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马素敏 《乡村科技》2023,(12):111-113
细菌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危害最严重、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类疾病,所以在水产养殖中需要注重防治此类疾病。目前,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防治主要依赖抗菌药物,但农业农村部批准生产和使用的水产养殖用抗菌药物种类较少,而且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还会带来环境污染与药物残留等问题。因此,寻找绿色环保的方法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成为当务之急,噬菌体由此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此,对利用噬菌体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的优势进行概述,并总结噬菌体在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正>淡水养殖就是用海水之外的淡水资源进行养殖。淡水养殖具有很多优势,其不但投资少,养殖品种灵活,而且淡水养殖生产比较稳定,风险比较小,并且养殖规模在鱼类养殖中占较大比例,因此具有比较成熟的淡水养殖方法与经验。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效益在不断提高,但在养殖户获得良好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鱼类疾病问题,困扰着广大养殖户。甚至有些流行疾病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很大冲击,给养水产殖户造成严重损失。文章针对淡水养殖业中常见的鱼类疾病进行分析,且重点分析了几种比较流行的病害,同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淡水养殖户提供参考。一、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3.
当前各国鱼类养殖业正朝着集约式精养的方向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鱼病流行就成为阻碍水产养殖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鱼类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寄生物侵袭鱼体而引起的。此外,外界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也能造成鱼类病害。 引起鱼类疾病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和寄生虫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同市水库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向集约化发展,但造成了一定生态问题.大同市水库水产养殖中饲料、鱼类排泄物、病害防治药物与生活垃圾均会对水库造成污染,需科学规划水产养殖区域、建立水产养殖环境测评机制、加强对养殖残饵收集技术的研究、推行健康水产养殖技术、科学运用生物学技术,降低水产养殖对水库造成的污染,实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长期滥用也产生了污染环境、耐药性差和威胁食品安全等诸多问题。亟待寻求一种既能有效控制海水养殖动物疾病、又环境友好的新技术、新产品,以部分或完全替代抗生素或化学药物。噬菌体是一种安全、高效、无毒无害、生态友好的疾病防治绿色产品,相继在陆生和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应用。介绍了噬菌体生物学、噬菌体治疗及噬菌体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等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噬菌体防治水产养殖病害的前景,以期为噬菌体治疗水产养殖疾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疏于预防造成的疾病经常会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所谓“预防为主”,就是要把预防水产养殖疾病提到主要日程.从而不断加强水产养殖疾病的预防。那么,如何预防?笔者认为.要采取生态与药物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即采取彻底清塘消毒、创优水体环境、加强水质调控和注重药物预防等多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治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 ,名特优水产养殖越来越受到青睐。在鱼病防治中 ,同样的鱼病 ,同样的药物 ,因某些名特优品种其生理、生态习性与常规养殖种类不尽相同 ,施放后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 ,在名特优水产养殖中 ,应特别注意某些药物对鱼类造成的危害和损失。1 喹诺酮类这类药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的发生率和危害性不断提高,已成为制约国内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  相似文献   

9.
淡水鱼养殖在我国水产养殖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水产养殖最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在淡水鱼养殖当中,造成鱼类死亡和减少的最主要的疾病是细菌引起的败血症,本文即概括细菌性败血症引起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总结出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方法,以减少淡水鱼类养殖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鱼类寄生虫病是目前水产养殖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因此深入研究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及其及所致危害等对于预防和控制鱼类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我国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种类、防治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又从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和分子免疫学等3个方面对鱼类寄生虫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该领域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