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就不同坡向对毛竹主要解剖特征的影响及与物理力学性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维管束比量基本都是随着毛竹轴向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东北山顶和西南山脚的维管束比量及平均面积分别是42.2%和44.5%、0.318 mm2和0.261 mm2,其中,后者的比量比前者增大5.5%;基本组织比量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东北山顶和西南山脚的毛竹基本组织比量分别为57.8%和55.5%,后者比前者降低3.98%;东北山顶和西南山脚的导管比量及平均面积分别为4.36%和5.70%、0.0154mm2和0.0191mm2,在0.05水平上经双样本等方差假设得出,东北山顶和西南山脚导管比量及平均面积、维管束平均面积间差异均显著.抗弯弹性模量与维管束比量有较高的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2.
不同海拔高度及坡向毛竹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合理开发及高效科学加工利用竹材资源,对不同海拔高度及坡向毛竹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高度与坡向上生长的毛竹,其基本密度、气干密度都随自身轴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东北坡向山顶毛竹和西南坡向山脚毛竹的基本密度分别为0.715、0.720 g.cm-3,气干密度分别为0.827、0.835 g.cm-3;东北坡向山顶毛竹和西南坡向山脚毛竹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分别为59.840、56.206 MPa,196.293、179.918 MPa和11934.07、11244.71 MPa,东北坡向山顶毛竹此3项指标分别比西南坡向山脚毛竹高出6.5%、9.1%和6.1%,在0.05水平上经T-检验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3.
坡向对毛竹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不同坡向毛竹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为竹材资源合理开发、加工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按照GB/T 15780-1995对毛竹材的气干密度、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气干密度、基本密度随毛竹轴向高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其中,东北、西南坡向的基本密度分别为0.699 g·cm-3和0.720 g·cm-3,气干密度分别为0.798 g·cm-3和0.835 g·cm-3,西南坡向毛竹的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分别增加了2.973%和 4.618%,在0.05水平上经 T-检验差异显著.东北坡向与西南坡向毛竹的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分别为12 368.28、11 244.71 MPa,55.858、56.206 MPa和183.203、179.918 MPa,其中,东北坡毛竹的平均弹性模量较西南坡高9.08%.  相似文献   

4.
黄藤发育过程中主要解剖特征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藤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系统分析了维管束、后生木质部大导管及纤维形态特征等主要解剖特征及其与生长发育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轴向高度增加,维管束比量先升后降,导管分子长度和长宽比先降后升;维管束长短径、纤维双壁厚、壁腔比、管直径和形状因子逐渐减小;维管束密度、纤维腔径和导管分子密度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径向由藤芯到藤皮维管束比量和密度、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导管密度逐渐增大;维管束长径和短径、纤维腔径、导管分子直径、形状因子逐渐减小。维管束比量、长径、短径、形状因子和密度分别为40.2%、468.933μm、333.838μm、0.722和5.76个.mm-2,纤维长度、直径(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和壁腔比分别为990.476μm、12.041μm、6.350μm、5.691μm、86.23和1.05。导管分子长度、直径、长宽比、形状因子和密度分别为1 621.796μm、187.172μm、9.207、0.877和5.65个.mm-2。  相似文献   

5.
黄藤材发育过程中维管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我国棕榈藤资源培育和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以我国特有的黄藤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系统分析了黄藤茎中维管束比量及形态特征与其生长发育规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轴向上维管束比量在36.2%~42.4%,由藤茎基部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先上升,至中部后又下降;径向由内向外基本呈增大的变化趋势,维管束比量平均值为40.2%。轴向上维管束长径和短径分别在0.341~0.526 mm和0.255~0.400 mm范围内,由藤茎基部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径向由内到外基本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维管束长径、短径平均值分别为468.933μm、333.838μm;形状因子平均为0.722。维管束密度在轴向由藤茎基部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径向由内到外总体上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平均值为5.63个.mm-2。  相似文献   

