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胺型高吸水性树脂,研究其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对Cu2+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随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1.53mmol/g;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实验数据;树脂吸附Cu2+离子随着时间的增长吸附容量快速增加,用准二级动力学能很好地描述树脂的吸附行为;吸附Cu2+离子至饱和的树脂能在1mol/lHCl溶液进行解吸附,3min时解吸附率即可达到98.61%.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潮土和褐土钾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潮土、褐土在 3 种温度下吸附K+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当 K+浓度恒定时,在不同温度下一级动力学方程均是描述K+吸附表观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模型,温度对其适宜性没有明显影响,Elovich方程的适宜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好,幂函数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的适宜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差;一级动力学的表观平衡吸附量q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 及其与q 的乘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对 K+浓度项的反应级数 ∞a∞和吸附位的反应级数均没有明显影响,皆为1,如果同时考虑浓度和吸附位,潮土和褐土对K+的吸附为  相似文献   

3.
改性甘蔗渣吸附废水中低浓度Cd~(2+)和Cr~(3+)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微波作用下,用尿素改性甘蔗渣制备螯合型吸附剂.采用静态摇瓶实验,研究了改性甘蔗渣吸附低浓度Cd2+和Cr3+的影响因素、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吸附Cd2+和Cr3+的最佳pH分别为6和4;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2 h和12 h;温度对吸附的影响不显著.改性甘蔗渣吸附Cd2+和Cr3+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Cd2+的等温吸附行为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描述,Cr3+的吸附行为可以用Langmuir方程描述,它们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2.38 mg/g,23.92 mg/g;吸附Cd2+和Cr3+的ΔH分别为-5.70 kJ/mol和33.36 kJ/mol,ΔS分别为-25.28 J/(mol.K)和165.47 J/(mol.K);在290-320 K时,吸附Cd2+和Cr3+的ΔG分别为-13.09~-13.77 kJ/mol和-15.05~-19.91 kJ/mol;改性甘蔗渣吸附Cd2+和Cr3+分别为自发进行的放热和吸热过程.通过对甘蔗渣改性前后、吸附重金属离子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改性渣吸附Cd2+和Cr3+起重要作用的基团是为酰胺官能团.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以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培养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比例的NH4+、K+、Mg2+的离子以及不同温度条件对土壤钙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添加NH4+离子在钙铵浓度比例较低时NH4+离子抑制钙的吸附,随着钙铵浓度比例的增加,NH4+离子对钙吸附的抑制作用减弱,且在钙铵浓度比例为2∶1,Ca2+离子浓度为40和80 mg·kg-1时促进了钙的吸附;K+离子对钙吸附的影响与Ca2+离子浓度有关:当溶液中Ca2+离子浓度较低(40 mg·L-1)时,K+离子均促进了钙吸附,当Ca2离子浓度较高时,则抑制钙吸附.当土壤溶液中钙钾浓度比例较高(2∶1)时,K+离子更多的表现为促进钙的吸附;Mg2+离子在溶液中钙镁浓度比例较低时抑制了钙的吸附,随着溶液中钙镁浓度比例的增加,Mg2+离子对钙吸附的抑制作用减弱,在钙镁浓度比例较高(2∶1)溶液中Ca2+离子较低时表现为促进作用.未添加陪补离子条件下,随温度增加,土壤对钙的吸附量增加.而添加陪补离子后,随着温度增加,土壤对钙的吸附量也增加,但是增加幅度降低,因此随温度的增加,添加陪补离子对钙吸附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聚丙稀酰胺高吸附树脂与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高吸附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用聚丙烯酰胺高吸附树脂对Cu(NO3)2、Pb(NO3)2标准溶液进行吸附,研究高吸附树脂与Cu2+、Pb2+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高吸附树脂吸水倍率随Cu2+、Pb2+浓度增大而显著减小,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幂函数关系。