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舟山目鱼汛     
《水产科技情报》1975,(6):F003-F003
舟山渔区广大渔民在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指引下,掀起了学理论,促生产,讲团结,鼓干劲的热潮,到今年五月底,全区已产目鱼30多万担,比去年同期增长二倍。  相似文献   

2.
鲟形目鱼类和渔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鲟形目鱼类和渔业.包括三部分:1.鲟形目的种类和分布:2.鲟形目的生物学特征;3.世界上鲟鱼和白鲟渔业,并着重讨论该鱼类资源在我国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鲟形目鱼类渔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国内外鲟形目鱼类和渔业。包括三部分:1.鲟形目的种类和分布:2.鲟形目的生物学特征;3.世界上鲟鱼和白鲟渔业,并着重讨论该鱼类资源在我国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王鸿媛 《海鲜世界》1990,(2):22-22,17
鲟形目鱼类均为大型经济鱼类,有的种类一尾可达几百斤至千斤,其食品价值极高,无论是肉、鳔、脊索都一向被视为珍品,其卵称为“黑鱼子”更为珍贵,是出口佳品。鲟鱼类不但其经济价值大,而且在研究鱼类系纺演化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它属于软骨硬鳞类,身体有5行硬鳞或裸露无鳞,歪形尾,其身体内部结构表现出一定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5.
13种鲟形目鱼类线粒体DNA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白鲟科和鲟科的13种鲟鱼为研究对象,设计7对特异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鱼类线粒体DNA(mtDNA),扩增片段大小在2~3kb,总长度约为整个mtDNA的97%。同时利用3个限制性内切酶,即Mbo、CfoⅠ和HaeⅢ对13种鲟形目鱼类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总共检出233条电泳带,其中209条有多态现象,表明鲟形目鱼类mtDNA存在广泛变异。但是各个扩增片段的变异程度并不相同,其中NADH脱氢酶亚基基因的RFLP多态性较丰富,其次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而两个rRNA基因最贫乏。说明在鲟形目鱼类mtDNA的进化中NADH脱氢酶亚基基因速率最快,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次之,rRNA基因最慢。分子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鲟科的6种鱼与匙吻鲟和白鲟分成两大支;鲟科中两种鳇鱼没有聚到一起,支持了鳇鱼不能作独立分类单元的观点。本研究旨为鲟形目鱼类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鲇形目鱼类的英文名字通常称(Catfishes)猫鱼,因它们口大有须,形状像猫而得名。体光滑无鳞或被骨板,具有发达的粘液腺。头平扁。眼小,视力很弱,但感觉和听觉很敏锐,头部前方上下侧具有细长的触须2——4对。颅骨通常与上枕骨连结。口不能伸缩,上颌骨不发达,仅作支持上颌须的根基;上下颌、犁骨和咽部有细小齿。背鳍和胸鳍通常具硬棘。  相似文献   

