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滨海滩涂湿地是提高“蓝碳”碳汇、补偿碳排放的重要空间资源。为研究滨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在河北南大港滩涂湿地内设置采样地,对不同湿地类型、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南大港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8.03±3.39 g/kg,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有一定差异,内陆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沿海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不同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表现为芦苇群落>莎草群落>碱蓬群落>金鱼藻群落>光滩地。南大港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与土壤碳含量分布相似,土壤结构、地表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杭州湾湿地植被演替顺序为新生沙洲湿地→自然滩涂湿地→已围垦湿地→试验林。2021年3月—2022年4月,采用黄盘诱集、震落、灯诱、巴氏罐诱集、扫网法和马氏网诱捕法6种方法对以上4种不同植被类型鞘翅目昆虫进行了调查,运用多样性分析方法对鞘翅目昆虫的多样性、季节动态及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湿地分布有鞘翅目昆虫19科108种,其中优势科为叶甲科Chrysomelidae、瓢虫科Coccinellidae、步甲科Carabidae、象甲科Curculionidae等;不同植被类型的鞘翅目昆虫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已围垦湿地中的鞘翅目昆虫多样性显著高于其它3种植被类型,而试验林鞘翅目昆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其它3种植被类型的;鞘翅目昆虫多样性随时间变化明显,其中秋季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夏季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同一植被类型不同季节间和不同植被同一季节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CoA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鞘翅目昆虫的...  相似文献   

3.
2008年寒害使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遭受重大损失,红树林湿地中的海桑几乎全部死亡;18个月后,海桑林迹地恢复早期自然植被以老鼠簕和互花米草为主,并伴生有少量其他植物,植物种类有7科9属10种。根据植被特征,海桑林迹地可分为老鼠簕+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群落、老鼠簕单优群落、老鼠簕稀疏群落和裸滩5种植被类型。所形成的高密度与高盖度的老鼠簕和互花米草植被不利于桐花树、秋茄等红树植物幼苗的扩散。互花米草有向老鼠簕群落和低洼滩涂扩展的趋势。灾后互花米草和老鼠簕迅速繁殖扩散,若不进行人工改造,互花米草和老鼠簕将长期占据海桑林迹地滩涂。  相似文献   

4.
采用样线、样方调查法,对福清核电厂调查区植被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运用3S技术对福清核电厂调查区植被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植被群落的生物量为4 813 773.01 t,其中乔木群落占94.26%,灌草丛仅占5.74%;乔木群落占据绝对优势,平均生物量为17.03 t/hm^2。研究区植被覆盖率不高,水体、耕地、滩涂占了很大比例,因此该区域要严格控制生态自然林砍伐,采取适当的退耕还林措施,加强"四绿"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5.
废弃采石场植被自然恢复初期群落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和掌握植被自然恢复的趋势和规律,于2006年4月和8月2次对淄博市四宝山废弃采石场及其周边荒山荒地植物群落自然恢复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类型以灌草丛和草丛为主;灌木种类较为单一,共计4科7属7种,草本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共计25科48属55种;荆条Vitex negundo是灌木层的优势种,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是其伴生种;各立地类型草本群落优势种差异不大;群落生活型谱反映了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该区域物种多样性总体较低,各立地类型间差别不大;土壤是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
“近自然”群落是一种城市绿地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技术,现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和推广,并获得成功。它是以生态学的自然植被和群落演替的基本理论为依据,选择乡土树种,即当地自然植被中的主要乔、灌木种类,应用容器育苗等“模拟自然”的技术和方法,通过人工营造与植被自然生长的完美结合,超常规、低造价地建造以地带性植被类型为目标,群落结构完整、物种多样性丰富、生物量高、趋于稳定状态、后期完全遵循自然规律的“少人工管理”绿地。简言之,“近自然”群落就是以后期生长为主,应用“模拟自然”的手法,营造在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上与区域顶极群落接近的人工群落。  相似文献   

7.
以海南省南渡江流域两侧一定范围内的自然植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野外植被调查方法,对该区域自然植被的物种组成、自然植被类型与主要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南渡江流域共记录到维管植物515种,隶属于122科357属,其中双子叶植物占绝对优势,呈现明显的热带植物区系性质特点。将南渡江流域自然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和24个群系。中上游多分布低山地热带季雨林、常绿季雨林、半落叶季雨林等植被类型,下游滩涂地多分布为岸灌丛、滩灌丛和草地。  相似文献   

