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反季节基质无土栽培甜瓜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质无土栽培技术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质,不用传统的营养液灌溉植物根系而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它具有操作简单,对环境无污染,产品优质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养分投入和作物根系对土壤微生物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壤氮转化的主体是微生物,土壤有机质与根系分泌物是微生物氮转化的驱动力。综述了养分投入和作物根系通过微生物对土壤氮转化的影响。指出化肥或有机肥的投入,通过改变光合产物向根系的分配和土壤难/易有机质的数量,或直接提供微生物底物方式,改变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氮转化功能基因的数量或相关酶的产生,从而影响土壤氮的转化;还指出根系通过根系分泌物或根茬还田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显著影响微生物氮转化过程。总之,养分投入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土壤微生物,进而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最终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魏明丽  王野 《种子世界》2011,(12):20-21
1无土栽培技术的定义及分类 无土栽培学是研究无土栽培技术原理、栽培方式和管理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所谓无土栽培就是完全摆脱对土壤的依赖,根据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养分配置成营养液,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无土栽培以人为创造的作物根系环境取代了土壤环境,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养分供应的矛盾,使作物根系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日光温室内利用地下滴灌栽培韭菜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地下滴灌是通过埋于作物根系活动层的灌水管带定时定量地为作物供水,改变了水分在土壤中的运移方式,与对照相比,地下滴灌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3.71%~30.08%,土壤容重降低11.2%~12.4%,耕层土壤孔隙度增加12.2%~13.9%,给根系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根系向深层土壤生长,10~15cm、15~20cm长的根占总根量的比率增加12.5%、2.9%,0~5cm土层内韭菜根干重占所有土层根干重比率降低30.2%,5~10cm、10~15cm、15~20cm土层内分别增加19.9%、8.5%、1.8%。  相似文献   

5.
作物叶面施肥又叫叶面喷肥或根外追肥,是生产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施肥方法。它的突出优点是针对性强,吸收速度快,不受土壤环境因素影响,养分利用率高,且施肥量少,增产效果显著,尤其在土壤环境不良,水分过多或干旱,土壤过酸或过碱造成根系吸收作用受阻和作物缺素急需营养补充,以及作物生长后期根系活力衰退时,采用叶面施肥可以弥补根系吸肥的不足。有资料表明,在中等肥力土壤上,大田作物采用叶面施肥平均增产5%~10%,果树增产5%~15%,蔬菜增产20%~30%,但在当前生产上,叶面施肥存有许多不科学的做法,影响了施肥效果。为此,进行作物叶面施肥应把握好以下8个方面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上不同于周围土体的根表面的微域土区。它是土壤—根系—微生物三者相互作用的场所,也是各种养分、水分和有益或有害微生物进入根系的门户。培育作物对贫瘠和含酸、碱、盐等有害物质的不良土壤的适应性,提高肥料和水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作物根际环境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德纯 《作物杂志》1991,7(2):36-37
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上不同于周围土体的根表面的微域土区。它是土壤—根系—微生物三者相互作用的场所,也是各种养分、水分和有益或有害微生物进入根系的门户。培育作物对贫瘠和含酸、碱、盐等有害物质的不良土壤的适应性,提高肥料和水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磷酸二氢钾的多种施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高含量、高浓缩、优品质的磷钾二元复合肥,具有无氯、盐指数低、全部水溶、富含磷钾、性质稳定,且安全无毒,久存不失效、不吸潮,水溶液呈弱酸性等优点。使用它,能缓冲土壤酸碱变化,稳定土壤的pH值,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备的环境;可加速秸秆分解腐熟,有利于秸秆还田;可改良土壤,疏松土壤,使作物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9.
<正>土壤是蔬菜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中养分的多少及土壤的透气性强弱对蔬菜的生长尤为重要。而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通透性降低,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板结对蔬菜的主要危害有:根系下扎困难,影响养分的吸收;即使根系能扎下去,也会因土壤板结缺氧,出现沤根现象,并且在土壤板结或过湿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新野县区域性土壤酸化严重,作物根系受害,病虫害严重,严重影响着作物产量和品质,破坏土壤结构。为解决土壤酸化问题,主要通过分析土壤酸化的原因,提出解决土壤酸化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硼肥在农作物上的使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缺硼,可以通过施用硼肥得到补充,使作物生长正常。施用硼肥的方法一般有施基肥、追肥和种肥3种。①施基肥,即在种植作物以前将肥料施入土壤中,供给作物整个生长发育期的需要。②追肥,即在作物生长到某一时期,给作物施用硼肥。追肥有两种方法:一是喷施,即将硼肥溶化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用喷雾器喷在叶面上;二是土壤追肥,即在作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将硼肥施到作物根系附近的土壤里。③种肥,在播种前先开沟或挖穴施硼肥并与土混合,然后再播种,施用种肥特别注意,不要使种子与硼肥接触,否则会引起烧种影响出苗。主要农作物施用硼肥的技术如下:1…  相似文献   

