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湘西地区油桐优树选择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油桐选优去劣是防止品种退化、实现油桐良种化的主要途径。对油桐优树选择标准、选择方法进行了初探,得出各性状在选优中所占权重。并以此为依据,对优树的种子繁殖和优树的枝或芽与选定的砧木进行嫁接繁殖以及防止良种退化予以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油桐良种,我院经济林研究室夏逍鸿等同志在金华市东方红林场协作下,根据早实、丰产、抗性和适应性强的育种目标,于一九七九年在省内外选择和收集了67个油桐优树,于一九八○年春在林业部和省林业厅联营的金华东方红林场油桐良种繁育基地设置子代测定。经连续六年(其中五年结果期)对其生育性状的观察研究,从中评选出1号、67号、73  相似文献   

3.
<正> 优树选择是优良单株的选择,比混合集团选择更为精确可靠,是林木选种中较有前途的一种方法.1981年经省优树复选鉴定,确定省级第一批优树共48株.其中:毛白杨8株,兰考桐5株,毛泡桐1株,白榆13株,刺槐16株,国槐1株,楸树一株,油松3株.这批优树是我省林业建设中的宝贵资源.我们一定要很好的保护利用.使之在林业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就优树选择技术方法简介如下:一、什么是优树优树在国外叫"精英树"加号树",它是指相同的树种(类型),在相同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摸清新疆核桃良种资源,选出良种,推动生产发展,新疆林业厅、新疆林科院与各有关地区林业处、县林业局(站)及林场于1976年组成核桃优树选择协作组,在全疆核桃主要产区进行普查(专业普查与群众推荐相结合),至1982年初选优树181株(选择率约1/20000),复选优树48株(选择率约1/80000),新早丰和新萃丰即为当时的复选优树。1983年,新疆林科院又从所选优树子一代中选出部分优良单株,新巨丰为其中之一。几年来,我们采用大树高接的办法繁殖优树无性系,上述三株优树已繁殖一定数量,可为生产提供大量接穗,1989年8月已被审定通过为新品种,其中新早丰1989年12月已通过国家级鉴定。  相似文献   

5.
在连续3年进行大范围油桐优树选择的基础上,于1985年营造了油桐无性系测定林,经过6年观测,从50个决选优树中,评选出19号,23号,36号主37号4个优良无性系,其产量比对照增产一倍以上,比所有参试无性系平均产量增加60%以上,比面上平均产量高4.5倍,可在低丘红壤区推广油桐性系造林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5株大树法,在古巴加勒比松优良林分中选择优良单株24株,以材积为主,附加树冠因素,分级评分,按总分值将优树划分为五个等级.  相似文献   

7.
为给贵州油桐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以2010—2012年从贵州决选出的36株3年桐优良种源为备选优树,以油桐产量为目标,根据油桐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性状相对稳定的树高、冠幅、单株产量、冠幅平方产量、平均单果重、出籽率和出仁率、含油率8个性状作为评分指标,取其均值和标准差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分,并对36株优树采用kolmogorov-Smirnov方法进行正态检验。结果表明:36株优树总体得分呈正态分布。依照参选优树得分平均数进行单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确定显著低于平均分数的上限值为41.61,将大于该值的参试优树定为最终优树,共22株,分值由高到低的优树是34号、24号、1号、10号、27号、28号、32号、33号、2号、21号、36号、20号、22号、23号、29号、35号、30号、8号、19号、31号、4号和26号。  相似文献   

8.
黄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5):954-959,975
优树选择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福建省高油脂乌桕优良单株的优择及苗期试验,结果显示:对福建省305株候选优树进行测产评定,第一年初选出114株产量达标的优树,第二年初选出产量达标的优树有26株,综合产果量及含油率两个性状指标,共有12棵优良单株入选;对114株初选优树进行一年生苗木子代测定,共11棵优树家系入选,利用综合选择指数对亲代优树进行分类,可将入选的12棵优树分成4大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广无性繁殖油桐良种,改接、高接现有低产劣株桐树,我所1981年收集12个优良单株品种开始建造采穗圃。从1983年开始大量生产接穗,现每株3年生采穗树,每年可生产接穗50个,每亩可生产5000多个。枝条健壮、芽点饱满,有效接芽25000个以上。为当前油桐嫁接和改造低产林提供了物质基础。现将几年来的作法及经验总结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安徽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连续3年的乌桕优良单株选择,决选出合6、金4、金8、黟4和黟5等优良单株。5株单株性状优良,抗逆性强,结果枝比例、千粒重等数量指标受环境影响较小,千粒重≥153 g,全籽含油率≥43.5%,结果枝比例≥80%,均达到优良单株标准。对优树经济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桕单位冠幅产量与果序种子数、叶形指数、千粒重和结果枝比例呈正相关,全籽含油率中皮油比例和梓油比例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在各单株中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1.
杨海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340-4341,4347
采用索氏提取法从油桐(Vernicia fordii)子中提取桐油,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提取桐油的最佳工艺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温度70℃、提取时间3.5 h、料液比1∶7(m∶V,g/mL),桐油提取率为59.13%.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三年桐Vernicia fordii 历史上几个生产区留存资源特点,为今后油桐产业资源培育提供方向与选择,以收集的云南、湖南、贵州及重庆现存三年桐资源果实、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大小、质量、果实出籽率、含油率以及折光指数各性状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得到目前几个省现存资源特点:果实、种子大小及其质量平均值大小依次为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重庆市;云南省资源丰富度大,留存资源相对完整;各省现存资源含油率较以前降低;湖南省留存三年桐油折光指数相对比较高;云南省资源平均出籽率相对较高;各省果实与种子形状、种仁含油率以及油折光指数是弱变异,果实和种子风干质量、果实所含种子粒数属强变异。  相似文献   

