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明确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状况。通过对河北省山前平原、黑龙港和冀东平原32个点进行监测及农户问卷普查,分析了冬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发生特点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麦田主要病虫草害分别高达15、20、21种,其中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蚜虫、麦蜘蛛和吸浆虫等为主要病虫,杂草以播娘蒿为主。麦田病虫草害发生特点为部分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杂草种类变化复杂、部分病虫危害呈北移东扩趋势和小麦玉米连带受害现象突出等。综合分析其原因为新耕作制度的实行保护了病虫草害的栖息地,提高了有害生物的危害基数,加速了病虫草害在不同地区、地块的传播等。另外,气候变暖和抗病品种缺乏也是影响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是国家中强筋小麦适宜种植基地,常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在760万亩左右,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重,已成为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本市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种植,确切了解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种类,明确重点防治对象和防控区域,探索高效集成技术已成为当前本市小麦生产中的一大重要课题。笔者利用两年时间,组织多位技术人员对全市各县区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掌握了小麦全生育期病虫草害种类和发生危害特点,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起营 《种业导刊》2013,(12):20-20
麦类黄矮病主要发生在大麦、小麦及燕麦上,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在小麦上的危害较为显著。此病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轻发生年份小麦产量损失率为3%~5%,中度流行年份损失率为20%~30%,大流行年份损失率为30%~50%,个别病重田块的损失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4.
针对巩义市小麦生长中后期常见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发生特点和危害,提出防治方法,以提高小麦丰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是南通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小麦种传病害、麦田杂草以及穗期病虫害发生加重,严重影响小麦的安全生产。因此做好小麦病虫草害防治,能有效控制小麦多种病虫为害,也是保证小麦苗全、苗壮,夺取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措施。研究以敌委丹、适乐时、麦极、劲彪为主,结合其它药剂,有效控制小麦重大病虫草害最佳用药模式,达到以最低用药成本,实现控制小麦主要病虫草危害,同时保证农田  相似文献   

6.
全面控制小麦病虫危害夺取今年我省小麦丰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小麦病虫害发生概况 当前,我省小麦已开始进入起身拔节期,同时小麦病虫害也陆续进入发生危害时期。由于我省小麦种植面积大,各地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小麦生产水平、种植品种、播期播量、耕作习惯等因素的不同,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情况也不尽相同。从全省情况看,对小麦生产安全影响严重的小麦病虫害主要有:条锈病、吸浆虫、纹枯病、麦穗蚜、赤霉病、白粉病和新出现的孢囊线虫病以及全蚀病等。  相似文献   

