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椒红胫潜跳甲(Podagricomela flavitibialis Wang)、花椒铜色潜跳甲(Podagricomela cuprea Wang)、花椒桔啮跳甲(Clites seiahatai Chuyo)三种跳甲都以成虫在花椒树冠下周围表土层7cm以内越冬。在花椒展叶后越冬成虫开始出土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孵化盛期,这一时期是药剂防治最关键时期。试验结果表明,花椒休眠期树冠下覆膜防治花椒三种跳甲效果显著,同时花椒树覆膜后抗旱保水、提高地温,也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且对环保无污染,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花椒红胫潜跳甲是在甘肃陇南花椒树上首先发现的重要虫害。其成虫主要取食于花椒树的叶芽、花芽、花序,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花椒果实中蛀食花椒幼果内的种子,导致花椒树大量落果。该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花椒树冠下周围土壤的表土层7cm内越冬。越冬成虫在花椒树开花前开始出土活动,4月下旬为其产卵盛期,5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其孵化盛期,这一时期是药剂防治的最关键时期。采用花椒树冠下覆膜方法防治花椒红胫潜跳甲,不但防治效果显著,而且能抗旱保水,对环境又无污染,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花椒跳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椒跳甲Podagricomela shirahatai(Chujo)属鞘翅目、叶甲科,也称花椒潜叶甲、花椒桔啮跳甲、谷称串椒牛。该虫是专食花椒叶的害虫,尚示发现其它寄主。花椒跳甲在长治市的黎城、平顺等县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树下3~6cm土中及周围的草丛、石缝中越冬。防治上采用地面施药,可杀死大量的出土成虫和1~2代入土化蛹的老熟幼虫。用25%对硫磷微胶囊剂或25%辛硫磷粉剂等喷洒地面后浅锄或耙匀,防效可达85%以上。成虫期树上防治,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50%对硫磷乳油1000~5000倍液,防效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花椒跳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志录 《甘肃林业科技》2003,28(1):62-62,69
花椒跳甲在白水江林区中路河林场1年2代,以成虫在树冠下3-6cm土壤中及周围的草丛、石缝中越冬。用25%对硫磷微胶囊剂或25%硫磷粉剂等喷洒地面后浅锄或耙匀,可杀死大量的出土成虫和1-2代入土化蛹的老熟幼虫,防效达85%以上;成虫期树冠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50%对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可防治成虫,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花椒跳甲 Podagricomela shirahatai(Chujo)属鞘翅目、叶甲科 ,也称花椒潜叶甲、花椒桔啮跳甲、俗称串椒牛。该虫是专食花椒叶的害虫 ,尚未发现其它寄主。花椒跳甲在长治市的黎城、平顺等县 1年发生 2代 ,以成虫在树下 3~ 6 cm土中及周围的草丛、石缝中越冬。防治上采用地面施药 ,可杀死大量的出土成虫和 1~ 2代入土化蛹的老熟幼虫。用2 5 %对硫磷微胶囊剂或 2 5 %辛硫磷粉剂等喷洒地面后浅锄或耙匀 ,防效可达 85 %以上。成虫期树上防治 ,喷施 40 %氧化乐果 1 0 0 0倍液、5 0 %对硫磷乳油 1 0 0 0~ 1 5 0 0倍液 ,防效均可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6.
杜万光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2):95-96,100
黄点直缘跳甲是黄栌的主要虫害,在北京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枝杈间越冬.翌年于黄栌树萌动时,孵化幼虫危害黄栌的叶片、花蕾、嫩枝,造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只剩下叶柄.4~5月为幼虫危害盛期,8~9月为成虫危害期.温度、湿度、海拔、坡度及树龄、群落特征及降水等环境因子对黄点直缘跳甲害虫的发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行4种药剂单株防治试验和3种可湿性粉剂大面积林地试验,结果表明,化学防治对其有明显效果,但各药剂间的防治效果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7.
花椒跳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跳甲Podagricomelashirahatai(Chajo)在河南林州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土壤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出土,5月下旬产卵,6月上旬第1代幼虫开始危害,危害期13一20天。9月中旬出现第2代幼虫,10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取食10一15天,于10月中下旬开始入土越冬。化学防治在成虫产卵盛期进行,用溴氰菊酯、杀灭菊酯、水胺硫磷喷雾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黄点直缘跳甲Ophrida xanthospilota Baly系山东新记录,近年来在泰山发现危害黄栌Cotinus coggygria Engl.叶片。该虫一年1代,以卵(块)在小枝上越冬。越冬卵3月下旬孵化,4月幼虫危害最烈,常将叶片食光。4月下旬老熟幼虫坠落树冠下入土做土茧化蛹,5月下旬成虫羽化。成虫寿命甚长,补充营养可延续2—3个月,黄栌叶片又遭食害。防治该虫可在幼虫孵化盛期或成虫产卵前用2.5%敌百虫粉剂或80%敌敌畏乳油喷杀。  相似文献   

9.
铜色潜跳甲为国内新种,主要以幼虫蛀食花椒的嫩茎与花梗,在甘肃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幼芽端部鳞下越冬,少数以成虫越冬。通过试验筛选出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100倍液,50%对硫磷胶囊800倍液,在花椒萌芽期施药,杀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楸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从俭  邵良玉 《林业科学》1992,28(3):213-219
楸螟在河南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中越冬。第二代成虫羽化盛期及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5月),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1万倍液3次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4次(间隔5—10天),防治效果达100%;根埋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1—2年生幼林,每株用量25g,防治效果为97.87—98.1%。  相似文献   

