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口黑鲈感染温和气单胞菌抗氧化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取由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后发病的大口黑鲈及健康大口黑鲈的心脏、脾脏、肾脏、鳃、肌肉、肠、肝7种组织,分别采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还原法和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测定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发病大口黑鲈的心脏、脾脏、肾脏、鳃、肝5种组织的SOD活性显著(P<0.05)低于健康大口黑鲈,而MDA含量显著(P<0.05)高于健康大口黑鲈.发病大口黑鲈的肌肉、肠组织SOD活性与MDA舍量与健康大口黑鲈相比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提示温和气单胞菌可导致大口黑鲈的心脏、脾脏、肾脏、鳃和肝等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进而使其抗氧化功能降低,组织受损,甚至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骤冷对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和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不同组织中丙二醛(Malonaldehy,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温恒温培养箱进行冷暴露试验,研究了骤冷6 h分别对虎纹蛙和中华大蟾蜍肝脏、肠和肾脏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并比较骤冷6 h对虎纹蛙和中华大蟾蜍肝脏、肠和肾脏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结果]骤冷刺激后虎纹蛙肝脏、肠和肾脏中MDA含量不变,SOD活性均降低。骤冷刺激后中华大蟾蜍肝脏中MDA含量不变,肠和肾脏中MDA含量增加;肝脏中SOD活性下降,肠组织中SOD活性增大,肾脏中SOD活性不变。对比骤冷对虎纹蛙和中华大蟾蜍肝脏、肠和肾脏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发现中华大蟾蜍的肝脏、肠和肾脏中MDA的相对含量和SOD的相对活性均高于虎纹蛙的肝脏、肠和肾脏中MDA的相对含量和SOD的相对活性。[结论]在遇到骤冷刺激时虎纹蛙的氧化压力和抗氧化能力均低于中华大蟾蜍。  相似文献   

3.
研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那西肽(Nosiheptide)、黄霉素(Flavomycin)、大蒜素(Allitri-dum)对虹鳟(Oncrhynchus mykiss Walbaum)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的影响。在室内饲养虹鳟8周,结果显示,15 mg.kg-1大蒜素组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提高了肝脏与肾脏中CAT活性(P<0.01),显著提高了肝脏与肾脏中SOD活性(P<0.05),同时也显著提高了鳃中LSZ活性(P<0.05);2 mg.kg-1那西肽组在肝脏和肾脏中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mg.kg-1那西肽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提高肾脏和肝脏中AKP活性,4 mg.kg-1那西肽组肾脏和肝脏中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 mg.kg-1黄霉素组和2 mg.kg-1那西肽组与4 mg.kg-1那西肽组和15 mg.kg-1大蒜素组肝脏中ACP活性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2 mg.kg-1那西肽组与8 mg.kg-1黄霉素组和4 mg.kg-1那西肽组肾脏中ACP活性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5 mg.kg-1大蒜素组显著降低了肝脏中MDA含量(P<0.05),2 mg.kg-1那西肽组显著降低了肾脏和鳃中MDA含量(P<0.05)。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饲料添加剂,能提高虹鳟的免疫活性和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冰寒  吴少伟  黎祖福  张以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27-4029,4040
[目的]研究花鳗鲡8种同工酶在不同组织中分布的生理意义。[方法]对花鳗鲡7种组织或器官(心脏、肝脏、肌肉、肾脏、鳃、眼、鳍)中8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花鳗鲡的EST、MDH、LDH、POD、SDH、SOD、ADH 7种同工酶均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EST在肝脏中活性最强;MDH在心脏、肝脏中染色较深;LDH在心脏和鳍中含量最高;POD在肾脏中活性最强;SOD在肝脏和肌肉中的含量最高;ADH在肝脏中含量最高。[结论]除ME外,花鳗鲡的7中同工酶均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且不同组织中酶的活性大小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金属铜在鱼体内的蓄积情况,并从抗氧化酶活性强弱变化分析铜暴露对鱼体组织造成的损害及其规律,为发展罗非鱼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设0(CK)、1.0、2.0、4.0和6.0 mg/L不同铜暴露浓度的养殖水体,进行为期40 d的暴露试验后,取罗非鱼的鳃、肝脏、肾脏、肌肉和肠道组织测定其铜离子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各铜暴露处理组罗非鱼的肝体比均显著高于CK组(P<0.05,下同)。在相同铜暴露浓度下,罗非鱼各组织富集铜离子的能力排序为肝脏>肠道>肾脏>鳃>肌肉。随着铜暴露浓度的升高,罗非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而肾脏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不同组织中,以肾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强,且随铜暴露浓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2.0 mg/L暴露浓度下其活性最强;丙二醛(MDA)含量在肝脏、肾脏中的变化规律与SOD活性一致,但转折的铜暴露浓度为4.0 mg/L。【结论】铜暴露能够使其富集在罗非鱼的不同组织中,其中以肝脏组织中的富集量最高,肌肉组织中的富集量较低,即对商品罗非鱼主要食用部分影响不明显。铜暴露对罗非鱼的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肝脏和肾脏受损、体内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以白玉菇精多糖(RPHM)为试验材料,建立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测定相关抗氧化指标,探究RPHM对小鼠肝脏、肾脏免疫活性作用的影响。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以及RPHM高、中、低不同剂量组,通过检测各组肝脏和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Px)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5项抗氧化指标,考察肝脏、肾脏功能免疫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RPHM可以显著提高肝脏和肾脏的SOD活性、GSH-Px活性、CAT活性和GSH含量(P0.01),降低肝脏和肾脏的MDA含量(P0.01)。RPHM能提高免疫低下型小鼠的肝脏免疫能力,改善小鼠肾脏的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7.
