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茶叶滋味与其品质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茶叶的鲜味、苦味、涩味等角度综述了茶叶滋味与其品质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以构建鉴别茶叶滋味品质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2.
绿茶贮藏中氨基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氨基酸对成茶色、香、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对茶汤的滋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茶叶氨基酸被公认为茶叶滋味物质。在绿茶长炒青贮藏过程中,茶叶品质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茶叶内含化学成份受外界温度、水份、氧气和光的影响,引起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致使内质趋向“陈化”。而茶叶中氨基酸在茶叶贮藏过程中的变化则更为复杂,主要的化学变化概括起来可归纳为蛋白质的水解与氨基酸的降解,这两个方面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茶汤的滋味与鲜爽程度。当贮藏过久叶底变暗、汤色  相似文献   

3.
新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应用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周亦斌  王俊 《茶叶科学》2004,24(2):82-85
在国内外,对茶叶品质的评价大多数是由评茶师通过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器官的灵敏度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改变,从而影响评定的准确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运用相关的仪器和技术对茶叶外形、汤色、香气和滋味进行品质评价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机器视觉技术在茶叶外形和汤色评价,电子鼻技术在茶叶香气评价和电子舌技术在茶叶滋味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新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绿茶滋味品质的化学鉴定及定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类绿茶虽有其独特的风格,特别是外形与香气在各类绿茶之间的差别更为明显,但反映绿茶品质的基础是滋味。绿茶的滋味,是口感的反应,集中表现在味觉的醇鲜浓三大方面,而醇鲜浓则需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形成绿茶滋味醇鲜浓的物质是茶叶的化学成分,一般统称为茶叶品质成分。决定茶叶滋味的各种品质成分,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的技术条件不同,经过不同的化学与生物化学变化,改变了各种品质成分及其转化产物的量与比例的关系,从而形成不同风格的茶类,包括各种不同种类绿茶的特征。各种  相似文献   

5.
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变化与制茶工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辉  龚淑英  刘蕾 《茶叶》2009,35(1):7-10
功效被日益挖掘的茶叶的感官品质远胜其它饮料,其滋味的丰富程度更是倍受称赞。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是构成茶叶滋味的组分,共同决定着茶汤的口感与质量。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总含量仅能保持或减少,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量则可双向调控,探讨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变化与制茶工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回味评茶法     
林发超 《福建茶叶》2014,36(6):56-58
茶叶的品饮价值主要取决于滋味的优劣,准确评鉴其优劣是茶叶审评的宗旨.本文通过剖析茶叶滋味的构成,揭示茶叶回味的特性,分析传统茶叶审评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回味舒服感为茶叶质量价值核心的回味评荼法.  相似文献   

7.
台湾乌龙茶“金萱”和“翠玉”的引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概况 最近几年,人们对茶叶的消费,追求高档优质、高香型。乌龙茶以其特有的自然高花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乌龙茶在市场上占有率也越来越大。目前,我省乌龙茶的产量1.5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35%以上,仅次于绿茶产量。我省茶叶市场正从红、绿茶向乌龙茶方向转变。国内外茶叶市场也开始向乌龙茶方向发展。 乌龙茶生产主要有闽、台、粤三大类型,其品质各异。台湾乌龙茶滋味醇和爽口,香气清香,花香明显,有别于我省单枞的滋味浓、香高和福建铁观音的滋味醇厚香纯的特点。台湾乌龙茶品种“金萱”和“翠玉”是台湾省茶叶改…  相似文献   

8.
茶多酚感官性质及其对茶叶涩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叶中含有的大量茶多酚对茶叶涩味有重要作用。涩味是茶叶滋味中极重要的感官性质,对茶叶总体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茶叶中茶多酚的感官性质、茶汤涩味分析及茶多酚对茶叶涩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茶树鲜叶通过适当的加工工艺可以生产不同种类、品质各异的茶叶,其实质是其内含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通过评述近年来茶叶内含物质在特定温度下演变规律的研究成果,阐明茶叶中香气物质、滋味物质及茶色素的形成条件,展望茶叶高温化学在茶叶深加工、优化茶叶生产工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茶世界》2009,(Z1)
有人说茉莉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叶,那是因为她融茶之韵、花之香于一体,在茉莉花茶中,茶叶的滋味是品质的根本,花香巧妙地融合,茉莉花茶既保持了浓郁  相似文献   