13.
油桐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分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湖南泸溪葡萄桐在鄂南栽培条件下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一分类。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0.9%。根据主成分的因子负荷量及其主要指标组合,将10个生物学性状分为3类,分别称之为冠形因子,花序因子,枝梢因子。主成分分析说明了这3类因子对油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对紫阳县双坪村8个紫阳金钱橘优良单株果实食品品质进行调查研究,选用单果重、果皮油细胞情况,剥皮难易程度、果实皮光滑程度和薄厚、果肉肉质色泽、果实口味、果肉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7个指标,筛选出了果实食品品质表现优良的紫阳金钱橘单株双坪-8、双坪-9、双坪-10和双坪-6在果实品质方面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5.
昝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00+22373-22300,22373
[目的]研究桐子叶水提物对小鼠的抗敏作用。[方法]用卵清蛋白作为致敏抗原,制作小鼠致敏模型,豌察桐子叶水提物对小鼠过敏反应的作用。[结果]高、中浓度组桐子叶水提物对卵清蛋白引起的小鼠过敏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桐子叶水提物对卵清蛋白致敏的小鼠有明显的抗敏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对油桐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的套种模式,通过林下套种5种药用植物(玉竹、黄精、桔梗、麦冬、石蒜),分别测定了不同套种模式下不同时期、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套种模式间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同套种模式不同土层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套种模式间总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套种桔梗和石蒜对物理性质影响较大,其中土壤容重最大增加33.14%,比重最大降低14.18%,总孔隙度最大降低33.58%。套种黄精和桔梗会使土壤氮、磷含量显著增加,其中全氮和全磷含量最多可增加62.83%和111.80%。套种麦冬和石蒜会使土壤氮、磷、钾含量都显著降低,套种桔梗、黄精和玉竹会使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最高达148.37%。  相似文献   

17.
试验于1989~1990年间在金华县油桐良种基地进行。在一般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根据成林油桐生长和发育的特点,在油桐开花前(3月下旬),追施以氮肥为主的氮、磷、钾配比肥料(N:P_2O_5:K_2O=4.0:2.0:1.2),在长果长油前期(7月上旬),追施以钾肥为主的氮,磷,钾配比肥料(N:P_2O_5:K_2O=1.0:1.0:2.4).试验证明;盛果期油桐的产量和质量与施肥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回归关系。产量与施肥量的回归方程为:y=2403 7950x-3165x~2,r=0.7842,r_(0.01)=0.6411(6年生);y=3947 11628x-4074x~2,r=0.8290,r_(0.01)=0.6411(7年生)。含油率与施肥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48.21 31.06x-13.00x~2,r=0.9312,r_(0.05)=0.8783.追施配比肥料的油桐,其桐果产量从对照的3267kg/hm~2,提高到7557kg/hm~2.含油率从对照的46.0%提高到63.7%.最高产投比为5.21.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油桐幼林中开展套种玉米、红薯和黄豆试验,并以纯油桐幼林为对照,研究油桐+玉米、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套种模式对土壤的容重、比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和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等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桐+玉米、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套种模式均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也能显著提高油桐幼林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7.03%、40.50%、51.97%、57.03%、149.72%、109.34%和41.67%,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优于油桐+玉米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杉木幼林套种经济植物的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杉木幼林5种套种经济植物模式的林木生长、林分时空竞争格局、营养元素分配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等研究发现:杉木套种油桐、仙人草模式最优,其前3a每年可增收4365.0元·hm-2,8年生杉木树高、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0.99m和0.83cm;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0-20cm土层有机质与全N含量分别提高了15.64%和19.62%、容重下降了11.97%、总孔隙度与非毛管理孔隙度提高了14.95%和29.68%,20-40cm土层及其它指标也有类似的有益变化.表明以葡伏地表能快速扩展的多年生经济植物为地被、以早期速生的经济林为伴生树种所组成的模式是较为理想的杉木幼林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