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菜业资讯     
《蔬菜》2006,(8)
2006年食用菌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64%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食用菌(黑木耳、香菇、滑子菇)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等10个省市50家企业生产的50种产品,合格32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64%。主要质量问题有:干湿比项目不合格、水分超标、个别产品重金属和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标识标注不规范等。北京将建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北京市正在着手建立蔬菜市场准入制度。从下半年开始,进京蔬菜基地(单位)应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或农民合作组织,并出具产地证明和检测报告。下半年,北京市还将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计划在150个蔬…  相似文献   

2.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对食用菌产品进行的质量监督抽查显示,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0.7%。此次抽查对食用菌的水分、净含量、同形物含量、微生物指标等2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共涉及辽宁、黑龙江、吉林、福建、湖北、江苏等6个省30家企业生产的50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食用菌》2005,24(1):44-44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木耳、银耳等食用菌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抽样合格率为70%。此次抽查发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是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黑木耳产品干湿比项目不合格等。  相似文献   

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9日公布了果脯蜜饯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红黑榜。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2003,25(1)
农业部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上海 ) ,位于上海市南华路 35号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内 ,于 2 0 0 2年 1月通过双认证 ,是经农业部授权并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法定专业质检机构 ,具有第三方公正性。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部级食用菌专业质检中心和上海市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的委托检验机构之一 ,其主要任务 :1 承担农业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行政执法和对食 (药 )用菌菌种、产品及制品 ,食 (药 )用菌培养料及辅料 ,食 (药 )用菌栽培环境的质量监督检验及优质荣誉食 (药 )用菌产品的评选、复查、跟踪检查。2 受农业部或其他…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食用菌行业也逐渐和电子商务产业相结合,保障电商为主体的食用菌产品质量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政策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体系、技术信息体系6大准则层,包含法律建设、政策标准等16个指标层构建了电商为主体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利用熵值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赋权,结果表明:政策法律体系的权重值最高,说明政策法律体系对以电商为主体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具有最重要的影响。技术信息体系的权重值最低,说明技术信息体系对以电商为主体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7.
电商为主体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实践了一个以电商企业为运营主体的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模式,建立了一个食用菌产业中的生产者、流通者、销售者、消费者等自愿参加的联合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参加者以自身诚信,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法规标准,展示出了良好的社会诚信效应。结果表明:1)以电子商务公司为主体,发挥了中枢主导作用;2)以国家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为支撑,保证了产品的科学准确性;3)以公司自己生产产品,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4)与诚信的物流公司合作,保证了产品完好无损地送到消费者手中;5)与消费者建立了实名制销售的体制,确保了相互诚信,发挥了消费者的产品质量受益和监督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蜜饯产品的专项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蜜饯产品合格率达到70.9%。  相似文献   

9.
记者8月27日从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获悉,在2001年二季度的国家产品监督检查中,被查的34家企业14类47种产品,30种合格,抽样合格率为63.8%,在全国位居第27位,质量最突出的是蔬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此次抽查的6家大企业、12家中型企业、16家小型企业,合格率分别比全国同类企业低8.3,20.2,14.5个百分点。有关人士在分析我省产品质量出现严重低水平时指出有三点原因:一是外省进入我省市场的产品合格率较低,本季度在我省市场抽查的产品属于外省企业的有9种,仅有3种合格。二是我省中…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农药残留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食用菌快速发展,食用菌病虫害时有发生,为控制农药残留量,确保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试验选择了16种农药,以喷施、覆土、拌土3种方式,在1000倍~3000倍的剂量下防治病虫害,检测试验地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均未超过国内或国际限量标准,该研究结果为菇农进行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和出菇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建议进一步规范农药使用方法,完善产品质量标准,确保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贸易状况及发展策略,分析了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贸易的市场结构。发现近年来在占我国和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出口份额排在前十位的国家中,大部分是东南亚国家。分析了我国向"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进出口特征,可以看出,我国和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贸易在逐渐提高,大部分伙伴国处于对于我国食用菌产品贸易净进口的地位;我国向"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出口的食用菌种类通常为干制食用菌、块菌与干木耳等;我国与"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食用菌贸易总额很高,且呈上升趋势。通过HM指数对我国和沿线国家间相互贸易依赖程度进行计算,发现近年来,前十位贸易沿线国家的进出口额占我国食用菌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例逐渐升高,表明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的贸易逐渐加强。分析了我国在食用菌贸易方的劣势,针对质量问题与政策支持问题给出相应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商平台的崛起,为食用菌产品的快速消费提供了方便。但对电商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管还存在着欠缺,众多因素会影响到消费者对电商食用菌产品的消费,如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存在错乱现象、对食用菌产品电商市场所要求的准入门槛不高等因素,对于上述出现的问题,基于电商对食用菌在销售的过程中,如何确保食用菌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多方面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据农业部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日前,农业部印发《关于开展2016年第一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对食用农产品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抽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力度。此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重点针对例行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媒体报道和群众投诉举报的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国家有关部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聚焦风险隐患,实施精准打击。围绕蔬菜、畜禽产品、水产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产业特征和主动型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食用菌产业特殊性的基础上,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技术与质量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了食用菌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产品质量管理必须注重实际执行效果,改变被动的管理体制,建立主动型的质量安全保证体制,即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这个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基本内涵是建立一个食用菌产业中的生产者、流通者、销售者、消费者、行政技术服务者等自愿参加的联合组织,以组织者和参加者的自身诚信,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法规和标准,制订本系统质量安全保证制度,以提供安全、优质、卫生的食用菌产品,发挥其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5.
市场看台     
《蔬菜》2006,(1)
农业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所长边银丙教授在分析了国内外食用菌市场形势之后说,从现在来看,我国农村人对食用菌的食用量还很少,但应该看到,我国食用菌在国内的潜在市场可能比国外还要大。边教授介绍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年累积量约3.7亿t,林副产品量上亿吨,这为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这使得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食用菌生产大国,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6大类产品。山东在食用菌生产方面是资源大省,又有着地理优势,食用菌的发展近…  相似文献   

16.
《蔬菜》2009,(10):39-39
近日,从全国化肥产品质量国家与地方联动监督抽查工作总结会议上获悉,山东复混肥料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年产销量占全国总产销量的1/4。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智 《北方园艺》2015,(3):163-164
中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世界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但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时间较短,发展的规模、技术力量、产品质量、竞争能力都较弱。中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将是中国食用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食用菌全方位领先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由农业部举办的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食用菌产品评审工作,于1992年9月12~14日在上海进行。评审委员会由杨新美教授等五人组成,农业部农业司亦派员到场指导。参加评审的产品有香菇、木耳、银耳、猴头菇、竹荪和银白木耳等5种6类10个样品。评审前农业部委托上海市农科院制订了食用菌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并测定了参展产品的化学成分。评审时对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特别是200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武汉市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大大提升,各项监管措施基本到位,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的。武汉市农检中心在对市场上农产品的多年监测结果表明,合格率基本在98%以上。在农业部近10年对全国大中城市蔬菜、食用菌、猪肉产品、乳品、水产品等的监督抽查结果中,武汉一直是位居前十,一半产品的检测合格率在全国居于前三,已连续5年未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20.
《果农之友》2005,(1):46-46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日前发布了第三季度果蔬农药残留及有害金属监督抽查结果。此次共抽查蔬菜、水果产品262件,合格258件,总合格率为98.47%,与第一、二季度全市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及有害金属监督抽查结果相比,上升了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