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指秧苗育成后用手或抛秧机进行抛栽的一整套水稻栽培技术。目前,主要有水稻塑盘育秧抛秧栽培技术(又称水稻钵盘育苗抛秧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秧抛秧栽培技术(又称水稻无盘抛秧栽培技术)和水稻旱育抛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概念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指秧苗育成后用手或抛秧机进行抛栽的一整套水稻栽培技术.目前,主要有水稻塑盘育秧抛秧栽培技术(又称水稻钵盘育苗抛秧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秧抛秧栽培技术(又称水稻无盘抛秧栽培技术)和水稻旱育抛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稻旱育抛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水稻抛秧技术从日本引入以后,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水稻简化栽培的主要技术之一。目前我国水稻旱育抛秧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1)塑盘旱育抛秧。具有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但其适宜秧龄短,培育壮秧难,育苗成本高。(2)肥床旱育抛秧。具有秧龄弹性大、利于高产的优点,但其秧苗根部带土量少,抛植困难,不易立苗。(3)无盘旱育抛秧。综合了塑盘旱育和肥床旱育抛秧的优点,采用“无盘抛秧剂”包衣,在秧苗根部形成“吸湿泥球”,利于抛植立苗,易培育壮秧,不受秧龄限制,利于高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水稻免盘旱育抛秧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浅插技术和塑盘抛秧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其实质就是不需塑料软盘,直接利用肥床旱育秧,采用单株拔秧,利用秧苗根系带土直接抛秧。水稻免盘旱育抛秧与早育稀植手插秧相比,具有省工(亩省工3~4个)、省力、省种(亩省种0.5kg)、增产(一般增产10%以上)的效果;与塑盘抛秧相比,又具有省盘节本,秧苗健壮,根系发达,秧龄弹性大(秧龄可比塑盘育秧延长10~15d)。由此可见,水稻免盘旱育抛秧综合了旱育稀植和塑盘抛秧的优点,克服了缺点,是抛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1旱育无盘抛秧方式的技术优势目前水稻抛秧的育苗方式有2种:一是塑料秧盘育苗;二是肥床旱育苗。塑料秧盘育苗抛秧优点是根部带土,易抛秧,易立苗;缺点:一是适宜秧龄短(4张叶片以内);二是塑料孔径小,不易育出健壮秧苗;三是塑盘成本高。旱育抛秧优点是能培育小、中、大不同苗龄的秧苗,特别是能发挥旱育壮苗的优势,有利于构建高产群体;同时,能缩短本田生长期,利于茬口安排,利于免耕除草灭茬,并利于选用不同类型品种,发挥优质高产品种的潜力。缺点是秧苗根部带土量少,抛植困难,不易立苗。无盘旱育带土抛秧是采用“吸湿泥球”。无盘旱育带土抛秧技…  相似文献   

6.
水稻抛秧技术促增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抛秧技术是采用塑料秧盘或旱育苗床,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秧苗,移栽时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采取人工或机械均匀地将秧苗抛撒到大田的一种水稻栽培方法。水稻抛秧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按育秧方式不同,水稻抛秧可分为塑盘育秧抛栽、纸筒育秧抛栽、无盘旱  相似文献   

7.
旱育保姆无盘抛秧与塑盘旱育抛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旱育保姆无盘抛秧产量为9 572.25kg/hm2,千粒重为25.97g,且次生根多、秧苗单株带蘖数多,并形成长穗;这项技术还可节约成本,可大面积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8.
水稻移栽新技术——无盘旱育抛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是采用无盘抛秧剂旱育秧技术、抛秧技术相集成的抛秧新技术。它采用“旱育保姆”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实行旱育和抛秧。其技术特征是能在旱育秧苗的根部形成直径2.5~3厘米的“吸湿泥球”。该技术一方面综合了塑盘育苗抛秧的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提高了抛秧直立苗率,有利于物理立苗;另一方面综合了肥床旱育秧龄弹性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无盘抛秧剂结合种子包衣进行水稻无盘早育抛秧试验,结果显示:与肥床旱育抛秧和塑盘旱育抛秧处理相比,水稻无盘旱育抛秧处理的出苗率和成秧率分别提高5.1%~8.9%和5.8%~10.0%;恶苗病发生率、死苗及地下害虫的危害率均明显降低;秧苗单株带蘖数增加40%~60%,不定根数增加60%~80%,百苗干重增加30%~40%,苗高降低8%~10%;秧苗根部形成直径2.5~3.0 cm的"吸湿泥球",带土量提高4倍以上;秧苗抛栽直立苗率提高7倍以上,立苗时间缩短2~3 d;秧苗抛后发根力强,分蘖起步早、发生量大;群体生长协调,各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提高;1 hm2有效穗和总粒数提高,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1旱育无盘抛秧方式的技术优势 目前水稻抛秧的育苗方式有2种:一是塑料秧盘育苗;二是肥床旱育苗.塑料秧盘育苗抛秧优点是根部带土,易抛秧,易立苗;缺点:一是适宜秧龄短(4张叶片以内);二是塑料孔径小,不易育出健壮秧苗;三是塑盘成本高.  相似文献   

