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硫酸铜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秋霞 《水产养殖》2005,26(4):11-13
本文初步研究了硫酸铜对海洋微藻扁藻、角刺藻、小球藻和角毛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铜抑制不同微藻生长的最低浓度具有种类特异性,在生产实际中可以利用铜的抑制作用来提高微藻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2.
祁秋霞 《齐鲁渔业》2005,22(12):39-41
初步研究了硫酸铜对海洋微藻扁藻、角刺藻、小球藻和角毛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铜抑制不同微藻生长的最低浓度具有种类特异性,在生产实际中可以利用铜的抑制作用来提高微藻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饵料对毛蚶幼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毛蚶人工育苗过程中,使用球等鞭金藻、角毛藻、小球藻、扁藻4种藻类的不同组合投喂毛蚶幼体。结果表明,饵料种类越多,变态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球等鞭金藻、角毛藻、小球藻、扁藻搭配(体积比1:1:1:1)变态率为30%,出库需(壳长1 mm)27 d;球等鞭金藻、角毛藻、小球藻搭配(体积比1:1:1)变态率为29%,出库需29 d;球等鞭金藻、小球藻搭配(体积比1:1)变态率为24%,出库需31 d;角毛藻、小球藻搭配(体积比1:1)变态率为19%,出库需33 d;单一投喂小球藻,变态率为3%,出库需44 d。说明不同饵料间的营养可以互补,多种饵料搭配能为幼体发育提供更全面的营养,饵料多样性是影响幼体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营养条件对四种海洋微藻生化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种甲藻和2种硅藻为研究对象,采用半连续培养方法,设置氮限制、磷限制、无营养限制3种营养条件,研究营养条件对4种海洋微藻总蛋白质、总碳水化合物和总脂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藻在无营养限制时的单位藻细胞总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氮限制,但与磷限制差异不显著,东海原甲藻、锥状斯氏藻、中肋骨条藻和牟氏角毛藻在无营养限制条件下分别比氮限制高出了19.6%、9.6%、48.6%和65.9%;在营养限制下的单位藻细胞总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无营养限制,其中锥状斯氏藻和中肋骨条藻在磷限制下的单位藻细胞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0.045、0.006 ng/个,是无营养限制的4倍多;在营养限制下,东海原甲藻、锥状斯氏藻、中肋骨条藻和牟氏角毛藻单位藻细胞总脂含量均高于无营养限制,其中磷限制时分别比无营养限制时高出0.6、3.0、0.8、0.7 ng/个,磷限制比氮限制对总脂含量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基于海洋硅藻的生物燃油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藻与陆生作物相比,具有生物量大、生长周期短、脂质含量高、不占用耕地等特点,已成为生物燃油原料的首选。微藻生物燃油的经济性生产,需要建立能保持单一藻种优势的开放型微藻生产系统。采用海洋硅藻——角毛藻(Chaetoceros)作为讨论对象,综述了目前基于海洋硅藻的生物燃油生产系统设计所应用的技术:在开放型系统中生产硅藻,从生长介质中收获硅藻,从收获的硅藻中提取油脂和脂肪酸,以及整体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管角螺代谢物对浮游植物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管角螺的粪便,烘干处理后测定其营养成分组成;并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管角螺(Hemifusus tuba)代谢物对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亚心型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管角螺粪便中含有粗蛋白质(9.8%)、磷(0.38%)等微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管角螺的代谢物对三种单胞藻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三种微藻的生长与代谢物的添加量呈正比相关;管角螺代谢物对不同微藻的生长作用随种类的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差异,对湛江等鞭金藻和牟氏角毛藻的增殖作用明显高于亚心型扁藻(P0.05)。  相似文献   

7.
<正>牟氏角毛藻属于硅藻门、中心藻纲、盒形藻目、角毛藻科、角毛藻属,细胞较小,多为5~7微米,大部分呈单细胞,有时2~3个细胞组成链状,属耐高温种类,适合夏季培养,是双壳贝类、海胆、海参、甲壳类等幼体的优质饵料。目前,牟氏角毛藻和海链藻在南美白对虾育苗的育苗过程中被广泛用作开口饵料,但当前在生产上培养该微藻所采用的营养盐五花八门,加之培养设施多为开放式的水泥池,存在着易受污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波法、煮沸法和微波法3种方法分别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环状异帽藻和角毛藻进行细胞破碎及快速制备基因组DNA的研究。通过细胞计数和DNA浓度测定的手段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以选择适合不同藻种的细胞破碎方法。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和环状异帽藻用超声波法破碎效果较好;角毛藻用微波法较好。对用该三种方法制备的基因组DNA做了PCR扩增,电泳检测表明,与CTAB法扩增效果一样。本文建立的微藻DNA快速制备方法有望应用在赤潮藻类的快速分子鉴定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稳定培养微藻的几项措施。1藻种的选用 海产动物育苗的单胞藻品种主要为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扁藻、球等鞭金藻3011、绿金藻3012、盐藻、小球藻、角毛藻等。  相似文献   

