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EDDS应用于Cu/Zn污染土壤电动处理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是当前的热点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可降解有机络合剂EDDS对铜矿区Cu/Zn污染土壤中Cu和Zn最适的浸提时间和浸提液的pH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将EDDS应用于该污染土壤的电动处理过程。结果表明,24h浸提时间和pH5-8的EDDS浸提液可对污染土壤Cu和Zn的浸提率分别达到25%和10%以上;电动处理过程中用EDDS预先饱和土壤有利于Cu和Zn的溶解,但由于电渗流方向与EDDS及其络合物的迁移方向相反从而不利于EDDS络合物从土柱中的移出;同时较低用量的EDDS对土壤Cu和Zn的电动去除效果不明显。可见,诸多因素影响着EDDS在Cu/Zn污染土壤电动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烟草积累与忍耐镉的品种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16个烟草品种吸收与忍耐镉的差异.结果表明:提高土壤镉水平,Xanthi根及地上部的生物量增高,对镉的耐性最强,责烟11号根及地上部的生物量降低最多,对镉的耐性最弱,大多数烟草品种根的生物量降低,地上部的生物量增加,表现出一定的镉耐性.烟草地上部镉的积累量较根高,吸收的镉68%~88%分布于叶片,表明烟草向叶片运输镉的能力很强.烟草叶片镉含量较根、茎高,不同烟草品种根、茎和叶镉含量显著差异.在土壤添加镉浓度达10mg/kg时.Xanthi、贵烟11号、RG17、云烟87、CF965、NC82叶片镉含量达100mg/kgDW以上,具备超积累植物的特征.由于烟草的生物量大,叶片容易收获,在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鼠李糖脂与EDDS强化黑麦草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鼠李糖脂和EDDS对黑麦草生长与吸收土壤重会属Cu、Zn、Ph和Cd,以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向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施加1 g·kg-1的鼠李糖脂将显著降低黑麦草地上部的生物量.EDDS比鼠李糖脂具有更强的溶解土壤Cu、Zn、Pb和Cd的能力;同时施加1 g·kg-1的鼠李糖脂和0.4 g·kg-1的EDDS大幅增加了土壤溶液中Cu、Zn、Pb和Cd的浓度,显著增加了黑麦草地上部植株中Cu、Zn、Pb和Cd的含量,促进了土壤脲酶和脱氢酶的活性.鼠李糖脂与EDDS易生物降解,环境风险小,用于黑麦草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具有很大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 (kunth) Keng)及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 cv. 23A×N51 cv. Huanan No. 1;以下简称杂交狼尾草)对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以3种污染程度不同的电子废物污染干土(其Cd、Pb、Cu、Zn重金属全量分别为4 678. 44、14 181. 13和15 026. 89以及重金属全量为270. 04 mg/kg田园土为对照),盆栽两种植物,刈割两茬,测定地上生物量和Cd、Pb、Cu、Zn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下两种植物第2茬生物量都显著降低(P 0. 05);而第1茬生物量类芦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 0. 05),杂交狼尾草污染最严重下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的.土壤不同污染处理下两植物重金属含量除少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绝大多数高于对照的;不同污染处理间绝大多数差异不显著.类芦除了第2茬的Pb外、杂交狼尾草除第1茬的Cu外,各处理间两植物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且污染土下重金属含量显著或明显高于对照.类芦轻度污染下富集Cd含量最高,分别为0.83(第1茬)、0.74 mg/kg(第2茬);杂交狼尾草Cd含量第1茬轻度污染下为0.76 mg/kg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第2茬轻度和重度污染下其Cd含量分别为1.13、1.19 mg/kg,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两种植物污染土种植下积累Zn浓度也较高,其次为Cu、Pb.第2茬与第1茬相比,两植物对照处理下的4种重金属含量都明显减少;污染土相同处理间Cu和Pb的含量都明显减少而Cd和Zn含量都明显增加.轻度污染下两植物4种重金属迁移总量最高,且其Cd的迁移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其次类芦对Zn、Cu,杂交狼尾草对Zn、Pb的迁移总量也较高.因此杂交狼尾草修复电子废物Cd、Zn、Pb及Cu污染土壤的潜力明显高于类芦,并且两者都适合栽植在该研究的轻度污染下作为重金属积累植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100、200、300 mg/kg)污染物萘和污染时间对菖蒲(Acorus calamus L.)