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古典园林,全园占地面积78亩。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王献臣学识渊博,擅长诗文,但仕途不得志,官场受诬陷连遭贬谪。王献臣取西晋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王献臣为筑好园子,在建园之初曾请吴天门画派  相似文献   

2.
留园──一代名园沈国抚留园,占地面积1.88公顷。它位于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79号,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全国名园之一,1961年4月留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留园在苏州园林中,是一座最具代表性的私家园林,集亭、台、楼、阁、榭、厅、堂、桥、...  相似文献   

3.
太湖石是我国园林中珍贵的天然而无人工雕琢之艺术品.历来受文人与广大人民所喜爱。今年早春三月.天阴多雨。重游苏州留园和上海豫园.目的是再拍“留园三峰”及豫园“玉玲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苏州留园空间设计的分析,总结留园在造园艺术及理景手法上的特点与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扼要归纳江南私家园林的理景特色和园林庭院的理景特点。  相似文献   

5.
全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沈国抚苏州拙政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东娄门内,占地4.15公顷,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距今已有480多年历史。明正德四年(1509年)失意御史王献臣弃官还乡后在此建园,取晋潘岳《闲居赋》中“灌园粥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  相似文献   

6.
公元405年的东晋时期,曾任彭泽令的陶渊明,因厌恶官场黑暗,辞职退隐田园,躬耕自课时,作了篇叫《归去来辞》的散文,以抒辞官归家后的感怀。一千多年后,在清末同、光年间曾任湖北汉黄道台的何芷(今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的曾叔祖)在扬州徐凝门内刁家巷建一园,名为“寄啸山庄”归隐于此。取《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句意,以附庸风雅。但此园名文人气太重,又因园主姓何,故俗称“何园”或“何家花园”。何园建于19世纪末,从同治年间始至光绪年间建成,历时十三余载。占地14000余平方米,厅堂98间,园内假山重叠,怪石相望,古木参…  相似文献   

7.
(五)额敏塔 额敏塔也叫苏公塔,位于吐鲁番市以东2公里处。 额敏塔是新疆现存最大的古塔,其建筑式样与全国各地所有汉族所建筑的砖塔不同,风格迥异,结构也很特殊。谢彬在《新疆游记》中写道:塔,高三四丈,为鲁克心回王苏刚新建,故名苏刚塔,形如园顶磁瓶,堆砌精致可观”。  相似文献   

8.
园林 《湖南林业》2008,(4):26-27
古典园林中桂花的应用 我国古典园林中,以桂花为名(或主景)的景点现以苏州园林中的最为著名,如留园“闻木犀香轩”、网师园“小山丛桂轩”等均为大家所熟知。而在历史上,苏州古园林中的桂花景点更是数不胜数。著名的扬州八景中,“白塔晴云”  相似文献   

9.
竹子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植物材料,现存江南古典园林中有不少竹子造景范例,如网师园“竹外—一枝轩”、沧浪亭“翠玲珑”、留园“碧梧栖凤”、个园“春山”等。古典园林中竹子造景的一些手法,如“移竹当窗”、“粉墙竹影”、  相似文献   

10.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张继赶考落第,催舟还乡,途径苏州,夜泊枫桥,在更深人静时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油然心会,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发自肺腑,声心交融,优美抒情的千古绝唱。寒山寺也因《枫桥夜泊》而蜚声四海。自此,悠扬的钟声感发了几许骚人墨客,隽永的诗韵也渲染了这古刹名寺。寒山寺地处苏州城西的枫桥和江村桥之间。座东朝西,门对古运河,旧临官道今属苏州金阊区枫桥镇,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其经始年月不祥。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玄宗先天年间,有诗僧寒山、拾得二…  相似文献   

11.
正在久负盛名的山东省济宁市戴庄医院内,有一处现代鲜为人知的古典园林——荩园。"荩园"园林营造集中于1661—1747年,原为清朝(道光年间)著名画家戴鉴(号石坪)的别墅,故名"戴庄",后转给了康熙年间富甲一方的郎中官僚富豪李澍作花园,改名为"荩园"。荩园曾有"尘世蓬瀛"之雅称,时为济宁八大名园之冠。清光绪五年(1879年),天主教传入济宁,李家后裔将园林卖给德国传教士安治太和奥地利传教士福若瑟。据《济宁直隶州续志》记载,清末时的"荩园",仍  相似文献   

