俗称瓠子。随着大棚栽培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瓠瓜的大棚早熟栽培。生产实践证明,大棚瓠瓜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5月底即可分期上市,比原露地栽培提早半个月到一个月。亩产3500kg左右,亩产值5000元以上,既增加了市场的花色品种,又大大提高了菜农的经济效益。现就瓠瓜大棚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浙江省嘉善县瓠瓜栽培面积达800hm2,主要以大棚设施栽培为主,其中以罗星街道马家桥村最为集中。嘉善地区通过采用大棚多层覆盖、嫁接等技术措施,克服了冬季低温对瓠瓜生长的不利影响,提早了上市时间,提高了瓠瓜抗重茬、抗病虫害能力,每667m2产量8500kg以上、产值15000元以上,实现了瓠瓜种植高产高效,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现将大棚越冬  相似文献   

4.
瓠瓜原产非洲赤道南部低地,别名长瓜、地蒲、夜开花、瓠子,以食用嫩瓜为主。近年来,瓠瓜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我县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进行瓠瓜大棚越冬栽培技术研究,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已摸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栽培技术,每亩(667m2)收入在8000元以上,现总结介绍如下。1 配套栽培设施采用3棚5膜多层覆盖模式,3棚即外大棚、内大棚(高度相差50厘米(cm)左右)、中棚(或小拱棚);5膜即外大棚膜、内大棚膜、2层中棚膜(2层中棚膜间覆草帘或无纺布)、地膜。大棚宽6米(m)、长60米以上。为防风雪灾害,在大棚中部加一排立柱。2 选择良种…  相似文献   

5.
新型大棚农膜在春瓠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大棚栽培的春瓠瓜产量 ,针对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大棚农膜品种单一、性能不佳的现状 ,我们从省外引进新型的大棚农膜 ,于 1997年进行了新型大棚农膜在春瓠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供试大棚农膜有EVA多功能膜 (简称EVA膜 )、三层复合紫光膜 (简称紫光膜 )和PE多功能膜 (简称PE膜 ) ,以PE膜为对照 (即CK)。供试瓠瓜品种为宁波瓠瓜。测试仪器有ZJ1型温湿度计和G2D - 1型指针照度计。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宁波市农科所蔬菜试验场进行。土壤为青紫泥土 ,肥力中等 ,…  相似文献   

6.
瓠瓜,又名夜开花,是浙江地区的特色优势瓜菜之一,产品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种植效益较好.近年来,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早春大棚瓠瓜生产规模比例加大,然而,瓠瓜苦味的出现,大大影响了产品的品质,给生产者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宁波地区瓠瓜栽培的情况调查,结合栽培试验,总结以下几点防止早春大棚瓠瓜苦味发生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浙西地区冬季大棚瓠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该文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浙西地区冬季大棚瓠瓜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 ,我县广大菜农采用大棚加小拱棚加地膜加草帘等多层覆盖栽培 ,将瓠瓜供应期提早到 4月下旬 ,比露地栽培提前 40天左右 ,6 6 7m2 产量 30 0 0kg ,高产可达 40 0 0kg,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选用良种应选适应性强 ,抗病性好 ,瓜长 ,皮薄 ,产量高的早熟品种 ,如武汉长瓠瓜、南京面条瓠子、合肥线瓠子等。2 培育壮苗①营养土配制 育苗床应选地势干燥 ,通风排水良好 ,前茬未种过瓜类的地块 ,所用营养土的配方是 :无菌肥沃菜园土 7份 ,腐熟干猪粪 2份 ,草木灰 1份 ,另每m3 营养土加过磷酸钙 1.0kg或三元复合肥 0 .5kg…  相似文献   