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对在萘污染初期(20 d),菖蒲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脯氨酸和MDA积累增加、SOD和POD活性显著增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和MDA积累、SOD活性都基本恢复正常。以上结果表明,菖蒲忍耐萘污染的能力较强,具有修复潮湿土壤萘污染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与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鸟王茶产地土壤及茶叶中微量元素特征,更好地提高鸟王茶品质,对土壤及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植茶土壤与茶叶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 Fe、Mn、Cu、Zn、Mo 全量为 Fe(30576.00 mg/kg)>Mn(99.95 mg/kg)>Zn(60.18 mg/kg)>Cu(13.44 mg/kg)>Mo (1.17 mg/kg),土壤 Fe、Mn、Cu、Zn、Mo、B 有效态含量表现为 Fe(131.52 mg/kg)>Mn(15.49 mg/kg)>Zn(3.78 mg/kg)>Cu(1.07 mg/kg)>B(0.29 mg/kg)>Mo(0.03 mg/kg);野生茶园茶叶中 Fe、Mn、Zn 平均含量为 Fe(340.52 mg/kg)>Mn(340.09 mg/kg)>Zn(48.15 mg/kg),人工茶园茶叶中 Fe、Mn、Zn 平均含量为 Mn(160.28)>Fe(143.76)>Zn(20.47)。全 Zn 低于中国土壤的平均水平而高于世界的土壤平均水平,其余均低于中国及世界土壤的平均水平;有效 Fe、Zn 分布在高等水平,有效 Cu 分布在中高水平,有效Mn 分布在低等和高等水平,而有效 Mo、有效 B 的分布在低等水平;茶叶中的 Mn、Cu 与土壤中的 Mn、Cu呈极显著正相关,茶叶中的 Fe 与土壤中的 Fe 呈显著正相关,茶叶中的 Zn 与土壤中的 Zn 呈正相关,而茶叶中的 Mo 与土壤中的 Mo 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外加不同浓度胞外聚合物( EPS )对芽孢杆菌和黑曲霉降解土壤中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mg/kg芘污染土壤中添加芽孢杆菌 EPS由411.78 mg/kg 增加到2779.54 mg/kg,土壤中芘的残余浓度减少6.27 mg/kg;向土壤中接种芽孢杆菌0.86亿 CFU/kg,芘的降解率为36.99%, EPS 由411.78 mg/kg 增加到2779.54 mg/kg,芘残留浓度下降到47.72 mg/kg。黑曲霉EPS由1387.68 mg/kg增加到3844.37 mg/kg,土壤中芘的残余浓度由42.36 mg/kg降至31.12 mg/kg;向土壤中接种黑曲霉1.0亿CFU/kg,EPS浓度由1387.68 mg/kg增加到3844.37 mg/kg,芘残留浓度降至38.15mg/kg。因此,真菌和细菌的EPS具有较强的降解土壤中芘的能力,且EPS浓度越高土壤中芘的降解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模拟不同程度的Cu污染状况,研究了黑麦草与耳葡萄球菌联合修复作用对Cu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联合修复作用对Cu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黑麦草修复,Cu初始浓度在5~30 mg·L-1时,联合修复对Cu的去除率均达85%以上.耳葡萄球菌对Cu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和吸附性,Cu浓度为100mg·L-1时其干重积累量达到40.6mg·g-1.耳葡萄球菌的存在降低了黑麦草根系及茎叶中Cu的积累量,联合修复组的黑麦草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单一黑麦草修复组.该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黑麦草所受Cu的毒害性,提高了水中Cu的联合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在不同水平锌(Zn)胁迫下的生长生理变化,探讨一品红应用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潜力,为Zn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新思路。【方法】以一品红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6种土壤Zn污染浓度处理:0 mg/kg(CK,不添加Zn试剂)、T1(200 mg/kg)、T2(300 mg/kg)、T3(500 mg/kg)、T4(800 mg/kg)和T5(1000 mg/kg)(干重),4次重复。试验期间每隔14 d测量1次株高、地径;第112天采样测定一品红的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根长、总投影面积、根表面积、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根尖数)、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Zn富集含量,计算耐性系数(TI)和转运系数(TF)。【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Zn处理的一品红株高增量、地径增量、生物量、根体积、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均未观察到明显的重金属毒害症状。(2)一品红对Zn的抗逆性较强,表现在:TI均大于50%,随土壤Zn污染浓度的增...  相似文献   

10.
