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为提高西改牛产奶量,选用外表与其相似的红色荷斯坦牛对西改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杂一代牛1、2、3胎泌乳期平均产奶量达到4010.33kg;乳脂、非脂固体、乳蛋白和乳糖含量分别为(%):3.54、8.52、2.72和4.70。说明红杂牛完全可作为奶牛的后备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掌握杂种水牛产奶量情况,2007~2008年广西区畜牧总站在灵山县、北流市开展杂种奶水牛产奶量测产工作。测产杂种泌乳水牛60头,其中一代杂30头,二代杂30头。平均产奶量1671.86千克,其中一代杂一个泌乳期平均产奶量1439.3千克;二代杂为1904.42千克。  相似文献   

3.
米占锋 《畜牧兽医杂志》2011,30(5):22-23,27
用西门塔尔级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产生西杂一代、二代、三代牛。分别对其1、2、3胎产奶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代胎次之间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从1胎到3胎上升势头明显,3胎最高;各代305 d平均产奶量差异极显著(P〈0.01),西杂一代最低、三代最高,产奶天数随着杂交代次提高而逐渐增加;西杂牛产奶收益显著。开展西杂牛挤奶是增加奶源、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中国东北地区奶牛场饲养管理情况,本次专项调研收集了黑龙江、辽宁、吉林存栏量100头以上的61家规模化养殖场的数据。通过对牛场牛群精细化管理以及健康情况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评估后备牛生长发育状况、配种选用公牛精液时考虑母牛难产、围产期时将后备牛与干奶牛分开饲养、新产牛与其他泌乳牛分开饲养的牛场占比均超过50%,49.2%的牛场将头胎牛与经产牛分开饲养,其年均产奶量分别较未采取相应措施的牛场高11.0%、11.1%、7.9%、27.3%、21.0%;(2)90.2%的牛场会定期评估牛群体况,其年均产奶量较没有定期评估牛群体况的牛场高15.0%;11.5%的牛场奶牛体况偏瘦或偏胖,其年均产奶量低于奶牛体况正常的牛场;(3)尽管产后瘫痪发生率在0.5%以下、酮病发生率在1%以下的牛场占比均超过50%,但产后瘫痪、酮病在产奶量高的牛场发生率偏高;夏季高产牛乳房炎发生率高,更应关注。综上所述,牛场应注重分群及其他精细化管理,并关注牛群的健康状况,以期获得更高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5.
荷斯坦奶牛产奶量高,但耐热性差,在南方其高产的遗传性能难以体现出来;娟姗牛单位体重产奶量高,牛奶口味佳,营养价值高,且耐热性能强,抗病力强,将两奶牛品种杂交,预想选育出一种耐热性能强,抗病力强,产奶量高,乳品质好,风味佳的奶牛新品种。广西畜牧研究所黄牛研究室于2005年初就开始选育和研究工作,用娟姗牛为父本,荷斯坦牛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已繁育出娟荷杂一代牛公母共53头,从中选出35头进行实验观察,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1954年开始,引入荷斯坦与具有600年历史的邓川奶牛级进杂交,获得产奶量逐代提高效果。杂一代1339.1±539.8kg,杂二代1902.8±357.8kg,杂三代2111.1±806.9kg,分别比邓川牛838.3±276.7kg增59.73%、126.98%与151.83%。但杂四代开始下降。于1983年选择杂三代建立基础群“O”世代,开始横交选育邓川黑白花牛。一世代单产3009.7kg,比“O”世代双亲平均2625.25kg高14.64%,但已不适应90年代要求,便改用产奶量更高的荷斯坦继续杂交。现已出现单产超6000kg牛群。  相似文献   

7.
西杂牛产奶性能分析及提高产奶量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烟台西杂牛的产奶性能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差距及存在的潜力,提出了提高产奶量的措施 。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全株青贮张杂谷不同比例替代全株青贮玉米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选取胎次2~3胎、体重为600 kg左右的荷斯坦高产泌乳牛4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头。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上分别用2.3、4.6 kg和6.9 kg全株青贮张杂谷替代原有日粮中10%、20%和30%的全株青贮玉米。预试期5 d,正式期30 d。结果表明,产奶量和乳品质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产奶量和乳品质均表现出Ⅱ组、Ⅲ组、Ⅳ组高于Ⅰ组,且产奶量Ⅱ组最高,Ⅲ组次之;乳脂率、乳蛋白率Ⅳ组均最高,分别比Ⅰ组提高0.14和0.1个百分点;乳糖率Ⅱ组最高,比Ⅰ组提高0.03个百分点;非脂固形物Ⅱ组和Ⅳ组最高,比Ⅰ组提高0.08个百分点;灰分各试验组均比Ⅰ组提高0.01个百分点;尿素氮和体细胞数Ⅳ组均最低,比Ⅰ组分别降低0.36 mmol/l和24.76×10~3个/ml。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奶量、乳品质及经济效益,全株青贮张杂谷替代原有日粮中10%的全株青贮玉米饲喂效果较好,净收益每天每头牛增加4.42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蜀宣花牛6 767个胎次的产奶量测定和1 055头母牛乳样的乳成分分析,揭示了蜀宣花牛的泌乳性能。牛群实际胎产奶量一世代平均3109.4kg,平均泌乳期281.4d,平均乳脂含量4.6%;二世代的平均产奶量、泌乳期和乳脂含量分别为3 311.3 kg、281.2 d和4.5%;三世代分别为3889.4 kg、283.5 d和4.5%;四世代分别为4 495.4 kg、297.0 d和4.2%。从不同胎次看,蜀宣花牛母牛的产奶量和泌乳天数均随胎次的递增而增加,第3~4胎达到高峰,从第5胎开始,随着母牛产犊胎次的递增,产奶量有所下降。蜀宣花牛乳脂含量明显高于黑白花奶牛、纯种西门塔尔牛和我国育成的草原红牛及新疆褐牛。表明蜀宣花牛具有较好的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掌握德系西门塔牛导入张掖牛的产奶情况。[方法]采用级进杂交模式,开展选种选配和群体选育,通过对西弗F1头胎产奶母牛产奶量的测定。通过试验,[结果]表明,西门塔尔杂交牛305d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了600kg以上。[结论]引进德系西门塔尔开展杂交改良达到提高了我市西杂牛泌乳性能的目标,适合在我市引进开展杂交改良,提高母牛的产乳性。  相似文献   

