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水平土柱法对三种滨海盐渍土的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土壤的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变化于0.14~117.32cm~2·min~(-1)之间,比非饱和土壤的离子扩散率大几个数量级;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升高,符合 D(θ)=ae~(bθ)经验公式;含水量与 Boltzmann 变换参数λ之间的关系为(λ)随含水量的下降而降低;在质地相同的情况下,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均对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有很大的影响,但土壤盐分浓度在含水量达0.2cm~3·cm~(-3)以上时对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大丰王港试验站滨海盐渍土饱和导水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丰王港试验站滨海盐渍土饱和导水率的初步研究陈效民,茆泽圣,刘兆普,徐中祥(南京农业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南京210095;大丰王港试验站,大丰224145)PRELIMINARYSTUDYONSATURATEDHYDRAULICCONDUCTI...  相似文献   

3.
负压式土壤张力计测定法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普通负压式水银张力计最小读数1mm汞柱,即最小读数为13.6mm,水柱,改进后负压式复合张力计读数更精确,最小读数为1.0mm水柱,提高精确度13.6倍,使用其测定土壤水势更准确,田间条件测定土壤水势改以往普通负压式水银张力计一点测定为改进后负压式复合张力计两点测定,并能直接反映田间两点水势差异情况,判断田间土壤水分运动趋势,它使研究温度对土壤水势影响更方便,改装后负压式复合张力计对温度升降造成水势变化是通过U形管式黄液压力计数反映的,所以较准确反映温度对水势影响,因而测得结果更接近田间土壤水势,另外,改装后负压式复合张力计能准确测定土壤水势,通过称重计算出一定时间经过一段距离和横断面土壤水分运动而散失水量,从而求得在稳态流条件下土壤非饱和导水率,为土壤水分运动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4.
鄂东南红壤水分运动参数与红壤性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鄂东南5种母质发育的红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扩散率,推导了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对试验资料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土壤水吸力(ψ)与土壤含水量(θ)、土壤水分扩散率(D)与土壤水饱和度(G)、土壤非饱和导水率(K)与土壤水饱和度(G)的经验公式,并将参数与土壤性质进行了相关分析,ψ-θ、D-G之间的参数与土壤性质关系很密切。实测的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土壤通气孔隙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在土壤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研究了温度梯度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含水量条件下,增温可提高土壤水势,呈现黄泥巴>土>黑垆土的顺序;在同一含水量条件下,3种土壤在低温区及高温区均随温度梯度增加,土壤水分通量和导水率增大,但土壤导水率随温度梯度变化幅度小于土壤水分通量;温度梯度和含水量相同时,高温区土壤水分通量和导水率大于低温区;土壤水分通量及导水率呈现黑垆土>土>黄泥巴的顺序。同一土壤随含水量增大,土壤水分通量和导水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导水率的影响机制,采用控制生物炭的裂解温度为200、400、500、600℃,生物炭的施用水平为2%、5%(质量比)的方法,利用HYPROP实时测定土炭混合物在蒸发过程中张力的变化,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试验,研究分析生物炭对土壤非饱和导水率的影响机制,以及生物炭裂解温度和生物炭施用水平与土壤非饱和导水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在低生物炭(2%)施用水平下,生物炭的裂解温度越高对土壤的持水能力改良效果越好;(2)在高生物炭(5%)施用水平下,裂解温度为400℃时制备出的生物炭,对土壤持水能力的改良效果最好;(3)生物炭对土壤导水率的影响同时受到生物炭施用水平和生物炭裂解温度2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温度梯度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土壤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研究了温度梯度对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含水量条件下,增温可提高土壤水势,呈现黄泥巴>Lou土>黑垆土的顺序:在同一含水量条件下,3种土壤在低温区及高温区均随温度梯度增加,土壤水分通量和导水率增大,但土壤导水率随温度梯度变化幅度小于土壤水分通量;温度梯度和含水量相同时,高温区土壤水分通量和导水率大于低温区;土壤水分通量及导水率呈现黑垆土>Lou土>黄泥巴的顺  相似文献   

8.
土壤因素对根系导水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系导水率研究在SPAC系统水分传输应用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土壤水分、盐分、养分、温度、质地和寄生生物等多种土壤因素影响根系导水率研究现状的论述与分析,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今后在研究多种环境因素对根系导水率影响的同时,还应考虑时间(包括天、月、年等不同时间尺度)对根系导水率的影响;为推动根系导水率研究的发展,还需要对现有的测定手段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方便、快捷、准确地测定根系导水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测定和数学拟合,研究了四川盆地7种紫色土的3个重要水分运动参数。结果表明,比水容量、非饱和水扩散率和非饱和导水率与土壤含水量(0.3~0.5cm~3/cm~3)或土壤吸力(0.25~90KPa)的关系都可用幂函数式y=ax~b模型来表达。不同紫色土水分运动参数与土壤含水量或土壤吸力的关系以及土壤性质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取决于数学模型a、b两参数。  相似文献   

10.
长期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水分运动与热力学函数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的土壤,研究了温度、水分、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比较,土壤水势温度效应为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单施化肥;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提高土壤水势可增加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呈现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单施化肥;在相同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增加温度可提高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其导水率温度效应值(dk/dt)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和单施化肥。土壤含水量一定时,随着相对偏摩尔自由能变和相对偏摩尔焓变增大,土壤非饱和导水率也增大,并且高量玉米秸秆还田大于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和单化施肥,拟合得出的相对偏摩尔自由能变和相对偏摩尔焓变与土壤非饱和导水率方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在半水成的滨海盐化潮土区测定土壤蒸发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土壤水负压力和土壤非饱和水流上行的达西公式,应用负压计测定土壤蒸发量的方法,优于国内常用的波波夫法.前者能够准确、快速、简便地测定自然状态下的土壤蒸发量,并可直接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2.
用一步出流法测定土壤的导水参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一次加压出流法测定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土壤水扩散率的方法,结合逐次加压法,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便可求出土壤的非饱和导水率K(θ),方法简便,概念明确,仪器设备简单,一次试验可以同时测得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全部参数。  相似文献   

