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辛硫磷甲氰菊酯及其混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密闭法,测定了辛硫磷、甲氰菊酯及其混剂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辛硫磷和甲氰菊酯混合使用对土壤呼吸基本无影响。安全性评价认为甲氰菊酯、辛硫磷及其混剂对土壤微生物均属于低毒级或无实际危害级农药。  相似文献   

2.
氰戊菊酯、马拉硫磷及其混剂汰选选育棉铃虫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氰戊菊酯、马拉硫磷及菊马混剂分别汰选棉铃(Heliothis armigera)种群16代,每三代测定1次各种群对相应汰选药剂的敏感水平。结果表明,以上三个汰选种群对相应药剂的抗药性分别增长了68.02、7.76和3.48倍,氰戊菊酯单剂比菊马混剂抗性增长快19.6倍,混剂显示出对棉铃虫抗性显著的延缓作用。用计算机模拟预测混剂使用寿命,若3种药剂均连续使用30次则氰戊菊酯、马拉硫磷、菊马混剂的抗药性将分别提高817.5、14.2和5.2倍;若以抗性上升30倍及每年用药2-3次为标准,菊马混剂比单用氰戊菊酯可延长5倍的使用寿命。笔者认为把增效混剂作为一项措施组装到抗性治理方案(IRM)中去,科学合理地治理棉铃虫的抗药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混合型农药微胶囊剂生产工艺设计及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氰戊菊酯—马拉硫磷及敌敌畏—马拉硫磷两种混合型微胶囊剂的生产工艺,并将两种微胶囊剂和MPP乳油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和云斑天牛BatocerahorsfeldiHope进行药效试验。同时测定了微胶囊剂在杨树Poplar和黑松Pinusthunbelgii上的残留。  相似文献   

4.
施用微生物土壤接种剂及叶面增效剂对烤烟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烤烟施用微生物土壤接种剂及叶面增效剂田间试验得出:单独施用微生物土壤接种剂比ck增产14.2%,增值34.2%;单独施用微生物叶面增效剂比ck增产12.05%,增值28.51%;两种混合施用比ck增产19.84%,增值42.25%。单独施用土壤接种剂及叶面增效剂,病毒病、叶斑病、虫害(蚜虫)发生率均比ck低;两种混合施用效果最佳,防治效果病毒病达81.5%,叶斑病达73.1%,虫害(蚜虫)达68.8%。试验结果证明施用微生物土壤接种剂及微生物叶面增效剂增产、增值效果均明显。在烤烟生产中应用可降低投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混合微生物对氰戊菊酯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混合微生物对氰戊菊酯的降解作用。[方法]以氰戊菊酯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富集驯化培养获得对该污染物降解效果较好的混合培养微生物,用该微生物作为降解菌源,研究其对氰戊菊酯的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该混合培养微生物中氰戊菊酯降解菌在初始pH值为5.5~7.5条件下生长均较好,具有一定的耐酸性和耐碱性;在25~45℃条件下生长较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3℃;该混合微生物生长适应时间为84 h,此时氰戊菊酯去除率可以达到55%。[结论]混合培养物能利用氰戊菊酯作为生长的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且对氰戊菊酯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2种盐剂的草甘膦对北方旱地果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草甘膦异丙铵盐和草甘膦钾盐为试材,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考察旱地果园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盐剂草甘膦的响应。[结果]连续2年喷施2种盐剂草甘膦对0~20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无影响,但草甘膦异丙胺盐和钾盐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别较对照减少了48.69%和28.86%(P<0.05),2种盐剂草甘膦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真菌数量,减少了放线菌数量(P<0.05),对细菌数量无影响。[结论]从微生物量碳的响应看,2种盐剂草甘膦田间使用剂量下连续施用2年未造成果园土壤草甘膦污染。  相似文献   

7.
研究冷浸田秸秆还田和腐熟剂不同施用量对水稻的应用效果.采用观察秸秆还田后表观性质、测定稻杆断裂拉力、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冷浸田上单独使用秸秆还田或秸秆还田+低量腐熟剂,可增加土壤碱解氮、有机质、水溶性碳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但在提升水稻产量方面作用不大;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可以加快稻秆腐烂速度,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并显著提高微生物碳和土壤可溶性碳含量;秸秆腐熟剂用量增加(4 kg/667m2),可加速稻秆腐烂速度,有效提升冷浸田水稻产量(10.1%),且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棉麦菜主要害虫抗药性监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山西省棉麦菜主要害虫抗药性及防治技术研究(1993~1995)协作组3年来的研究结果。通过用点滴法对棉铃虫对氰戊菊酯、功夫菊酯、氯氰菊酯、久效磷和对硫磷,棉蚜对氰戊菊酯、氧化乐果、久效磷、呋哺丹、灭多威,小莱蛾对氰戊菊酯、马拉硫磷、敌敌畏,麦蚜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乐果、氧化乐果、辛硫磷、马拉硫磷、敌敌畏的敏感性的测试,明确了山西省上述害虫抗药性水平,划定了抗药性水平区域。针对山西省主要害虫抗药性现状,提出了包括轮换用药、科学使用方法和生物、农业、物理防治在内的害虫抗药性治理技术措施,并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取得明显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生防细菌和甲霜灵对辣椒疫病联合防治作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田自然土壤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化学农药甲霜灵与生防菌剂混合使用防治辣椒疫霉病菌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生防菌剂和甲霜灵。  相似文献   