10.
正牟氏角毛藻属耐高温种类,适合夏季培养,是双壳贝类、海胆、海参、甲壳类等幼体的优质饵料。本研究以f/2培养基为基础,对牟氏角毛藻重要生长因子CO2和氮源类型进行优化,探索符合其规模化生产的模式。一、材料与方法1.藻种牟氏角毛藻为本公司保存,生产性状优良,无杂藻,无污染。2.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上海奉贤一处半咸水池塘分离得到角毛藻(Chaetoceros sp.)SHOU-B98、小环藻(Cyclotella sp.)SHOU-B108和直链藻(Melosira sp.)SHOU-B110。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对3株硅藻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适宜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条件下3株硅藻的细胞组成。结果表明:角毛藻SHOU-B98、小环藻SHOU-B108和直链藻SHOU-B110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2.3、20.6和24.7℃;最适光照强度分别为28.0、40.2和69.8μmol·m-2·s-1;最适盐度分别为12.6、6.1和6.7。在适宜培养条件下,角毛藻SHOU-B98、小环藻SHOU-B108和直链藻SHOU-B110的蛋白质含量(占干重)分别为25.88%、21.01%和18.81%;总脂含量分别为10.36%、8.35%和11.34%。小环藻SHOU-B108含有丰富的20∶5n-3(EPA,19.13%)和20∶4n-6(ARA,13.47%)。角毛藻SHOU-B98和直链藻SHOU-B110分别含有3.43%和5.90%的22∶6n-3(DHA)。此3种硅藻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并且对低盐度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作为河口地区特种经济水产动物幼体的饵料微藻。  相似文献   

12.
方斑东风螺的人工育苗中常用的单细胞饵料有角毛藻、金藻、扁藻、小球藻、微球藻、塔胞藻等.其中对方斑东风螺幼体发育较好,变态率较高为角毛藻、金藻、扁球藻、微球藻和小球藻等.  相似文献   

13.
方格星虫幼体饵料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0种饵料投喂方格星虫幼体进行定性和定量试验,实验用的方格星虫幼体是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试验结果表明:9种海产单细胞藻类和面包酵母都是方格星虫幼体的良好饵料,其中以扁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牟氏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投喂效果最好,星虫幼体日平均生长率达46~52μm,存活率达80%以上。饵料密度对星虫幼体生长及存活的影响明显。饵料密度过低,星虫幼体生长率和存活率都较低;饵料密度过高时,虽然星虫生长率有所提高,但存活率明显下降。扁藻投喂密度以4000~6000cell ml、金藻、角毛藻密度以15000~20000cell ml为宜。初期幼体投喂金藻和角毛藻时,其生长率大于投喂扁藻的生长率;后期幼体投喂扁藻时,幼体生长率反而大于投喂金藻和角毛藻的生长率。因此,初期幼体宜投喂细胞较小的金藻和角毛藻,后期投喂扁藻。  相似文献   