9.
瓠瓜在我地又俗称瓠子。随着大棚栽培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区进行了瓠子的大棚早熟栽培,生产实践证明,大棚瓠子栽培上市期比原露地栽培提早半个月到一个月,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5月底即可分期上市,亩产在3500公斤左右,产值5000元以上,既增加了市场的花色品种,又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就我区瓠子大棚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福权  徐丹 《长江蔬菜》2010,(13):14-16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浙江省嘉善县大棚蔬菜面积不断扩大,同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增加蔬菜生产效益,积极实践和探索出一批大棚蔬菜多茬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大棚越冬瓠瓜-小西瓜-秋瓠瓜一年三茬”种植模式是浙江省嘉善县在大棚蔬菜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高效栽培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大棚瓠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瓠瓜原产于印度和热带非洲,又名蒲瓜、瓠子、扁蒲、葫芦,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瓠瓜在温州市栽培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目前在生产上栽培的瓠瓜品种单一,不能满足人民对蔬菜花色多样性的需求,而且许多品种在生产上应用时间已很长.为筛选出适宜温州地区大棚栽培的瓠瓜新品种,进行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瓠瓜是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在绍兴市主要种植长蒲类瓠瓜品种,越冬大棚栽培效益高。瓠瓜种植后水旱轮作一茬晚稻,既可减轻瓠瓜土传病害,又可增加粮食播种面积。这种菜稻轮作模式,在浙江省大力推广应用,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的高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金华市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指导菜农提高大棚蔬菜生产效益.2014年在婺城区雅畈镇三村里村蔬菜种植大户汪桂堂大棚中,示范推广了大棚番茄—瓠瓜—莴笋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效益显著,667 m2番茄产量8 500 kg、产值17 000元,瓠瓜产量6 000 kg、产值13 000元,莴笋产量6 000 kg、产值10 000元,667 m2年产值达4万元,现将有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利用大棚设施栽培蔬菜,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可实行1年多茬栽培,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还可缓解蔬菜淡季市场的供需矛盾,均衡上市,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近年来,我们在探索大棚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过程中,总结出了大棚菠菜、瓠瓜、药芹1年3熟无公害套种栽培技术,每667m2产菠菜3500kg、瓠瓜4500~5000kg、药芹4300~5000kg,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无公害套种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以福州地区主栽短瓠瓜品种短棒瓠瓜为对照,对新选育的3个设施短瓠瓜组合2017HG1、2017HG2、2017HG3进行了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17HG2具有早熟、产量高、抗病性强等优点,适合作为福州地区早春大棚瓠瓜主栽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砧木品种对嫁接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南瓜、瓠瓜和野生西瓜作砧木,早佳(84-24)西瓜为接穗,对大棚生产条件下不同砧木嫁接的西瓜嫁接苗成活率、植株生长、产量、果实品质等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种不同类型砧木中,瓠瓜砧木的嫁接西瓜成活率和果实品质表现较好,但南瓜砧木和野生西瓜砧木的嫁接西瓜在大棚生产条件下不易发生急性凋萎和早衰,总产量高于自根苗和瓠瓜嫁接西瓜.  相似文献   

17.
浙江绍兴市早春瓠瓜一般3月底开始上市,因正值叶菜断档期,且味道鲜美,故价格较高、生产效益好,深受农户喜爱,为早春大棚蔬菜生产首选品种。推荐并介绍当地目前主要栽培品种浙蒲6号和越蒲1号的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8.
何丹 《长江蔬菜》2021,(17):48-50
瓠瓜,又叫长瓜、蒲子、夜开花等,是诸暨市种植面积较大的瓜类蔬菜之一,栽培茬口以早春大棚栽培为主,由于连年种植瓜菜,导致土地熟化,病害加重,根部土传病害尤为严重,有的地块已经无法再种植瓠瓜自根苗[1].而瓠瓜嫁接育苗技术可有效降低瓠瓜蔓枯病发病率,提高瓠瓜产量和效益.诸暨市经济特产站经过多年的瓠瓜嫁接育苗及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总结出了 一套适合本市瓠瓜生产的嫁接育苗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瓠瓜又称蒲瓜、扁蒲、瓠子、夜开花等,在温州市栽培历史悠久,栽培规模较大,是一种经济效益很好的蔬菜。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暖,最低月平均温度在7℃以上,比杭州高4℃,比同纬度的长沙高3℃,很少出现0℃以下的冰冻天气,是全省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具有发展越冬大棚瓠瓜栽培的自然气候优势,市场潜力也很大。近年来温州市瓠瓜越冬大棚栽培发展迅速,一般每667m^2产量达3000kg以上,嫩瓜在春节期间开始上市,并销往杭州、上海等地。现将其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瓜和瓠瓜设施栽培化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和瓠瓜设施栽培化控技术叶自新(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杭州310029)近年来,黄瓜和瓠瓜等瓜类蔬菜,为了早熟、丰产,提早上市,多采用大棚覆盖设施栽培,但由于早春期间低温、短日照、多雨、弱光等不利的环境条件,引起黄瓜和瓠瓜雄花减少,而且没有花粉,不能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