10.
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密闭法测定了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土壤呼吸基本无抑制作用.安全性评价认为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土壤微生物均属于低毒级农药.  相似文献   

11.
用点滴法测定了二氯苯醚菊酯等7种药剂对天幕毛虫5龄幼虫的毒力。其LD50(微克/头)以二氯苯醚菊酯最强为0.007079,杀灭菊酯为0.07079,辛硫磷为0.2754,敌敌畏为0.9330,敌马合剂为2.3180,马拉硫磷为4.2660,敌百虫最弱为5.2480。柞蚕场小区防治试验,用药剂量二氯苯醚菊酯及杀灭菊酯为0.05毫升/66米~2,其余的药剂除敌百虫为0.5克/66米~2外,均为0.5毫升/66米~2。其防治效果二氯苯醚菊酯最高,平均校正死亡率为92.7%,杀灭菊酯为90.8%,辛硫磷为89.2%,敌敌畏为86.9%,敌马合剂为78.3%,马拉硫磷为76.3%,敌百虫为53.4%,杀虫双为48.6%,灭幼脲最低为33.2%。试验表明,二氯苯醚菊酯及杀灭菊酯的防效最高,敌百虫、杀虫双较差;灭幼脲最差。  相似文献   

12.
采用FAO推荐的点滴法测定了山西太原、太谷、大同地区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对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对氰戊菊酯,太原和太谷地区,小菜蛾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72.4和55.8倍。对马拉硫磷和敌敌畏的抗性只有太原地区产生了低水平抗性,其他地区抗性不明显。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药剂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3.
测定增效磷与氰戊菊酯、敌敌畏混用对褐稻虱和菜蚜的增效作用以及对其他几种害虫的增效比值结果表明,混剂对褐稻虱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13.85mg/kg,比单剂氰戊菊酯、敌敌畏和增效磷的触杀毒力分别高6.35倍、2.56倍和1.86倍,共毒系数为239.75,大于200有明显增效作用。混剂对菜蚜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1.10mg/kg,比单剂氰戊菊酯、敌敌畏和增效磷的触杀毒力分别高0.5倍、4.2倍和32.5倍,共毒系数为271.35,亦有明显增效作用。加有增效磷的混剂对棉蚜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30.99mg/kg,比不加增效磷混剂的增效比值高1.7倍;对棉红叶螨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46.57mg/kg,增效比值为1.7倍;对玉米螟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116.50mg/kg,增效比值为2.0倍;对粘虫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24.81mg/kg,增效比值为1.3倍。  相似文献   

14.
在黄刚土和马肝土上进行 3年 6季的田间试验。在稻麦轮作制中每季施用稀土制剂 0 .0 0、1 8.75、3 7.50、75.0 0、3 75.0 0 kg/hm2 ,在油豆轮作制中每季施用稀土制剂 0 .0 0、1 5.0 0、3 0 .0 0、60 .0 0、3 0 0 .0 0 kg/hm2 。试验结束时 ,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的 p H状况。结果表明 :在油豆轮作制中 ,施用 1 5~ 3 0 kg/hm2的稀土制剂后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明显增加 ,而放线菌数量在这一稀土用量范围内明显减少 ;在稻麦轮作制中亦有相近趋势  相似文献   

15.
1989~1991年对增效杀灭菊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四种增效剂中以增效磷效果最好。增效杀灭菊酯对3龄粘虫幼虫的增效倍数为2.51,田间增效性试验也证明增效杀灭菊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小区试验,增效杀灭菊酯30~45克/公顷(有效成分,下同)防治小麦粘虫施药后1天效果达94.5~98.9%,与杀灭菊酯75~90克/公顷的防效相当;防治大豆蚜用量22.5,~37.5克/公顷,施药后5天防效达91.9~97.6%,与来福灵和乐果的效果基本相同。示范试验,增效杀灭菊酯用量30~60克/公顷防治小麦、玉米粘虫效果在97.3%以上。增效杀灭菊酯的使用成本只是杀灭菊酯的60%。  相似文献   

16.
六种常用农药在番茄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番茄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喷施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百菌清、乐果和马拉硫磷农药在番茄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不同农药品种在番茄中的残留量差异较大,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果实中的残留量较少,4种农药在推荐和加倍用量下不到5 d均达到国家限量标准。在加倍用量时百菌清降解半衰期7.70 d,半衰期最长。两种有机磷类农药在推荐用量和加倍用量下,乐果的半衰期分别为5.22 d和5.89 d,马拉硫磷半衰期分别为3.79 d和4.54 d,为确保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应充分考虑农药的半衰期,以利于无公害番茄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