6.
探究冀北山区天然林黑桦木材材质,为天然林黑桦木材的培育与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阴坡和半阴坡长势良好的林木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通过离析法、拉线法和切片法对冀北山区2种坡向50年生天然林黑桦木材胸径处圆盘解剖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阴坡黑桦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均值分别为1607.86、24.74μm和64.87、0.69,半阴坡黑桦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均值分别为1782.69、25.91μm和68.75、0.70;不同坡向天然林黑桦木材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由髓心向树皮方向的径向变异趋势为初始迅速增大,随后趋于稳定;纤维壁腔比自髓心向树皮方向呈波浪式变化,且略有增大的趋势。2)阴坡黑桦木射线比量、导管比量、纤维比量均值分别为16.80%、18.93%、64.27%,半阴坡木射线比量、导管比量、纤维比量均值分别为15.37%、18.96%、68.72%;由髓心向外,组织比量等指标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波动,变异规律较差。3)黑桦木材2种坡向间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差异显著,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不同淹水程度对长江滩地枫杨组织比量的影响及变异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研究结果表明:在径向上,阉水1个月和2个月的两组间,除导管比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反外,纤维比量、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和木射线比量变化趋势相近似。在轴向上,两组间纤维比量和木射线比量随树高的增加变化趋势相反,导管比量和轴向薄壁组织比量随树高的增加变化趋势相似。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纤维比量分别为65.89%、62.7%;木射线比量分别为12.22%、15.07%。经T-检验,在0.05水平上,纤维比量和木射线比量在两组间差异显著,而导管比量和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高地钩叶藤与钩叶藤组织比量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合理开发利用棕榈藤资源,以高地钩叶藤和钩叶藤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系统分析各组织比量在径向和轴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地钩叶藤和钩叶藤薄壁组织、后生木质部大导管、纤维及筛管比量分别为59.6%和50.2%、15.9%和16.4%、19.6%和28.9%、4.9%和4.5%,其中薄壁组织比量高地钩叶藤比钩叶藤高18.7%,纤维比量低32.2%,经F检验差异在0.05、0.01水平上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径向由外向内,薄壁组织比量呈增大趋势,后生木质部大导管比量、纤维比量和筛管比量呈减小趋势。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高地钩叶藤薄壁组织比量、钩叶藤筛管比量先增大后减小,钩叶藤薄壁组织比量、高地钩叶藤后生木质部大导管比量不断增加,高地钩叶藤和钩叶藤纤维比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冀北山区50年生天然林白桦木材解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坡向对白桦纤维形态、组织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坡白桦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壁腔比、纤维比量等指标平均值大于半阴坡,而半阴坡纤维宽度、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等指标平均值大于阴坡;不同坡向天然林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由髓心向树皮方向的径向变异趋势为初始增大随后趋于稳定增加,壁腔比在径向上呈递增或递减波浪式变异,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纤维比量由髓心向外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波动;坡向对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影响显著、对长宽比影响极显著,对宽度、壁腔比、组织比量等影响不显著,多项式方程对白桦木材纤维性状和生长轮拟合效果好;白桦幼龄材和成熟材的界限为第20年。从解剖特性看,阴坡、半阴坡天然林白桦木材适宜制浆造纸。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的对棕榈藤材进行开发和加工利用,以粉藤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其组织比量、纤维、维管束及导管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粉藤薄壁组织、导管、纤维筛管比量值分别为34.7%、32.3%、26.9%和6.1%;纤维长度、直径、双壁厚、腔径和长宽比分别为1 425.0μm、16.4μm、11.0μm、5μm和87.9;维管束的径向、弦向尺寸和密度分别为556.1μm、519.4μm和3.6个·mm~(-2);后生木质部大导管分子长度、直径和密度分别为2 089.7μm、296.2μm和3.8个·mm~(-2)。粉藤材质与玛瑙省藤相当,是一种优良的藤种。  相似文献   

