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杏鲍菇,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有“素中之荤”的美誉。采用覆土栽培新技术,生物转化率可达100%~120%,而且菇体商品性好,与不覆土相比,效益可提高15%~20%。其具体技术要点如下:一、生物学特性1.温度。菌丝生长温度为6°C~30°C,最适温度为18°C~25°C;原基形成的温度是10°C~1  相似文献   

2.
杏鲍菇废菌包覆土出菇方式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覆土栽培的培养方式,二次利用杏鲍菇工厂化废菌包,有效提高其利用率.通过研究5种不同覆土出菇方式,对其质量及产量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出菇方式对杏鲍菇的出菇时间、子实体性状、品质等均有较大影响;不同出菇方式间生物学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C(阳畦倒立排袋覆土)的最高为45.4%,E(半脱袋立式排袋覆土)的最低仅为35.2%.分析表明:阳畦倒立排袋覆土是杏鲍菇废菌包最理想的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3.
张坤朋  蔡敏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6):1181-1183
采用5种不同的出菇方式,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DC.ex.Fr.)Quel]产量和子实体的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菇方式对杏鲍菇出菇时间、子实体形态和产量均有较大的影响:脱袋地埋覆土出菇方式出菇较早,子实体大小适中,色泽明亮,外形美观;进行覆土出菇比不覆土的产量明显提高,脱袋后用泥土砌...  相似文献   

4.
不同出菇方式对杏鲍菇子实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种不同的出菇方式下杏鲍菇产量和子实体的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菇方式对杏鲍菇出菇时间、子实体形态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半脱袋地埋覆土出菇方式出菇较早,子实体大小适中,色泽明亮,外形美观;覆土出菇比不覆土产量明显提高;脱袋后用泥土砌成菌墙出菇方式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不同出菇方式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菌棒横卧阳畦覆土出菇的后期管理方式作对照,设计另外3种常见出菇方式,从子实体的生长状况、单袋出菇产量等因素分析了不同出菇方式对杏鲍菇生物学效率的影响,得出墙式双垛覆土有利于提高单产及节约土地,提高空间利用率,是温室大棚高产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选择.阳畦覆土栽培技术简单,菇质优,适宜初学者应用,其中菌棒截断立栽出菇式,质量、产量更佳.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杏鲍菇的出菇时间和产量都有较大影响,采取半袋竖式覆土出菇法,现蕾天数较短,产量较高,适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以工厂化生产中采过1茬菇的杏鲍菇废菌袋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类与浓度的糖分对废菌袋中杏鲍菇菌丝恢复生长的影响,以及覆土成分和覆土时间对废菌袋生物学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含海藻糖0.50%~0.75%的溶液浸泡废菌袋6 h有助于菌丝恢复生长与抗杂菌能力的增强,并促进生物学转化率的提高;在含陶砾10%的黄土中添加10%~20%的废菌渣可缩短菇原基形成时间,提高生物学转化率;菌袋覆土的最佳时间是在菌丝恢复生长后的第9~12天;在覆土中添加0.75%~1.00%的磷酸二氢钾有利于缩短菇原基形成时间,并使生物学转化率提高到87.3%~89.7%。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不同培养料和覆土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择棉籽壳、木屑、麸皮、玉米粉等作为培养料配方,结合菌袋覆土出菇,可明显提高杏鲍菇的产量,生物学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珍稀食用菌之一。其肉质肥厚,脆嫩,色泽乳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素中之荤”。采用下列室内出菇室外覆土栽培新技术,生物转化率可达100%-120%,而且菇体商品性好,与不覆土栽培相比,效益可提高15%—20%。  相似文献   

