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绿云梨的动态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应力-应变动态试验测定了绿云梨的动态特性,发现在不同预知载荷、激振功率、成熟程度等条件下梨果实动态试验的弹性模量和相位角明显不同。在相同频率下,随预加载荷的增加弹性模量增加;在相同预载荷、激振功率和频率下,未成熟绿云梨的动态试验相位角较小,成熟绿云型的相位角较大,未成熟绿云梨的动态试验弹性模量较大,成熟绿云梨的弹性模量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预测联合收割机行走半轴的失效部位以及使用寿命,利用nSoft软件的数据处理模块合成了联合收割机行走半轴典型工况的载荷谱;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联合收割机行走半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用载荷谱外推后的最大值进行加载,得到行走半轴花键处的剪切应力云图和等效应力云图,等效应力的最大值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基于Simulation模块中定义的S-N曲线对行走半轴进行了疲劳分析,预测了行走半轴花键齿根部的工作寿命为2 752h,与厂家提供的售后使用记录中的行走半轴失效时间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微机控制的新型机械激振式扭转疲劳试验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简要分析国内外现有扭转疲劳试验台结构方案及性能特点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新研制成功的微机控制扭转疲劳试验台的结构原理与主要设计特点:该试验台除采用了常见的离心激振器,并对其进行局部改进外,还采用了独具特点的扭杆弹簧预加载荷机构,减轻了试验台的振动,降低了噪音;利用飞轮吸收激振器的反馈能量,减少了电机至激振器间传动部件的载荷波动;采用微机控制与测试技术,实现了试验台的多种自动控制、显示和记录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联合收割机半轴方花键冷挤压工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联合收割机半轴方花键为例,研究了方花键冷挤压工艺及影响成形的主要因素,并应用上限法分析了金属流动规律及挤压力。结果表明,应用上限法计算挤压力,为模具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整体凹模冷挤压方花键可满足花键产品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汽车万向节花键轴存在的问题,以鼓形花键渐开线的性质为基础,建立了花键齿廓形参数关系,优化了花键齿的过渡曲线,进行了花键齿廓形修正,改善了花键轴的传动性能,从而为鼓形花键轴以及其它同类机构齿形参数的寻优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汽车、拖拉机上的盘形齿轮,大多采用花键孔结构。新的国家标准中,优先推荐渐开线花键。渐开钱花键孔,其设计基准为渐开线的分度圆(图1)。生产中由于夹具和量具结构的限制,工艺基准难以使用分度圆。传统的渐开钱花键拉刀有两种形式,第一件是拉刀的圆形切削齿在前,花键切削齿在后(图2);第二种是拉刀的花键切削齿在前.圆形切削项在后(图3)。这两种拉刀都是将花键与其大径同时拉出。因此,传统的加工方法一般以花键孔大径作为工艺基准,以减小基准转换引起的误差。花键孔大径作为工艺基准,其定位元件必须为花键,这不但增加了工…  相似文献   

7.
机械传动中,渐开线花键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利用UGNX强大参数化设计功能,实现渐开线花键的参数化设计和自动特征建模,提高了渐开线花键的设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引言:在我公司新引进的日本进口农业机械中,机械传动采用了如图1的花键联结方式,花键套压装在花键轴上。花键的测绘成为此次引进技术的关键。它和锥底花键不同,锥底花键的键宽在同一圆柱面上保持不变,而这种花键的键宽在同一圆柱面上不同,花键轴的外圆有锥度,节圆和底径也有锥度且为同一锥度。齿形象渐开线齿轮插齿刀的齿一样是渐开线齿形,在齿长方向保持接触实现圆滑啮合,每个横截面的齿厚不同,可以通过轴向窜动很方便地调节花键轴和花键套的侧隙。根据它的外形特点,称它为锥度渐开线花键。  相似文献   

9.
小四轮拖拉机的离合器装在变速箱第一轴上,轴上有外花键,从动片衬套有内花键,装在一轴上与其一起转动。离合器长期使用花键磨损,从动片衬套内花键与轴的外花键啮合部位产生形变,键槽变宽,键齿变窄,使离合器分离、结合的功能受阻。  相似文献   

