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一项传统项目,回顾和反思近几年蚕桑生产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对于正在出现恢复性生机的蚕桑生产确定今后的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要使我市蚕桑生产走上稳定协调发展的健康轨道,必须以建设高效蚕业为目标,大力推进蚕桑产业化进程.一、产业化经营是发展蚕桑业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建设蚕桑生产基地,是我市发展蚕桑生产的必经之路,是我市蚕桑生产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市政府从去年起,把建设蚕桑生产基地镇(乡)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作为我市今后发展蚕桑生产的主要任务.市政府同意在去年建设六个蚕桑生产基地镇(乡),并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今年新增加六个蚕桑生产基地镇(乡),扩大基地建设规模.  相似文献   

3.
前言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的传统骨干付业.无论从发展的广度或是经济效益上看、蚕桑生产都是我市经济腾飞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商品性生产.当前,世界正酝酿着"新的产业革命",向着信息社会的时代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继续稳定蚕桑生产在我市国民经济中已取得的地位,如何继续利用和开拓我市优越的自然资源,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进而转化成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农业的两个转化,搞好蚕桑战略发  相似文献   

4.
<正> 盐城市的蚕桑生产,近几年来发展较快。1989年收购蚕茧2.385万吨,为1980年的(?).9倍,平均每年递增2265吨;比1988年增产(?)350吨,增长36.3%。我市蚕桑生产发展较迅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注重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则是我市蚕桑生产能够稳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我们调查了全市13个蚕桑重点乡(镇)的生产现状,听取了当地干群对蚕桑生产的意见,现就有关问题探讨如下: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蚕桑在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市农村一项传统骨干副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的蚕桑生产稳步发展。桑田面积从1978年的6.4万亩发展到1994年15.1  相似文献   

6.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传统的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市的农业生产中,蚕桑生产有着最完整的产业链,从蚕种繁育到种桑养蚕,从缫丝织绸到丝绸印染,从服装生产到出口创汇,其产业链最长最完整。但目前蚕桑生产在我市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蚕农普遍老龄化,机械化程度十分低下,制约了  相似文献   

7.
我市的蚕业生产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现已建立了武林蚕种场、贵县蚕种场、贵县、平南、桂平蚕业站等蚕种生产及蚕桑技术推广机构,使我市的蚕桑生产得到不断发展,逐步成为全区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种桑养蚕也逐步成为我市的主要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大面积滑坡和蚕茧产量的急剧减少,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呼声日益高涨。合理布局,推进蚕桑产业化进程仍然是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蚕桑生产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一项传统产业和优势项目,茧丝绸行业对推动我市整个经济的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和劳动就业,扩大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和反思我市近几年蚕桑生产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对于正在出现恢复性生机的蚕桑生产以及确定今后的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要使我市蚕桑生产走上稳定协调发展的健康轨道,必须以建设高效蚕业为目标,大力推进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9.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的传统项目,桑园面积、年发种量历史上最高达到11万亩、28万张。近几年因受茧丝绸市场的冲击,蚕桑生产严重滑坡,桑园面积下降到4万亩,年发种不足10万张。造成蚕桑下滑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茧丝市场的疲软,另一方面主要是蚕桑生产的产业化水平低、效益差、缺乏竞争能力。近两年来我市从加强基地建设着手,积极推进蚕桑生产产业化进程,较好地稳定发展蚕桑  相似文献   

10.
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经济的多经骨干产业之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发展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大多数养蚕区(市)县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我市蚕桑生产具有普遍发展的广阔前景:一是蚕茧长期有销路,经济价值高,农民有积极性;二是重庆地区具有田边壁多和自然气候适宜的优越条件;三是有较为悠久的发展蚕桑生产历史,有丰富的栽桑养蚕经验.目前,国内外丝绸市场行情进一步好转,今春鲜蚕茧收购价格回升到每公斤13元的正常水平,丝绸销售价格也稳中有升,新一轮发展蚕桑生产的机遇已经来临.为此,笔者认为,各地一定要按照许忠民、陈光国副市长在和重庆市1998年蚕桑(种)生产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讲话要求,千方百计抓好今  相似文献   

11.
刘波 《四川蚕业》2012,40(3):43-44
<正>我市蚕桑资源丰富,是全省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之一,蚕桑产业曾一直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受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茧丝价格下滑及"5.12"地震灾后重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市蚕桑产业严重萎缩,曾一度跌入历史低谷。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蚕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的一项传统骨干副业,是茧丝绸系统工程的第一车间。在当前深化改革,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如何巩固发展蚕桑生产,落实蚕桑激励政策,完善  相似文献   

13.
<正>蚕桑是我市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也是我市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是"4231"产业培育计划中的稳定提升产业。目前我市蚕桑产业生产规模位列全省第二,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在我市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蚕桑产业受到市场行情、比较效益、收购体制、生产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在稳定提升中困难和问题仍然较突出。其中现行蚕茧收烘体制对蚕桑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蚕茧一直实行统收统购,优质优价政策难于落实,  相似文献   

14.
<正>我市是全省蚕茧重点产区之一,蚕桑生产是堤东21个乡镇的传统骨干副业项目,蚕桑生产效益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收入。  相似文献   

15.
<正>蚕种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历来都实行统一经营管理,较好地保障了我市供种质量,保证了我市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但近几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飞速发展,蚕种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市场经济对人们观念的冲击,蚕种销售出现了多头经营、重放轻管的混乱现象。各地乱订外省蚕种的情况十分突出,边界地区尤为严重,甚至出现了难管住、也无人管的情况。以至劣质蚕种大量流入我市,严重扰乱了我市蚕种经营,给蚕种和蚕桑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6.
桐乡市是全国优质蚕茧重点生产基地,蚕桑产业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种桑养蚕优越条件,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由于茧丝行情的不稳定、从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及生产环境的日益恶化等因素,直接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蚕桑生产呈下滑趋势.为稳定我市蚕桑生产,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现就产业萎缩现状,制约因素及稳定措施进行初步剖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市目前蚕桑生产的形势储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进一步稳步发展蚕桑生产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 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治穷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主要经济项目,到1992年年底桑园面积已达2.33万公顷(35万亩),生产蚕茧2.5万吨,形成48个年产茧1500吨以上的基地乡镇,产量占全市的89%。同时由于蚕桑生产的发展带动了一批乡镇茧丝绸加工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一个有效途径。但当前我市的蚕桑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蚕桑生产面临的困难1.供求关系的转变,影响到价格的稳定。近几年国内蚕茧生产的大幅度增长已超过了需求的增长;国际上一些经济比较落后但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国家,在生丝主要消费国的大力支持下,也积极发展蚕桑生产,产  相似文献   

19.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一项传统骨干副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1992年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多年来,它为富裕农民,振兴农村经济,促进丝绸工业发展和出口创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近两年来,随着茧丝绸的宏观失控,行业的严重滑坡,全面亏损,蚕桑生产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蚕桑生产能否再展雄风,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已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笔者试图从淮阴蚕桑生产大起大落的现象中,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就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蚕桑生产是我市广大农村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解放四十年来,我市蚕桑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目前,全市年发种130余万张,产茧2500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达2.3亿元,出口创汇7000余万美元。蚕桑生产在我市具备了一定规模,在农业生产值中占相当比重,当前,它的稳定健康发展对我市农村顺利奔小康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