10.
平菇生产中,采用覆土新技术,长出的菇体肥大,柄短而盖厚,而且菇体色泽亮丽,品质上乘,风味独特,可显著提高平菇的产量和质量.一般情况下,产量可提高30%~50%,技术应用好的可增产100%以上,是一项不需再投资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1.
覆土最有效     
杨大林 《北京农业》2001,(10):22-23
平菇生产中,采用覆土新技术,长出的菇体肥大,柄短而盖厚,而且菇体色泽亮丽,品质上乘,风味独特,可显著提高平菇的产量和质量.一般情况下,产量可提高30%~50%,技术应用好的可增产100%以上,是一项不需再投资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工厂化生产中采过1茬菇的杏鲍菇废菌袋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类与浓度的糖分对废菌袋中杏鲍菇菌丝恢复生长的影响,以及覆土成分和覆土时间对废菌袋生物学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含海藻糖0.50%0.75%的溶液浸泡废菌袋6 h有助于菌丝恢复生长与抗杂菌能力的增强,并促进生物学转化率的提高;在含陶砾10%的黄土中添加10%0.75%的溶液浸泡废菌袋6 h有助于菌丝恢复生长与抗杂菌能力的增强,并促进生物学转化率的提高;在含陶砾10%的黄土中添加10%20%的废菌渣可缩短菇原基形成时间,提高生物学转化率;菌袋覆土的最佳时间是在菌丝恢复生长后的第920%的废菌渣可缩短菇原基形成时间,提高生物学转化率;菌袋覆土的最佳时间是在菌丝恢复生长后的第912天;在覆土中添加0.75%12天;在覆土中添加0.75%1.00%的磷酸二氢钾有利于缩短菇原基形成时间,并使生物学转化率提高到87.3%1.00%的磷酸二氢钾有利于缩短菇原基形成时间,并使生物学转化率提高到87.3%89.7%。  相似文献   

13.
不同温度下杏鲍菇产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工厂化生产杏鲍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杏鲍菇单瓶产量、单菇重量以及可采收菇体数目等均有显著影响.生产温度在17℃时单瓶产量明显高于其他供试温度,16℃时虽然单瓶产量稍低,但是可采收菇体数目在3~4个,平均单菇重量最高达40 g左右,其出口级商品菇所占比例达40%左右,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工厂化杏鲍菇废弃菌袋再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时,往往只进行头茬菇出菇培养,之后菌袋直接淘汰,这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笔者根据杏鲍菇自身生物学特点,结合北京气候条件,采用覆土栽培的培养方式,对工厂化淘汰的菌袋进行二次利用,能够有效提高杏鲍菇菌袋的利用率,为农民创造收益,同时覆土处理的菌袋出菇之后作为生物肥料为植物利用,因而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杏鲍菇袋料栽培出两茬菇后再覆土栽培,可实现连续多次出菇,出菇快而集中、菇质优良、管理方便,覆土栽培出菇期可延长两个月,连续采收3~4茬菇,比常规栽培方式增产、增收。现将杏鲍菇覆土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菇棚建造出菇棚要求建在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环境清洁的地方。一般是用竹片或钢筋搭建,宜坐北向南。菇棚用薄膜覆盖,  相似文献   

16.
<正> SX_(42)杏鲍菇属低温出菇品种,出菇适温15~25℃,最佳15~20℃。通常在秋季生产冬季出菇应市。为了改变应市时间,笔者在5月中旬做生产袋,6月中旬菌丝走透,7~8月高温季节“深坑抗温越夏”,9月中旬取出菌袋激活脱膜覆土,10月鲜菇陆续应  相似文献   

17.
杏鲍菇菌渣富含菌丝体蛋白、纤维素等营养物质,为充分利用灌南县丰富的杏鲍菇菌渣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围绕品种选择、菇房建设、培养料发酵、播种覆土、养菌出菇等生产环节,系统开展了以杏鲍菇菌渣为主要基质的双孢蘑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建立健全了关键技术体系,对指导双孢蘑菇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杏鲍菇是大型肉质伞菌,菇柄肥厚,质地脆嫩,味道纯正,保质期长,市场售价较高,栽培效益较好。但常规栽培转化率较低,特别是后期产量很低。"速转"即快速转化新技术栽培,有以下优点:一是菌龄可缩短10天左右,转化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100%以上;二是有利于实现半机械化操作,省工节本增效;三是杏鲍菇商品性好,售价高;四是易管理;五是产量高,特别是后2潮菇产量为常规栽培的1~2倍。一、选用良种。选用纯化的PLeura菌株。其菇体单生或丛生,单菇重100~150克,菌龄50~65天,出菇温度5~20℃。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是一种大型肉质伞菌,其菇柄肥厚,质地脆嫩,味道纯正,保质期长,市场售价较高,栽培效益较好。但常规栽培转化率较低,特别是后期产量很低,若采用"速转"即快速转化新技术栽培,有很多优点:一是菌龄可缩短10天左右,转化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10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当代农业》2013,(24):31-31
一、控制环境温度尽量将环境温度维持在生长范围内。杏鲍菇的生长温度为6~250C.在6~15℃菇体生长迟缓,但菇体组织细密、色泽美观,可培育出优质菇.二、控制环境湿度环境湿度不宜太高,在6-15℃的温度下。每天向菇棚内喷水1~2次即可.采用覆土方式栽培的不需每天都喷水.可根据外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维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