离子吸附量随Cu2+、Pb2+浓度增大而显著增大,吸附平衡时Cu2+、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31.72、242.68 mg/g,高吸附树脂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高吸附树脂对Cu2+、Pb2+的吸附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大,吸附速率逐渐减小,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相同质量浓度下,高吸附树脂对Pb2+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均大于Cu2+。吸水凝胶在去离子水中和硝酸溶液中解吸很快,大约1 h后达到平衡,高吸附树脂在去离子水中解吸率不高,但在1 mol/L HNO3溶液中Cu2+、Pb2+解吸率均大于85%。高吸附树脂3次重复吸附后,Cu2+、Pb2+平衡吸附量分别为第1次吸附量的75.36%和78.12%,重复吸附性能良好。研究结果可为高吸附树脂应用于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处理和土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混酸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处理,并考察了溶液浓度、pH值、时间、共存离子、不同洗脱剂等因素对混酸处理前后多壁碳纳米管吸附Cr3+离子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吸附量随时间和pH值增加而增大,且混酸处理后增加效果更加明显;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0.5 mol/L HCl和0.1mol/L EDTA对吸附后MWCNTs解吸率均>80%。对混酸处理前后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TEM、Zeta电位I、R、分散性测试表征。结果显示:混酸处理MWCNTs后,使其孔容、比表面积、表面基团数量及水溶性均有所增加,这可能是处理后MWCNTs吸附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吸附质共存与浓度变化对植物基质N、P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吸附方法,研究了吸附质浓度、离子共存对水葫芦鲜样(ECF)和干样(ECD)、稻草干样(OSD)和杉木屑干样(CLD)的氮磷吸附影响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1)在单一吸附质试验条件下,所有基质对磷的去除率随吸附液PO4--P浓度升高而逐渐下降,ECF和ECD对NO_3~--N或NH_4~+-N的吸附率则随吸附质浓度升高呈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而OSD和CLD对NO_3~--N的吸附则随吸附质浓度升高而不断升高。植物基质对氮磷去除率均随吸附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在第4 h和第5 h,去除率降至10%以下。吸附质浓度由0.01 mol/L升高至0.12 mol/L,基质对NO_3~--N的吸附累积量增至8.0-33.0倍,而对NH_4~+-N则为4.8-6.8倍。ECF对PO_4~--P、NO_3~--N和NH_4~+-N的平均去除率比OSD分别高47.5%、46.9%和22.8%,比CLD分别高98.2%、76.9%和161.4%。2)吸附质共存强烈抑制了ECF、ECD、OSD对氮磷的吸附,而促进了CLD对NH_4~+-N的吸附。3)水葫芦鲜样对氮磷的吸附能力最强,其PO4--P、NO_3~--N、NH_4~+-N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9.7 mg/g、66.3 mg/g和47.9 mg/g,是水稻秸秆的1.8、1.5和1.9倍;新鲜水葫芦晒干会导致其氮磷饱和吸附量下降51%-60%。  相似文献   

8.
用平衡液吸附和Ca(NO3)2:溶液的解吸法,对棕土在pH 3~6.5,汞浓度0.2~8 mg·kg-i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阐明pH和初始浓度对汞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 6.5,浓度8 mg·kg-1条件下,60 min即可达到汞最大吸附量的93%;10 000min达最大解吸量的78.8%.解吸汞占吸附汞的比例随pH升高而升高,在浓度2 mg·kg-1,pH 3~6.5下,棕土解吸汞占吸附汞的比例为11%~37.4%.Freundlich方程为描述汞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的最优模型,其次为Elovich方程.模拟的最大吸附量达84.3 mg·kg-1,在此以下,汞的吸附容量随外加汞浓度、时间的递增而升高.解吸速率随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随解吸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这些结果表明,pH和外加汞浓度影响汞在棕土中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从而影响在土壤介质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9.
