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九龙山不同结构侧柏人工纯林降水的再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基于华北石质山区侧柏人工林2014年(3—10月)降水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其降水的再分配规律。[方法]采用野外定位研究方法,对不同结构(郁闭度、枝下高)侧柏人工林林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2枝下高0.4、0.6、0.8郁闭度林内穿透雨总量分别为181.1、168.1、147.1 mm,穿透雨率分别为78.8%、73.1%、64.0%;树干径流总量分别为6.0、5.9、3.9 mm;总树干径流率分别为4.2%、2.6%、1.7%;林冠截留总量分别为39.5、56.1、79.1 mm;林冠截留率分别为17.2%、24.4%、34.4%。(2)1/3枝下高0.4、0.6、0.8郁闭度林内穿透雨总量分别为175.6、154.8、136.0 mm,穿透雨率分别为76.4%、67.3%和59.2%,树干径流总量分别为8.3、4.9、3.3 mm,总树干径流率分别为3.6%、2.1%和1.4%,林冠截留总量分别为46.3、70.4、90.7 mm,林冠截留率分别为20.1%、30.6%和39.5%。[结论](1)侧柏人工林同一枝下高不同郁闭度林分林内穿透雨量差异不显著。2种枝下高郁闭度为0.4和0.8之间的树干径流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郁闭度0.4和0.6以及0.6和0.8之间差异不显著。(2)郁闭度为0.4、0.6、0.8时,冠厚占树高2/3(即枝下高为1/3)的林分林冠截留量分别是1/2的1.17、1.25和1.14倍。(3)2种枝下高各自不同郁闭度间林冠截留量均存在显著差异。(4)同等降雨量情况下雨强越大,林冠截留量越小;2次降雨间隔时间越长,林冠层越干燥,林冠截留能力越强;枝下高越低(即冠层厚度越大),林冠截留量越大,且随着郁闭度的增加,林冠截留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
毛竹林林内雨,冠层截留与降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经过三年对人工毛竹林水文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内穿透雨和竹秆茎流与林外降水呈线性回归关系,并且发现,在不同生长季其回归关系有差别。毛竹林冠层截留量与降水呈指数回归,相关式为I=A[1-exp(-bP)]的形式,其中A为一次降水的最大冠层截留量。毛竹林的冠层截留率低于同地区的杉木林。对降水,穿透水和茎流水水质的研究表明:毛竹林冠层对养分元素的输入有较大影响,林内穿透水中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林外降水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林冠截留在杉木林生态系统能量转换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会同生态站2000-2005年连续定位观测数据,研究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在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能量转换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林冠层每年吸收的辐射能为25.543 0亿J·m-2,透过林冠层的辐射能为2.530 6亿J·m-2,被冠层反射的辐射能为2.743 2亿J·m-2,分别占到达林冠表面辐射能的82.7%、8.2%和9.1%;林冠截留水分的蒸发,使得系统获取的净辐射能向潜热能转化.每年林冠截留水分蒸发耗能6.369 5亿J·m-2,占系统净辐射能的22.9%,占系统总蒸发散耗能的30.4%,是系统能量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冠截留使大气降水中的雨滴动能消耗在克服枝叶阻力的做功上,叶面水滴从冠层滴落下,是一个由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冠层叶片对水滴有汇聚作用,使冠滴水直径较冠上大气降水大,冠滴水的直径主要受冠层结构的影响,与大气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关系不大;林分郁闭度为0.9,枝下高7 m,降水量大于3 mm时,林冠层不能有效地降低雨滴动能,只有在雨量极小、林冠能截留大部分水量,或者雨强极大、直径大的雨滴在枝叶表面撞击分散的情况下,才能显示林冠对大气降水雨滴动能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冠降水截留效应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冠对降雨截留再分配过程的影响,涉及到森林生态、森林水文、森林气象及水土保持等诸多方面,是森林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的重要生态水文过程,对林地水分平衡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我国对林冠截留、穿透雨、树干流的降水截留效应研究有较多报道,本文对近几十年来我国林冠对降水截留效应研究进展和现状进行简要整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8—2013年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降水观测资料,对降水截留动态变化规律及分配比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3年平均林外降水总量1 532.91 mm,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树冠截留量分别占林外降水总量的80.99%、2.84%、16.17%,这三者与降水量均呈现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穿透雨率、截留率与降水量呈现对数函数关系。喀斯特森林水文各分量有明显的干季、雨季之分。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喀斯特森林林冠截留率处于较低水平,而有较高的穿透雨率,增加了喀斯特森林林内有效降水,对喀斯特森林植被生长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森林对降水和湿度起着调解作用,并能促进空气中的水分循环。树木根系盘结在土壤中,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起着重要作用。一、林冠截留林冠的截留是指雨滴被林冠枝叶阻截,并在林冠层蒸发掉。由于林冠截留作用减少了降落到地面的雨量,削弱雨滴对地的溅击及浸蚀能力,从而减缓了产生径流的过程。林冠截留是较复杂的自然物理过程,它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生态公益林涵养水源服务功能,选择德庆县三叉顶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定位观测2006年6月~2007年6月100次大气降水事件的截留分配效应。结果表明,观测期内降水总量为1 317.60mm,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水量分别是318.37,87.85和911.38 mm,林冠截留率、茎流率和穿透率分别为24.16%,6.67%和69.17%。林外降水量大于1.3 mm时才能观测到穿透雨,林外降水量达到3.0mm时才开始有树干茎流出现。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量与降水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88 8,0.957 7和0.965 9;林冠截留率与林外降水量呈负相关,而树干茎流率和穿透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35 6,0.803 4和0.874 2。  相似文献   

8.