7.
<正>麦类黄矮病主要发生在大麦、小麦及燕麦上,在我国则以小麦上的为害较显著,故称小麦黄矮病。是由麦蚜(主要是麦二叉蚜)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轻发生年份小麦产量损失率为3%~5%,中度流行年份损失率为20%~30%,大流行年份损失率30%~50%,个别病重田块的损失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8.
病虫草害是影响小麦丰产丰收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根据近年来虞城县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成功经验,笔者总结出包括检疫、药剂防治等在内的小麦病虫草害防治集成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河北滨海平原区小麦主要隐性灾害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河北滨海平原区冬小麦的主要隐性灾害,通过对河北滨海平原区冬小麦隐性灾害发生情况的调查,研究了该地区在1996—2011年小麦的主要隐性灾害,包括冷害、冻害、干旱危害、干热风危害、盐碱危害等危害,并提出了防控措施。结果表明,在河北滨海平原区小麦生育期间的降水量为138.32 mm,季节性干旱以重旱为主;近几年干热风危害有减轻的趋势。为指导滨海平原区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春季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切实加强小麦病虫草害监测防治工作,及时有效控制危害,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保障我市小麦生产安全,特制订本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冬种绿肥对后茬早稻病虫草发生和产量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种植模式的筛选提供技术支持。以马铃薯、油菜和紫云英为绿肥植物,以冬闲田处理作对照,研究冬种绿肥翻压后早稻病虫草发生变化特征及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冬种绿肥翻压后,对水稻病虫草发生种类无影响,主要病虫草害均为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鸭舌草和稗草,而对纹枯病、鸭舌草和稗草发生程度有显著影响,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发生量无显著影响。在水稻孕穗期,纹枯病株发病率表现为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冬闲田—水稻紫云英—水稻处理,至黄熟期表现为冬闲田—水稻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紫云英—水稻处理;鸭舌草和总草密度均以冬闲田—水稻紫云英—水稻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而稗草则以冬闲田—水稻油菜—水稻马铃薯—水稻紫云英—水稻。冬种绿肥对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在病虫草发生初期,选用适当的农药可有效控制冬种绿肥翻压后早稻病虫草发生,提高水稻产量。在江西红壤稻区,冬种绿肥可抑制纹枯病和杂草发生,提高水稻产量;绿肥选择上以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病虫草害控制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云南稻-鸭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综合评价(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不同放鸭只数的试验,研究了在中高产田单位面积放鸭的数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和病虫草害发生的关系,分析了产量构成,病虫草害发生的情况,为稻-鸭共生模式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探讨小麦播种前土壤喷施微生物复合营养剂‘赛土丰’对小麦植株生长和产量提高的调控效应,以期为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调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试验于2016—2017 年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品种‘郑麦379’,设置空白不施肥(处理1)、清水(处理2,常规施肥)、‘赛土丰’复合营养剂(处理3,常规施肥),于生长期调查株高、次生根、叶色、病虫害等农艺性状指标,于成熟期考察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各指标。结果表明:在小麦播种前土壤喷施‘赛土丰’微生物复合营养剂对小麦植株茎高、病虫害防御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对小麦植株根的发育作用效果甚大。通过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处理2 叶面喷施清水相比,两试验地的喷施‘赛土丰’处理3 在成穗数、穗粒数上有所提高,但幅度不明显,然而在千粒重和产量上分别提高了13.09%、12.44%和4.67%、4.64%,提高幅度较为明显。综上说明,在冬小麦播种前土壤喷施‘赛土丰’微生物复合营养剂主要是通过提高小麦粒重来提高产量,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对今年小麦生产特点,提出了应对冬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适时进行早春镇压;适当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合理运筹肥水,构建高产群体;注意倒春寒,及时补救;清沟理墒,防御渍害;加强监测预警,防除病虫草害;一喷三防,保根护叶。全面阐述了应对冬小麦春季管理的各项技术措施,供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种麦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三年栽培试验和生产示范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规范要求,制定了江苏淮北地区稻麦周年单产12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规程明确了该区域稻麦周年单产1200kg/667m~2栽培的产量构成、种植方式、茬口安排、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指标,侧重规范了该区域稻麦周年高产品种茬口搭配、栽培调控、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以促进本地区稻麦周年生产实现高效化、规模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冬小麦主要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气象条件是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主要因子,且与作物的发育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特殊年份,如果模型所筛选的因子中较常年有明显的改变,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因此各预测模型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提高数理统计预报的实用性,需要采用多年的历史资料,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应采用尽量多的方法进行预测,以最大限度地获得较高的预测准确率。本文以山西冬小麦的主要病虫害(白粉病、条锈病、麦蜘蛛)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发生流行的气象条件预报指标,并建立山西省冬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预测模型,进行山西省冬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预测。通过历史资料进行回测验证,历史拟合准确率达到90%以上,说明应用该方法所建模型在一般年份可以进行冬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麦蜘蛛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广西药用植物越南槐害虫与天敌种类及发生情况,给有效防治越南槐害虫提供科学依据,采取随机取样法,于2012 年3—11 月对马山县药材生产基地的越南槐害虫及天敌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并鉴定越南槐生长期的害虫有5 目10 科12 种,不同害虫的为害时期和种群数量都有很大差异。害虫天敌有3目10科17种,对害虫有较高的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为进行柑橘病虫害的机器识别,提出了柑橘病虫害为害状特征的复杂性测度表达与病虫害识别方法。首先,对柑橘病虫害为害状主要色调区间[0,120°]进行长度为1°的等分割,形成120个色调子区间;其次,统计各色调子区间像素分布密度,以此作为柑橘病虫害为害状复杂性测度的结构性序列;再次,依据此结构性序列计算病虫害为害状统计复杂性测度,并将其作为病虫害特征值;最后,将Shannon信息熵和统计复杂性测度作为输入变量建立3层前馈神经网络柑橘病虫害识别模型来识别柑橘病虫害。柑橘蓟马、褐圆蚧、柑橘树脂病、糠片蚧各30个测试标本最低正确识别率、最高正确识别率、平均正确识别率分别为93.3%、96.7%、95%。试验结果表明,柑橘病虫害为害状的复杂性测度较充分地表达了柑橘病虫害的典型特征,能用此方法进行柑橘病虫害识别。  相似文献   

19.
矮化密植苹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河南省矮化密植苹果园优势病虫种类、主要天敌种类、主要病虫发生危害规律、覆草园天敌种群变化的系统调查研究,通过设置频振诱虫灯诱虫试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及生物源农药筛选试验,制订出了适用于矮化密植苹果园的病虫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实施该项技术后,病虫危害降低3倍以上,果品经检测无农药残留,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