通过振荡平衡吸附试验研究了兽药喹乙醇在猪粪上的吸附特征并对其吸附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喹乙醇能被猪粪吸附,吸附过程属于快速吸附,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能用Freundlich模型很好地描述;被粪便吸附的喹乙醇易被雨水解吸,进入自然环境.粪便对喹乙醇的吸附受溶液pH值和离子强度的影响,随pH值增加粪便对喹乙醇的吸附增加,但碱性条件下有下降趋势.背景溶液离子强度增加,粪便对喹乙醇的吸附量下降.同等浓度的二价Ca2+离子背景下,粪便吸收的喹乙醇能力比一价Na+离子体系弱.猪粪对喹乙醇的吸附存在多种吸附机制,物理吸附对整个吸附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红壤对镉离子的吸附特性,分析加入不同形态的磷酸二氢盐(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钙)对镉离子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入镉浓度O~20 mg·L-1范围内,红壤对镉离子的吸附量随平衡液中镉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土壤吸附镉离子后,在磷添加浓度为0-160 mg·L-1下,土壤对镉离子的等温吸附仍然符合Freundlich方程(R20.94),但磷酸盐对镉离子吸附具有明显影响;磷酸二氢钙使镉离子的最大吸附量降低了2.5%~7.9%,使镉离子的吸附率降低10%~20%,而磷酸二氢铵和磷酸二氢钾对镉离子的吸附特征无明显影响.随加入磷量的增加,3种磷酸盐下镉离子解吸量和解吸率均显著降低,解吸量降幅为15.8%~27.8%,解吸率降低了3.7%~9.5%;但在低镉时磷酸二氢钙对红壤镉离子的解吸率显著高于磷酸二氢铵和磷酸二氢钾.由于Ca2+与Cd2+之间存在较强的竞争吸附,使得磷酸二氢钙对红壤镉离子吸附-解吸的影响大于磷酸二氢铵和磷酸二氢钾.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甲壳素吸附铜离子的过程。结果表明:甲壳素对铜离子的吸附在pH=4.46时最佳,在298K下测得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17.2mg/g(树脂)。用1.0mol/LHCl可洗脱,洗脱率达97.4%;测得表观速率常数k298=1.34×10-4/s;表观活化能Ea=26.1kJ/mol;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吸附热力学参数△H=11-3kJ/mol,△S=42.6J/(mol·K),AG=-1.4kJ/mol。  相似文献   

12.
采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Pb2 在铁锰复合氧化物上的吸附特征,溶液pH 值、离子强度、温度对吸附过程的 影响及反应的热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铁锰复合氧化物对Pb2 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率最大可达 97.56%;等温吸附以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佳,Freundlich方程次之.在相同离子强度、温度条件下,pH 值在 4.0~8.0范围内,随着pH 值的升高,铁锰复合氧化物对Pb2 最大吸附量Qmax增大,吸附力常数K亦呈增加的趋 势.在相同pH 值和温度下,当离子强度从0增加为0.01mol/L时,铁锰复合氧化物对Pb2 吸附量增加;但当离 子强度从0.01mol/L上升为0.1mol/L时,其对Pb2 的吸附量呈减小的趋势.热力学试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 高,Pb2 在铁锰复合氧化物上的吸附量减少,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较低温度有利于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吸附和解吸试验,研究了富啡酸(Fulvic acid,FA)对石灰性潮土中磷吸附-解吸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富啡酸和磷后对锌次级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吸附不同磷和富啡酸后,土壤对磷的吸附量随磷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富啡酸吸附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石灰性潮土磷等温吸附曲线用Langumir方程式描述时,土壤对磷的吸附反应常数K、最大吸附量Xm、最大缓冲容量K×Xm均随富啡酸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KNO3、KOH、HCl对吸附磷的解吸量所占比例及磷的总解吸量均随富啡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对Zn2+的吸附率随磷和富啡酸吸附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其解吸率随磷和富啡酸吸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磷和富啡酸减少了土壤对Zn2+的吸附,且增加了其在土壤中的解吸量.所以,石灰性潮土中富啡酸提高了土壤中磷的有效性,而且磷和富啡酸提高石灰性土壤中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核桃壳吸附模拟废水中的Ni2+离子。结果表明,在25℃下,采用粒径为1.6~2.5 mm吸附剂2.0 g,pH 6.0,处理浓度为10 mg/L的含Ni2+模拟废水100 mL,吸附时间360 min,Ni2+的去除率达最大。吸附剂对Ni2+的吸附行为满足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方程,Ni2+浓度为10、20、30、50 mg/L时,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0.170、0.165、0.196、0.225 g/(mg·min),最大吸附量为0.687 mg/g。  相似文献   

15.
