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燕 《农业机械》2012,(20):46-47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祼露休闲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相对传统精耕细作的一种变革,我国对于保护性耕作的定义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到种子能够出苗即可),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  相似文献   

2.
1保护性耕作技术1.1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  相似文献   

3.
推广保护性耕作 促进节本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深松、免耕或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桔杆残茬覆盖地表,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新的农业耕作技术,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该项耕作技术主要适应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4.
一、保护性耕作的内涵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作用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它有利于保水保土。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冰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保护性耕作是一场新的耕作革命,是一种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方法;未来10~20年中,保护性耕作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播种后,地表保留30%以上秸秆等覆盖物,不使用铧式犁、旋耕机等整地,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使用深松犁、深松铲几年深松整地一次,不打乱耕层、不破坏土壤结构。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是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改变了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保护性耕作是依托机械将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实施硬茬播种和施肥的耕作技术。其技术实质是依靠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少耕免耕,保持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风蚀和地表水分蒸发,减少劳动力、机械设备和能源的投入,充分利用天然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一、推广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一)保护性耕作具有节本增效的作用保护土壤,培肥地力,不断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传统的耕翻作业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施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它改变了过去农业机械化单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中“精耕细作”,一味追求粮食产量的传统耕作模式;把机械化与资源和环境保  相似文献   

8.
国外逾半个世纪的应用证明,保护性耕作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项旱地农业耕作技术。我国的实践也证明,保护性耕作相对于传统精耕细作农艺,可以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机收入。  相似文献   

9.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流失和抑制农田扬尘的功效,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能明显提高旱区粮食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留高茬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试验对比分析,阐明了该技术模式优于传统种植模式,具有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含水率、培肥地力效果,是一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农业耕作制度,它既是对传统农业耕作观念的创新和变革,同时又可减少土壤风蚀沙化、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利于保护生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是相对传统铧式犁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能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能减少地表沙尘漂移,是根治沙尘暴的治本措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能有效减少劳动力和机械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实施以残茬覆盖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实现保水、保土、保肥和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是旱作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旱作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性耕作是指在农田实施免耕、少耕,农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以减少土壤流失、增加土壤肥力、增强抗旱能力的农机化耕作技术。与传统耕耙压翻相比,保护性耕作可谓是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该技术具有突出的优势。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以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粮油作物产量得到了相应提高。但是在许多地方,由于人们习惯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导致耕地土壤裸露,风蚀、水蚀严重,加剧了土壤贫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农田土壤物质与能量的收支失衡,农业生态系统恶化。为了改变这种不良循环,很多地方开始研究改良传统耕作方式,试验推广以少耕、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1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  相似文献   

16.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施免耕、少耕,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机械化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的耕作制度方面的一项改革 ,它改变了传统的铧式犁翻耕作业 ,而以少耕免耕、秸秆残茬覆盖、深松为基础的旱地保护性作业替代。保护性耕作减少田间作业工序 ,可提高农业耕作土壤的蓄水、蓄热、保墒和培肥的能力 ,以及水土流失 ,减少风沙危害 ,提高粮食产量和劳动生产率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机械化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翁牛特旗的发展前景为题做一探讨。1 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1.1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翁牛特旗位于内蒙古赤峰中部 ,是环京津地区沙源治理的重点地区 ,全旗属于中…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化学除草、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和增强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  相似文献   

20.
美国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土壤侵蚀、荒漠化及盐碱化导致的耕地地力退化,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为了阻止耕地地力的持续下降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土壤管理方式必须由传统的耕作方式转向保护性耕作.纵观20世纪有关治理耕地水土流失的技术方法,没有哪一项技术可与由美国提出并加以完善的保护性耕作相比.美洲的农业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可以控制土壤侵蚀,减少劳动量,节省时间和能源,改善土壤属性,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水和大气质量,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