7.
吴仁协  李超  刘静 《水产学报》2013,37(1):16-25
为探讨鲳亚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测定中国沿海8种鲳亚目鱼类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并结合GenBank上其他鲳亚目鱼类的同源序列,对其序列变异和分子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鲳亚目5科13属32种鱼类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为T 22.2%、C 24.5%、A 30.0%、G 23.3%;科间遗传距离为0.060~0.120,属间遗传距离为0.009 ~0.125,种间遗传距离为0.000 ~0.163;长鲳科位于系统进化树的基部,鲳科的鲳属处于系统进化树的顶端,无齿鲳科、方尾鲳科、双鳍鲳科与鲳科的低鳍鲳属和真鲳属聚类.结合形态学研究结果,认为:长鲳科是鲳亚目中最先分化的原始单系群;无齿鲳科和方尾鲳科为单系群,它们与非单系群的双鳍鲳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鲳科为并系群,内部存在与地理区系相对应的2个分支,提示了该科鱼类早期的分化模式.同时,也对16S rRNA基因在鲳亚目鱼类系统进化研究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分析商品南极磷虾粉、自制酶解磷虾粉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同时采用生化方法比较了5种鲽形目鱼肉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以5种鲽形目鱼肉蛋白为参比蛋白,利用必需氨基酸指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和关联度分析法评价南极磷虾粉作为鲽形目鱼饲料蛋白源的营养价值,同时对2种磷虾粉的氟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鲽形目鱼肉(干样)中含有16种常见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4种为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8.52%–38.03%、25.26%–33.56%);5种鲽形目鱼氨基酸组成均符合 FAO/WHO 的理想模式。南极磷虾粉和酶解磷虾粉的粗蛋白分别为60.84%和68.60%,粗脂肪分别为12.08%和10.79%,达到了规定鱼粉的一级品甚至特级品的指标。酶解处理后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灰分含量无差异(P>0.05)。从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来看,EAAI 均大于0.95,磷虾粉的必需氨基酸与鲽形目鱼的必需氨基酸拟合度较高。从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和关联度分析法来看,2种磷虾粉对于鲽形目鱼的必需氨基酸平衡性较好,相关系数与鱼粉相差不大。氟含量方面,酶解后磷虾粉的氟含量[(331.21±6.70) mg/kg]显著降低(P<0.05),低于欧盟标准(350 mg/kg)。综合来看,2种磷虾粉氨基酸平衡性较好、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质蛋白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COI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对部分鲇形目鱼类(Siluriformes)进行系统发育研究。应用通用引物PCR扩增得到13种鲇形目鱼类的134条COI基因,并与Gen Bank中获得15种鲇形目鱼类的51条COI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鲇形目鱼类COΙ基因存在碱基插入缺失现象较少,为越南隐鳍鲇(Pterocryptis cochinchinensis)、丝尾鳠(Hemibagrus wyckioide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3种共计5个位点;平均碱基含量A+T(55.5%)显著高于G+C(44.5%)。利用Kimura’s 2-parameter计算28个物种的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95,23个物种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6。系统发育树的分析结果表明,Neighbour-Joining(NJ)树较Maximum Likelihood(ML)树更为适合鲇形目鱼类的遗传发育分析;COI基因在科及其以下水平的系统进化关系与传统分类方法所认同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达到82.9%以上;在目水平的一致性的可信度较低,仅为71%;半鲿属聚为单系类群,黄颡鱼属、属和拟鲿属三者聚为一支,黄颡鱼属与拟鲿属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0.
朱传坤  潘正军 《水产学报》2022,46(4):657-673
开展鱼类核型分析对鱼类的遗传、变异、分类、系统演化、性别决定、杂交育种以及环境污染监测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鲇形目鱼类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研究鱼类染色体进化与性染色体分化的良好材料.本文综述了我国35种鲇形目鱼类及其杂交子一代和多倍体的核型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类群中的核型特征,并对部分类群的染色体进化关...  相似文献   

11.
使用长PCR技术扩增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15个种的核糖体DNA(rDNA)18SrRNA基因与28SrRNA基因之间约2.5kb的片段,并用7个限制性内切酶对该片段进行限制性位点分析。结果显示,使用LATaqDNA聚合酶及GCBuffer结合长PCR技术能够很好地扩增鲟形目鱼类的rDNA。根据酶切图谱可确定93个限制性位点,其中21个为保守位点,72个多态信息位点。Hha I酶切的带型在所有个体中完全一致,提示这些位点对保持rDNA的功能有重要作用。一些酶的酶切产物长度之和大于扩增产物的长度,暗示鲟形目鱼类个体内存在多个rDNA等位基因。对种间遗传距离进行计算,并构建UPGMA分子系统树,发现鲟科鱼类的系统关系与以往研究有较大差别,这可能是受个体内rDNA等位基因存在的影响,说明用酶切片段来重建鲟科鱼类的系统树不太可靠。文中还讨论了高GC含量模板的PCR扩增和rDNA在鲟形目分子系统关系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β珠蛋白的N末端和C末端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设计20bp长的简并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了鲤(Cyprinus 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cu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5种鲤形目鱼的β珠蛋白基因cDNA。结果表明,克隆的5种鲤形目鱼的β珠蛋白基因cDNA全长为441bp。但它们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却有较大的差异,鲤和泥鳅的序列相似性最高,达97.93%,而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相似性最小,仅有80.68%,其余的相似性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特异性扩增获得中国近海鲱形目(Clupeiformes)2科6属7种的48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结合从Gen Bank筛选出的4科40属83种的COI基因序列225条,对鲱形目鱼类的COI条形码基因特征、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及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探索了DNA条形码技术在辅助鱼类物种鉴定和分类中的适应性。结果表明,4科41属90种273条COI基因序列的平均碱基组成为T:28.3%、C:28.3%、A:24.2%、G:19.2%,碱基组成表现出明显偏倚性。鲱形目鱼类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31,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种间距离为种内距离的41倍;系统学分析结果显示,97.8%的鱼类在系统进化树上均为单系。可见,鲱形目鱼类DNA条形码符合物种鉴定的要求,且基于COI基因所建的NJ树对物种分类具有较为准确的辨识力。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OI基因不仅能够解决低阶分类单元的系统进化关系,对于高阶分类单元的系统分析研究结果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六种鲽形目鱼类无眼侧头部皮肤形态特征与功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方法首次对半滑舌鳎、大菱鲆等6种鲽形目鱼类无眼侧头部皮肤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比较,以期获得与摄食行为等生态习性相关的新发现。结果显示,半滑舌鳎和塞内加尔鳎的无眼侧头部皮肤存在大量游离神经丘,但其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半滑舌鳎皮肤表面的游离神经丘类似于乳头状突起,突起上有表皮细胞形成的微脊,多个为一簇,很少单独存在,呈无规则排列;而塞内加尔鳎的游离神经丘直接裸露在皮肤表面,呈线性排列在肉芽状皮肤突起的下方。星突江鲽的头部无眼侧皮肤表面零散分布着多个为一簇的游离神经丘,形状类似于半滑舌鳎的乳头状游离神经丘。大菱鲆、黄盖鲽和条斑星鲽的头部无眼侧皮肤表面未发现游离神经丘等特殊结构,但其表面均凹凸不平。研究推测鲽形目鱼类头部无眼侧皮肤形态特征与其摄食习性密切相关;其头部无眼侧游离神经丘的分布特征与种群分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为物种的分类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核基因ITS2片段研究四种鲇形目鱼类进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鲇形目鱼鱼类通用引物扩增了鲇形目鱼类4种鱼,长吻(Leiocassi longirostris)、南方南方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核DNA的ITS2片段,并构建UPMGA,NJ,ME和MP系统树。结果显示:根据遗传距离,斑点叉尾和黄颡鱼的亲缘关系最近(D=0.0661),接下来是黄颡鱼和南方大口鲇(D=0.1100),南方大口鲇和长吻(D=0.1184),斑点叉尾和南方大口鲇(D=0.1266),黄颡鱼和长吻(D=0.1490),斑点叉尾和长吻的亲缘关系是最远的(D=0.1503)。结果表明:长吻最早分化,其次是南方南方大口鲇和黄颡鱼,而斑点叉尾分化最晚。  相似文献   