王苗苗  刘峥  袁帅  郝再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536-3538,3692
[目的]研究阳离子交换树脂对Zwittermicin A的吸附行为。[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了D151阳离子交换树脂对ZwittermicinA的吸附动力学,并对吸附过程中的速控步骤进行研究。[结果]动力学表明,D151阳离子交换树脂对Zwittermicin A的吸附较好的符合了lagergren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的速控步骤是颗粒扩散过程,并推算出交换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Ea=16.21 kJ/mol,吸附焓变△H=-17.58 kJ/mol,吸附熵变△S=-12.20 J/(mol.K)。[结论]阳离子交换树脂对Zwittermicin A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6.
氟碳表面活性剂既能显著降低气-水表面张力,又能修饰储层岩石表面结构,在石油工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但目前国内外对氟碳表面活性剂在岩石界面上的吸附研究较少。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了氟碳表面活性剂(FW-134)最佳吸收波长,绘制了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在确定最佳浓度、最佳液固比、饱和吸附时间等试验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浓差法测定了FW-134在岩石矿物表面上的吸附曲线,并进一步分析了温度、pH值、矿化度、聚合物等作业环境因素对其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W-134最佳吸收波长为290nm,最佳浓度为10mg/L,最佳液固比为50∶1,最佳平衡吸附时间为120min;在岩石矿物表面上的等温吸附曲线呈现出典型的"L"型,饱和吸附量约为1.65mg/g;吸附结构主要为单层结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吸附量受pH值的影响较小,随矿化度的增加缓慢上升,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加不断下降,且分子量高的聚合物对吸附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酶制剂的稳定性研究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K+、Na+、Ca2+、Mg2+、Zn2+、Mn2+、Cu2+和Fe2+8种金属离子,浓度设计为1×10-4、1×10-3、1×10-2mol/L,研究金属离子对4PCA饲料复合酶中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10-4mol/L时,8种金属离子对木聚糖酶活性无明显影响。浓度为1×10-3mol/L时,Cu2+使木聚糖酶活增至125.8%,Mn2+使木聚糖酶活降至54.5%。浓度为1×10-2mol/L时,Zn2+使木聚糖酶活增至121.5%,Mn2+、Cu2+、Fe2+分别使木聚糖酶活降至40.6%、67.7%、88.9%。[结论]K+、Na+、Ca2+、Mg2+对木聚糖酶活性无特别影响,Zn2+有激活作用,Mn2+、Fe2+有抑制作用,Cu2+随着浓度的增加有先激活后抑制作用,3种离子的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Mn2+>Cu2+>Fe2+。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微量邻苯三酚自氧化法(320 nm)研究了25℃下,0.1 mol/L Tris-HCl缓冲体系中(pH 8.2)不同稀土离子(La3+、Ce3+、Nd3+)对邻苯三酚自氧化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的影响,并对可能的抑制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稀土离子La3+、Nd3+对邻苯三酚自氧化有抑制作用,Ce3+对邻苯三酚自氧化表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3种稀土离子对Cu,Zn-SOD酶活性均存在抑制作用,并随稀土离子浓度的增加抑制程度不断增强,而当加入的稀土离子浓度大于2.22× 10-5 mol/L时,Cu,Zn-SOD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甲醛—硫酸混合液改性花生壳对苯酚的吸附试验,研究了改性花生壳吸附苯酚的最佳条件、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对平衡数据进行了线性拟合,结果表明,改性花生壳对苯酚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在294 K下,吸附焓变△H=-11.41 kJ/mol,自由能△G=-5.09 kJ/mol,熵变△S=-21.50 J/(mol.K),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其动力学行为更好地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核磺化酞菁钴-DDAB表面活性剂修饰电极在碱性溶液中利用Co(Ⅱ)/Co(Ⅲ)电对催化氧化巯基乙醇.结果显示:在pH为10~13.5的溶液中,巯基乙醇的催化电位为-50~-60 mV,在pH为11时,催化效果最好.当巯基乙醇浓度在5.0×10-3~7×10-2mol/L时,氧化峰电流随浓度线性增加;当浓度为7×10-2mol/L,扫速为100~700 mV/s时,峰电流与扫速平方根成正比,表明反应为扩散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