10.
一、从动部分零件的检查与调整1.从动盘从动盘由从动盘钢片和从动盘花键毂铆接而成。从动盘的损伤形式主要有钢片翘曲、破裂、花键孔磨损,以及钢片与花键毂铆接松旷。(1)用榔头敲击从动盘钢片和从动盘花键毂的铆钉,逐个进行检查,有断裂的应更换,松动的应重新铆接。(2)从动盘花键毂的花键齿用样板检查,或套在变速器一轴未磨损的花键上检查。检查时,用手来回转动从动盘,不应出现明显的晃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重塑萧山粘土进行真空固结室内模拟实验,验证了真空固结预压的效果是膜内外大气压差与土样内外大气压差两者效应的组合,并提出了估计真空预压固结系数的简化公式;通过对土体单元在真空和堆载预压下的弹性受力分析,指出在目前现场真空预压施工的工后沉降要大于等效荷载下堆载预压的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预拉能提高链条疲劳强度的机理,并通过对12B农用滚子链进行预拉和不预拉的对比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表明预拉可以大幅度提高链条的疲劳强度,是一种经济有效而且易于实现的链条强度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农用运输车后轴疲劳寿命的强化规律,采用后轴实物物理试验的方法,比较系统地研究某农用运输车后轴在低幅载荷作用下结构疲劳寿命的改变,证实低幅应力区内存在一个强化载荷区。用强化载荷区内的不同载荷对后轴进行预锻炼,后轴结构的疲劳寿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可使疲劳寿命提高一倍。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估算出农用运输车后轴疲劳寿命最佳强化载荷出现的区域,为摸索利用低载强化提高后轴的疲劳寿命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真空预压工程中水平位移理论研究和现场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引入了应力释放沟。结合实际工程中设置应力释放沟情况下加固区外水平位移和附加沉降的测试,认为水平位移影响范围在加固区外27.5m以内,附加沉降的影响范围至少在加固区外27.5m。通过一般加固区外,打设水泥搅拌桩以及设置应力释放沟三种边界情况下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设置应力释放沟可以大大减少加固区外的水平位移和附加沉降,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从而减小了真空预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传统真空预压三维模型建立划分单元困难、计算量巨大、排水板宽高比过大从而影响计算精度的问题,基于排水子结构思想,提出简化排水板的以面代板和以线代板单井三维模型,并验证其正确性.将简化排水板单井模型扩展为群井三维模型,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数值模拟,与实测数据、二维砂墙等效法和传统三维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传统真空预压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圆形孔压传递形式不同,以面代板和以线代板模型将孔压传递形式简化成矩形.简化排水板三维模型比二维砂墙等效法更接近于实测数据,与传统三维模型计算精度相近,可以满足工程要求.简化排水板三维模型应用排水子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模型建立和划分难度.将排水板简化成排水面和排水线,能有效解决因排水板尺寸过小而产生单元长宽比过大的问题,且能有效减少模型的单元数量,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6.
徐起贺  刘明保 《农业机械学报》2003,34(4):131-133,139
为了分析滚动直线导轨安装基面偏差对其寿命的影响,为导轨安装基面偏差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滚动直线导轨副的刚度计算理论为基础,推导了存在安装基面偏差时沟槽处法向接触变形及法向反力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滚动直线导轨系统寿命的计算方法,推导了存在安装基面偏差时,导轨系统寿命的计算公式,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绘出了不同预压时导轨寿命随安装基面偏差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7.
大型水电站厂房蜗壳结构型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某大型水电站厂房蜗壳结构型式研究为背景分别从静力、动力2个方面论述了不同型式的蜗壳结构对电站结构的影响。得出结论认为不同的蜗壳结构型式对电站厂房结构的影响差别主要集中在静力方面,垫层蜗壳方案下,蜗壳周边应力分布不均,对于蜗壳下部混凝土应力状况改变不大,打压蜗壳更有利于减小蜗壳周边混凝土应力,而各种蜗壳结构型式对厂房整体结构的自振特性与动力响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车辆换挡充油过程中离合器充油压力曲线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存在偏差的问题,建立了包含供油单元、电磁换向阀、调压阀和离合器的换挡系统仿真模型,采用AMESim对充油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以充油压力为优化目标,应用误差积分准则确定优化函数,通过Pareto图得到调压阀中影响充油压力的关键参数为阀口开度、弹簧预紧力和阻尼孔直径。分别采用二次拉格朗日非线性规划算法(Non-linear programming by quadratic Lagrangian,NLPQL)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对上述参数进行优化。对比优化后的仿真充油曲线与理想充油曲线,可知遗传算法为最优算法,并确定了调压阀的最优结构参数。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试验方案,结果表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后,换挡系统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其充油过程更加符合理想充油过程,换挡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在收集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土壤普查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灌区土壤肥力质量从1987年到2009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1987年灌区土壤pH值变幅在8.1~8.9之间;有机质属于4~5级,含量为较缺乏到缺乏,全氮和碱解氮都为5级,皆为缺乏;速效磷含量中等,属于3级;速效钾含量丰富,属于1~2级;碳氮比值的变幅为7.25~9...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机器视觉的胡萝卜表面缺陷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萝卜在生长与收获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外观缺陷,缺陷胡萝卜的剔除是胡萝卜上市销售前的重要环节。目前缺陷胡萝卜主要依靠人工分选,具有分选标准不稳定、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等缺点。为了快速、准确、无损地检测缺陷胡萝卜,将机器视觉技术引入到胡萝卜分选过程中,以提高分选准确率和效率。胡萝卜表面缺陷包括青头、弯曲、断裂、分叉和开裂等,缺陷特征互不相同,所以不同缺陷需要不同的检测算法。青头检测利用胡萝卜正常区域与青头区域的颜色差异实现,胡萝卜图像在HSV颜色空间下,利用统计方法确定青头区域H、S和V的判别阈值;弯曲、断裂和分叉识别是根据正常胡萝卜与缺陷胡萝卜之间的形状差异实现,凸壳算法、Hu不变矩和Harris角点检测算法分别用来检测胡萝卜弯曲、断裂和分叉缺陷;开裂检测则是利用胡萝卜正常与开裂区域的纹理差异实现,Sobel水平边缘检测算子、Canny边缘检测算子结合形态学操作实现胡萝卜开裂区域提取。结果表明青头、弯曲、断裂、分叉和开裂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100%、91.14%、90.57%、94.57%和95.45%,总体识别准确率达94.91%,满足胡萝卜在线分选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