12.
作物叶面肥的施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面肥,即将含有作物所需养分的肥料直接施于作物叶面的肥料,又称“根外追肥”。叶面施肥是生产上常用的一种补充施肥方法,其优点是施用量小,针对性强,作物养分吸收快;能有效地避免土壤对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提高养分利用率;土壤环境不良、水分过多或干旱、过酸过碱等因素造成根系吸收作用受阻或作物缺素.  相似文献   

13.
<正>作物吸收养分可通过二条途径:一是根系吸收,二是叶面吸收。叶面施肥又称根外施(追)肥或叶面喷肥,作物除了通过根系吸收养分外,叶片也能吸收养分,称为叶部营养或根外营养,能起到调节植物生长、补充所缺元素、防早衰和增加产量的作用。1叶面肥的种类和优缺点采取根外追肥可直接迅速地供给养分,避免养分被土壤吸附固定,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且用量少,增产效果显著。一是叶面施肥肥料利用率高,其有效率是土壤施肥的6~20倍;二是避免了养分被土壤吸附、固定、淋溶、径  相似文献   

14.
耕作方式对根土关系的影响及CT技术在其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合理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为高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土壤耕作调控土壤结构创造良好耕层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是良好土壤结构形成和根系健康生长的“桥梁”,将土壤结构与作物根系之间关系结合起来,起着非常重要调控作用。本文阐述了耕作方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及土壤结构与作物根系之间的互作关系,分析了CT技术在土壤结构和根系结构上的应用,展望了东北农田黑土区土壤结构和作物根系互作关系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一是要明确保护性耕作原状土体和团聚体结构特征,解析新型耕作技术对土壤结构的调控作用机制,阐明土壤结构决定土壤功能的内在机理;二是要明确保护性耕作玉米根系的结构特征,解析玉米根系生理代谢及衰老机制,揭示玉米根系生长对土壤结构应答的响应机制。其研究将为保育东北黑土,塑造理想根型,提升作物产量和助推全程机械化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绥中县自1980隼以来,因连年使用地膜,而聚乙烯薄膜在土壤中一般不溶解而影响耕翻整地、播种质量,破坏土壤毛管系统,阻止地下水肥的输导,影响根系的吸收作用,致使覆膜下茬作物产量大幅度下降。针对上述情况,该县采取回收残膜……  相似文献   

16.
蝼蛄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东红 《种业导刊》2012,(12):30-30
蝼蛄俗名“拉拉蛄”,是咬食作物地下根茎部及种子的多食性地下害虫,几乎危害所有作物。在我国危害最重的是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经常将植株咬成乱麻状,或在地表活动,钻成隧道,使种子、幼苗根系与土壤脱离不能萌发、生长,进而枯死,造成缺苗断垄或植株萎蔫停止发育。  相似文献   

17.
茶农 《茶业通报》2005,27(3):109-109
茶树三年生以前统称“苗期”,此时茶苗根系浅,尤其是无性繁殖的茶苗,根系多伸展在0~15cm土层内,夏秋季节,雨量不足,地面水分蒸发快,根系又吸收不到土壤深层的水分,加之茶苗茎叶幼嫩,水分蒸腾又快,很容易形成旱害,此时应注意抗旱。方法是喷水灌溉,或及早搭荫棚遮荫,或刈割青草铺于茶行空隙地上,如有间作物的茶园,对间作物超过茶苗高度或蒸腾量大的作物应及早清除后,秸杆铺于地面。对于沿江茶区多受夹秋旱影响,应特别注意。(茶农)注意茶苗抗旱@茶农  相似文献   

18.
深松耕作是用深松铲或凿形犁等松土农具疏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的一种深耕方法,采用这种方式耕作的土地,具有利于作物根系深扎、维持土壤微生物群体、蓄雨贮墒的优点。选用郑单958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设置深松耕作试验组(ST)、传统耕作试验组(CT)、免耕对照组(NT)3个组别,记录玉米各个时间节点在田间表现的各项数据,探究深松耕作对于夏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耕作方式对于夏玉米根系生长造成的影响逐渐明显;相对于免耕来说,耕作能够有效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正>一、特征特性1.自交作物苏子为闭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极低,是典型的自交作物。2.短日照作物苏子属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照反应十分敏感。3.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苏子多分枝,喜温暖、湿润、向阳的环境条件,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1)耐旱。苏子根系发达,能够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因此耐旱能力较强。(2)耐瘠。苏子在砂石地也能良好生长,是开荒的先锋作物。苏子可利用其他作物难以生长的土地栽培,不  相似文献   

20.
作物根系形态对施肥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旨在有效利用有限的肥料资源以及为高效作物品种选种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实现作物经济收益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笔者综述了作物为适应不同施肥条件所产生的一系列根系形态学变化,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1)植物根系普遍随元素水平的提高产生“低促高抑”的现象;(2)减量和优化施肥对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建成有促进作用;(3)元素过高过低均抑制根系生长;(4)有机肥可弥补化肥养分单一和供肥不平衡的缺点,与化肥配合施用更能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作物可以通过根系形态的适应性变化来适应不同的施肥处理,以改变形态发育来增强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