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翔  沈建华  赵璞  王竹  王进  王明春  祝云芳  陈泽辉 《种子》2004,23(11):60-63
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至今,旅大红骨杂优群选系及其改良系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优良玉米自交系旅28、E28、丹340和杂交种丹玉6号、丹玉13号、沈单7号、掖单13号、吉单159、丹玉20和丹玉26等对中国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应用产生了影响,做出了很大贡献。其间利用的主要杂优模式为旅大红骨杂优群与Lan杂优群Mo17亚群和改良Reid杂优群,其次是与78599种质和塘四平头杂优群。新世纪如何更好利用原有杂优模式和创建新的杂优模式都值得玉米育家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1河北省杂交抗虫棉发展前景 1.1发展杂交抗虫棉的条件业已具备1、1、1杂交抗虫棉品种储备较为丰富我省在杂交抗虫棉品种选育方面研究进展显著,在短短3年内有16个品种先后通过国审或省审:邯杂98—1、冀杂棉1号等5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邯杂98—1、冀杂566、冀杂3268,冀杂6268、邯杂429、冀优杂69等12个品种通过河北省审定。这些品种较常规棉品种增产显著,增产幅度达15%-20%,它们的成功选育,为我省大面积发展杂交抗虫棉提供了品种基础。  相似文献   

3.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选育的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2,连续两年在同一生态区百亩示范片经专家现场验收,达到了中国超级稻产量目标。介绍了滇杂32及示范的基本情况,总结了“滇杂32”达到超级稻产量目标的栽培技术措施及产量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4.
宋世权 《种子》1997,(5):62-64
针对过去常用的“一杂三圃”法生产原种存在着程序较繁,技术复杂,人力、物力、资金耗费较大,年限较长等问题,结合种区自然隔离条件而作的试验。对“一杂三圃”法作了改进和简化,改“一杂三圃”为“一杂二圃”,并运用统计次数分布分组决选单株,保证入选单株的质量,成对回交,严格自然隔离等为主要内容的提纯新方法。1992年~1994年开始对珍汕97A、B和博A、B等亲本采用新方法“一杂二圃”法进行试验研究,初步看出,运用“一杂二圃”法生产三系杂交水稻亲本原种,能达到保持种子质量标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玉米自交系的田间防杂与提纯天津农学院栾谦益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比自花授粉作物更容易混杂。所以,田间防杂保纯更为重要。据试验,用纯度不高的比用纯度高的自交系配成同一个杂交种一般减产15%~20%。防杂保纯是保证自交系质量的根本措施,要贯彻“防杂重于去杂...  相似文献   

6.
王琴 《耕作与栽培》2010,(4):31-31,30
水稻是瓮安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栽插面积5.33khm^2左右,但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稻瘟病发生和危害十分严重,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杂糯间作是一项控制稻瘟病发生,实现水稻增产、增收的新技术。为摸清杂糯间栽技术对瓮安县稻瘟病的控制和增产增收效果,2008年在中坪镇茶店村进行了“杂糯间作控制稻瘟病技术试验示范”,试验取得一定的效果。2009年继续在中坪镇茶店村开展杂糯间作抗稻瘟病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7.
为引进、筛选适宜兴安盟地区种植、推广的高产优质高粱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以引进的20个品种高粱为试验材料,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抗性表现进行了观察,并利用隶属函数进行了综合评价‘。龙杂20号’生育最期短,为100 d,其余品种在103~143 d左右;‘红缨子’最高,为293.6 cm,‘龙杂18号’最矮,为94.5 cm,其余品种株高在103.9~234.2 cm之间;各品种穗长在23.1~35.3 cm之间;‘龙杂18号’、‘龙杂20号’叶片数最少,分别为13.5、13.4个,其余品种在19.1~23.1个左右;各品种高粱单穗重在33.3~128.7 g之间,单穗粒重在23.7~118.8 g之间,籽粒产量在5344.3~9344.7 kg/hm2之间。‘金糯粱5号’‘、冀酿3号’、‘吉杂124’‘、辽杂19号’‘、凤杂4号’等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较强,综合表现较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中国谷子杂优利用研究水平,本研究通过剖析中国谷子杂优利用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研究进展,探讨谷子杂优利用中的问题。将中国谷子杂优利用研究归纳为4个阶段:起步、发展、应用、提升。并从8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育性遗传与恢复、高异交结实率亲本创制、抗除草剂、杂种优势不强原因及优势群划分、胞质类型单一和胞质专化性病害侵染机制、杂优机理及预测、品质评价、小米深加工。提出了谷子杂优利用的7个发展趋向:高产是永恒的主题、商品品质食味品质兼优、产业特点更趋突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须紧密结合、杂交种组合配制主动化、杂交种应用趋向、制种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我们是如何搞好杂交稻制种去杂工作的安徽省巢湖市种子公司朱同贵随着种子市场对杂交稻种纯度要求的提高,我司在努力提高亲本种子纯度的同时,狠抓了制种穗期去杂工作,使杂交稻种纯度平均达98.3%。我们搞好去杂工作的主要做法是:一、争取乡里行政村领导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根据标杂A1、豫杂35等棉花品种的杂交制种实践,总结了一套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的棉花杂交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优质杂交油菜创杂油9号栽培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放  宋淑琦 《种业导刊》2011,(11):14-16
2010—2011年度选用河南省最新审定的油菜杂交新品种创杂油9号,在湖北荆州进行了条直播密度试验和简易栽培模式的晚撒直播试验,并与2009—2010年度创杂油9号在河南省栽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表明:创杂油9号较适密植,可撒播种植;播期不同,物候期的差异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瑞杂816棉花品种的特性、植株性状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为今后瑞杂816的大面积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三四团主要以棉花种植为主,为筛选适宜的棉花品种,我们对近几年出现的15个棉花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陆早45号、合信1042、润杂、澳杂和澳棉品种籽棉单产较高。  相似文献   