13.
人工降水条件下土壤脱盐动态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并结合野外灌水脱盐实验,对比分析了土壤和淋溶液中的电导率、盐基离子以及pH的动态变化,探讨了滨海盐渍土灌水脱盐的动态规律与机理,为节约用水和盐渍土改良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层状土壤中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随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块尺度条件下的层状土壤中,土壤水力特性及土壤水分变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可以看作是一维随机空间函数的实现。利用AR(1),MVAR(1)和NNM等3种随机生成模型分别生成饱和水力传导度、孔隙大小分布参数和容水度的随机样本,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模拟法对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进行了随机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参数的空间变异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是不同的,土壤参数的方差越大,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越大;土壤参数的空间变异尺度越大,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越大;随机模拟计算所得的水分变量的一阶矩与大尺度模型计算结果甚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PAM的土壤保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能对土壤水分特征产生重要影响,为阐明聚丙烯酰胺(PAM)对黄土高原主要土壤类型(黄绵土、黑垆土和塿土)的保水作用,采用土柱法研究了PAM用量分别为54.5,112.9,169.4和225.8 mg/kg对3种土壤的持水性能、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土壤蒸发量的影响,并以不添加PAM为对照。结果表明,PAM提高了黄绵土和黑垆土的持水量,而对土娄土效果不明显。在土壤导水率方面,PAM对黄绵土的改善效果最明显,除添加225.8mg/kg PAM的处理外,土壤饱和导水率随PAM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黑垆土的饱和导水率与对照相比也有一定提高,但添加225.8 mg/kg PAM的处理除外;土娄土的饱和导水率在施入PAM后降低。在一定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保水剂抗蒸发作用明显,随PAM用量的增加,各土壤的蒸发量均减少,其中土娄土、黑垆土和黄绵土添加225.8 mg/kg PAM的处理与对照相比,蒸发量分别减少24.5%,55.8%和33.7%。说明在一定用量范围内,PAM可以提高黄土高原主要类型土壤的持水和导水性能,并且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相似文献   

16.
滨海盐渍土水盐运移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着重对滨海盐渍土水盐运移进行了模拟探讨,初步获得了淋洗脱盐分含量和土体构型等影响因素对水盐运移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南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规律,为进一步研究人工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提供基础科学理论支持。  方法  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内的马尾松、杉木、尾巨桉、米老排、红锥等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恒定水头法测定5种人工林地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利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数学分析方法,探讨南亚热带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1)杉木和马尾松2种人工林土壤的平均饱和导水率相对较高,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的平均饱和导水率最低。不同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随土壤深度均具有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规律,且土壤表层(0 ~ 10 cm)的饱和导水率均显著高于土壤下层(10 ~ 50 cm)。(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大于0.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黏粒含量均与饱和导水率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密度与饱和导水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大于0.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土壤密度、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是土壤饱和导水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砂粒含量、粉粒含量和黏粒含量是次重要因素。  结论  相比红锥、尾巨桉和米老排,杉木和马尾松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延缓地表径流产生,减少土壤侵蚀。应注重科学的人工林经营措施,以便有效提高土壤的导水与贮水能力。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egative pressures and soil textures on water and salt movemen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negative pressure irrigation(NPI).Four soil textures of varying fineness(Loamy Sand,Loam,Silty Loam,and Sandy Loam) and three negative pressure values(0,-5,and-10 kPa) were used.As irrigation time increased,wetting front movement speeds decreased,and as negative pressure increased,wetting front size decreased.Coarse soils had the smallest wetting front under greater negative pressure.Next,water infiltration rate decreased as irrigation time increased,and coarse soils had the lowest average infiltration rate under greater negative pressure.Finally,salt content increased with distance from the irrigation emitter and with increased negative pressure.Further,coarse soils were found to have decreased desalination under greater negative pressure.Thus,soil texture has a strong effect on NPI efficiency.However,by adjusting pressure values in accordance with soil texture,soil water content can be controlled and maintained.These findings are important to the improvement of NPI systems,increasing their practicality for agricultural use.  相似文献   

19.
不同降雨强度下滨海盐渍土水盐运动规律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原状土柱 ,对滨海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7,14和 2 8mm的雨量下 ,滨海盐渍土土壤剖面的水分运动规律基本相似 ,水分运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入渗控制阶段和蒸发控制阶段。第 1阶段经历的时间很短 ,第 2阶段经历的时间较长 ,其水吸力随时间变化趋势符合对数方程 ,达到极显著水平。剖面上盐分运动规律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小雨时土体中的盐分再分布十分缓慢 ,甚至基本没有变化 ;中雨和大雨时土体中的盐分明显发生再分布 ,且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即盐分迅速下降阶段和盐分缓慢上升阶段。中雨和大雨第 2阶段盐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也符合对数方程 ,达到极显著水平。就脱盐效果而言 ,小雨很难使土体脱盐 ;中雨能使土体在短时间内部分脱盐 ,但长期而言 ,整个剖面脱盐效果不理想 ;大雨能使整个土壤剖面长期处于脱盐状况 ,因此脱盐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