11.
灵峰山风景资源的生态特性与生态旅游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浙江省安吉县灵峰山风景资源的基本特点,并采用空间层次分析方法把灵峰山旅游客源市场划分为4个层次。在此基础上,根据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确定了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开发经营思路和基本原则。针对灵峰山开发生态旅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灵峰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体系设想。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因型高粱植株的物理性状与抗蚜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基因型高粱对高粱蚜的抗性及其与高粱物理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粱的抗蚜性属显性遗传。高粱抗、感基因型间的蜡质含量、叶片颜色、叶片表面结构均存在差异。抗蚜品系的蜡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低于感蚜品系,并且叶片表面光滑,细胞排列整齐致密。  相似文献   

13.
紫叶紫薇品种‘Ebony Embers’叶片呈现紫红色,是优良的观叶植物。为了对比紫叶和绿叶紫薇品种的叶色呈现机理和光合特性,以‘Ebony Embers’和绿叶品种‘Arapaho’为试验材料,测定叶片色素含量及分布、可溶性糖含量和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Ebony Embers’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花青苷含量显著高于‘Arapaho’,且花青苷含量的变化与叶片红色程度变化一致,为紫叶呈色的关键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靠近表皮的部分;2)‘Ebony Embers’叶片可溶性糖显著高于‘Arapaho’,并且在紫叶中可溶性糖含量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Ebony Embers’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而‘Arapaho’均为双峰曲线,‘Ebony Embers’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始终低于‘Arapaho’,表明‘Ebony Embers’的光合能力低于‘Arapaho’,但其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与叶绿素含量差异无关。‘Arapaho’光饱和点显著高于‘Ebony Embers’,说明‘Ebony Embers’耐强光的能力较弱;4)2个品种的Fv/Fm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Ebony Embers’的叶绿素荧光参数ΦPSII和ETR均显著低于‘Arapaho’,而NPQ和qN则显著高于‘Arapaho’,表明绿叶紫薇PSⅡ电子传递活性较高,而紫叶紫薇的热耗散效率高于绿叶紫薇,拥有更高的光保护能力。研究结果为培育紫薇优良彩叶品种及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分子microRNA及其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MicroRNA(miRNA)是机体内源性表达的一类长20~24nt的非编码RNA调控因子,在动植物细胞中导致转录后基因沉默。近来发现miRNA家族成员众多,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对诸如生长、发育、分化、死亡等生物过程进行调控。文章就其发现、形成及功能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氮素对烟叶主脉特征、烘烤特性的影响及烟叶主脉特征与烘烤特性的关系,为优化在合理施氮范围内烟叶的烘烤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上部叶为试验材料,设75 kg/ha(低氮)、105 kg/ha(正常)和135 kg/ha(高氮)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鲜烟叶主脉水分迁移速率,烘烤过程中烟叶主脉硬度、木质素含量和水分变化,烟叶叶片水分、叶绿素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并统计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结果】鲜烟叶主脉水分迁移速率表现为低氮< 正常< 高氮。在烘烤过程中,低氮烟叶主脉失水较少,其中在定色期(48~96 h)失水速率为0.07%/h,束缚水/自由水比值较大,主脉硬度较小且变化缓慢,木质素含量较低;正常施氮量的烟叶主脉在定色期失水速率为0.22%/h,束缚书/自由水比值、硬度和木质素含量均居中;高氮烟叶主脉失水较多,其中在定色期失水速率为0.35%/h,束缚水/自由水比值较小,主脉硬度较大且变化速率较快,木质素含量较高。