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蛋白质含量为32%~40%。生大豆中蛋白质多属于水溶性蛋白质(约90%),加热后溶于水。氨基酸组成良好。植物蛋白中普遍缺乏的赖氨酸含量较高,如黄豆和黑豆分别为2.30%和2.18%,但含硫氨基酸较缺乏。大豆脂肪含量高,达17%~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较多。亚油酸和亚麻酸可占其脂肪总量的55%。脂肪和代谢能约比牛油高出29%,油脂中存在磷脂质.约占1.8%~3.2%。  相似文献   

2.
大豆多肽酶解液膜分离浓缩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分离设备对大豆多肽酶解液的分离浓缩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分离浓缩的工艺流程、操作步骤和各项工艺参数.试验工艺可使酶解液中分子量10kD以上的蛋白质、大分子杂质以及悬浮物基本脱除.蛋白质、干物质、总糖、还原糖等主要指标经检测均可达到大豆多肽产品的质量要求.大豆多肽的收率在60%左右,浓缩倍数达4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陈琛 《现代农业》2010,(2):64-64
大豆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主要包括: 1.大豆多肽是指以优质大豆蛋白为主要原料.经过水解、分离、精制等过程而获得的低肽混合物,通常由3—10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量低于1千道尔顿,主要分布在300—700道尔顿范围内,其中还含有少量的游离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成分。大豆多肽氨基酸结构几乎与大豆蛋白一样,  相似文献   

4.
汪桐  张健  徐争辉  郭莹莹  李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05-13106,13178
大豆肽是大豆蛋白经过水解、分离纯化得到的2~9个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量肽的混合物,其必需氨基酸平衡良好、含量丰富。大豆肽独特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使大豆肽在食品、日用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大豆活性肽的理化特性、生理活性、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大豆多肽研究与开发:现状·问题·建议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阐述了大豆多肽的特性和应用,分析了大豆多肽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针对大豆多肽在研究和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豆多肽的研究与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河北省785份大豆资源对其蛋白质、脂肪含量及与若干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大豆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1.96%,其中有37份品种的蛋白质超过45%;大豆脂肪平均含量为17.51%,有58份品种的脂肪超过20%。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地区间有明显差别,南部的邯郸地区蛋白质平均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北部的承德地区脂肪平均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高蛋白品种生物学特征为:亚有限结荚习性、紫  相似文献   

7.
乐能肽是以黑龙江高寒地区特产的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专利技术制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不含任何动物性蛋白和其他化学物质。乐能肽具有营养性和功能性,可直接参与蛋白质合成、无抗原性、免消化、直接吸收,调节消化系统等功能。其还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改善环境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不同肥料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了N、P、K各种肥料对大豆子粒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白质和脂肪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白质和脂肪总量的影响较大,而硫酸钾和惠满丰的影响较小。各指标的最优处理组合各不相同,在优质大豆生产时,应根据不同的目标确立合理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 31 4个大豆样品进行了品质测定和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河北省种植的大豆蛋白质含量 36 2 3%~ 49 2 6% ,脂肪含量 1 4 42 %~ 2 4 1 0 % ,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R =- 0 732 35 ;大豆品质与品种、生态条件、栽培条件密切相关 ,品种是大豆品质高低的内因和关键 ,水肥、播期、种植区域、生产条件等外因的综合作用也会导致生产品质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大豆脂肪 蛋白质及其组份的遗传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国内外有关大豆脂肪、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脂氧化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大豆脂肪、蛋白质以及含硫氨基酸的含量,降低亚麻酸含量、排除或降低营养抑制因子等方面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类摄取蛋白质的来源有两类,一类是肉、蛋、奶、水产品等动物蛋白质;一类是大豆、花生、小麦、玉米、高粱等植物蛋白。其中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在常用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大豆品种品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87~2002年对吉林省审(认)定(不包括引种)的92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1.07%,脂肪含量为19.94%。其中,普通高产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0.9%,脂肪含量为19.96%;高蛋白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4.99%;高油大豆品种平均脂肪含量为22.37%。全省仍然缺少蛋白质含量达46%以上和脂肪含量达23%以上的优质大豆新品种。含有十胜长叶大豆种质的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分别占我省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总数的61.5%和53.3%。  相似文献   

13.
烟草组分—1蛋白质的成分及其可能用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烟草组分1蛋白质的成分及其可能用途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何川生组分1蛋白质(FIP)是烟草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在其可溶性蛋白质中约占一半。它完全由氨基酸组成。其特殊的营养价值优于大豆,可与牛奶媲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及对烟叶调制时的生化变化的进一...  相似文献   

14.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生育期相近、化学成分含量不同的5个品种(品系)共3个类型大豆种子形成发育过程中单粒种子的蛋白质及脂肪的毫克数,新鲜种子与干种子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变化的研究发现:(1)同一品种单粒种子蛋白质和脂肪毫克数的积累形式相同,但类型间存在差异;(2)不同大豆品种新鲜种子的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随种子的发育而呈增加的趋势;(3)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烘干种子的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在高蛋白大豆中呈增加的趋势,而在高脂肪大豆中则保持相对持平趋势;烘干种子的脂肪含量,在高蛋白大豆中无明显增加,而高脂肪大豆则持续增加。兼用型大豆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分别与高蛋白大豆和高脂肪大豆相似。  相似文献   

15.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大豆茎叶中蛋白质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大豆茎叶中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该法测定大豆茎叶中蛋白质含量是可行的,其RSD为0.25%~1.27%,回收率为94.9%~106.4%,大豆茎叶蛋白质平均含量为7.673%和11.315%。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率相对较高,可用于微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和球蛋白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六个地区,60个县市1988-1994年间栽培的92年大豆品种蛋白质和球蛋白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在36.25%-46.07%之间,平均含量为40.52%,六个不同地区栽培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有差异,初步明确大豆高蛋白质生态区绥化地区。不同年代栽培的大豆品种比较蛋白质含量从八十年代起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孙宏  雪梅 《吉林农业》2003,(3):18-18
一、高蛋白质大豆 人们对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豆奶粉、豆浆、豆腐等豆制食品日益青睐。因此,对用来加工这些豆制食品的高蛋白质大豆的需求也相应大幅度增长,大力发  相似文献   

18.
菜用豆类分布地域广,是廉价的蛋白质资源。一般豆类种子蛋白质含量比主要粮食作物高2~3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也高约2~3倍,所以发展豆类作物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营养。Dusztai(1978)报导了栽培莱豆(Phaseolus Valgaris)种子蛋白质的化学成分,凝集素含量和营养价值。TLMOTHY 等(1977)利用 SDS-PAGE 研究了菜豆主要贮藏蛋白多肽亚组分的父母本等位基因的表现,结果指出 F_1代出现的多肽组分是经典的盂德尔共显件。Brown、J、W 等(1981)研究了菜豆贮藏蛋白质 G_1多肽分子量的异质性,指出了  相似文献   

19.
研究施锰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籽粒脂肪含量和蛋白质质含量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垦农18高油大豆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有上升趋势;东农42大豆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脂肪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显著;垦农4双高大豆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而蛋白质含量各拌种处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叶面喷施各处理间达到5%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是大豆品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大豆蛋白质是谷类作物的4~5倍。大豆蛋白质是一种植物性蛋白质。大豆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牛奶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十分近似,除含甲硫氨酸较低外,其余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较丰富,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质,在营养价值上可与动物蛋白质等同,在基因结构上也是最接近人体的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