告示     
根据新疆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静县耕地剖面耕作层微量元素B、Fe、Cu都很丰富,而Mn和Zn两种元素普遍都缺。依据新疆土壤分级标准:有效Zn〈0.5mg/kg为极缺,0.5-1.0mg/kg为缺,1-2mg/kg为适量,〉2mg/kg为丰富;有效Mn〈7mg/kg为缺,7-9mg/kg为适最。〉9mg/kg为丰富。2000年全县耕地土壤详查结果显示,微量元素中B、Fe、Cu三种元素仍较丰富,而Mn和Zn仍普遍缺乏(有效Zn含量在0.464-2.04mg/kg之间,有效Mn含量在3.50-8.78mg/kg之间)。  相似文献   

11.
苎麻镉耐受性及其修复镉污染土壤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阐明苎麻修复Cd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应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苎麻对Cd的耐受能力、累积特性及其对土壤Cd污染修复的潜力.结果表明.低浓度Cd处理(添加<10 mg/kg土)能促进苎麻生长,高浓度Cd处理(添加>10 mg/kg土)则引起毒害,但添加Cd浓度达到100 mg/kg土时,苎麻仍可完成正常生理周期,原麻产量仅比对照降低27.6%.苎麻出麻率受土壤Cd污染影响较小.添加Cd量在65 mg/kg内时,随添加量的增大,苎麻对Cd的富集量增加,而富集系数在10.01~4.55范围内逐渐减小.在中低程度Cd污染土壤种植苎麻可以切断食物链,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应用前景良好,但其修复Cd污染土壤需要较长时间,应进一步选育Cd超积累苎麻品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土培根袋试验研究了不同Zn浓度对黑麦草的4个品种生长、Zn含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Zn在一定范围内(托亚在0~2mmol/kg,夜影在O~4mmol/kg,泰德、爱瑞斯在0~8mmol/kg)促进了黑麦草生长,黑麦草对zn有较高的耐受性,但高浓度zn仍时黑麦草有毒害作用而抑制其生长.4个品种地上部锌、根系锌含量随锌胁迫的增加而增加.植物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系干质量以泰德最大,其地上部干质量平均超过其它3品种2g/钵以上(Zn浓度≤8mmol/kg),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地上部锌含量最大值为583.9mg/kg(Zn浓度为16mmol/kg).高Zn胁迫降低了黑麦草根际有效N,P,K含量和非根际N含量,而非根际P,K含量随zn浓度增加先降低,然后增加.黑麦草根际有效Zn含量,在Zn浓度4mmol/kg时达到最高值,然后下降.根际有效Zn含量以爱瑞斯、泰德低于夜影和托亚.  相似文献   

13.