11.
西门塔尔牛改良延边本地黄牛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门塔尔牛对本地黄牛的改良效果。利用西门塔尔牛冻精为本地黄母牛人工授精,测定了3日龄、6月龄和12月龄西本F1公、母牛的体尺、体重、并与相应年龄性别的本地黄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西本F1公、母牛各项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本地黄牛,表明利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杂交改良本地延边黄牛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西门塔尔牛为乳肉兼用品种。是世界第二大牛品种,全世界现有存栏数为4100多万头。内蒙古是中国西门塔尔牛品种培育基地,西门塔尔牛已成为该地区肉牛产业的主导品种。2013年末,内蒙古肉牛存栏570万头.其中90%以上的良种与改良种为西f1塔尔血统。在对西门塔尔牛生产特性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养好西门塔尔牛的技术措施,以期为内蒙古地区的西门塔尔牛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蒙古牛与西×蒙F_2代牛屠宰对比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蒙古牛的产肉性能效果。[方法]对18月龄西×蒙F2代牛、蒙古牛公牛进行屠宰对比试验。[结果]18月龄西×蒙F2代公牛的平均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较同龄蒙古牛公牛分别提高了61.86%、70.16%和74.95%,差异均极显著(P〈0.01);平均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了5.14%和8.12%...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蒙古牛的产肉性能及效果。[方法]对18月龄西×蒙F2代犍牛和蒙古犍牛进行屠宰对比试验。[结果]18月龄西×蒙F2代犍牛的平均活重、屠体重和净肉重分别达到511.67kg、291.21kg和233.51kg,较同月龄蒙古犍牛高出131.67kg、80.28kg和64.32kg;提高了34.65%、38.06%、和38.01%;差异均极显著(P0.01);18月龄西×蒙F2代犍牛的平均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了1.40%和1.12%,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蒙古牛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蒙古牛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5.
西门塔尔牛改良关岭黄牛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对西×关F1杂交牛和关岭黄牛分别测定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各体尺体重指标,并于2006年对18月龄的西×关F1杂交牛和关岭黄牛进行屠宰测定各指标,同时对肉质进行品偿,结果显示:西×关F1杂交牛体型明显趋于父本,表现出良好的肉用体型,适应性强;挽力和持久力增强;生长发育迅速,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比同龄的关岭黄牛提高18.4%、18.5%,差异极显著(P<0.01)。肉质细嫩和口感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掌握引进的抗旱王牛的血液理化指标。[方法]使用全自动分析仪,选择成年的雌性抗旱王牛和雌性西门塔尔牛各14头,测定了30项血液理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结果如下:抗旱王牛的30项血液理化指标中有73.33%(22/30)的指标变异系数小于20%,有20.00%(6/30)的变异系数介于20%~30%,有6.67%(2/30)的变异系数超过30%;西门塔尔的30项血液理化指标中有70.00%(21/30)的指标变异系数小于20%,有20.00%(6/30)的变异系数介于20%~30%,有10.00%(3/30)的变异系数超过30%。西门塔尔牛的LYM水平显著高于抗旱王牛(P〈0.05);抗旱王牛的GGT、TCHOL、BU、TG水平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抗旱王牛血液理化测定指标相对较稳定,初步体现了其抗旱耐热的品种特性,但其他特性与优点的体现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弗杂牛在当地的生长及肉用性能。[方法]随机选择弗莱维赫牛与遵义本地黄牛的杂交F1代(弗×本)、弗莱维赫牛与(西门塔尔×本地黄牛)三元杂交一代F1(弗×西本)牛,作试验组,本地纯种黄牛(对照组)各30头,进行饲养和育肥试验。[结果]表明:6月龄时试验组弗×本、弗×西本的体重分别为90.00 kg、118.18...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牛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选取18~20月龄,体重280±15.8 kg的西本杂、安本杂及利本杂F1代公牛各20头,按品种分为3组;以青贮玉米和白酒糟为基础粗料,经过6个月的集中肥育,研究杂交肉牛肥育效果与品种的关系,进而分析各项屠宰指标.结果表明:西本杂的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最高,利本杂的日增重和料肉比最低;西本杂、安本杂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高档肉重与利本杂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净肉率和骨肉比值差异显著(P<0.05);3组试验牛的大理石纹等级和背膘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eroprevalence of Neospora caninum in cattle in the province of Kars in north-eastern Turkey. A total of 301 serum samples, 228 from local breeds of cows with a history of recent abortion and the remaining 73 collected at random from Simmental cows imported from Germany or their offspring, were tested for anti-Neospora antibodies by ELISA. All the serum samples from local breeds were negative for N. caninum antibodies, apart from one which tested inconclusive. In contrast six of the samples (8.2% with 95%CI: 2-14.5%) from Simmental cows tested positiv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01) in the seroprevalence of N. caninum between local and Simmental breeds, even if the inconclusive test was considered positive, and the odds ratio of its occurrence in the Simmental breed was 20.3. In conclusion, it is unlikely that N. caninum contributes to abortion in local cattle breeds and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N. caninum was introduced to the region by the importation of Simmental cattle and that the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the parasite in cattle is important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