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介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方面的作用,主要探讨大豆原生质体融合的途径和方式,以期达到在大豆育种改良中克服远缘有性杂交不亲和性和创新种质等目的。通过对其他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大豆原生质体不对称融合的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2.
生物工程技术在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 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2.1 马铃薯的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培养是进行植物遗传操作和细胞融合与杂交的基础,同时也是获得体细胞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自从1960年 Cock-ing 首次发表由烟草叶片分离原生质体的方法以来,原生质体培养方法经过30年的不断改进,已在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马铃薯原生质培养最早的工作始于  相似文献   

3.
主要论述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烟草品种改良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常采用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烟草抗生性育种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毛叶枣与冬枣原生质体分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毛叶枣及冬枣的原生质体分离条件,为以后应用体细胞融合技术创造优异的毛叶枣体细胞杂种材料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枣叶片分离出的原生质体活性显著高于悬浮培养物,但是产量低于悬浮培养物分离出的原生质体。毛叶枣酶解所需酶液最佳浓度为纤维素酶10g/L 离析酶4g/L 甘露醇0.7mol/L;冬枣酶解所需酶液最佳浓度为纤维素酶15g/L 离析酶4g/L 甘露醇0.7mol/L,酶解时间均为14 ̄16h。  相似文献   

5.
用于芸薹属作物原生质体融合的主要方法有PEG诱导融合法和电场诱导融合法,融合方式有对称融合与非对称融合。已在芸薹属种内、种间、属间及族间通过体细胞杂交实现了胞质基因组的转移,改良或创造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从远缘物种中转移了一些有用的外源基因到芸薹属作物中,如抗性基因、品质性状基因及控制其它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讨论了体细胞杂种鉴定技术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应用于芸薹属作物改良的前景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Hein  T  朱克寅 《中国马铃薯》1989,3(3):188-190
把不同马铃薯双单倍体基因型间融合原生质体进行微滴的液体培养。如果这些融合了的原生质体,通过气相与其它活细胞接触,便能明显地看到它的分裂和持续的发育。影响这种效应的因子尚不清楚,然而在这种培养条件下,从马铃薯各种融合异核体中获得再生体细胞杂种的愈伤组织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原生质体作为植物基础研究的重要材料,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茶树原生质体研究极少,本文简要回顾了植物原生质体制备的国内外发展历程,总结了茶树原生质体的研究现状,结合原生质体制备体系的各个环节讨论了现有茶树原生质体制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改良茶树原生质体制备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甘薯叶肉和细胞悬浮原生质体植株再生TatsuroMurata等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而实现的甘薯体细胞杂交是克服各种杂交不亲合这些天然障碍的一个可行的方法。尽管以往做过许多工作,迄今仍未有从叶柄原生质体获得植株再生的令人信服并且可重复的证据。最近,有人报道...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体细胞杂种主要形态性状和农艺性状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对来自马铃薯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与野生种S.chacoense原生质体融合产生的131个株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与亲本相比,大多数体细胞杂种的生长势较亲本弱,所有杂种的株高均小于融合亲本;匍匐茎长度均小于双亲平均数,其中小于栽培种亲本的体细胞杂种占42.1%;大多数体细胞杂种的叶片呈卵园形,叶形指数小于双亲。65%的体细胞杂种叶片有不同程度的褶皱现象。杂种群体的株高分离呈正态分布,匍匐茎长度的分离呈偏态分布。  相似文献   

10.
棉花体细胞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是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和基因工程等研究的基础。棉花体细胞培养再生植株研究在70年代初就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但长期未有进展。直至  相似文献   

11.
李强  刘庆昌  马代夫 《杂粮作物》2004,24(5):271-274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遗传改良进展缓慢,生物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应用于常规育种中去.对甘薯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利用原生质进行体细胞杂交和作为遗传工程受体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Hexaploid somatic hybrids have been obtained by fusion of protoplasts fromSolanum brevidens (PI 218228, 2x = 2n = 24) andS. tuberosum (PI 203900 or cv. Russet Burbank; 2x = 4n = 48). In the work reported here, pentaploid progeny derived from sexual crosses between the somatic hybrids and the potato cultivar, Katahdin were assessed for transfer of disease resistances and improvement of agronomic traits. Segregation was noted in disease resistances to race 0 ofPhytophthora infestans and to tuber soft rot caused byErwinia spp., indicating that sexual transfer of traits captured by protoplast fusion had occurred. The pentaploid progeny showed substantial variation in and often improvement of some agronomic traits as compared to the somatic hybri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terspecific somatic hybridization can produce material with potential for use in a potato breeding program  相似文献   