水曲柳林冠的降水截留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水曲柳林冠在2003年5-9月的降水截留特征进行了野外测定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曲柳林分林冠截留量为68.77 mm,占同期降水量的17.41%;降水约按以下比例被再次分配:穿透降水72.50%,林冠截留17.41%,树干茎流10.08%.模拟分析结果表明:Horton改进模型模拟精度高,参数物理意义较明确,水曲柳林冠吸附容量为0.84 mm,区域降雨蒸发能力的参数值为11.83%,水曲柳林冠截留率随降水变化的曲线可分为快变期(截留率大于19.0%,降水量小于10 mm)、渐变期(截留率19.0%~12.8%,降水10~30 mm)和稳定期(截留率小于12.8%,降水大于30 mm),水曲柳林冠稳定截留率为12.8%.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间伐对红松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程度,该文以本溪县草河口地区70 年生不同间伐强度(对照区、中度区、极强区)的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红松人工林树干径流、穿透雨及林冠截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的穿透雨、树干径流以及林冠截留都会随降雨强度增加而增加,穿透雨量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不同间伐强度的穿透雨率差异显著(p<0.05),树干径流率差异不显著。林冠截留量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减小,且不同间伐强度的林冠截留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紫金山麻栎林降水分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金山栎林林冠截留、树干茎流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观测的46场降水中,降水量达823.8 mm,林冠总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雨量分别为207.95 mm、33.30 mm、582.55 mm,林冠截留率、树干茎流率和穿透率分别为25.24%、4.04%、70.71%。随着降水量的增大,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穿透雨量及穿透率都有所增加,林冠截留率降低,树干茎流率在2~50 mm降水量级中逐渐增大,在>50 mm降水量级有所降低。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而树干茎流量、穿透雨与降水量之间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林冠截留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曙光 《林业科学》1992,28(5):445-449
对林冠截留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71年,Rutter等人就推导出了一个具有清楚物理意义的林冠截留模型,结束了以往的林冠截留模型中只有统计模型的历史。1987年,刘家冈用数理方法,对林冠截留的时空演变过程作了很好的描述。但使用他们的模型对林冠截留进行估计时,需要同时对其它多个气象因子进行测定,而且人们普遍关心的不是林冠对次降雨截留的大小,而是林冠对降水的年截留量大小。 1979年,Gash用分析法代替了Rutter模型中的数值法,建立了截留模型,该模型能在只有降雨数据的情况下,对林冠的季节截留进行估计,结果与实测值接近。该模型将林冠截留分成两部分,即树冠截留和树干截留,因而引进了较多的参数。本文从林冠截留的过程出发,推导出一个有清楚物理意义,且含林冠和降雨参数较少的截留模型。  相似文献   

12.
粤北杨东山常绿阔叶次生林林冠截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冠是森林生态系统影响降雨的第一作用层。降雨经过林冠后,被进一步分为林内穿透雨、树干径流和林冠截留。林冠的截留作用不仅改变了降雨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且影响了与之相关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李振新等,2004)。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我国热带雨林(周光益,1997;张一平等,200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崔向慧等,2006)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万师强等,1999)的林冠截留特征。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为11.40%~  相似文献   

13.