11.
花椒潜叶跳甲是花椒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花椒成片栽培和集中经营,引起该虫的普遍发生和迅速蔓延,危害程度加大,致使花椒树生长过程中多次落叶,损失大量营养,造成当年大幅度减产,色暗味淡,商品性能差,给花椒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 花椒潜叶跳甲的发生规律花椒潜叶跳甲在陕西关中东部1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先后出土上树取食嫩叶补充营养,随即交尾,并产卵于叶片背面,然后排出暗褐色腊质物覆盖于卵上。每个雌虫生产2~3次,每次产卵14粒左右,经4~7d卵孵化出幼虫。初孵幼虫呈白色,从叶背蛀孔潜入叶片上表皮之间…  相似文献   

12.
黄栌黄点直缘跳甲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栌黄点直缘跳甲(Ophrida xanthospilota Baly)属河北分布新记录种,在河北承德1a发生1代,以卵在黄栌(Cotinus coggygria Engl.)的枝桠等处越冬.4月下旬黄栌发芽、现蕾期为卵孵化盛期,5月初90%以上的卵孵化,5月中旬大量幼虫老熟化蛹.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大量成虫...  相似文献   

13.
花布灯蛾在辽宁桓仁地区主要危害栎类树木,1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结成虫苞群集越冬。越冬幼虫活动初期未上树前、早春上树和越冬下树期、成虫羽化盛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采用人工防治、化学防治和灯光诱杀成虫可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乔旭  张杰 《中国林业》2010,(13):53-53
<正>花椒红胫潜跳甲是甘肃陇南花椒树上首先发现的重要虫害,它可以造成大量落果,甚至整株花椒颗粒无收,是花椒生产上的毁灭性害虫。2008年~2009年,笔者对花椒红胫潜跳甲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榛实象甲是危害平榛的主要害虫,在辽宁省铁岭市2年发生1代,少数为3年1代。常以老熟幼虫及成虫在寄主植物附近的土壤中越冬。5月上旬越冬成虫出土,6月中下旬雌成虫产卵于幼果内,7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在果内取食近1个月后发育成老熟幼虫。老熟幼虫8月下旬~9月上旬入土越冬。入土的幼虫下一年7月下旬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下旬新成虫羽化,8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新羽化的成虫直接入土越冬。阳坡榛林比阴坡受害重,山下比山上受害重,纯林比混交林受害重,林龄越高受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叶蜂(Pristphora erichsonii Hartig)分布于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宁夏及东北各省区。该虫在宁夏六盘山地区1年1代,成虫营孤雌生殖,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枯枝落叶层或地下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为蛹盛期,成虫羽化后3~4h即在新梢上产卵,6月上旬卵孵化,7月上旬幼虫落地越冬。  相似文献   

17.
筛胸梳爪叩甲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筛胸梳爪叩甲是目前笋用竹林主要的地下害虫.采用室内饲养与室外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对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各虫态的生活习性进行研究.该虫4~5 a发生1代,以成虫及各龄幼虫越冬;4月下旬至6月底为成虫羽化期,5月中旬为羽化盛期;2-3月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中下旬为幼虫活动盛期,6-8月幼虫进入越夏期,活动量减少,9月气温下降,幼虫又开始活动,11月进入越冬期;7月底至8月上甸,4年生幼虫老熟结土茧化蛹,蛹约经25 d羽化成虫越冬.防治建议幼虫期活动盛期(4月)用BT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泼浇林地,或在垦复时用750 kg/hm2茶籽饼拌土施入.成虫期可用黑光灯诱杀,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强大小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强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是近年来发现为害油松的国内新纪录种,1998年在山西省阳城、沁水等首次发现,此后在全省各地爆发成灾。该虫在榆次市、太岳山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和成虫在树干基部或根部的皮层内越冬,也有少数以2龄-3龄幼虫或蛹越冬。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大量出孔扬飞,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8月中旬为化蛹盛期,9月上旬为子代成虫羽化盛期。越冬老熟幼虫于7月中旬大量化蛹,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8月中旬为卵孵化盛期,发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9.
榆举肢透翅蛾主要为害榆树,已知分布陕西、宁夏,两年1代,以幼虫在坑道内越冬。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中旬成虫出现,7月底至8月上旬达盛期,初孵幼虫于7月下旬始见,10月下旬幼虫进入越冬,成虫白天羽化,交尾,产卵。卵单粒散产,卵期13—19天。成虫寿命1—8天,雌虫平均3.3—4.4天,雄虫平均2.3—3天,雌雄性比1∶0.77—1。  相似文献   

20.
桃树桑白蚧又叫桃介壳虫,主要危害桃、杏、李等核果类果树,其次在柿、苹果、梨、葡萄等果树桃园普遍发生,危害严重。其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方法如下。 一、发生规律 桑白介壳虫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的雌成虫固着在枝条上越冬,4月下旬在5月上旬产卵于母壳下,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若虫孵出盛期。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在枝条上刺吸汁液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