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索"甬优12"在单季强化栽培条件下不同基本苗的分蘖、成穗规律,确定"甬优12"单季超高产栽培的适宜基本苗,于2014年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甬优12"在9叶期前分蘖发生速度快,在1 2叶左右达到最高苗;单本栽培在9叶期前按叶蘖同伸规律产生分蘖;一次分蘖0/6前基本能全部成穗,二次分蘖分蘖早、节位低成穗机会大;成穗数和成穗率与基本苗呈负相关;各处理成穗率差距较小;有效穗数与基本苗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与最高苗、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无相关性;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相对稳定;各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2006-2007年研究了“特优63”等杂优中稻组合的分蘖成穗规律,结果表明:秧田期分蘖成穗率要比本田期分蘖的成穗率高,低节位的分蘖、早分蘖的成穗率比高节位的分蘖、迟分蘖的成穗率高;同位序分蘖,以第1次分蘖比第2次分蘖的成穗率高,穗头大。进入幼穗分化期后,分蘖成穗率剧降,愈至后期成穗率愈低,乃至孕穗期的分蘖几乎全部不成穗。无效分蘖表现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弱蘖型、营养断缺型、猛长猛停型、心叶枯死型、象征性型等。  相似文献   

3.
1996 ̄1998年以Ⅱ优多恢57为材料,研究了移栽、深水、施氮与水稻环境敏感期分蘖芽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秧苗移栽期叶龄分别与秧苗带蘖死亡率和处于环境敏感期叶位分蘖芽的出鞘期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冬水田秧苗最适宜 栽叶龄为5.8叶左右。(2)深水处理3天以上秧苗处于环境敏感期叶位的分蘖发生率为0,移栽返青期以灌浅水为宜。(3)深水控制环境敏感期叶位分蘖芽的效果与本田底肥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  相似文献   

4.
杂交中籼稻长秧龄移栽的分蘖成穗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籼迟熟杂交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穴插苗数和水肥管理模式下长秧龄水稻的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以及不同叶位与等级分蘖对产量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秧龄水稻分蘖能力强,分蘖发生和成穗的叶位多,且在65d秧龄下不同水肥管理模式的分蘖能力强弱表现为干湿交替模式旱种模式淹灌模式;同时,在长秧龄下穴插单苗的各级分蘖发生率和成穗率都高于双苗。长秧龄水稻不同等级茎蘖对产量的贡献表现为1次2次主茎3次;不同等级茎蘖对长秧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整体上,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1次2次主茎,结实率则是1次主茎2次。长秧龄水稻分蘖发生的优势叶位是1次分蘖1~9叶位,2次分蘖1~2和7~8叶位;分蘖成穗的优势叶位是1次分蘖2和7~9叶位,2次分蘖1~3和7~8叶位;对产量贡献的优势叶位是1次分蘖6~9叶位,2次分蘖1~2和7叶位;总体上,长秧龄水稻的优势分蘖叶位是1~2和7~9叶位,它们对产量的贡献之和达到了68.95%。延长秧龄,产量随之降低,但在长秧龄下穴插单苗,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仍然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黄淮稻麦两熟区夏稻本田生长前中期雨热同步、光照充足,移栽后生长发育迅速。麦茬夏稻存在着与季节、气候、耕作相适应的最佳耦合移栽秧龄,适宜秧龄移栽能充分发挥一次分蘖和中高位分蘖(6、7、8节位)的生产力,减少二次分蘖穗,提高群体整齐度,协调产量构成要素之间的矛盾,从而获得高产。麦茬夏稻适宜移栽秧龄为40~45 d、叶龄为7~8叶。如果5月10日前后育秧,适宜移栽期为6月20日至25日。  相似文献   

6.
超高产水稻适宜单株成穗数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水稻单株成穗数通式和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函数,并确定超高产水稻的秧苗分蘖成活率(s)、本田期分蘖发生率(r)、分蘖缺位数(bn)、适宜等穗期及校正系数(a)等相关参数。【方法】选择云南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2005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密度试验,2005~2006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Ⅱ优318、Ⅱ优7954、Ⅱ优084、Ⅱ优航1号和协优107大区超高产试验。对试验的水稻分蘖消长进行调查分析,并最终测产。【结果】所有参试品种都遵循n-3的叶蘖同伸规律,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A)可以表示为有效分蘖叶位数(E)的函数,有效分蘖叶位数(E)与主茎总叶龄(N)、伸长节间数(n)、移栽叶龄(SN)、分蘖缺位数(bn)和校正系数(a)有关,E=(N-n-SN-bn-a);超高产群体的矫正系数(a)宜取1.5;常规湿润秧移栽大田后有1.5叶的分蘖缺位(bn),带2叶分蘖成活率(s2)和带1叶分蘖成活率(s1)分别为 0.8和0.3;穴盘带土移栽,bn=0.5,s2=1.0,s1=0.5;本田期秧苗活棵至等穗期,分蘖发生率(r)80%左右。【结论】超高产水稻常规湿润秧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E=(N-n-SN-3),单株分蘖成穗数ES=(1+t3+0.8t2)(1+0.8A)+0.3t1,其中t1、t2、t3分别代表秧苗带1叶、2叶和3叶分蘖数;穴盘小苗移栽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E=(N-n-SN-2),单株分蘖成穗数ES=(1+t3) (1+0.8A3)+t2(1+0.8A2)+0.5t1,其中A2、A3分别代表2叶分蘖、3叶分蘖及主茎本田期理论分蘖数。通过两年与实际茎蘖动态的比较,公式描述较好。  相似文献   

7.
编织布资源丰富,取材容易,育秧成本低廉,采用编织布育秧不但秧苗健壮,且能显著提高水稻免耕抛栽立苗率.本试验通过对不同秧龄移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编织布隔层育秧最佳移栽秧龄为3.5~4.5叶.在此秧龄内移栽,水稻抛栽后不但立苗快、低位分蘖多、成穗率高、产量高、节本增收,而且低碳环保.  相似文献   

8.
应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分析表明,各因子对水稻产量影响顺序为栽插密度(C)〉施用尿素(B)〉移栽叶龄(A);移栽密度是影响亩有效穗的直接因素;亩产达到870kg的相应措施为:移栽叶龄3.5叶、亩施尿素28.4kg(底肥14.2kg,分蘖肥8.5kg,拔节肥5.7kg)、移栽密度1.36万窝。  相似文献   

9.
水稻直播栽培与传统的移栽栽培相比,免去了育秧、拔秧、栽秧等环节,播种后无缓苗期,表现为苗数足、分蘖发生早、节位低、成穗率高、有效穗多,具有高产、高  相似文献   

10.
分析机直播栽培模式下水稻分蘖动态发生规律,结果表明:第Ⅲ、Ⅳ蘖位分蘖发生率高,成穗率高,在总产中所占比重高,这2个分蘖在水稻分蘖中起主导作用。各蘖位分蘖发生情况和有效率不同,各蘖位在有效分蘖期间产生的分蘖都有无效分蘖。各蘖位穗粒数随分蘖蘖位递增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