12.
据民国十年(公元一九二一年)《宜良县志.古迹》载:“在汤池梨花村处,有酸枣树一株,高约数丈,大约四围,相传为千年古树"。半个多世纪后,此树依然存在,而且生机勃勃,枝荣叶茂,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此树位于宜良县汤池梨花村小学校西北四百  相似文献   

13.
小巷深处观耦园●沈国抚古城苏州东隅,小新桥巷底有座清代建造的耦园,三面索河,一面临街,占地约12亩,园分东、中、西三个部分,住宅居中,两侧为花园,此格局并不常见。“耦”,从字意讲,与“偶”通,乃夫妇皆隐居归田耕作之意。东部的黄石假山堆叠技艺简洁明快,...  相似文献   

14.
<正>1苏州城市概况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地处太湖之滨,市域面积8488km2,城市总人口591万,下辖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五个县级市。市区规划面积为1650km2,包括吴中、相城、平江、沧浪、金阊五个区及苏州高新区(虎丘区)、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60余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9处园林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提高,200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财政收入409.9亿元,同比增长34.9%,是全省"两个率先"的先行军和全国率先发展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5.
樗树俗名臭椿树 (AilanfhusalfissimaSwinglt) ,属苦木科 (Simarubacear) ,原产我国华北、华中一带。公元前四世纪庄子在《逍遥游》中曾写到 :“惠子谓庄子曰 :吾有大树 ,人谓之樗……”。宋嘉佑《杂志记》亦有“橄榄树 ,其花如樗”的记载 ,可见我国古时人们熟知此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白秃不生发 ,取樗叶捣汁涂之”。清孙福保在《植物近利志》(1 898)中写到“臭椿植之可养山蚕 ,其丝可作茧绸”。因此樗树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樗树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瘠薄、耐盐碱、病虫害少 ,在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中具…  相似文献   

16.
苏州是我国江南别具特色的园林城市。游古城苏州,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那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所吸引。俗话说:“苏州美,美在园林”。作为苏州四大古名园之首的拙  相似文献   

17.
<正>位于连州市保安镇的卿罡村,村后两旁青山环抱,前临良田千倾,中间内凹弧状,向中部聚拢,呈"五鳅落湖"之势,寓聚敛财富之意,不失为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也是一处山青水秀的鱼米之乡。据说古村始建于宋末元初,但有文字记载的是明代永乐年间(1403—1409年)。古村有史可查的原名称"卿冈"(《连州志》清康熙十二年版),古代称做官者为"卿",先祖祈盼族人多仕宦将才,  相似文献   

18.
梅,梅里,与吴越文化南京博物院王少华梅,杏类植物。梅子,可以吃,花亦十分美雅,它盛产于长江、太湖之交界地带。此即所谓“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故乃为江南山丘之“嘉卉”。《诗》又有“标有梅”之咏,《尚书》称“若作和羹,尔唯盐梅”。...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当今市场上的主流院墅,皆为"合院形式",从规划布局上可分为北方合院派和南方园林派。合院派延续四合院围合之势,形式严谨,多设计庭院空间。园林派则以"天人合一"为造园理念,多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传承对象。杭州华元和庄借鉴苏州写意山水式造林手法,在吸收西方现代生活流线的同时重现了传统园林的白墙灰瓦。以华元和庄自然山水景观设计为探讨了对象,分析了留园造景艺术对其的影响,并通过该案例研究南方新中式园林风格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应用,提出了该风格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话说扶桑     
桑树古称“帝女桑”、“扶桑”等,《山海经》曰宜山,……有桑,大五十尺,其枝田衢。其叶大尺,赤理,黄花,青叶。名曰“帝女之桑”,《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中。上有大帝宫,东王所治。有椹桑树,长数千丈,三千余围。两树同根,更相依倚,”故称“扶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