试验将草鱼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置于正常养殖用水中饲养,处理组暴露在Hg~(2+)浓度为0.07、0.22、0.37、0.52 mg·L~(-1)水体中。各组分别于饲养1、5、12、21 d取样,测定鳃、肝胰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整个试验期内,各组织器官中的SOD、GPx活性(0.52 mg·L~(-1)组)以及GSH含量(0.37、0.52 mg·L~(-1)组)均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0.37、0.52 mg·L~(-1)组)显著增加(P0.05)。暴露1 d时,各组织器官中的SOD、GPx活性(0.07、0.22、0.37 mg·L~(-1)组)和GSH的含量(0.07、0.22 mg·L~(-1)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鳃中的MDA含量(0.07、0.22 mg·L~(-1)组)显著下降(P0.05)。暴露5 d时,0.37 mg·L~(-1)组鳃、脾脏、肾脏中的SOD活性,鳃、肝胰脏、肾脏中的GPx活性,各组织器官中的GSH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暴露12 d时,各组织器官中SOD和GPx活性(0.37 mg·L~(-1)组)均显著下降。暴露21 d时,各组织器官中SOD和GPx活性(0.22、0.37 mg·L~(-1)组)以及脾脏和肾脏中的GSH含量(0.22 mg·L~(-1)组)均显著下降(P0.05),各组织器官中的MDA含量(0.22 mg·L~(-1)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低浓度短时间暴露Hg~(2+)对草鱼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高浓度长时间暴露则具有抑制作用;各组织器官对Hg~(2+)的应激反应和各抗氧化组分对Hg~(2+)的应激反应均不尽相同,这可能与脏器和抗氧化组分自身的特点有关,同时也反映出Hg~(2+)毒性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用10%醋酸提取日本鳗鲡肝脏、鳃、脾脏、胆汁、肾脏和血清中的抗菌活性物质,检测其对养殖鳗鲡常见的4种致病菌,即肠杆菌Enterobacter sp.(B01)、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B09)、气单胞菌属Aeromona sp.(B18)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 hydrophila(B27)的抑杀作用.结果显示:1)肝脏、脾脏、胆汁和鳃的样品对4株试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肾脏对B18、B27和B01三株致病菌有抑菌作用,血清仅对B18有抑菌作用.2)不同样品对同一种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差异显著(P〈0.05),按平均抑菌圈半径计算,其抗菌活性大体呈现为:肝脏〉鳃〉脾脏〉胆汁〉肾脏〉血清;同一样品对不同细菌的抑杀作用差异显著(P〈0.05).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上述各组织/器官的醋酸提取物中的活性组分,结果显示:肝脏、脾脏、胆汁和鳃样品中的活性组分(以杀伤指数大于50%计)主要集中于乙腈洗脱质量分数为19.4%~35.4%时,肾脏和血清中没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杀伤指数小于50%).  相似文献   

9.
以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幼鱼为实验生物,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96 h LC50为10.73mg·L-1)设置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的浓度为0.12、0.60、3.00mg·L-1(以丙酮为对照).在实验进行6、12、24、48 h和96h时,分别检测肝脏和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性.结果表明,肝脏组织中的SOD反应灵敏且活性明显被诱导.低剂量组(0.12、0.60mg·L-1)SOD活性受到的诱导效应较高剂量组(3.00mg·L-1)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肝组织中MDA含量在DEHP曝露的12 h显著性升高,但48 h的MD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随曝露时间呈波动变化.鳃组织中的SOD活性明显低于肝脏组织,整个过程中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其中高剂量组(3.00 mg·L-1)受到的诱导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MDA含量12 h后即显著升高(P<0.01),随后MDA含量开始下降并围绕对照组水平上下波动.各剂量组脑组织AChE活性仅在6 h受到抑制,此后受到明显的诱导作用酶活性升高,24 h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96 h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以上结果显示,DEHP对红鳍笛鲷幼鱼组织酶活在实验浓度下影响显著,对水生生物存在危害,应对其生态风险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在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过程中的生理免疫反应,进行了维氏气单胞菌攻毒试验,将体质量为(260.2±37.8)g的西伯利亚鲟从背部肌肉注射菌液浓度为2.0×107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注射后40h后开始死亡,62h后停止死亡,累积死亡率为46.7%。结果表明:40h对照组和53h处理正常鱼组中的血清皮质醇含量最低,与不再出现死亡后的处理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处理患病鱼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62h处理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最低,与40h对照组、53h处理组、53h处理正常鱼组、93h对照组、93h处理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93h处理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最低,与40h处理组、44h处理组、53h处理正常鱼组、62h处理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处理组血清溶菌酶(LZM)活力从44h开始升高,直到62h,各个处理组均显著高于40h的处理组和对照组以及93h和168h的对照组和处理组(P0.05);实时定量了肝、鳃、脾、肠组织中hsp70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表明:西伯利亚鲟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血清皮质醇含量和溶菌酶活力升高可作为机体免疫状态的参考指标;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诱导表达较血清指标变化更为灵敏,hsp70基因在鳃组织最先有较高的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