林冠截留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1999-2002年连续4年的观测数据,对林冠截留在杉木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年林冠截留降雨量267.0 mm; 林冠截留蒸发散量占杉木人工林总蒸发散量的27.2%,林冠截留水分的物理蒸发量占杉木林集水区水分输出的18.97%;林内净降水的营养物质为143.329 kg·hm-2a-1,比冠上大气降水输入的63.924 kg·hm-2a-1多74.905 kg·hm-2a-1,增加了117.2%; 林冠截留减少了到达林地表面和入渗土壤的水分,减少了集水区地表水和土壤漏水的输出,从而减少了营养物质的输出,可见,林冠截留是系统保存营养物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张家界马尾松林冠生态水文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马尾松林的穿透雨、林冠截留和树干流的水文效应进行监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降雨主要集中在5-8月,期间穿透雨量、林冠截留量和树干流量分别占全年分配量的一半以上.穿透雨量、树干流量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显著正相关,而穿透雨率和树干流率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升高,但截留率逐渐降低.马尾松林穿透雨量最大值出现在最大雨量级(≥90.0 mm)和3.0~4.0 mm·h-1雨强范围内; 但是截留率最大值出现在最小的雨量级(<10.0 mm)和<1.0 mm·h-1雨强范围内; 树干流率最大值出现在中等雨量(60.0~70.0 mm)和2.0~3.0 mm·h-1雨强范围内,显然降雨特征是影响马尾松林内雨的关键因子.林下穿透雨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靠近树干的林冠内部穿透雨率高于林冠外部,而且空间异质性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降低.马尾松树干流与胸径及冠层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长季观测的降雨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大青山白茬子沟小流域白桦次生林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冠降雨截留、穿透雨及树干径流与降雨量的关系,以及降雨林冠截留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林分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吻合对数回归模型;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与降雨量均呈明显的一元线性关系,穿透雨量和树干径流量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林分的林冠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径流量的月动态变化与总降水量的月变化基本一致;林内穿透雨率超过73%,冠层截留率9.81%~26.22%,树干径流0.72%~9.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大气沉降盐基离子在北亚热带典型森林群落中分配特征及其时空差异性,评价典型森林群落对大气降水的净化能力。[方法]于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杭州富阳庙山坞林区毛竹、杉木和青冈林分样地采集大气降水、穿透雨、树干茎流、枯透水和地表径流,对比生长季和非生长季森林群落不同层次各水文分量中Na~+、K~+、Ca~(2+)、Mg~(2+)的浓度和通量变化。[结果]研究表明,大气降水中Na~+、K~+、Ca~(2+)、Mg~(2+)的年均浓度分别为0.27、0.36、0.89和0.17 mg·L~(-1),且K~+和Ca~(2+)在生长季浓度高于非生长季;3种森林群落的林冠层和枯落物层对K~+、Ca~(2+)和Mg~(2+)均表现出强烈的淋溶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调升降水pH值。林冠层对K~+、Ca~(2+)和Mg~(2+)的淋溶率在生长季偏低,而地表层对4种盐基离子的截留率在生长季与非生长季间无显著差异;对比地表径流(输出)与大气降水(输入)通量,3种森林群落对4种盐基离子均表现为截留作用,青冈阔叶林对其截留能力最强,截留率超过94.70%。[结论]3种北亚热带典型森林群落的林冠层和枯落物层是林内盐基离子的重要释放源,并缓冲非生长季酸性降水的pH;地表层则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都能有效截留径流水中盐基离子的流失,维持群落内养分循环,并保证森林集水区出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人工针叶林及天然阔叶林对降水的调控作用,利用泡枝法对燕山北部山地落叶松人工林及天然次生杨桦林植被层对降水的截留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年龄阶段,落叶松乔木林冠截留量都高于天然次生杨桦林。落叶松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乔木林冠截留量分别为0.44mm、0.74mm、0.69mm,杨桦林则分别为0.25mm、0.33mm、0.49mm;但落叶松人工林灌木的截留量低于天然次生杨桦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层总截留量高于天然次生杨桦林,分别是0.48mm、0.78mm、0.74mm。随着林龄的增加,杨桦林林冠截留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分别为0.41 mm、0.38 mm、0.76mm;但落叶松林到达近熟林时林冠截留量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影响林冠截留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林冠截留与降水量和降水性质的关系,强调树种及林冠特点对林冠截留量产 生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估生态公益林涵养水源服务功能,选择德庆县三叉顶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定位观测2006年6月~2007年6月100次大气降水事件的截留分配效应。结果表明,观测期内降水总量为1317.60mm,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水量分别是318.37,87.85和911.38mm,林冠截留率、茎流率和穿透率分别为24.16%,6.67%和69.17%。林外降水量大于1.31mm时才能观测到穿透雨,林外降水量达到3.0mm时才开始有树干茎流出现。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量与降水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序分别为0.7888,0.9577和0.9659;林冠截留率与林外降水量呈负相关,而树干茎流率和穿透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尺。分别为0.8356,0.8034和0.8742。  相似文献   

20.
基于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缙云山毛竹林降雨截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修正的Gash模型对缙云山毛竹林林冠截留模拟的适用性,基于2009年4—7月的气象和林分特征资料以及实测的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等资料,分析缙云山毛竹林林外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特征,并应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周降雨累计截留量和单次降雨截留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采用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模型参数对截留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29次降雨,总降雨量为531.1mm,平均降雨强度为2.11mm·h-1,大部分为低雨强、低雨量级、长历时的降雨;穿透雨量、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的实测值分别为463.2,6.5和61.4mm,模拟值分别为461.1,6.1和63.9mm,模拟的截留量约高出实测值4.07%,模型计算的周累积截留量和单次降雨截留量与实测值相比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5.02%和7.13%,模拟效果较好,模型适用于缙云山毛竹林;以林冠郁闭度(c)对模拟结果影响最大,其次为平均降雨强度()、林冠持水能力(S)和林冠平均蒸发速率(),树干茎流系数(Pt)和树干持水能力(St)这2个参数对林冠截留总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