14.
敖杂1号高粱品种是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黑龙江省、90年代中期推广的一个晚熟品种,也是目前我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高粱品种.每年播种面积6.667万hm^2左右.约占我省高粱总播种面积的一半。从近几年生产表现看.敖杂1号品种明显退化。出现了严重的早衰、倒伏、品质差、产量低等现象,使农民的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急需新品种来替代敖杂1号,解决高梁品种老化、退化问题。针对这一目标,2006年春推广了晚熟、优质、高产酿造高粱新品种龙杂8号,原试验代号为龙625。  相似文献   

15.
优质的小麦良种是大田小麦生产丰收的基础,而良好的田间去杂则是获得高质量小麦良种的关键。下面仅就影响小麦繁种质量的几个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止对策,供同行们参考。1影响小麦繁种质量的原因1.1种源纯度低优质的种源是获得小麦良种的基础。一些繁种单位为了眼前利益,将一些根本达不到原种标准的种子当成原种(只是净度稍高罢了)来繁种,这样就为后代小麦的杂株多而打下了基础。到去杂时,繁种户的工作难度加大,思想上易产生松懈,去杂积极性下降,导致去杂不彻底,品种纯度降低。1.2种子外繁外繁就是个别繁种户为了亲戚朋友的利…  相似文献   

16.
洪汝科  段红平 《种子》2006,25(3):74-75,83
通过剪叶和剪穗进行减源缩库的试验,研究了水稻新组合滇杂31号和滇杂32号的源库关系。结果表明:滇杂31号、滇杂32号源库关系仍然不协调,库大源显得不足。剪叶处理稳重变化趋势随着剪叶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在叶位上表现为剑叶的光合产物对穗部产量贡献最大,每片叶的贡献从上往下减少;2个组合表现为同样的趋势。剪穗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结实率,随着剪穗数量的增加,结实率提高幅度增大,但组合间有差异。如何协调源库关系是各个组合高产的关键。因此,进行了攻前期、控中期、稳后期栽培技术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多抗性晚杂新组合协优161协优161(协青早A/丽恢161)是浙江省丽水地区农科所育成的迟熟中籼型杂交新组合。该组合1995年通过了全国杂交稻晚杂组区试。该组合产量高且稳产性好。1992年参加浙江省晚杂联品试验,据中国水稻所汇总,产量平均432.7k...  相似文献   

18.
“杂29”棉花一播保全苗方法山西省垣曲县种子公司孙旭,贾恩贤“杂29”棉花系河北省农科院棉花所育成,是棉花栽培由常规品种走向杂交品种的一个重大突破。“杂29”杂交棉属中早熟品种,前期长势强,发育早,结铃性好,脱落率低,抗病抗逆性好,具备高产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9.
高粱克杂14高产栽培技术王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克山161600)高粱克杂14杂交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所以不育系克18A为母本,恢复系克恢4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具有早熟、丰产、抗病、抗倒伏等优点,综合性状优于大粒红、同杂2号、克杂13。...  相似文献   

20.
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杂2号、华杂3号华杂2号(低芥酸)和华杂3号(低芥酸、低硫苷)属三系杂交油菜优质高产新品种,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等利用自己发明、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波里马雄性不育类型选育而成,分别是我国第一个审定并适宜于长江流域冬油菜产区大面积推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