在烘烤过程中,低氮烟叶叶片水分散失较多,其中变黄期(0~48 h)失水速率为0.20%/h,叶绿素降解量为89.47%,降解速率为1.24%/h,表明易烤性较好,PPO活性较高,表明耐烤性较差,烤后烟叶杂色烟比例达12.47%;正常施氮量的烟叶叶片水分散失量居中,变黄期失水速率为0.13%/h,叶绿素降解量为87.35%,降解速率为1.21%/h,表明易烤性中等,PPO活性居中,表明耐烤性中等,烤后烟叶上等烟率达31.27%;高氮烟叶叶片水分散失较少,其中变黄期失水速率为0.08%/h,叶绿素降解量为85.64%,降解速率为1.19%/h,表明易烤性较差,PPO活性较低,表明耐烤性较好,烤后烟叶青烟比例达14.5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高氮烟叶主脉硬度与叶片PPO活性呈显著相关外(P< 0.05),其他各施氮量烟叶主脉指标与叶片烘烤特性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 0.01)。【结论】氮素对烟叶质地和生理均有显著影响,施氮量为105 kg/ha的烟株,其烟叶主脉发育及保水力均较好,在烘烤过程中主脉调节叶片水分散失效果较好,使烟叶变黄和失水较协调且耐烤,可为适宜施氮范围内不同施氮量烟叶烘烤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湘西烟叶香气特性及其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湘西烟叶香气特性的区域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对来自湘西烟区的41个烟叶样品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①湘西烟叶香气质尚好至较好,香气量尚足,香气尚透发至稍透发,微有青杂气、枯焦气和木质气。②不同乡镇之间以红石林镇、列夕乡香气质最好,野竹坪乡香气量最好,兴隆乡、野竹坪乡的透发性最好,雅酉镇青杂气、枯焦气最高,董马库乡木质气最高。③主产烟县香气质、香气量、透发性、青杂气、木质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枯焦气差异不显著。④K326品种香气特性整体优于云烟87。⑤高于900m海拔层次的烟叶香气特性相对较好,其次是低于600m海拔层次,600~900m海拔层次相对较差。⑥Kriging插值表明烟叶香气质标度值有从东向西递增的分布趋势;香气量和透发性标度值有从北向西南递减的分布趋势;青杂气标度值有中部烟区相对高于北部和南部的分布趋势;枯焦气和木质气标度值有中部烟区低于北部和南部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7.
日本自近代以来产生了两部宪法,《明治宪法》确立的天皇制把日本最终变成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战后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日本制定了新宪法《日本国宪法》,重新选择了治理国家的模式,并实现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8.
于油茶炭疽病发生盛期,在没有进行任何防治的油茶纯林中,选取每个果实类型的植株20棵,在每样株树冠外围中上部,从东、南、西、北4个方向分别抽查果实25个,统计病果数,计算其发病率,并采集每样株未感病的果实30个,测定其形态学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油茶果实形态学性状和生理特性与炭疽病发病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发病率与果实颜色和p H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56和0.0170),与相对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70),与花青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负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0764和-0.6466).(2)果实颜色、相对电导率、PAL活性、p H和花青素含量对发病率的贡献值较大,对发病率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2821、0.9730、0.4181、0.3670和0.0584.油茶抗病性较稳定的果实形态学特征是:较大(果径为34.44-40.52 mm)的紫红球、栗红球和纯青球;果皮生理特性是:较小的相对电导率和p H,较高的PAL活性和花青素含量.  相似文献   

19.
枇杷种质资源繁殖更新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的种植管理条件下,利用解放钟枇杷实生苗作砧木嫁接枇杷种质资源,调查小苗嫁接成活率、成苗率、苗期生长量和枝梢数。结果表明:①255份枇杷种质资源的嫁接成活率、成苗率、苗期生长量及枝梢数差异明显,变异系数15.07%~28.45%;嫁接成活率与成苗率、苗期生长量、枝梢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22 1、0.329 9、0.283 7;②来源于云南的枇杷种质资源苗期生长量最大,显著大于新西兰、江苏、日本、福建、湖北的种质资源,四川的枇杷种质资源枝梢数最多、广西的最少,差异显著;③野生资源的苗期生长量较栽培品种大,呈极显著差异;④多倍体枇杷种质资源的嫁接成活率、成苗率、苗期生长量及枝梢数均极显著低于二倍体枇杷。  相似文献   

20.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单科、单属、单种的第三季孑遗植物,资源丰富,应用广泛.根据相关文献,系统阐述了杜仲的地理分布、种质资源及生物学特性,归纳了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应用价值,总结了杜仲现阶段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最后对其今后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