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建立翅片热管散热器三维模型,确定分析边界条件,运用ANSYS-CFX软件分析了翅片热管散热器翅片空气侧的传热性能,对不同参数下的翅片结构的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迎面风速、翅片间距、翅片厚度下对翅片热管散热器散热的影响,通过比较,得出了较为合适的翅片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汽车散热器传热性能不佳的情况,建立以B型水管和百叶窗翅片为主要结构的管带式散热器,采用CFD数值模拟与风洞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空气入口流速下,从空气侧压降和换热系数两个指标评价其传热性能。结果表明:空气入口流速增大时,空气侧表面换热增大,散热器的换热能力增大,但空气流动阻力也随之增大,压降增大。风洞实验结果验证了CFD数值模拟仿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依据传热理论对电机油冷却器的供水形式、材质与结构进行了研究,在给出电机推力轴承热损耗分析与计算的基础上,实现了冷却器水量的理论计算,并据此对现有不同厂家的冷却器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当前冷却器设计缺乏统一的设计方法和理论计算依据,进而通过分析总结,给出了油冷却器在供水方式、散热器材质和翅片结构选择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4.
谢晶  张珍  徐世琼 《农业机械学报》2008,39(12):102-106
以上下冲击式高效鼓风冻结装置为参照,预定蒸发器各设计参数,选用铝管铝翅片的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R717为制冷剂,设定70kW制冷能力。分别计算空气侧和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不计管内污垢热阻,整理归纳出计算该类装置蒸发器传热系数的方法。通过对该结构蒸发器进行现场测试,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纯电动汽车电池包液冷散热系统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对液冷散热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和仿真分析。首先对纯电动汽车电池组液冷散热系统进行结构分析,然后在CATIA中建立散热器三维实体模型,并导入StarCCM+中,利用其自带的网格划分功能划分多面网格,并设置仿真参数。对电动车行驶过程中由于故障原因导致的散热器高温现象进行了冷却方案设计。最后,利用StarCCM+得到不同方案下散热器温度场、速度场及温升情况,分析不同冷却方案下散热器冷却速度,得出最优冷却方案。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外形尺寸相同的管片式散热器和管带式散热器空气侧通道的稳态紊流数学模型.对两种不同类型散热器的阻力特性和表面传热特性进行CFD(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对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同尺寸下管带式散热器的空气侧阻力略大于管片式散热器,但其散热性能与原件相比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针对汽车在高原长时间爬坡引起发动机过热问题,对车用散热器传热特性开展研究。根据空气物性参数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基于CFD计算流体传热仿真,采用Fluent-DM创建散热器仿真模型,研究变海拔高度以及迎面风速对车用散热器换热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大气密度的改变是影响散热器换热性能的主要因素,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和迎面风速减小,空气流体域雷诺数呈现下降趋势,同时空气流体域对流换热系数相应减小,使车用散热器的高原散热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8.
基于田口方法,结合均匀设计法对低雷诺数工况下错列锯齿型翅片进行三维参数化数值研究。以单层翅片组件为测试对象,对6种试件的试验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趋势吻合良好,而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试件加工工艺引起翅片表面存在毛刺。按照均匀设计法得到6因子5水平的11种仿真方案,引入田口方法的信噪比和贡献率,研究各几何参数对翅片性能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齿距、齿高、齿型角、错齿距、齿开窗宽度和齿厚。根据各水平下各可控因子的信噪比分布得到翅片的优化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详细分析了柴油机空气滤清器、散热器、节温器及水泵的检查与调整方法,并对一些常见故障进行剖析,并给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散热器的渗漏可用检测装置来检验。首先将散热器内注满水,盖严散热器盖,将检测装置的胶管接向放水开关,打开放水开关,捏动橡皮球,使散热器中的水加压,在散热器泄气管喷出空气的同时,压力表上读数应在27~37kPa范围内变动。  相似文献   