11.
一、水稻塑盘旱育大苗抛秧生长特征特性1.秧苗在苗床期表现为“生长抑制型”特征特性根据研究,水稻塑盘旱育大苗抛秧秧苗在苗床期,首先是秧苗地上部分,在干旱式水分管理和化学控苗作用下,其株高一般比水育秧苗降低30%~40%,叶龄减少0.5~1.0片;其次是地下部分,秧苗根系在秧盘孔  相似文献   

12.
水稻免盘旱育抛秧是我县的科技人员在水稻旱育稀植浅插技术和塑盘抛秧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水稻免盘旱育抛秧的实质就是不需塑料软盘,直接利用肥床旱育秧,采用单株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表明: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比塑盘旱育抛秧增产,其中无盘旱育抛秧密度以1.9万蔸/667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是采用无盘抛秧剂旱育秧技术、抛秧技术相集成的抛秧新技术。它采用“旱育保姆”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实行旱育和抛秧。其技术特征是能在旱育秧苗的根部形成直径2.5~3厘米的“吸湿泥球”。该技术一方面综合了塑盘育苗抛秧的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提高了抛植直立苗率,有利于物理立苗;另一方面综合了肥床旱育秧龄弹性大的优点,可培育矮壮多蘖壮秧,壮根壮苗,提高抛栽秧苗发根力,有利于生理立苗。同时减少了塑盘育苗成本。其技术效果主要是: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无盘旱育抛栽技术是在水稻早育秧基础上,结合塑盘抛栽技术,发挥互促互补作用,改手工插秧为抛秧。减轻劳动强度的一项轻型栽培技术,具有旱育秧秧苗素质优、矮壮分蘖多、根系暴发力强的优点,且抛栽后秧苗入土浅、返青快、发棵早。此外,还可比塑盘抛秧节约成本,有利轻型栽培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经多点试验、示范,全市试验示范面积3090亩,其中早稻1250亩、单季稻1500亩、连晚稻240亩,再生稻100亩。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无盘抛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秧苗素质、生育期、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对水稻旱育抛秧和软盘抛秧栽培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早育无盘抛秧是一项高产、低耗、高效的水稻轻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水稻实行窗纱垫底+旱育保姆剂的无盘抛秧育秧技术,具有秧苗素质好、带土量多,易起苗,易抛易立苗,根系发根力强,缓苗期短,返青快,利于抛足基本苗,群体结构合理,增产增效,虽成本比塑盘高10~15元/667m2,但产量比塑盘增产29~46kg/667m2。可以在水稻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旱育秧和塑盘旱育抛秧,是发展水稻生产的重大革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传统的水稻旱育秧在具体操作上较为繁琐,群众为图省事,经常忽略使用壮秧剂,使秧苗在生理转换期病理性和生理性死苗严重,恶苗病增多,为害秧苗,对本田期稻株生长不利。塑盘旱育抛秧的根盘小、苗体轻,根部不带土或带土少,立苗困难,且遇风难抛、易漂秧;同时塑盘育秧成本高,对多种生态条件、多种熟制、多种水稻品种的应用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水稻无盘抛秧剂对旱育秧苗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盘抛秧剂包衣稻种进行旱地育苗是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方式的核心技术.本研究采用无盘抛秧剂包衣种子,分析无盘旱育秧苗与塑盘旱育秧苗、常规旱育秧苗生理机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无盘抛秧剂包衣层具有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的特点,能增加秧苗根部土壤含水量,并起到蓄水保水作用;与塑盘旱育秧苗和常规旱育秧苗相比,无盘旱育秧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11.2%~21.0%、光合速率增加5.0%~29.2%、植株伤流量增加32.3%~72.7%、植株相对含水率提高3.88~14.29个百分点、植株可溶性糖增加30.2%~49.8%、植株含氮量增加19.1%~39.4%、植株根SOD活性提高26.0%~47.6%、植株叶SOD活性提高23.3%~35.7%.无盘旱育秧苗素质明显提高,抛栽后发根早、发根多、立苗速度快,为本田期水稻健壮生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水稻塑盘旱育大苗抛秧生长特征特性 1.秧苗在苗床期表现为“生长抑制型”特征特性 根据研究,水稻塑盘旱育大苗抛秧秧苗在苗床期,首先是秧苗地上部分,在干旱式水分管理和化学控苗作用下,其株高一般比水育秧苗降低30%-40%,叶龄减少0.5-1.0片;其次是地下部分,秧苗根系在秧盘孔内受到限制而“蜷缩式”生长;秧苗生长受到严格控制,从而表现出“生长抑制型”特征特性,目的在于培育出不仅是矮、健壮,而且重心集中于根团.能满足抛栽所需的秧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