11.
氨基酸是茶叶中的主要滋味成分,与绿茶滋味的鲜度密切相关。测定茶叶中氨基酸总量最常用的方法是茚三酮比色法,其原理是在一定的pH条件下,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可在570nm波长下比色测定。在本刊1989年第三期中,作者介绍了绿茶中茶多酚总量的流动注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当你捧上一杯汤色红亮、香气馥郁、滋味浓爽的红茶,或者捧上一杯汤色黄绿明亮,香高持久,滋味醇和的绿茶时,你知道茶叶中的色、香、味是怎样来的吗?长期来,茶叶的色、香、味是如何形成的,总是一个谜,所以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来人们只能用眼、舌、鼻来看、尝、闻以评定茶叶的好与坏,这种方法叫茶叶的感官审评。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我国解放以  相似文献   

13.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高光和高温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茶叶的品质与产量.遮阴作为茶园管理中常用的农艺措施,可以通过改善茶园微环境,尤其是光环境,从色泽、香气和滋味等方面提高茶叶的品质,应用前景广泛.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遮阴对茶叶品质和产量的研究进展,从代谢物水平和基因调控水平阐释遮阴对茶叶色泽、香气和滋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冲泡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的化学品质是茶叶中的化学成分通过冲泡而在茶叶的色、香、味上体现出来的,已有不少研究探讨了冲泡条件对茶叶化学成分如氨基酸、茶多酚等的浸出效应,上述成分大多反映茶叶的滋味,而有关冲泡对茶叶香气的影响目前还很少见报道。本试验模拟日常饮茶方式,用气相色谱法着重探讨冲泡次数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茶叶》1986,(3)
在茶叶的成分中,氨基酸作为影响茶叶滋味的一种物质被重视。应用高速液相色谱仪分析茶叶中的氨基酸,并且采取木质部汁液,进行氨基酸含量分析。供试液的调制方法是把茶叶的热提取液用醋酸乙酯除去单宁,减压浓缩之后加入柠  相似文献   

16.
科技简讯     
二氧化碳对茶汤滋味成分的影响本实验是在茶叶浸提过程中通以CO_2气体,然后测定茶汤水溶性氨基酸、蛋白质、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感官审评茶汤滋味的差  相似文献   

17.
龙井茶加工中在制叶水分变化及其对茶叶滋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2020,(2)
含水率是茶叶加工中的一个关键性技术指标。本研究以一芽一、二叶龙井43品种鲜叶为原料,进行龙井茶机械加工试验,并测定龙井茶加工过程中叶子总体、芽梗和叶片部分含水率,分析茶叶加工过程中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连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测定茶叶中儿茶素、生物碱、游离氨基酸和黄酮醇苷类总计47种滋味物质成分,并结合感官审评分析,探讨龙井茶加工中走水过程与茶叶品质形成的关联。结果表明,龙井茶加工中在制叶在摊放过程中缓慢失水,在杀青过程中大量失水,在回潮过程中进行叶片内水分的再分布。水分的变化与茶叶品质关系密切,各工序阶段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均导致样品滋味中出现缺陷特征(生青/老火)。同时,杀青及回潮工序对在制叶梗叶含水率比例有显著影响,其中回潮工序能够通过促进在制叶梗叶水分的重新分布进而优化龙井茶滋味品质。因此,控制各工序在制叶含水率及梗叶含水率比例,同时配合回潮工序,是龙井茶加工的关键点,直接关系到龙井茶滋味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烘焙技术对中低档绿茶滋味品质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敖存  龚淑英  张俊  王辉  顾志雷 《茶叶》2010,36(1):21-25
选用三种夏秋绿茶原料,在100℃、120℃、140℃三个温度下,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烘焙处理,并进行了感官审评和滋味成分的理化分析。结果显示:烘焙能够去除茶叶的陈味和粗老油腻味,提高茶叶香气,降低茶叶青涩味,改善茶叶滋味;在烘焙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不断减少,氨基酸在不同温度下先增后减或不断减少,酚氨比、黄酮、花青素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100℃下烘焙2~3h,120℃下烘焙1h,对茶叶品质的提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绿茶贮藏过程中茶多酚含量的变化与感官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王登良 《茶叶科学》1998,18(1):61-64
分析了大叶种绿茶贮藏过程中多酚类与茶叶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多酚类下降率与滋味、汤色、香气得分的下降率基本一致;当多酚类下降5%时,即能引起茶叶汤色、滋味、香气的明显下降.当下降率达到25%时.茶叶质变严重,失去原有饮用价值。因此,可以考虑将茶多酚作为绿茶质变的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茶叶氨基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君  须海荣 《茶叶》2007,33(2):63-66
氨基酸是构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茶叶中氨基酸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氨基酸的分析手段不断更新和发展,本文就学者们对其方法的研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