康薇  郑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449-1451,1466
研究了铜矿废弃地生长的蓖麻中Cu的分布和积累情况。结果表明,蓖麻对Cu具有较强的忍耐和较高的积累能力,是一种新发现的Cu超积累植物,可作为研究植物超积累Cu的机理和修复Cu污染土壤的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园林植物对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河河道疏浚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潜力,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绿萝、吊竹梅和花叶万年青对底泥中Cu、Zn、Cd、Pb等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和修复效率。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重金属污染河道疏浚底泥具有较好的耐性;绿萝对Cu、Zn和Cd的积累总量最高,分别达到147.60、176.81、4.52 mg/kg;吊竹梅中积累的Pb含量最高,达31.92 mg/kg;虽然4种植物均未达到重金属富集植物标准,但对各种重金属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富集效果和转运效果,绿萝对Cu和Zn的转移系数分别为1.45和1.94,吊兰对Cd的转移系数为1.49;种植4种植物后,河道疏浚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绿萝对Cu和Zn的修复效率分别达到55.3%和45.0%,吊竹梅对Zn的修复效率达到40.1%。综合4种园林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吸收总量、富集和转移特征,以及修复效率,绿萝、吊兰和吊竹梅对重金属污染河道疏浚底泥具有一定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15.
黑麦草对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根际修复及其酶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苯并[a]芘的可提取态浓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黑麦草加快了土壤中可提取态苯并[a]芘浓度的减少,提高了苯并[a]芘在土壤中的降解率,在1、10、50mg·k^-1苯并[a]芘处理浓度下,黑麦草生长土壤中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达90.3%、87.5%、78.6%;而没有黑麦草生长土壤中苯并[a]芘的降解率则为79.3%、66。4%、55.6%。黑麦草根系增强了土壤中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以及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碳的含量,从而提高植物对苯并[a]芘的降解率。植物的地上部也可积累少量苯并[a]芘,但植物对苯并[a磁的吸收不是黑麦草对其修复的主要机制。土壤自身具有修复苯并[a]芘的潜能.种植黑麦草具有强化土壤修复苯并[a]芭污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桶栽试验的方法,以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为材料,研究不同重金属复合污染条件下斑茅的生长响应及重金属吸收、富集和迁移特征变化,为斑茅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的修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复合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斑茅地上部鲜质量逐渐下降,最多较对照(不添加重金属)下降26.71%;斑茅根、茎、叶组织中的Cd、Zn、Pb、Cu含量也逐渐增加,其根部Cd、Zn、Pb、Cu的最大含量分别为104.4、2 486.0、379.7、1 457.3 mg/kg,其茎部Cd、Zn、Pb、Cu的最大含量分别为32.3、1 461.7、77.6、25.3 mg/kg,其叶部Cd、Zn、Pb、Cu的最大含量分别为13.6、488.5、21.7、43.5 mg/kg;除对照外,同一处理水平Cd、Zn、Pb、Cu在斑茅中的富集系数表现为茎部ZnCdPbCu,叶部CdZnCuPb;随着复合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斑茅茎部Cd、Zn、Pb、Cu的转移系数逐渐减小,而叶部Cd、Zn的转移系数逐渐增大,叶部Pb和Cu的转移系数先增大后减小。综合考虑,斑茅对Cd、Zn具有较好的吸收累积及转运能力,可作为Cd、Zn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且大多数以复合污染的形式出现,因此寻求一种有效处理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方法迫在眉睫。本文模拟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接种赤子爱胜蚓,研究赤子爱胜蚓对Pb、Cu两种重金属的单一耐受力,设置Pb实验浓度分别为1000mg/kg、1500mg/kg、2000mg/kg、2500mg/kg;Cu实验浓度分别为120mg/kg、160mg/kg、200mg/kg、240mg/kg。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对Pb的耐受力明显高于Cu的耐受力。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b、Cu复合污染下,赤子爱胜蚓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富集及耐受力变化情况。在Pb胁迫下,蚯蚓对Cu的富集降低,在Cu的胁迫下,蚯蚓对Pb的富集明显降低。赤子爱胜蚓对重金属Pb的富集量随着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增加而增加。蚯蚓体内重金属Pb、Cu的浓度升高对蚯蚓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导致蚯蚓对土壤中的重金属Pb、Cu的富集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蜈蚣草、遏蓝菜、印度芥菜和龙葵为供试植物,分别用Cu、Zn、Cd和Hg四种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盆栽模拟试验,比较了供试植物的生物量、吸收量和富集系数,以期筛选出适合于特定重金属的超富集植物。结果表明:在低中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龙葵对Cd的提取效果最好,积累量可达9.39 mg/kg;遏蓝菜对Zn的提取效果最好,积累量可达419.20 mg/kg;印度芥菜用于Cu污染土壤最为适宜,积累量可达146.93 mg/kg;印度芥菜对Hg的提取效果最好,积累量可达1.06 mg/kg。  相似文献   

19.
