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选用3种自制阻燃剂浸渍思茅松单板,通过测试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氧指数和烟密度,分析阻燃剂对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和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制备阻燃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氧指数、烟密度等级满足国家标准GB/T 17657和GB 8624-2006的要求,说明工业生产阻燃胶合板是可行的.与对照试件相比较,阻燃胶合板的氧指数提高了75.8%~149.8%、烟密度等级降低了15.4%~60.5%、胶合强度降低了43.9% ~ 56.1%;其中阻燃剂FR-B对胶合板氧指数影响最大,阻燃剂FR-A对胶合板的烟密度影响最大,阻燃剂FR-C对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夹具与槽口距离对胶合板强度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了胶合板胶合强度检测试验中夹具与试件槽口的距离对胶合板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夹具与槽口的距离在0~40 mm内时,距离值与胶合强度检测值呈一定的线性相关.距离在0~15 mm区间,胶合强度随距离增大呈现增加的趋势,之后则逐步减小.相距15 mm时板的胶合强度最大(1.71 MPa),距离为40 mm时胶合强度最小(1.11 MPa).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夹具与试件槽口的距离对胶合强度检测结果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针叶树种思茅松生产的胶合板为样品,分析胶合强度检测试验中加荷速度、夹具夹持部位与槽口距离的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夹具与试件槽口距离对胶合强度的检测结果没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的加荷速度对胶合强度的检测结果也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无甲醛释放的环保胶合板,将热塑性树脂薄膜(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用作胶黏剂,并利用空气介质阻挡等离子体对热塑性树脂薄膜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以提高薄膜与杨木单板的界面相容性,从而获得性能良好的环保胶合板。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对胶合板胶合性能的影响,并从等离子体处理对热塑性树脂薄膜表面化学组分及其对胶合板界面形貌的影响分析其胶合机理。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为4.5 kW、处理时间为8 m/min的条件下处理热塑性树脂薄膜,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得到显著提高,LLDPE/杨木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从0.49 MPa增至0.81 MPa,PP/杨木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从0.65 MPa提高到0.84 MPa,均达到Ⅱ类胶合板标准要求。其中用等离子体处理后PVC与杨木制备的胶合板能满足Ⅰ类胶合板的标准要求,胶合强度达到0.79 MPa。XPS分析表明,等离子体改性热塑性树脂薄膜的表面发生了氧化反应,引入了含氧官能团,提高了薄膜表面极性,有利于提高薄膜与杨木单板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胶合板的界面胶合更为紧密,说明等离子体处理后树脂与杨木单板的相容性提高,树脂能在单板表面更好地附着。热塑性树脂薄膜与杨木单板制备的胶合板仅有极微量甲醛释放,其主要源于木材自身,远低于国家标准对人造板甲醛释放限量的要求。研究证明等离子体处理能明显改善热塑性树脂薄膜与杨木单板的界面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王金林 《木材工业》1994,8(3):1-6,11
用UF、MUF胶制作三种松木胶合板,分别就单板厚度、涂胶量及抽提物含量对胶合性能的影响,松木与柳安混合树种组坯、特殊添加剂对改善胶合性能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老挝松边材MUF胶合板以外,1.5和2.0mm厚的单板胶合强度均达到或超过日本JAS普通胶合板的要求。合板胶合强度随单板厚度增加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涂胶量可以提高合板胶合强度,混合组坯及施加特殊添加剂具有改善松木单板胶合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贤淼  傅峰 《林产工业》2007,34(3):18-21
为了赋予木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功能,在脲醛树脂胶中加入不锈钢纤维(SF)和黄铜纤维(CF)导电单元,制备三层结构的落叶松复合胶合板,研究不同长度的导电单元以及涂胶量对木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SE)和胶合强度(ST)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合强度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涂胶量增大对电磁屏蔽效能有不利影响。在施加不锈钢纤维的条件下,胶合板的电磁屏蔽效能为13.40~21.37dB,电磁屏蔽模型和胶合强度模型均显著。在施加不锈钢纤维的条件下,电磁屏蔽效能为15.61~35.01dB,电磁屏蔽模型均显著,胶合强度模型不显著。金属纤维长度的增加可以使胶层中不锈钢纤维的搭接率增加,有利于电磁屏蔽效能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在单板表面喷雾施涂异氰酸酯胶黏剂,热压制备无醛胶合板,比较不同树种的单板材料无醛胶合板的胶合性能,比较施胶后陈放时间对胶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板的材种对无醛胶合板性能有影响,杨木、桦木、尾叶桉这三种阔叶材的无醛胶合板的胶合强度达到了GB/T17657-1999中规定的Ⅰ类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水平,而落叶松和杉木的胶合强度低于这个水平;施胶量为20g/m~2时,放置时间对胶合性能基本没有明显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生产实际的成本分析表明,达到Ⅰ类胶合板水平的无醛胶合板的成本较PF板降低了80元/m~3,较UF板的成本增加了约100元/m~3。  相似文献   

8.