8.
在对罗布泊及周边地区植物和植被资源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植物的区系成分,阐述了该区的植被类型及其物种组成、结构,计算了主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研究了该区主要植被类型的演替规律。结果显示:罗布泊及其周边地区共有种子植物27科53属74种,其中包括栽培植物2种,省级保护植物7种,生活型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木本植物以灌木为主,乔木树种极少。该区藜科(Chenopodiaceae)和禾本科(Poaceae)种类最多,单种科和单种属占较大的比例。该区区系成分分布最多的为世界广布类型,其次为北温带分布类型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地区分布类型。该区主要群落类型有胡杨林群落、多枝柽柳灌丛、芦苇群落、花花柴群落、黑果枸杞群落、铃铛刺灌丛群落、骆驼刺群落、沙拐枣群落等,这些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偏低、结构简单、物种组成单一,符合典型荒漠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对胡杨更新表和群落的结构分析,部分胡杨林群落处于退化阶段、部分胡杨林更新正常,群落退化的原因就是由于水资源的极度匮乏,提出了该区的植被保护与恢复的建议:进一步规划好当地水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浑善达克沙地公路取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已经采取的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实施6 a后人工植被恢复效果及群落自然植被多样性恢复效果,并对比分析了其与原状坡面植被的差异。结果表明:取土场边坡3种主要植被恢复模式下人工植被空间特征及群落自然恢复物种多样性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浑河上游植被为研究对象,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对研究地区植被进行群落分类,对各群落类型特征进行分析。在提出河岸带植被生态功能适应性指标的基础上,对河岸带植被进行了生态功能适应性分组。研究发现,浑河上游河岸带植被可划分为香蒲草丛、球子蕨草丛、灯心草草丛、柳属灌丛、珍珠梅灌丛、核桃楸阔叶混交林、家榆阔叶混交林、长白落叶松林和油松林等9个群落类型,群落类型表现出突出的多样性特征,且物种组成复杂;研究地区9个群落类型可以划分为强入侵性功能组、弱入侵性功能组和高逃避性功能组3个生态适应性功能组,不同生态适应性功能组的群落中的主要物种具有明显的不同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东钱湖生态林优化模式为例,提出地带性植被类型是从大尺度上确定生态林优化目标的依据,而具体地点生态林优化模式确定的依据是该地点的潜在植被类型;生态林优化模式的群落结构(主要包括种类组成和配比)的确定主要是借助群落学手段参考天然森林群落的特征而制定:最后就群落学手段选择植被优化模式的特点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植被类型蛾类及植物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紫金山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及蛾类群落结构、时空动态进行了调查,运用jaccard相似性分析方法对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种类、蛾类种的相似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植物及蛾类的相似性之间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紫金山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分布特别是草本植物分布对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蛾类种亦丰富,有蛾类28科494种,各植被类型植物种类与蛾类种、数量呈正相关,生态环境及植物群落的差异是导致紫金山蛾类群落结构差别的主要因素;紫金山蛾类多食性种较多。紫金山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亲缘关系较近,验证了紫金山针阔混交林是由针叶林衰退的基础上自然演替或是人工干预发展而成的,最后将演替成含有常绿成份的落叶阔叶林,各植被类型处于演替的不同阶段,竹林受人为干扰最大。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埃塞俄比亚东南部Dello Menna森林植被的植物区系组成和植被结构。鉴定和描述了50个20m×20m的样方的植物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性,分析了已鉴定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还描述了木本植物种群结构。每个样方内,均记录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高度和胸径以及海拔、坡度。利用PC-ORD软件对植被进行分类。用Sorensen相似性系数探测群落之间的差异性。计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Shannon均匀性来描述各种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共记录了53个科的171个维管植物种。豆科植物是主要的优势植物科系,包括13个属26种(1 5%),其次依次是菊科、唇形科和槭树科,各包括8个物种(4.6%)。根据植物分类结果,识别并描述了3个植物群落(Dalbergia microphylla群落、Grewia bicolar-Acaciabrevispica群落、Combretum molle-Combretum collinum群落)。植物区系之间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存在差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海拔变化呈现出贝尔型分布。群落间植物随海拔梯度有一定的变化,表明海拔是决定植物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Dalbergia microphylla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高。优势种群落结构呈现出各种模型。植被可持续利用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兰思仁 《林业科学》2003,39(1):36-43
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随该区植被演替趋势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到常 阔叶林而增加,群落间变幅较大;植物生长型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等多样性指数上均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的规律。毛竹林作为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其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于其它3种森林类型,但由于毛竹是无性繁殖,其在林分中占绝对优势,故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其它3种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黄山市率水流域水陆交错带典型植物群落为对象,沿主河道设置了 33 个样方,采用 法瑞学派调查法记录样方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并根据离水面距离和土壤基质类型划分了 3 种生境类 型:砾石型河漫滩、粘土型河漫滩以及河岸边坡,进而进行群落类型划分与生态梯度分析。结果表明: 调查区域有维管束植物共计 67 科 124 属 146 种;水陆交错带植被可分成 15 个群落类型,包含 3 个森林 群落、3 个灌丛群落和 9 个草本群落;森林群落均出现在河岸边坡生境类型中,灌从群落多见于粘土型河 漫滩,草本群落主要集中于砾石型河漫滩;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表明,存在于上下游之间和水陆之间的 两个生态梯度是影响群落物种组成的重要因素,并且在两个生态梯度中心过渡区,植物群落丰富度达到 最大。  相似文献   