14.
尹翠玲  梁英  张秋丰 《水产科学》2007,26(3):154-159
在温度(23±1)℃,盐度31,光照度5000 lx的条件下,用含有不同磷浓度(0、2.27、18.15、36.3、72.6、290.4μmol/L)的培养基对盐生杜氏藻和纤细角毛藻进行培养,研究2种微藻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磷浓度对其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周期中,磷浓度对两种微藻的光合作用及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盐生杜氏藻的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均随着起始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90.4μmol/L处达到最大值;纤细角毛藻的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在18.15μmol/L处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磷浓度的继续升高,其上述指标反而降低。所以盐生杜氏藻和纤细角毛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磷浓度分别为290.4μmol/L和18.15μmol/L。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虾生物絮团集约化养殖尾水含有高浓度硝态氮和磷酸盐的特征,比较分析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盐藻(Dunaliella sp.)3种微藻在配制尾水中的存活生长状况及其对无机氮磷的去除效果,以期筛选出适宜的微藻用于后续尾水净化技术。采用显微镜计数法测定藻细胞密度,国标法测定总无机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磷酸盐的含量。结果显示,钝顶螺旋藻在实验前后的藻细胞密度变化不大(P>0.05),约为3.32×106 个/mL和5.88×106 个/mL;牟氏角毛藻和盐藻细胞密度有明显增加(P<0.05),分别从初始的4.00×104 个/mL和2.50×105 个/mL升高至实验结束时的1.66×106 个/mL和1.06×107 个/mL。经过16 d实验,钝顶螺旋藻组对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去除率分别为79.60%和46.06%,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第8天时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高达98.55%;牟氏角毛藻组16 d的磷酸盐去除率为98.2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表明,3种微藻均可在对虾养殖尾水环境中存活,且对尾水氮磷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一种新方法浓缩的几种海洋单胞藻膏分别投喂稚参和幼参,结果显示:浓缩盐藻膏和新月菱形藻膏投喂刚附着的稚参,成活率均优于投喂鼠尾藻的对照组.用小球藻膏、扁藻膏、叉鞭金藻膏、新月菱形藻膏、盐藻膏、角毛藻膏投喂2cm左右的的幼参,试验表明:盐藻膏、角毛藻膏是幼参的优良饵料,而小球藻膏、扁藻膏、叉鞭金藻膏、新月菱形藻膏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及混合藻(金藻和角毛藻1∶1混合)投喂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研究了微藻饵料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饵料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发育的效果有差异,金藻是最佳饵料品种,角毛藻次之,其后分别为巴夫藻、小球藻和混合藻,扁藻不适于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的开口饵料。就饵料种类而言,金藻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饵料的成活率可达(23.12±1.8)%,显著高于其他单胞藻类(P<0.05)。就发育速度而言,以角毛藻和金藻混合喂食的海胆浮游幼体整体发育速度最快,幼体平均体长为(885.25±30.49)μm,显著高于其他5种处理(P<0.05);投喂巴夫藻的浮游幼体前期生长较慢,体长为(337.98±24.56)μm,后期较其他单胞藻类生长快,体长可达(580±32.95)μm,适宜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后期饵料。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批次培养方式研究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inatum)、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在不同碳(C)、氮(N)、磷(P)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以期为养殖尾水的原位处理筛选优良藻种(株)。结果表明,这7种微藻的比生长速率与C、N、P浓度总体呈正相关。相较对照组,C对旋沟藻、骨条藻和拟微绿球藻比生长速率的促进作用分别为35%、19%和19%,P对比生长速率的最大促进作用介于25.01%~446.60%,硝酸盐为16.54%~77.52%,铵盐为15.79%~88.82%,尿素为25.16%~71.43%。7种微藻的最大比生长速率与细胞体积总体呈负相关,棕囊藻的比生长速率最高,拟微绿球藻和扁藻最大比生长速率与其他藻华种相比无显著差别。微藻的氮磷吸收速率随细胞体积增加呈升高趋势,单位氮磷利用效率随细胞体积增加呈降低趋势。培养液中P吸收速率显著高于N,氮磷比均呈升高趋势。眼点拟微绿球藻和亚心形扁藻可用于养殖尾水氮磷的快速去除。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单胞藻作为饵料在贝类育苗中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单胞藻培养的好坏成为贝类育苗是否成功的关键。如何培养出纯度高、密度大、细菌少、生长鲜嫩的藻类直接关系到贝类育苗出苗的质量和数量。笔者在1995年7月至2004年8月在威海市渔政处海珍品试验站和海南省水产研究所从事培育贝类单胞藻的培养,下面谈谈实践结果和个人体会,以供技术人员参考和交流。贝类育苗中,常用的单胞藻有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金藻、扁毛藻、小球藻、微球藻等。一、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都属硅藻门。角毛藻…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大面积贝类工厂化苗种中选择的饵料单胞藻有角毛藻、金藻、扁藻等微藻品种,这些藻最适宜光照强度一般均在4000勒克斯以上。浙南贝类育苗场规模化育苗的品种主要有泥蚶、青蛤、缢蛏等滩涂贝类,在苗种场的现有技术条件下,碰到恶劣的天气(如台风、阴雨天),这些常规微藻繁殖速度往往会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造成育苗的减产或失败。筛选营养效果优良且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