3种作物对添加外源性Cu、Zn的土壤中Cu、Zn的富集与转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Cu、Zn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土壤中添加猪粪10 g·kg-1、猪粪10 g·kg-1+Cu 63 mg·kg-1+Zn 54 mg·kg-1、猪粪10 g·kg-1+Cu126 mg·kg-1+Zn 108 mg·kg-1,同时设置不添加猪粪和外源性Cu、Zn的对照处理组,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猪粪和外源性Cu、Zn后土壤中Cu、Zn在大蒜、白菜和玉米体内的富集和转运特征。结果表明,只添加猪粪能显著提高作物生物量,而添加猪粪+高剂量的Cu+Zn可抑制作物生长。其中不同作物的抑制强度表现为白菜大蒜玉米,同种作物的抑制强度表现为根部茎叶部。3种作物对Zn的积累显著高于Cu,其中大蒜对Cu的累积主要分布在茎叶部,对Zn的积累主要分布在根部,而白菜和玉米对Cu的积累主要分布在根部,对Zn的积累主要分布在茎叶部。在添加猪粪+Cu+Zn处理的3种作物中,Cu浓度均低于国家的食品限量卫生标准,而白菜和玉米中Zn浓度均高于国家的食品限量卫生标准,在添加猪粪+低剂量的Cu、Zn处理的大蒜中,Zn浓度低于国家食品的限量卫生标准。土壤中Cu、Zn全量和有效态含量与大蒜、白菜和玉米的茎叶和根部Cu、Zn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因此,可用土壤中Cu、Zn全量或有效态含量表征植物各部分吸收Cu、Zn的效果。3种作物对Zn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大于Cu。其中对Cu的富集系数表现为大蒜白菜玉米,对Zn的富集系数表现为白菜玉米大蒜。3种作物只添加猪粪处理对Cu、Zn的富集系数均略有上升,而添加猪粪+Cu+Zn处理的富集系数随Cu、Zn添加浓度的提高而下降,白菜和玉米对Cu、Zn的转运系数均下降,大蒜对Cu的转运系数上升,对Zn的转运系数下降。添加猪粪和高剂量外源性Cu、Zn可显著抑制作物生长,作物对Cu的积累显著低于Zn,对Zn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大于Cu;作物各部分对Cu、Zn的吸收效果可用土壤中Cu、Zn全量或有效态含量来表征。  相似文献   

20.
白花泡桐对土壤重金属的积累与转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连秋  祖晓明  汪恩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63-12065
[目的]为利用白花泡桐进行大规模重金属污染地修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从1999年在广东韶关铅锌冶炼厂附近开始实施以白花泡桐为主要修复植物的修复工程,分别选择了泡桐栽培4、5、6、7年的区域为样地,并对土壤和白花泡桐不同器官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土壤重金属全量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增加,但DTPA可提取态含量持续减少。植物根和叶的Pb平均含量高于1000mg/kg,达到了超富集水平。Cu、Cd和Zn在植物体内同样积累较高的浓度。除修复7年样地外,Cu、Pb、Cd和Zn的转运系数均大于1。Cu、Pb、Cd和Zn在所有样地富集系数均大于1。[结论]白花泡桐对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固定作用,可以对复合重金属污染地进行有效的植被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