16.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applied to forest canopy and understory data collected in 70 forest stands in the Mid-Boreal Upland Ecoregion in Saskatchewan. Random sampling of various types of forest focused on vegetation strata shown elsewhere to be of importance to woodland caribou (Rangifer tarandus caribou Gmelin). Cluster analyses revealed seven community types based on summer vegetation, and six community types when considering vegetation present during winter. Ordination by 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suggested that two of the seven summer communities be combined, and that six community types be recognized in each season. Stands dominated by Populus tremuloides Michx. were all placed in one community type as were those dominated by Picea glauca (Moench) Voss. Young stands of Pinus banksiana Lamb. were placed in one community type, while the division of older stands was related to degree of canopy closure. The primary division among Picea mariana (Mill.) B.S.P. dominated stands was also based on the degree of canopy closure.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revealed stro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vegetation communities and data on canopy characteristics contained in the provincial forest inventory. In general, the techniques we employ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objectively deriving vegetation communities relevant to wildlife species, and measuring their correspondence with readily available forest cover data. Specifically, we describe community types available to woodland caribou in our study are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provincial forest inventory.  相似文献   

17.
Plant communities on sandbars were important, and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wetland were significant to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in the East Dongting Lake region. In this study, typical wetland community types on sandbars and their site elevation were surveyed to explor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distribution and site elevation. Results show that eight major communities in this region were wetland communities dominated by Juncus effusus, Carex brevicuspis, Polygonum hydropiper, Salix triandra, Oenanthe Javanica, Phalaris arundinacea, 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and Phragmites communis respectively. These communities had obvious constructive species and companion species, while site elevation could affect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their species diversity. On sandbars in the East Dongting Lake, vegetation was largely composed of hygrophytes companied with a few mesophytes. The higher the site elevation was, the nearer the site was to the water, and the lower community diversity became. Except soil humidity and site elevation, growth period of plants after inundation could also affect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8.
云南哈巴雪山植物群落和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量化群落分类法分析哈巴雪山植物群落类型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采用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方法可将云南哈巴雪山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划分为6个植被亚型;哈巴雪山的植物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格局受中间地带效应影响较为明显,而与Rapoport海拔法则不甚相符;物种丰富度总体上符合单峰格局,但在中海拔地段物种丰富度谷、峰值连续出现;α多样性指数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曲线符合单峰格局,β多样性指数基本上也符合单峰分布,但中海拔地段起伏较大;哈巴雪山物种丰富度以及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呈现出较为复杂的规律,反映出山地小环境多样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群落类型间沿海拔梯度的交错分布和相互替代现象。  相似文献   

19.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天牛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昆虫多样性又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Samways,1993;王献溥等,1994),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昆虫主宰着全球的生物多样性(Lawton,2002)。  相似文献   

20.
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澜沧江中游临沧市境内。该区域植被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呈垂直分布规律。在以往的研究中忽视了澜沧江两岸低海拔区域植被的研究。文章以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沿江两岸低海拔植物群落为主要对象,分析该区域植被类型及其物种组成,以期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管理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在沿江两岸海拔750~1400 m区域,共计发现7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8个群系及8个群落类型。除季风常绿阔叶林外,其他7个植被亚型均为本次调查新发现,其中热带季雨林与暖热性针叶林是研究区域主要的植被类型,而暖热性针叶林与季风常绿阔叶林则受破坏较大,分别产生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和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而干热灌丛则小面积分布。并根据澜沧江周期性枯水期出现的狗牙根群落,新提出河流消落带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