13.
Interspecific somatic hybrids were produced between tetraploidSolanum tuberosum and a nematode-resistant accession of the diploid speciesSolanum bulbocastanum by protoplast fusion. Hybrid cells were selected using dual fluorescent labeling of protoplast preparations prior to fusion. Hybridity of regenerated plants was confirm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morphological assessment, chromosome counting and isozyme analysis. Somatic hybrids had the same level of resistance to infection by race 1 of the nematodeMeloidogyne chitwoodi as theS. bulbocastanum parent used in the fusion. Some of the somatic hybrids were fertile as females when crossed with tetraploidS. tuberosum breeding lines. Thus, these hybrids can be used in a potato improvement program to incorporate a valuable pest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4.
秀珍菇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秀珍菇是近年来的菌中新贵。从秀珍菇遗传特性、种质资源研究以及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自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等综述了秀珍菇遗传育种的现状及进展。开展秀珍菇种质资源收集,进行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评价和利用研究,对秀珍菇种质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秀珍菇种质资源,促进秀珍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高产量和高纯度的甘蔗原生质体RNA,本研究以新台糖22号(ROC22)和桂糖28号(GT28)甘蔗原生质体为材料,探究了渗透压和原生质体活力对甘蔗原生质体RNA提取效果的影响,并比较了Trizol法、改良Trizol法、改良CTAB法、试剂盒法4种R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渗透压与RNas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原生质体活力与RNase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RNase活性越高,RNA提取效果越差;使用0.5 mol/L的甘露醇作为渗透压调节剂可获取活力最高的甘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活力为70%和90%时所提的RNA完整性好且纯度高,符合后续分子实验的需求,原生质体活力为90%时,RNA产量最高。因此,需要提取甘蔗原生质RNA时,至少需要保证原生质体的活力在70%以上,且原生质体活力越高,RNA的产量越高;采用改良Trizol法,可以大量制备能满足后续分子实验的完整性好且纯度高的RNA,利用该条件和方法,可以确保获得大量高质量的甘蔗原生质体RNA。本研究结果为甘蔗体细胞融合育种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生物技术在草莓健康种苗培育及种质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生物技术在草莓育种研究中的主要进展,包括草莓的组织培养、诱变育种、体细胞变异筛选、原生质体培育及遗传转化等多个方面。探讨生物技术在草莓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彩花油菜的创建及遗传育种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既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大田作物,成片的油菜花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近年来,随着农业旅游项目的不断研发,油菜花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而且以黄色为主的菜花正在被白色、红色、紫色等彩色菜花所丰富,花色油菜种质的创制也被越来越多的育种家所突破。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过远缘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人工诱变、基因工程等方法获得的不同花色油菜新种质,概述了有关油菜花色的遗传机理、进化与选择等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彩花油菜育种的最新进展,并就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麻类生物技术的研究概况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庆华 《中国麻业》2006,28(3):113-116
本文介绍了我国麻类作物在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体的利用、原生质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概况,提出了我国麻类作物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体细胞杂种的青枯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的双单倍体系81-15与二倍体野生种S.cha-coense的原生质体融合株系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其目的是对利用体细胞融合技术获得抗青枯病种质的有效性及抗性鉴定技术进行评价,获得抗病育种材料。结果表明:在鉴定的18个体细胞融合株系中,抗性分离表现为从感病(S)到抗病(R),多数表现为中感(MS)到中抗(MR)水平。田间病圃鉴定、人工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的结果显示:田间病圃鉴定的病情指数(DI)和人工接种鉴定病级(DS)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DI=-0.39+4 DS,r2=0.921),双侧翼SCAR标记SCA07446和SCA12980鉴定同时具有两个标记特异带的株系均为前两种鉴定表现为中感(MS)以上的材料。综合分析同时利用3种方法鉴定的结果:CHT-3、CHT-5、CHT-6、CHT-10、CHT-15等5个株系为抗病材料,证明体细胞融合是利用野生种质资源抗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