11.
高温季节,收割机易出现水箱开锅和发动机过热现象,致使机器难以正常作业,影响生产效率.其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 1.散热器保养不够.收割机工作过程中,散热器中部空气通道内易被尘土、杂物堵塞,影响散热效果,应时常注意对散热器进行保养.但一些机手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新型斜针形百叶窗翅片结构,建立了斜针形百叶窗翅片和普通矩形百叶窗翅片的三维耦合传热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结合实验结果、经验公式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分析了斜针角度对传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雷诺数ReLP在400~1 200范围内时,斜针形百叶窗翅片相较于普通矩形百叶窗翅片,其摩擦因子f的最大降幅为20.7%,传热因子j的最大增幅为11.2%。在其他结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斜针角α在10°~15°范围时百叶窗翅片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GDI喷油器中所涉及到的不同物理场,分别给出了单物理场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单物理场之间的参数关系,建立了多物理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在多场协同耦合理论的基础上将多目标优化方法引入到GDI喷油器结构优化设计中,从收敛性、分布性和运算效率3个方面对多目标智能优化方法进行评价,探索适合GDI喷油器结构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散热器常见的故障是水管破裂。水管被水垢或污物堵塞、散热片位移。折皱等。主要故障表现是漏水和散热不良。1.散热器的检查在进行散热器检查前,要对散热器进行清洗,清除水垢及其它污物。方法是把散热器置于含有5%一10%苏打的热水(80—90℃)中冲洗,然后再用热水冲洗。如水管有堵塞,可用钢钎疏通。散热器经常漏水的部位是四角和外层水管,可采用下面的方法查明散热器的漏水部位。(1)灌水法检查时向水箱内灌注热水,在破损处可看到漏水痕迹。此法简便易行,但对微小的破裂难以发现,尤其对散热器内部的漏水部位,不易判断准确。(2…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新款车型机舱散热器框架所存在的刚度不足问题,进行其相应的前期借用车型的实车刚度测试,将结果对比新车型机舱散热器框架通过CAE有限元方法进行模态分析。根据新车型机舱散热器框架模态分析刚度结果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再进行新结构的CAE模态分析,测试机舱散热器框架刚度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根据CAE模态分析结果进行相应原因的机舱散热器框架的结构设计,可以适当地提高机舱散热器框架的刚度。这说明借用老车型实车分析,结合设计阶段零件的CAE分析,进而优化设计各零件的结构是一种有效的、重要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出车前的准备 (1)对机车进行班次保养,并加足燃油、冷却水和润滑油。(2)清洗散热器。由于机车工作时环境恶劣,容易引起散热器堵塞,造成发动机散热不好,水箱开锅。因此必须清洗散热器。(3)清洗空气滤清器。由于上述原因,空气滤清器滤网易被堵塞而失去效能,轻则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冒黑烟;重则将造成启动困难或工作中熄火。  相似文献   

17.
板翅换热器平直翅片的传热与阻力性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1种不同结构参数的紧凑式板翅换热器平直翅片的传热和流动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比较平直翅片间距、翅片高度、翅片长度对其传热和流动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翅片间距对传热和流动阻力影响较小,而翅片长度和高度对其传热和流动阻力有重要影响。同时对11种翅片的220个试验数据点进行了j因子和f因子的试验关联式拟合,拟合关联式的误差范围为±10%。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柴油机散热系统的空气流量及空气流速分布规律,以研究散热性能和风扇风道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风扇风道几何尺寸参数化计算的冷却风道键合图模型。通过分析风扇的尺寸和空气动力性能,应用键合图方法分析风扇风道的功率损失,建立了系统模型,系统模型参数均为元件几何参数及空气特性参数,提出了散热器出风口风速分布预测方程,实现了以风扇转速为输入的散热器风道的流量计算及出风口风速分布预测。样机的现场风速测量实验表明,风速分布预测的误差均值为0.87%,误差方差为0.0052,风扇风道流量模型可作为冷却系统空气流量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车用散热器的作用是把冷却水携带的热量传给外界空气。因此要求散热器有足够的散热面积,并由良好的材料制成。散热器十分娇气,经不得风扇叶片的刮碰,极易造成机械损伤。 1.散热器机械损伤的主要原因 (1)水泵带轮轮毂松旷;带轮锥孔和锥套的锥面配合不符合要求,使用中  相似文献   

20.
几何参数化计算的柴油机冷却风道键合图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柴油机散热系统的空气流量及空气流速分布规律,以研究散热性能和风扇风道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风扇风道几何尺寸参数化计算的冷却风道键合图模型.通过分析风扇的尺寸和空气动力性能,应用键合图方法分析风扇风道的功率损失,建立了系统模型,系统模型参数均为元件几何参数及空气特性参数,提出了散热器出风口风速分布预测方程,实现了以风扇转速为输入的散热器风道的流量计算及出风口风速分布预测.样机的现场风速测量实验表明.风速分布预测的误差均值为0.87%,误差方差为0.005 2,风扇风道流量模型可作为冷却系统空气流量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