16.
2003年7月,日本农林水产省消费安全局重新颁布了《关于渔用药物使用的规定(药事法)》,并修订了《动物用药物使用规定省令》,其中对纯形目鱼类的人工养殖药物使用限制尤为严格,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鲶形目鱼类大约有2000余种,主要分布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最大个体为欧洲产的六须鲶,体重可达300多kg,最小个体为南美洲产的毛鼻鲶科的小鱼,体长只有几厘米。它们主要特点体表光滑,无鳞,具有发达的粘液腺,无肌间刺,胸鳍和背鳍常具有一强大的硬刺,头部具2~4对触须。该目虽种类繁多,但在我国池塘养殖的种类不过十几种。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重视挖掘鱼类资源,在引种驯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仅从国外引进该目的优良品种,还把国内有经济价值的野生种类移植到池塘中驯养,有的种类已成为我国某地区主要养殖对象。根据当前市场对名优鱼类的需求,有必要把我国  相似文献   

18.
朱元鼎  金鑫波 《水产学报》1983,7(2):159-174
本文对我国鲉形目鱼类的鳍形作了比较研究。作者对背鳍、臀鳍、尾鳍、胸鳍和腹鳍依次作了细致的观察,根据各鳍的联合特征分为20型和25亚型。同时对鳍的式型及其分化趋势、鳍的形态和生态、鲇形目和鲈形目等鳍形比较,以及鳍的形态演化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世贸组织卫生与植物卫生(WTO/SPS)委员会第65次例会于2016年3月15-17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此次例会由商务部组团,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卫生计生委代表参团,共9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我国在大会上对美国鲶形目鱼类强制检验措施提出具体贸易关注,并就此议题与越南开展了双边磋商。相关情况如下。自2008年起,美国开始筹划鲶鱼及其产品监管的区别对待,我国已多次在SPS例会上对此提出具体贸易关注。2015年12月,美国通过  相似文献   

20.
<正>2003年7月,日本农林水产省消费安全局重 新颁布了《关于渔用药物使用的规定(药事法)》, 并修订了《动物用药物使用规定省令》,其中对鲀 形目鱼类的人工养殖药物使用限制尤为严格,简 要介绍如下: 1.禁止使用的抗生素及合成抗菌剂:鲀形目 鱼类养殖过程中禁用药物几乎包含所有抗生素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