为了赋予木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功能,在脲醛树脂胶中加入黄铜纤维和不锈钢纤维作为导电单元,制备三层结构的落叶松复合胶合板,研究金属纤维不同施加量以及涂胶量对木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SE)和胶合强度(ST)的影响.结果表明,除SF25-80外,胶合强度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涂胶量增大对电磁屏蔽效能有不利影响.在施加黄铜纤维条件下,电磁屏蔽效能为6.34~28.76dB,电磁屏蔽和胶合强度模型均不显著;在施加不锈钢纤维条件下,胶合板的电磁屏蔽效能为13.63~21.14dB,电磁屏蔽模型显著,胶合强度模型不显著.金属纤维的加入一方面有利于导电网链的形成,但另一方面对胶合强度有不利影响,进而不利于胶合板的导电性,电磁屏蔽性能是这两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比较加入不同量的纳米二氧化钛与普通级二氧化钛对脲醛树脂性能的影响及用其制造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和胶合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级TiO_2加入量为2%时,树脂胶合强度最大,但对板材甲醛释放量没有显著影响;纳米级TiO_2加入脲醛树脂中在日光下搅拌20min能有效提高脲醛树脂的胶合强度,加入量为0.5%时,对用甲醛与尿素物质的量比为1.3:1的脲醛树脂胶压制的胶合板,其板材各项性能指标都超过国家标准E_1级板材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刘娜  解帅  张建均  冀志江 《林产工业》2022,59(2):8-12,21
以纳米炭黑为电磁损耗材料对木质基板进行表面电磁改性,以此为基础设计并制备连续渐变阻抗结构吸波胶合板,研究了电磁改性对木质基板微观形貌以及阻抗的影响,测试了胶合板吸波性能及其他理化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炭黑在木质基板表面形成均匀、连续、光滑的电磁改性涂层;胶合板对1.8~5GHz电磁波反射率小于-7dB,胶合板层数增加,反射吸收峰向低频方向移动,增加吸收层层数可拓宽吸波频段;胶合板厚度一定时,减少吸收层层数或增加匹配层层数,反射吸收峰强度减弱;胶合强度、静曲强度等其他理化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开发的吸波胶合板在电磁辐射防护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我们没有勇气离开,也没有勇气留下,所以选择不断地旅行。我们对生活万分疲惫,于是周密地谋划着每一次出行,然后拖着更加疲惫的身体回到原来的生活。有可能是为了逃离,有可能是迎接,有时候我们只是想看风景,还有时只是为了在路上,于是我们开始旅行。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不同种源地芡实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间芡实的叶均直径、叶最大直径、果径、果长、果质量、粒数、粒质量均无明显差异,不同栽植密度间产量存在差异;不同种源地间8项物理性状指标均无明显差异;除果长与栽植密度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无影响外,其余6种性状与栽植密度的交互作用均存在差异,表明交互作用对产量有影响。7种性状与种源地的交互作用下,种源地与产量间的关联不大。  相似文献   

13.
松褐天牛不同引诱剂和诱捕器组合诱捕效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松褐天牛A-3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搭配、APF-I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搭配、APF-I型引诱剂与配套的新型诱捕器搭配,4-10月在纯松林和混交林中诱捕松褐天牛。结果表明,APF-I型引诱剂与配套的新型诱捕组合诱虫量最多,所诱得的雌虫比例最高,在天牛羽化初期诱集到的松褐天牛数量占当代总虫量比例的平均值最高,使用成本最低,操作最简便,最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熊咏梅  朱纯 《广东园林》2011,33(5):54-58
文章研究了广州荔湾老城区往东北延伸的样带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广州绿地土壤的理化性状,结果表明,广州绿地土壤利用方式可分为城区人工建植绿地方式、城郊农区方式和郊区林区方式三种。三者相比,郊区林区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均最高,但容重显著低于后两者;人工建植绿地土壤以中性及微碱性为主,另外两种为...  相似文献   

15.
榆叶蜂是巴盟榆树的主要食叶害虫,发展速度快、食叶量大、危害严重。通过试验,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历经3年时间,时间不同浓度的对比试验,得出了经济、合适、适用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橡胶树云研77-4两种不同叶蓬3种不同类型芽片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籽苗芽接苗木不同时间的成活率、抽芽率及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不同处理得到的籽苗成活率、抽芽率以及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在出圃期,第3蓬叶的叶腋芽和鳞片芽得到的籽苗则在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  相似文献   

17.
2019年3月,在浙江省温岭市采用1年生和2年生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实生苗造林,幼苗分别为地径2 cm带土球及营养钵苗、地径4 cm带土球截顶苗和全冠苗,于2019年10月测定苗木的高度、地径,分析不同试验处理(苗木规格、苗木类型、截干方式、施肥处理)对红豆树当年生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措施下,地径2 cm幼苗适宜带土球种植,地径4 cm带土球幼苗进行截顶造林更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不同施肥处理间也有较大差异,除地径2 cm营养钵幼苗施用菌根肥和混合施用菌根肥加30 g·株-1复合肥表现出较明显受抑制生长外,其余各施肥处理对红豆树苗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地径2 cm营养钵苗和地径2 cm带土球苗施用30 g·株-1复合肥、地径4 cm带土球截顶苗施用50 g·株-1复合肥生长效果明显高于其他施肥处理。选择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高径比和造林成本4项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红豆树苗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综合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红豆树幼苗采用地径2 cm带土球苗并施以30 g·株-1复合肥的造林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地域种源与不同采摘方式对油茶营养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方式对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成分构成无显著影响。自然落果到地上的采摘方法对油茶籽含油率有积极影响。不同品种间油酸含量的变化范围比较大,其含量高低与是否是高产无性系没有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于2017年6月以三年生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当年生嫩枝作插穗,开展NAA,IAA,GGR6三种激素不同浓度处理对嫩枝扦插的影响试验,于2017年11月对扦插成活率进行统计,并对扦插苗生物量、根系指标和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患子嫩枝扦插生根方式为中间生根型;NAA100mg·L-1处理的无患子嫩枝扦插当年成活率达46.96%,总根长达到15.65 m,根表面积达到170.25 cm2。三种激素的浓度达500mg·L-1时均能抑制根系生长,导致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减小。试验表明,采用NAA激素100 mg·L-1浸泡插穗基部1 h对无患子当年生嫩枝扦插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以及不同生长季节喜树中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幼苗生长的进程,嫩叶与成熟叶的黄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当幼苗长至7~9叶期时,嫩叶的黄酮含量最高;成年树的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幼年树,幼苗期最低;组织器官中以嫩叶黄酮含量最高,嫩茎最低;夏季黄酮含量高于春季,与秋季相差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